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61)
2023(19466)
2022(15919)
2021(14837)
2020(12197)
2019(28114)
2018(27549)
2017(53180)
2016(28652)
2015(31868)
2014(31831)
2013(31514)
2012(29090)
2011(26153)
2010(26205)
2009(24475)
2008(24507)
2007(22131)
2006(19201)
2005(17794)
作者
(82265)
(68894)
(68578)
(65354)
(44081)
(33065)
(31321)
(26844)
(26142)
(24637)
(23417)
(23206)
(21882)
(21874)
(21279)
(21214)
(20491)
(20427)
(19959)
(19819)
(16970)
(16893)
(16826)
(15867)
(15553)
(15482)
(15471)
(15119)
(13856)
(13693)
学科
(130792)
经济(130667)
(102475)
管理(92318)
(89885)
企业(89885)
方法(56721)
数学(46945)
数学方法(46408)
(37972)
(37563)
业经(35985)
中国(34607)
地方(27606)
农业(26231)
(25935)
贸易(25916)
(25826)
财务(25767)
财务管理(25721)
(25407)
(25176)
企业财务(24414)
技术(22348)
(21698)
(21038)
理论(20860)
(20466)
银行(20438)
(20042)
机构
学院(415671)
大学(410287)
(177438)
经济(173911)
管理(163573)
理学(140062)
理学院(138571)
研究(136776)
管理学(136340)
管理学院(135565)
中国(107310)
(86160)
(83386)
科学(81131)
(68945)
(68475)
财经(65980)
(63785)
中心(63764)
研究所(61465)
(59843)
业大(59114)
经济学(54402)
北京(54002)
农业(53857)
(51700)
师范(51205)
(50500)
(49649)
经济学院(49179)
基金
项目(271200)
科学(216172)
研究(198707)
基金(198698)
(171999)
国家(170499)
科学基金(148496)
社会(128387)
社会科(121930)
社会科学(121899)
(106899)
基金项目(105045)
自然(95792)
自然科(93665)
自然科学(93640)
自然科学基金(91999)
教育(91500)
(88872)
资助(81031)
编号(79959)
成果(63653)
重点(60854)
(60792)
(60239)
(58472)
课题(55017)
创新(54076)
国家社会(53351)
科研(52099)
教育部(52094)
期刊
(200263)
经济(200263)
研究(121796)
中国(80471)
(68402)
管理(64725)
(63746)
学报(59130)
科学(57499)
大学(45998)
学学(43625)
农业(43312)
(42148)
金融(42148)
教育(40107)
技术(38994)
业经(34361)
财经(33589)
经济研究(31624)
(28950)
问题(26696)
(25119)
技术经济(23080)
(22677)
统计(20651)
商业(20161)
现代(19775)
(19282)
世界(19179)
国际(19075)
共检索到626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永亮  葛振宇  王亭亭  
本文定义企业向已有出口市场周围的邻居市场扩展为市场边界扩展,对企业市场边界扩展背后的动因和逻辑机制进行解释,从企业微观层面实证考察了中国企业出口市场地理边界扩展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的出口边界市场在收入差距、语言和殖民地文化方面与其地理邻近的已有传统旧出口市场越相似,该企业越可能实现向该类新市场的出口扩张;此外还考察了本土邻居企业海外市场集聚对出口企业边界扩展的异质性影响,出口企业的母国同行邻居早期在旧市场的海外集聚会对企业产生吸附作用,企业专注于旧市场出口,不会向边界市场扩展,在后期旧市场集聚饱和以及出口经验的积累则会推动企业向边界市场扩展;同行邻居企业在边界市场的海外集聚初期会对企业进入市场产生拉动作用,而后期边界市场容量趋于饱和则不利于企业的进入。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康  
本文基于出口信息障碍与融资约束的综合视角,通过匹配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与海关进出口微观数据,实证研究了县域范围内出口集聚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出口企业的县域集聚显著激励了出口企业海外扩张行为,这种溢出效应不仅存在于行业内部,也惠及了集聚行业以外的出口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得益于频繁的人口流动与更强的融资约束进而获得更多的溢出收益;低生产率企业更倾向于从行业内部捕获溢出效应,而高生产率企业则更擅于吸收行业间溢出效应。这些发现在处理了内生性与安慰剂检验下依然稳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宁华  包群  邵敏  
中国出口贸易长时期的快速数量扩张不可避免地带来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与恶性竞争,从而引发了出口拥挤现象。基于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集,本文证实了存在过度集聚时,出口企业的地理集聚与行业集中事实上产生了倒U型的外溢效果,即当出口企业超过集聚临界点后,大量企业扎堆与恶性竞争反而导致了负的外溢效应。测算表明中国出口企业的过度集聚程度约在17%~34%区间,而且这一现象呈现随时间而加剧的趋势;与高技术出口相比,低技术出口部门更有可能发生过度集聚;企业生产率提高与规模扩大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出口拥挤。本文研究表明,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出口企业单纯的数量扩张型增长模式的确导致了严重的负面竞争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孙天阳  许和连  王海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品几乎销往所有国家,产品种类则几乎覆盖了国际贸易的所有部门。这一现象虽然受到了学术界广泛关注,但其原因一直缺乏科学解释。本文基于2000—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和CEPII-BACI数据测算了中国企业新增出口关系与企业所在城市其他企业的出口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实证检验了产品关联、市场邻近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出口范围扩展速度在样本区间呈上升趋势,但新增出口关系多为低技术产品,将已出口种类产品销往新的市场是其扩展出口范围的主要方式。企业在扩展出口范围过程中存在一定路径依赖,与当地其他企业的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有助于提升出口扩展边际表现,并且这一结论非常稳健,而企业与自身的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则表现为替代效应。产品关联和市场邻近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促进作用存在群体差异,依赖于出口扩展边际类型、产品技术密集度、企业所在地区以及贸易类型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对提升中国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表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琪  周沂  贺灿飞  
目前集聚效应对企业出口行为影响的研究中,集聚多是基于地理距离来刻画。本文试图将产品间的认知距离引入集聚的测度中,研究不同类型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边际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企业相关生产能力的异质性作用。本文发现,出口集聚效应和企业相关生产能力分别是企业出口多元化的外源动力和企业条件。具体来说,引入认知距离后,可以更好地区分集聚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来源:同产品集聚和相关产品集聚均有利于促进企业出口扩展;而不相关产品集聚对企业出口扩展的影响则表现为竞争效应。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在集聚的过程中"搭便车",集聚发挥作用的方向和程度因企业储备的相关生产能力而异。在影响机制上,出口集聚效应通过专业劳动力共享和中间投入品共享等供给侧渠道以及目的国市场信息共享和已有出口经验等需求侧渠道来降低企业出口扩展的难度和风险。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应打造技术关联紧密、上下游产业相互依托、有核心竞争力的空间集聚形态,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提升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风涛  吕智  
本文基于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利用中国700余家汽车企业的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企业生产率与出口行为的关系。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非出口企业,生产率水平决定企业的出口决策,总体上存在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在一定条件下,生产率水平最高的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而生产率最低的企业在国内经营,生产率水平决定了企业的出口市场选择。以发达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与非出口企业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没有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但是以发展中国家为出口市场的企业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要高于非出口企业,存在显著的出口学习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瑶  孙彤  
本文在空间上区分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时间上划分出金融危机前和金融危机时期,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索出口企业升级在两个市场的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升级战略存在差异; 出口企业升级呈现出不同的市场演化路径,归纳为4类:市场稳定型、市场转换型、市场扩大型以及市场收缩型;市场演化路径会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在金融危机影响下,出口企业遵从市场收缩型的演化路径是最好的选择,但相对于其他演化路径来说,并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艳  綦建红  
出口经验有助于内资企业进入新市场吗?理论层面可以得出,外资企业先行出口经验不仅有利于内资企业进入该市场,也有利于其跨越其他相近或相似市场的生产率临界水平,成功进入其他相近或相似市场。在实证层面,本文选择代表性的机电行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海关2000—2012年HS六位细分出口贸易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内资企业市场进入具有较强的跟随效应,跟随外资企业而为,外资企业先行出口经验有利于提高内资企业市场进入可能性;内资企业市场进入的路径选择更倾向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进口需求强烈的国家;内资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外资企业先行出口经验,规避目标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贝政新  王世文  
金融危机以来,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政府对出口也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要求金融机构加大对出口贸易的支持。2009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努力保持对外贸易稳定增长,改善对进出口的金融服务。5月国务院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闫志俊  于津平  
本文利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研究企业的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空间集聚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增加中国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其影响效应大小与企业参与贸易的方式、所有制性质、出口产品的技术复杂度以及出口目的地密切相关。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国内附加值显著受到空间集聚的影响,但对一般贸易企业这一影响并不显著。产品技术复杂度越高,空间集聚对出口国内附加值的影响效应越大。本文研究表明空间集聚产生的中间品替代效应和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提升出口国内附加值的重要渠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要素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对企业选择更多出口还是选择更高的出口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两种成本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工业部门2001~2007年的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质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数量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刺激了更多的企业选择出口,但是抑制了出口企业出口数量的提升;分所有制视角的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在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乃全  戴晋  
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20余年来,我国对亚洲出口市场多元化结构逐步形成,但布局尚处于严重不均衡状态,出口市场结构亟待优化。要保持我国对亚洲国家出口持续平稳增长,应从出口地理结构优化入手,调整出口布局,发掘对亚洲市场的出口潜力。一是积极探索贸易制度创新,逐步改变我国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出口高度集中的路径依赖,进一步扩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范围,从制度上探索贸易均衡增长的途径;二是针对亚洲市场出口分量偏离度相对不足的印度、新加坡、土耳其等新兴市场展开深入调研,找准其进口需求,进而引导企业大力拓展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形成对亚洲出口新的增长点;三是将对亚洲出口市场结构的优化与商品结构的优化结合起来,使基于市场多元...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心鹏  宋立刚  吴桂英  
本文运用建立在第三市场上商品域的出口相似性指数分析了东亚经济体间的贸易联接。计算所用数据得自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为覆盖1965年到1996年的四位数SITC数据。研究结果表明,日本同亚洲新兴工业体(NIEs)、东盟(ASEAN)和中国之间已经形成一个清晰的贸易专业化模式,反映出日本在东亚工业化进程中的领导地位。同时,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后三类国家也分别在三个不同的阶段朝着日本的出口结构收敛。这些变动可以被解释为亚洲各国要素禀赋的根本性差异和地区间外国直接投资的流动。此外,本文还讨论了具有出口相似性的经济体在第三市场上的竞争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孙楚仁  梁晶晶  
本文将2005年多种纤维协定(MFA)配额限制取消这一事件作为外生冲击,使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进出口统计数据中的纺织业出口企业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与出口企业空间邻近是否会导致企业出口目的地更邻近。研究结果表明,与出口到原MFA配额限制国家企业更邻近的企业在MFA配额限制取消后更可能出口到与这些国家相邻的市场。此外,与出口到原MFA配额限制国家的企业更邻近,可能导致企业因竞争效应直接出口到与这些国家邻近的市场。这一结论对中国促进企业开拓新市场及出口增长具有重要政策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旭  邱斌  刘修岩  
本文将空间外部性与新新贸易理论相结合推断出空间集聚对企业出口参与的动态影响,并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检验了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与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拥挤效应导致中国企业出口二元边际与空间聚集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但总体来看,中国的空间集聚目前尚未达到最优水平。此外,在区分区位、行业及所有制之后发现,空间集聚对中国东部地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以及外资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均表现出相似的倒U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