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4)
- 2023(15431)
- 2022(12982)
- 2021(11928)
- 2020(10030)
- 2019(22793)
- 2018(22516)
- 2017(44428)
- 2016(24102)
- 2015(26736)
- 2014(26928)
- 2013(26452)
- 2012(24276)
- 2011(21753)
- 2010(22092)
- 2009(20973)
- 2008(20854)
- 2007(18957)
- 2006(16986)
- 2005(15972)
- 学科
- 济(103055)
- 经济(102913)
- 业(97681)
- 管理(92474)
- 企(87360)
- 企业(87360)
- 方法(44777)
- 数学(36080)
- 数学方法(35564)
- 财(35150)
- 农(32233)
- 业经(31637)
- 制(27035)
- 中国(25291)
- 务(24771)
- 财务(24731)
- 财务管理(24692)
- 企业财务(23417)
- 农业(21844)
- 环境(21481)
- 划(20368)
- 策(20141)
- 技术(19245)
- 银(18802)
- 银行(18790)
- 体(18430)
- 理论(18321)
- 和(18202)
- 地方(18036)
- 行(17924)
- 机构
- 学院(345392)
- 大学(339416)
- 济(147990)
- 经济(144919)
- 管理(141108)
- 理学(119585)
- 理学院(118443)
- 管理学(116658)
- 管理学院(115990)
- 研究(108315)
- 中国(92264)
- 财(76598)
- 京(70976)
- 科学(60625)
- 财经(58731)
- 江(54687)
- 经(53132)
- 所(52895)
- 农(52344)
- 中心(51746)
- 研究所(46519)
- 业大(45761)
- 北京(44618)
- 经济学(44471)
- 财经大学(43256)
- 州(43021)
- 农业(40456)
- 经济学院(39915)
- 范(39505)
- 院(39487)
- 基金
- 项目(218503)
- 科学(175395)
- 研究(163773)
- 基金(161535)
- 家(137446)
- 国家(136234)
- 科学基金(120544)
- 社会(106266)
- 社会科(100796)
- 社会科学(100767)
- 省(85753)
- 基金项目(84598)
- 自然(77663)
- 自然科(75887)
- 自然科学(75874)
- 教育(74743)
- 自然科学基金(74551)
- 划(70758)
- 资助(67086)
- 编号(66227)
- 成果(53105)
- 部(49143)
- 重点(48225)
- 创(47753)
- 发(46166)
- 制(45977)
- 课题(45477)
- 创新(43966)
- 国家社会(43519)
- 教育部(43110)
- 期刊
- 济(173336)
- 经济(173336)
- 研究(106730)
- 中国(70714)
- 财(63561)
- 管理(58074)
- 农(48772)
- 科学(43759)
- 融(43094)
- 金融(43094)
- 学报(42129)
- 大学(34120)
- 农业(32761)
- 学学(32410)
- 技术(31735)
- 教育(30885)
- 财经(29924)
- 业经(29282)
- 经济研究(26078)
- 经(25637)
- 问题(22116)
- 业(19406)
- 技术经济(19171)
- 贸(17858)
- 财会(17610)
- 现代(17602)
- 统计(16624)
- 理论(16315)
- 策(16015)
- 国际(15954)
共检索到536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胡浩然 宋颜群
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是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促使企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保障。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对象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行为的理论模型,探讨碳排放权交易如何影响轻(重)污染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理论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有助于引导企业研发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最终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实证结果显示,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显著提高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地区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且主要提高轻污染企业、非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等样本组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检验表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提升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且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研发创新、生产率和利润率的促进作用大于重污染企业。因此,面对环境治理压力,企业应当主动承担碳排放权交易带来的机会和挑战,通过研发创新提升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波 程栋鹏
利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2013年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ESG实践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E)方面的实践,也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和提升自身治理水平(G)。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碳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对于当年当地没有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存在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波 程栋鹏
利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2013年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ESG实践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E)方面的实践,也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和提升自身治理水平(G)。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碳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对于当年当地没有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存在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晨 曹雨清 胡梦
基于我国2013年起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研究了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并从预防性和治理性两个层面考察了对异质性环保投资的不同作用效果。研究发现:总体上碳排放权交易并未促进企业进行环保投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资源支持不足,但显著提高了企业进行预防性环保投资的积极性,并且其政策效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立 孙磊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匹配省级宏观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指数值提升5.3%,有效助推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金融深化效应和公众行为驱动效应,但也受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重视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可再生能源丰裕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产生了其他环境红利,且并未造成明显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珮 吴珂晗
工业企业投资规模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试点是否会因为减排约束导致企业出现对外投资转移而伴随着“碳泄漏”风险,是评估其实现减排效应、不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2004—2015年31个省份和深圳市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ETS政策引致试点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此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市对试点政策的投资转移效应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碳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珮 吴珂晗
工业企业投资规模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试点是否会因为减排约束导致企业出现对外投资转移而伴随着“碳泄漏”风险,是评估其实现减排效应、不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2004—2015年31个省份和深圳市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ETS政策引致试点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此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市对试点政策的投资转移效应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碳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李昂 宋沂邈 伊力奇
以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长期价值;宏观层面上,随着碳市场流动性的提升,该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的促进作用增强,对长期价值的消极影响也得到缓解;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短期、长期价值在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中均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企业绿色价值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胡珺 黄楠 沈洪涛
提高环境标准以推进企业低碳环保转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众多环境规制的政策工具中,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排放权交易机制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与应用,但是否同样适用于尚处在转轨期的新型中国市场还有待进一步检验。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开始试点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考察了市场激励型的环境规制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显著推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且当碳市场的流动性程度越高,该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加明显。但企业成本转嫁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该环境规制的积极影响,当企业所承受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低、企业对客户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更高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相对降低。综上,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市场激励的角度丰富了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关文献,同时也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实施的政策效果提供了微观证据,研究结论可为后续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辉 章琳一
本文以2003—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晋升激励是否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同时,考虑不同产权下的职位晋升对风险承担的激励效应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能够提高风险承担水平,但这一激励效应仅存在于民营企业当中,国有企业的晋升激励对风险承担没有显著性影响;(2)对于风险承担,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均不能对其产生显著性影响,只有晋升激励具有有效性;(3)当国有企业民营化时,晋升激励仍然能够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4)央企的风险承担水平要比地方国有企业高。本文丰富了晋升激励研究,同时,对于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晋升激励 风险承担 产权差异 民营化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钟高 李帽帽
本文以201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晋升压力这一隐性激励机制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管晋升压力的加大削弱激励机制的效果,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与意愿下降,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弱由于晋升压力过大导致的风险承担不足的行为,促进企业风险承担。研究表明,高管晋升压力过大不利于激励管理层的风险承担,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调节激励效应中的失灵现象。因此,企业既要重视隐性激励机制的适度性,更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确保适度的风险承担对企业价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关键词:
风险承担 隐性激励 晋升激励 内部控制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董康银 邓又一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的转变是中国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过程中,碳排放权交易作为碳市场调节机制的核心,对中国推进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0年894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从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分工两个维度进行了作用机制分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降低了企业碳排放强度,且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这说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加速了企业低碳转型进程。作用机制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通过企业数字化转型来降低企业碳排放强度,但不能通过企业分工降低碳排放强度,且政策的实施效果对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和不同资本密集度的企业有所差异。本文研究表明,实施“碳排放双控”政策需要健全各项配套措施,重视碳市场建设并加强企业环境监管对中国低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珺 方祺 龙文滨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作为中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能否切实对企业形成减排激励备受关注,也是理论研究亟须探究的重要命题。本文通过手工整理中国各试点碳市场的控排企业名录,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对上述命题进行了解析。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显著提升了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但该市场机制还未产生积极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和同行业非控排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都未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研究发现:当碳市场的初始配额实施部分竞价拍卖、采用基准法核算、非履约主体交易更为活跃,以及产品市场竞争程度更高、企业市场定价能力相对更低时,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会更为明显。此外,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还显著降低了控排企业的资源错配程度,提升了绿色生产投入和技术创新产出。本文从企业生产效率视角揭示了中国碳市场建设的微观经济效应,研究结论对于国家统一碳市场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深化都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郑朔 刘晓晖 徐可
从激励视角研究劳动保护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发现:随着劳动保护的加强,劳动密集型企业风险承担水平降低;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持股水平较低、高管内部薪酬差距较小、高管—员工薪酬差距较小的企业中更明显;这种负面影响在高管薪酬较低、普通员工工资较高的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中更明显。研究表明,劳动保护虽然加强了对员工利益的保护,但不利于激励,这对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在民营企业中。因此,企业需要在保护员工利益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激励手段,从而抵御劳动保护产生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劳动保护 劳动密集度 激励 风险承担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一婕 强国令 徐会杰
基于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观”和“自利观”,选取2008—2022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员工持股计划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关系及其产生的机制。研究发现: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风险承担,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并且,这一正向影响会因股权性质、管理层激励程度以及劳动力依赖程度等条件的不同,对企业风险承担产生差异化影响。文章证实了员工持股计划符合“激励观”而非“自利观”,这对深化员工持股计划的后续部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