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7)
- 2023(2127)
- 2022(1788)
- 2021(1660)
- 2019(3115)
- 2018(2952)
- 2017(6306)
- 2016(3118)
- 2015(3532)
- 2014(3578)
- 2013(3668)
- 2012(3281)
- 2011(2928)
- 2010(2963)
- 2009(2917)
- 2008(3061)
- 2007(2966)
- 2006(2590)
- 2005(2555)
- 2004(2460)
- 学科
- 济(15987)
- 经济(15963)
- 管理(11466)
- 业(11230)
- 企(10043)
- 企业(10043)
- 方法(8354)
- 数学(7648)
- 数学方法(7622)
- 贸(5086)
- 贸易(5082)
- 易(4942)
- 市场(4702)
- 财(4334)
- 融(4043)
- 金融(4043)
- 制(3656)
- 农(3646)
- 务(3419)
- 财务(3412)
- 财务管理(3408)
- 中国(3298)
- 企业财务(3243)
- 银(3228)
- 银行(3227)
- 行(3067)
- 业经(2844)
- 电子(2670)
- 网上(2614)
- 网上贸易(2614)
- 机构
- 大学(50308)
- 学院(50113)
- 济(24442)
- 经济(24026)
- 管理(21552)
- 理学(18006)
- 理学院(17891)
- 管理学(17746)
- 管理学院(17649)
- 研究(15258)
- 中国(14756)
- 财(13010)
- 财经(10283)
- 京(10272)
- 经(9351)
- 经济学(7896)
- 财经大学(7823)
- 融(7658)
- 所(7553)
- 金融(7524)
- 江(7516)
- 中心(7292)
- 经济学院(7082)
- 北京(6891)
- 科学(6478)
- 商学(6422)
- 商学院(6351)
- 研究所(6216)
- 农(6165)
- 州(5950)
共检索到817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衣龙新
由于IPO融资契约的"不完全"性,超募不可避免,但严重超募所带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2010年度前上市的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规范分析与实证检验,发现一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热情与二级市场的公众投资者情绪及券商在利益驱动下的"推手"作用,是造成创业板上市公司严重超募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超募 投资者情绪 券商利益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阿瑟·莱维特 李为 水东流
世界一流的证券公司将投资者的利益置于最高位置,高于经纪人,高于公司,高于行业。世界一流的证券公司确信,这是它确保自己长久繁荣惟一能做的事。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龙 易顺
本文选取2009—2013年所有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实证检验IPO超募的动因和后果。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券商等机构热度与IPO超募显著正相关。此外,本文创新性地发现超募资金越多,则会导致股价同步性越高,个股崩盘风险越大,进而股价信息含量越低。这表明,巨额超募资金并未及时给企业带来独特资源,有助于提高股价信息含量,反而很可能造成资金不合理使用,产生信息不对称,导致个股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监管机构开展IPO核查和加强募集资金监管提供了一定证据。
关键词:
机构热度 融资超募 股价同步性 个股崩盘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刚 郭颖文
承销费用在世界各国普遍呈现出"集聚"的现象,我们对2004年-2009年通过发审委审核的上市公司的IPO承销费用进行研究,发现我国IPO承销费用也存在集聚现象,小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主要集中在2%-6%之间,大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集中在4%以下。另外,我们检验了券商的政治联系与承销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比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收取了更高的承销费用。
关键词:
IPO 承销费用 集聚 券商的政治联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夏芸 徐欣
本文在对2006~2010年深市A股市场上市公司IPO超募资金使用情况刻画的基础上,探讨公司内部治理与IPO超额募集资金使用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在使用IPO超募资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能够有效地缓解IPO超募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代理问题:其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高管的货币薪酬较高,会引发IPO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而公司股权制衡度的提高则有利于减少IPO超募资金使用中的过度投资行为。此外,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IPO超募资金的过度投资问题比国有控股公司严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证券监管部门确保上市公司合理有效地使用超募资金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张秋月
理论研究表明声誉好的券商在公司IPO过程中能发挥认证作用,但是在实证中学者们对于券商声誉是否真的发挥了认证功能仍然莫衷一是。与国内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场份额、排名等间接声誉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国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过程违规造假为新的研究视角,从声誉损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声誉,并以公司IPO后市场表现检验了券商声誉的认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相较声誉受损的券商,声誉未受损的券商确实具有更好的认证效果,具体表现在:(1)从同一时期来看,相较于那些没有被披露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销的公司IPO发行抑价率较高,股票长期回报率较低;(2)对于同一券商,相对于在IPO违规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后(声誉受损)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表现为显著较高的发行抑价率和显著较低的股票长期回报率;(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券商声誉指标,基于IPO造假构建的声誉损失指标更加有效。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王宇熹 肖峻 陈伟忠
本文利用2006~2008年35家券商公开发布的分析师推荐评级调整样本,检验了券商荐股评级统计分布特征是否有助于投资者预测分析师荐股的获利潜力。研究表明:券商推荐评级分布信息对于投资者预测分析师荐股评级调整的短期与中长期绩效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信息可以提升投资者甄别不同可信度分析师荐股绩效的能力。除此之外,本文为进一步深入思考分析师利益冲突来源及其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机理提供了新的视角,是对分析师利益冲突与荐股业绩关系问题等现有研究文献的重要补充。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芸 徐欣
针对中国资本市场特有的IPO超募融资现象,以2006~2010年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了IPO超额融资企业的投资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使用IPO超募资金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过度投资行为,其中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问题比国有控股公司更为严重,并且这种过度投资行为会导致企业长期资本收益率显著下降,进而负面影响企业的未来业绩。这说明,过剩的IPO募集资金会导致企业资本配置效率和投资效率的扭曲。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程文卫 杜征征
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诸多国际私募股权基金纷纷转战中国,挖掘中国市场价值。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中心之一。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格局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模式并存、参与者逐渐扩大化的态势。与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盈利模式不同,券商开展直投业务不仅有利于自身赢利空间的拓展,而且有利于发挥地域优势,针对中小企业的需求提供特色服务,其自身也具备一定的优势。本文沿袭这条思路,重点对我国券商参与直投业务的相关规定、券商开展直投业务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 组织模式 发展战略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刚 梁上坤 王卫星
超募融资是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深切关注。以我国IPO超募融资为背景,结合管理层权力理论,本文探讨了IPO超募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以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上,超募融资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获得更高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2)区分产权性质,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存在;(3)结合管理层权力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有助于高管获取高额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但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4)市场对超募公司为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赵刚 梁上坤 王卫星
超募融资是关系到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公众和监管部门的深切关注。以我国IPO超募融资为背景,结合管理层权力理论,本文探讨了IPO超募对高管私有收益的影响。以2006-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研究发现:(1)整体上,超募融资的上市公司其高管获得更高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2)区分产权性质,这一现象在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均显著存在;(3)结合管理层权力分析,管理层权力的增大有助于高管获取高额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私有收益,但这一关系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4)市场对超募公司为高管发放超额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给予了负面的反应,而对于发放超额非货币性私有收益的行为没有显著反应。本文的发现拓展了超募融资、管理层权力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并为超募融资效率的监管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炳才 刘宸桢
文章以2011年至2012年为研究期间,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的229只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券商特征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券商规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券商上市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正相关,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券商国有控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券商特征 IPO定价 合理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宁悦 栗鹏妍
券商背景风险投资兼具承销商和风险投资双重身份,在新股发行定价和资本市场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2009—2020年我国A股市场创业板和科创板949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券商背景风险投资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以及承销商和风险投资声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券商背景风险投资会正向影响IPO抑价,但高声誉的承销商和风险投资机构对这种正向影响具有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券商背景风险投资的投资强度越高,IPO抑价越严重;券商背景风险投资的进入阶段越早,IPO抑价越严重。因此,券商背景风险投资应注重长期声誉的积累,发挥双重认证作用;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券商背景风险投资的监管力度,明确相关中介机构的连带责任,提高市场参与者的违法成本,进一步提高市场效率。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岩 孙文琛
IPO(首次公开募股)是公司有效对外融资、提升知名度的重要途径。基于中国IPO市场背景,本文以2003—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券商声誉、机构投资者持股与IPO抑价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分析IPO抑价的企业产权性质和时间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机构投资者持股越多,IPO抑价程度越低;作为主承销商的券商声誉较高时,机构投资者持股对IPO抑价的负向作用会加强;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好的作用效果。本文探讨了券商声誉在机构投资者与IPO抑价关系中的调节作用,为券商声誉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券商声誉 机构投资者持股 IPO抑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志忠 张程睿
与已有研究多探讨中国公司是否偏好股权融资及其原因不同,本文重点考察公司偏好股权融资的后果。以2006年至2010年首次发行股票的公司为样本,通过分析IPO超募行为,研究我国公司的股权融资偏好及其对公司长期业绩、过度投资行为和公司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半数以上超额融资的企业在IPO之后显示出强烈的厌恶长期负债的倾向;大多数企业在IPO时过度融资,导致存在过多的冗余金融资产,企业金融资产比重越大,IPO后业绩下降幅度越大;而且超额融资量和冗余资产比例与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概率显著正相关,与企业的未来价值显著负相关。建议在IPO公司中引进EVA的考核与奖惩机制,对大股东和管理层进行投资约束,以遏制超额...
关键词:
超额融资 资金冗余 过度投资 公司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