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4003)
2022(3362)
2021(3353)
2020(2768)
2019(6938)
2018(7124)
2017(13855)
2016(7307)
2015(8146)
2014(8303)
2013(8036)
2012(7348)
2011(6596)
2010(6836)
2009(6647)
2008(7099)
2007(6408)
2006(6154)
2005(5968)
2004(5687)
作者
(19909)
(16296)
(16265)
(15900)
(10706)
(7801)
(7661)
(6607)
(6186)
(6046)
(5760)
(5612)
(5448)
(5408)
(5377)
(5256)
(4971)
(4789)
(4652)
(4270)
(4211)
(4176)
(3905)
(3886)
(3865)
(3840)
(3742)
(3552)
(3383)
(3361)
学科
(28618)
经济(28566)
管理(20433)
(19771)
(19756)
(19031)
(19013)
企业(19013)
银行(18886)
(17664)
方法(12612)
(12368)
金融(12368)
(11104)
制度(11102)
数学(10683)
数学方法(10628)
(10192)
业务(9950)
体制(9467)
(9397)
银行制(8711)
中国(8456)
业经(7173)
(5866)
贸易(5855)
(5759)
(5690)
(5395)
财务(5389)
机构
大学(99818)
学院(97824)
(45967)
经济(44930)
管理(39056)
中国(38129)
研究(34580)
理学(31207)
理学院(30935)
管理学(30708)
管理学院(30484)
(27797)
(22969)
银行(21974)
(21886)
(20355)
财经(20334)
(18537)
(17358)
(17111)
中心(17073)
科学(16038)
(15800)
金融(15589)
财经大学(15432)
研究所(14824)
经济学(14770)
北京(14615)
(14581)
人民(14028)
基金
项目(53402)
科学(42376)
研究(41024)
基金(40015)
(33689)
国家(33416)
科学基金(29326)
社会(26433)
社会科(25179)
社会科学(25168)
基金项目(20383)
教育(19186)
(18675)
自然(18358)
自然科(17970)
自然科学(17966)
自然科学基金(17701)
资助(17549)
编号(16370)
(15964)
成果(14266)
(13087)
教育部(11842)
(11731)
重点(11610)
(11529)
课题(11451)
国家社会(11069)
人文(10994)
大学(10882)
期刊
(55865)
经济(55865)
研究(40930)
(33309)
金融(33309)
中国(24792)
(23241)
管理(16870)
(12480)
财经(12023)
科学(11188)
学报(10851)
教育(10632)
(10170)
大学(9256)
经济研究(8664)
学学(8603)
技术(7913)
理论(7799)
业经(7692)
问题(7018)
实践(6951)
(6951)
国际(6888)
(6388)
农业(5929)
农村(5875)
(5875)
改革(5177)
(5177)
共检索到181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邱福提  谢芳俊  
选取2003~2011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从银行业市场化改革和监管改革两个维度出发,对市场竞争、监管改革与银行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银行效益、市场竞争和监管改革普遍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市场化改革和监管改革有效促进了银行效益的提高,并且监管改革对银行效益的促进效果更好;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市场化改革更有利于带动银行效益的提高,而西部地区监管改革对银行效益的提升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海  占林生  
选取中国101家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SFA)分析资本监管和市场竞争对银行贷款规模及其结构的影响,同时通过系统GMM估计,对理论推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当资本监管放松时,有利于贷款增加,而且个人贷款比公司贷款更加敏感;市场竞争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抑制信贷扩张,改善贷款结构,另一方面会降低银行的资本缓冲,提高银行风险水平;市场竞争将削弱资本缓冲对贷款的促进作用。建议监管部门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改变银行的贷款结构,并根据不同市场竞争水平对银行实施差异性监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宇驰  揭月慧  
基于面板数据,本文分析了资本监管约束条件下中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首先采用基于Panzar-Rosse模型的H统计量衡量银行业的竞争程度;然后在1998—2009年政府对商业银行监管的改革变迁的基础上,运用静态、动态面板数据分析市场竞争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风险承担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增加了信用风险,却降低了流动性风险;政府监管减少信用风险的作用受到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尽管监管对流动性没有直接影响,但市场化程度较高时监管会减少流动性风险。结论证实2006年以来政府监管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来针对银行风险的监管改革应充分考虑市场竞...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海  杨利  
基于2004年~2015年中国48家商业银行年度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力对银行稳健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监管压力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并且对大型银行具有更强的负向作用,对城市商业银行的负向作用明显弱于其他类型银行;市场竞争力对银行业稳健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银行无明显差异。此外,不同类型银行监管压力与市场竞争力的交互作用与稳健性之间的关系存在差异:交叉作用增加了小型银行的稳健性,却显著降低了大型银行的稳健性。另外,金融危机的发生强化了银行稳健性的动态一致性特征,随着资本监管压力和银行业竞争性的上升,银行稳健性对监管压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敏感性显著增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海  杨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蔡卫星  曾诚  
本文运用2002~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市场竞争与产权改革对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影响。本文得出三个主要结论:一是从整体来看,中国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商业导向仍然有待改善,表现在商业银行贷款增长率与盈利能力之间显著负相关;二是市场竞争改善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推动了商业银行贷款行为向商业导向转变;三是产权改革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化中国银行业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郜栋玺  项后军  
本文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下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重要性以及金融监管日益趋严的大背景,采用2009—201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下银行的多重市场竞争如何影响其风险承担,并进一步引入不同监管维度的视角,从多个方面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及金融监管下多重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传统贷、存款市场而言,贷款市场竞争显著抑制了我国银行业及各类银行的风险承担,且贷款利率市场化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抑制作用,但国有银行除外;而存款市场竞争显著提升了我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但存款利率市场化并未进一步强化其影响,地方银行除外;对于理财产品市场而言,其市场竞争同样会显著增加我国银行业及各类银行的风险承担,且利率市场化进程会进一步增加这种正向链条的影响;在纳入多维度监管因素后,本文发现事前和事后监管能够有效地增加贷款利率市场化及其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抑制效应;而针对理财产品市场,仅有事前监管能够显著地削弱利率市场化进程与理财产品市场竞争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正向影响。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陈游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非银行支付机构业务形式及产品名称更加复杂多样。怎样发挥金融科技的正面作用,又有效消除潜在风险,成为当前非银行支付监管面临的重大挑战。此外,非银行支付行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行业垄断、数据寡头、混业经营等问题凸显,使得传统监管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非银行支付行业的发展。我国非银行支付监管亟需实施适应性监管。本文提出金融监管应秉持适应性、一致性以及穿透性原则,严格落实反垄断审查,推动非银行支付适应性监管创新,在鼓励非银行支付平台金融创新的同时,维护公平市场竞争和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董红蕾  
金融监管体制的设计与安排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无既定的定论或模式。银行监管的效益取决于金融监管资源的配置和制度安排 ,在同样的监管体制下 ,还受制于信息结构的变化。本文试图从规制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入手 ,探讨在不同的信息结构、监管制度下银行监管的效益 ,并对现代银行监管体制提出若干思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孟亮  
超产权论在传统产权理论的基础上强调市场竞争的作用,在转轨经济时期,我国国有银行遵循"先竞争后产权"的改革逻辑,这是对超产权论的灵活运用,目前我国国有银行进入产权改革阶段,国有银行上市不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在金融开放的形势下,应该将重点放在完善银行治理结构,培育真正的金融企业家等方面,同时继续增强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创造条件放宽对民营银行的限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足,外部环境越来越复杂,难度也越来越大。从国有企业自身经营来看也存在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部分地方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处于深度下滑状态,亏损企业增多,债务规模过大,利息负担加重,财务风险加大。由国资委牵头计划出台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在研究制定,并已向国务院汇报,内容将包括国有企业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谈伟宪  
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上海以加快推进"四个率先"为主线,积极发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努力开创上海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的新局面。在此形势下,随着金融改革继续深入,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的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郭姗  
文章选取2007—2020年上市商业银行经营数据,分析银行业资本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行业同质性竞争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压力上升通过增加抵押贷款、减少信用贷款的信贷结构调整降低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与此同时,资本监管压力并不会降低银行的总信贷规模。银行业同质性竞争会弱化资本监管降低不良贷款率的积极效应,说明以贷款业务为主的行业竞争加剧后,一些银行会增加高风险资产的配置以弥补竞争上升后的绩效下滑,进而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申创  赵胜民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迅速增长,这与市场竞争度的改变密切相关,但国内外缺乏关于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4年10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并采用Lerner指数和Boone指数作为竞争度衡量指标,首次针对银行业竞争度和非利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全部商业银行样本,竞争度的提升同时提高了总体非利息收入水平和分类的非利息收入水平;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样本,竞争度的提高增加了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但对于其他非利息收入则没有显著影响;而对于地方性商业银行样本,竞争度的提高则增加了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其他非利息收入,但对于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则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监管者应当针对不同种类的银行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方式,而各类银行也应当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发展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翔睿  张玉凯  
文章通过多投入多产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度进行了精准测度。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信贷业务竞争与信用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银行信贷业务竞争呈激烈趋势,城市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垄断性强于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在"利润边际效应"和"风险转移效应"的作用下,信贷市场竞争与信用风险承担呈"U型"关系,过度的竞争或垄断都会导致银行承担更高的信用风险。银行上市、稳健的资本结构能够降低信用风险承担,规模扩张会增加信用风险承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