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1)
- 2023(11577)
- 2022(9169)
- 2021(8467)
- 2020(7057)
- 2019(15955)
- 2018(15680)
- 2017(30256)
- 2016(16060)
- 2015(18406)
- 2014(18258)
- 2013(18169)
- 2012(16437)
- 2011(14644)
- 2010(14809)
- 2009(14226)
- 2008(14402)
- 2007(12950)
- 2006(11477)
- 2005(11088)
- 学科
- 济(82283)
- 经济(82190)
- 业(78132)
- 企(72375)
- 企业(72375)
- 管理(62195)
- 方法(34440)
- 业经(28634)
- 数学(25967)
- 数学方法(25883)
- 财(25627)
- 农(24719)
- 中国(23583)
- 务(19079)
- 财务(19063)
- 财务管理(19051)
- 企业财务(18025)
- 贸(17999)
- 贸易(17986)
- 易(17581)
- 农业(17414)
- 制(16885)
- 技术(16721)
- 策(15343)
- 划(14587)
- 和(14157)
- 体(13520)
- 理论(13378)
- 融(13162)
- 金融(13162)
- 机构
- 学院(241747)
- 大学(237635)
- 济(118020)
- 经济(116372)
- 管理(97950)
- 理学(83013)
- 理学院(82292)
- 管理学(81600)
- 研究(81290)
- 管理学院(81133)
- 中国(69185)
- 财(54332)
- 京(50052)
- 财经(43104)
- 科学(42102)
- 所(39992)
- 经(39383)
- 经济学(37552)
- 中心(35920)
- 江(35641)
- 农(35568)
- 研究所(35504)
- 经济学院(33886)
- 北京(32189)
- 财经大学(31836)
- 商学(29457)
- 商学院(29180)
- 业大(29017)
- 院(28605)
- 州(27964)
- 基金
- 项目(148237)
- 科学(120439)
- 研究(112811)
- 基金(112389)
- 家(95594)
- 国家(94786)
- 科学基金(83697)
- 社会(77058)
- 社会科(73342)
- 社会科学(73325)
- 基金项目(58406)
- 省(54785)
- 自然(50831)
- 教育(49887)
- 自然科(49787)
- 自然科学(49777)
- 自然科学基金(49029)
- 资助(45873)
- 划(45320)
- 编号(43694)
- 成果(34781)
- 业(34725)
- 部(34685)
- 创(33834)
- 国家社会(33358)
- 重点(32824)
- 发(32720)
- 创新(30814)
- 教育部(30697)
- 中国(30409)
- 期刊
- 济(135663)
- 经济(135663)
- 研究(78084)
- 中国(47028)
- 财(45062)
- 管理(43041)
- 农(34071)
- 科学(30999)
- 融(28252)
- 金融(28252)
- 学报(27827)
- 农业(23625)
- 财经(23191)
- 大学(22892)
- 经济研究(22862)
- 业经(22216)
- 技术(22069)
- 学学(21749)
- 经(20246)
- 问题(18216)
- 贸(18155)
- 教育(17703)
- 国际(17669)
- 世界(16624)
- 业(16074)
- 技术经济(15165)
- 现代(12798)
- 商业(12367)
- 经济管理(11444)
- 财会(11431)
共检索到3790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齐传钧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已经建立近30年,但发展水平仍然严重滞后,尤其是近几年制度扩面已经陷入了停滞,投资收益率也偏低,但却依然保持较高的竞争程度。这似乎陷入了恶性循环,即企业年金制度扩面乏力,导致基金规模总体规模有限,而管理机构之间竞争充分,导致投资缺乏规模效应,进而投资效益也难以有效提高,最终制度缺乏吸引力,又反过来阻碍了制度扩面。
关键词:
企业年金 集中度 投资 养老金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谭伟强 彭维刚 孙黎
战略管理和国际企业管理领域经常忽视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后来者"的研究。本文分析了产业动态、资源能力和制度变迁等方面因素对我国企业经营的规模和范围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假设。本文试图找到与国际化程度相关联的专业化战略或多元化战略与中国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2年至2004年共2189个样本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我国,专业化企业比多元化企业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并且获得更好的经济绩效。这可能是由于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开放政策下全球化的压力决定了企业选择规模竞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明
本文以大型微观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和验证了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市场竞争和融资约束的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达到20.36%;第二,企业的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不同程度地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这一局面并未随着企业特征分组而明显改善;第三,在市场竞争和融资约束共同作用下,IV和OLS估算的实际出口产品质量分别偏离有效出口产品质量边界20.39%和26.09%。解决出口产品"中国制造"困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着力解决初创期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关键词:
市场竞争 融资约束 双边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黄芳 黄超
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导致产品经济的不断丰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了企业间的市场竞争。企业赢利不再依靠强大的生产力就可获得,让顾客满意才是企业生命之源。CS战略,即使“顾客满意”战略,是全球工商界在20世纪90年代流行的一种新型的企业观念,这个在西方经济中获得巨大世功的企业经营战略,正日益引起中国企业界人士的关注和重视。让顾客对企业及其产品、服务满意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施全部经营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姚洁 高玮
中国加入WTO组织,国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一种必然趋势和选择。但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和对外投资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相当大的差距,与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当然,反过来看,这同时表明我国企业在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方面是极具潜力的。本文就中国企业竞争国际市场六种模式进行归纳简析。
关键词:
跨国经营 模式 全球品牌 竞争力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常黎 傅星国
本文分析了2001年中国加入WTO对本国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采用一个理论框架,详细阐述了加入WTO产生的四大效应,并通过四个行业案例对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作了实证分析。其次,在时间性和显著性的两维指标体系中探讨了四大效应各自的特点,论述其作用条件和可能带来的挑战。最后,对未来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
国际化 四大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研
一、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析从1979年到1989年的十年间,我国共在海外兴办了645家非贸易性企业,总投资额为2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9.5亿美元,占43%左右。1990年1—10月份,新批准海外生产企业119家,总投资额为1.2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为5千万美元,占42%。截止到1990年底,我国共拥有海外投资的非贸易性企业770家,总投资额为23.2亿美元,中方投资10亿美元。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谢泗薪 都业富 薛求知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入手,研究中国企业面对新的全球竞争环境而应遵循的国际化双向路径(即内向国际化路径和外向国际化路径),按照双向路径设计中国企业全球学习战略模式,全面探讨基于内向路径的互动型学习战略与基于外向路径的本土化学习战略的架构及其展开方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彭丽红
一)中国企业管理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1998年,在《世界国际竞争力年鉴》参评的4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国际竞争力综合水平世界排名第24位。按综合可比评价体系纵向比较,中国国际竞争力总水平比1997年提高了3位。在《全球竞争力报告》参评的53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边春鹏 阮文婧 黄叶金
文章基于内生异质性企业理论,首先利用LASSO稀疏性变量选择方法,筛选出了中国企业国际化动力、能力、潜力等三个层面的国际化竞争力指标,随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针对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港澳台企业、外资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四类企业中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最强,外资企业和港澳台企业次之,私营企业的国际化竞争力最弱。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各类企业提升国际化竞争力优势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国际化 竞争优势 内生性 异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付春 陈秀梅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是中国经济建设和迎接世界范围内竞争的客观需要 ,而国际战略联盟是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本文阐述了国际战略联盟的概念和特点 ,认为它是一种新型合作竞争理念。文章指出国际战略联盟是当今国际市场中企业竞争之利器 ,以此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意义巨大 ,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国际战略联盟 中国企业 国际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