- 年份
- 2024(14133)
- 2023(19668)
- 2022(16368)
- 2021(15127)
- 2020(12723)
- 2019(28547)
- 2018(28384)
- 2017(53750)
- 2016(29609)
- 2015(32829)
- 2014(32260)
- 2013(31795)
- 2012(29118)
- 2011(26026)
- 2010(26040)
- 2009(24494)
- 2008(24727)
- 2007(22095)
- 2006(19704)
- 2005(17648)
- 学科
- 济(120399)
- 经济(120249)
- 业(104372)
- 管理(97094)
- 企(93167)
- 企业(93167)
- 方法(52229)
- 数学(41763)
- 数学方法(41268)
- 业经(37493)
- 财(36157)
- 农(36070)
- 中国(31426)
- 制(26613)
- 务(24966)
- 财务(24900)
- 财务管理(24866)
- 农业(24640)
- 技术(23670)
- 企业财务(23580)
- 学(23571)
- 理论(22745)
- 贸(22374)
- 贸易(22357)
- 易(21694)
- 地方(21516)
- 和(20641)
- 银(19806)
- 银行(19736)
- 体(19367)
- 机构
- 学院(421104)
- 大学(420000)
- 济(168925)
- 管理(167669)
- 经济(165386)
- 理学(143800)
- 理学院(142256)
- 研究(140441)
- 管理学(139902)
- 管理学院(139140)
- 中国(108628)
- 京(90428)
- 科学(87245)
- 财(80032)
- 农(76080)
- 所(71315)
- 业大(65731)
- 研究所(64516)
- 江(63951)
- 中心(63466)
- 财经(62846)
- 农业(59912)
- 经(57178)
- 北京(57084)
- 范(52738)
- 师范(52128)
- 州(51099)
- 院(50576)
- 经济学(49906)
- 财经大学(46425)
- 基金
- 项目(280168)
- 科学(219664)
- 研究(202609)
- 基金(202606)
- 家(177934)
- 国家(176373)
- 科学基金(151508)
- 社会(127727)
- 社会科(121089)
- 社会科学(121057)
- 省(110380)
- 基金项目(107179)
- 自然(99184)
- 自然科(96925)
- 自然科学(96897)
- 自然科学基金(95226)
- 划(92057)
- 教育(91835)
- 资助(82675)
- 编号(81706)
- 成果(65752)
- 重点(62395)
- 创(61691)
- 部(60455)
- 发(59521)
- 创新(57000)
- 课题(56046)
- 业(53182)
- 科研(53160)
- 国家社会(52528)
- 期刊
- 济(191898)
- 经济(191898)
- 研究(125259)
- 中国(85450)
- 学报(70357)
- 农(69877)
- 管理(66979)
- 财(64438)
- 科学(62952)
- 大学(53098)
- 学学(50029)
- 农业(47480)
- 教育(46519)
- 融(40027)
- 金融(40027)
- 技术(37179)
- 业经(32982)
- 财经(31852)
- 经济研究(29802)
- 经(27446)
- 业(27422)
- 问题(24591)
- 技术经济(22298)
- 科技(21514)
- 图书(20994)
- 版(20578)
- 理论(20060)
- 现代(19860)
- 商业(19665)
- 贸(19081)
共检索到635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举 艾玮炜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时代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产业数字化已成为赋能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驱动。通过构建市场势力、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产出水平的理论分析框架,论证市场势力的数字化转型所引发的赋能过度现象,并以2007—2021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在市场势力对创新产出影响中的非线性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势力有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赋能存在最优拐点,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创新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间接效应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在市场势力对创新产出影响中存在间接效应。揭示出市场势力会引发企业间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分化,并抑制两极分化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适度的数字化转型是赋能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营造完善的市场竞争体制,针对性帮扶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实现创新强国战略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叶举 艾玮炜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时代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产业数字化已成为赋能企业持续创新的重要驱动。通过构建市场势力、数字化转型与创新产出水平的理论分析框架,论证市场势力的数字化转型所引发的赋能过度现象,并以2007—2021年沪深两市A股制造业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在市场势力对创新产出影响中的非线性间接效应。结果显示,一方面市场势力有助于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赋能存在最优拐点,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创新产出呈现倒U型关系;间接效应检验显示,数字化转型在市场势力对创新产出影响中存在间接效应。揭示出市场势力会引发企业间数字化转型程度的分化,并抑制两极分化企业的创新产出水平,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适度的数字化转型是赋能企业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通过营造完善的市场竞争体制,针对性帮扶企业数字化转型,有助于推进产业数字化进程,加快实现创新强国战略目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
逆向创新是指那些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而后被先发国家(地区)采纳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逆向创新为何能够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并在先发国家(地区)形成市场优势?本土市场缘何能够激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本土市场竞争视角下企业逆向创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逆向创新,竞争和学习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作用机制,且表现出企业行业地位和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表征本土能力禀赋的高管政治关联存在和政治关联级别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留学和任职经历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管留学经历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而高管任职经历则表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中国本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国际化行为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赋能提供证据,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全球化路径形成有益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褚旭 李丛杉 白云涛
逆向创新是指那些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而后被先发国家(地区)采纳的创新活动,已成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实现全球化发展的重要选择。然而,逆向创新为何能够在后发国家(地区)产生并在先发国家(地区)形成市场优势?本土市场缘何能够激发企业的逆向创新?这是理论和实践上亟待回答的问题。为此,本文以2009—2019年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本土市场竞争视角下企业逆向创新的战略选择和决策机制。研究发现,本土市场竞争能够激励企业实施逆向创新,竞争和学习机制是其中的关键作用机制,且表现出企业行业地位和行业技术属性异质性;表征本土能力禀赋的高管政治关联存在和政治关联级别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高管留学和任职经历表现出差异化的调节作用,其中,高管留学经历能够强化本土市场竞争对企业逆向创新的促进作用,而高管任职经历则表现出消极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证实了中国本土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企业国际化行为中的重要价值,为中国“双循环”背景下的内循环赋能提供证据,也为中国企业的创新与全球化路径形成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垣 汪应洛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技术创新李垣,汪应洛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会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其中技术创新应成为企业增强竞争力.促进自身发展的关键措施。然而,由于技术创新的风险性,在市场规则不完备的情况下,企业往往不愿创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婧 吴朦朦
银行贷款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融资来源,银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银行市场竞争性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的影响,对大型企业存在负的效应。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因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中小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明显,银行业竞争度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
银行竞争 市场结构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婧 吴朦朦
银行贷款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融资来源,银行业市场的变化影响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基于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发现:银行市场竞争性的提高有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规模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的影响,对大型企业存在负的效应。银行业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因企业规模不同而不同,中小企业受到的融资约束明显,银行业竞争度的提高更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
银行竞争 市场结构 技术创新 融资约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云飞 戴国强
文章选取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竞争地位在这一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会减弱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效果;在东西部地区的企业以及制造业上市企业中,企业竞争地位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企业竞争地位的提升明显减弱了数字化转型对实用新型专利创新的促进作用,而对发明专利创新的影响减弱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俊懿 赵凯
政府补贴是各国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补贴政策的有效性难以保证,而产品市场竞争具有信号传递效应,有助于缓解政府和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为分析产品市场竞争、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文章利用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2011—2021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激励效应,并且这一激励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创新呈“倒U”型关系,在竞争不激烈的情况下,产品市场竞争促进企业创新,随着竞争的加剧,产品市场竞争会抑制企业创新;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中,适度的产品市场竞争更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创新投入,产品市场竞争强化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政府补贴 企业创新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陈飞翔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根本要求,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在未来能否获得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是否具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进而积极地进行技术创新,应当也只能从市场竟争这个大背景中来进行分析和思考.本文根据1996年《上海市企业技术创新调查》所获得的实证资料,对现阶段上海企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影响因素作一初步的剖析,提出推动企业加速技术创新的相关政策措施.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毛新述 于娜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明确外部市场机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作用,对推进我国的国有企业创新升级、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5—2020年商业类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两个维度,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商业类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能显著促进商业类国有企业进行创新投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这种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于商业一类国有企业中,而在商业二类国有企业中不显著。此外,相较于地方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对中央商业类国有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且主要体现在人力方面的投入。本文结论有利于明确国有企业创新受阻的痛点,为推动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背景下如何从外部治理机制角度提高国有企业的创新动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商业类国有企业 企业创新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吴翌琳 黄实磊
双元创新路径选择对于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突破传统路径天花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沪深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融资效率、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和交互效应。研究发现,融资效率对企业创新投资和探索式创新投资影响显著为正,对开发式创新影响为负或不显著。行业竞争程度对创新投资和探索式创新投资影响显著为正,对开发式创新投资影响为正,显著性更低。企业市场势力对三者影响为负,对探索式创新投资作用更强。与企业市场势力相比,行业竞争程度与融资效率的正向交互效应更显著。实证结果表明,应优化创新政策和制度供给,强化激励和示范效应,走好资金支持的“最后一公里”,支持企业创新高端化、前沿化。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田原 王宗军 王山慧
从微观层面的企业出发,以2002-201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过度竞争会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的提高,而过度的垄断使得企业容易产生自满自足从而减少技术创新,因此,产品市场竞争与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倒U型关系。此外,企业特征变量及公司治理变量均会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结论,提出了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 中国上市公司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夏兵 郭菊娥 马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兴市场中新创企业井喷式增长。不同于成熟企业以利润为导向,大多数新创企业面临先生存再快速发展的使命。文章基于需求不确定情形下的纵向产品差异模型,引入生存诉求目标函数,论证了垄断情形下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的质量创新策略差异以及双寡头竞争情形下的市场均衡。研究结果显示,垄断市场中新创企业创新策略主要受其债务影响,较高的债务将推动新创企业加大创新力度,而成熟企业只有在市场需求不确定性较高时才会加大创新投入。在目标诉求相同的双寡头市场中,新创企业会比成熟企业表现出更强的投资意愿,但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竞争时,市场中会存在两种均衡状态:当负债较高且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偏好较低时,新创企业会加大质量创新的力度;当负债较低且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偏好较低时,新创企业会采取保守的创新策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全华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选择杨全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企业必须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道路。企业的管理者、决策者必须面向市场,敢于竞争,参与竞争,自觉迎接市场的挑战,因此,加快企业自身的改革步伐刻不容缓。一、在人事管理上实行“优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