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45)
2023(6690)
2022(5511)
2021(5164)
2020(3947)
2019(9184)
2018(8646)
2017(16803)
2016(9224)
2015(10092)
2014(10016)
2013(9959)
2012(9276)
2011(8511)
2010(8714)
2009(8256)
2008(8049)
2007(7752)
2006(7019)
2005(6372)
作者
(26885)
(23379)
(22673)
(21547)
(14261)
(11117)
(10031)
(9046)
(8759)
(8069)
(7887)
(7751)
(7321)
(7130)
(6971)
(6871)
(6769)
(6767)
(6557)
(6469)
(5683)
(5618)
(5577)
(5523)
(5252)
(5179)
(5060)
(4983)
(4753)
(4519)
学科
(44531)
(41612)
经济(41565)
(37369)
农业(29412)
管理(25673)
(17006)
企业(17006)
方法(14400)
业经(14228)
数学(12941)
数学方法(12882)
(10441)
中国(10143)
农业经济(9864)
(8950)
农村(8942)
土地(8768)
(8613)
(8403)
地方(7746)
(7634)
贸易(7621)
(7447)
(7431)
(7381)
(7068)
银行(7059)
市场(6957)
(6955)
机构
学院(138706)
大学(133905)
(62228)
经济(61139)
管理(57713)
理学(49931)
理学院(49532)
管理学(48952)
管理学院(48725)
(45973)
研究(45878)
中国(39817)
农业(34869)
业大(28135)
(27425)
(26453)
科学(26240)
中心(23226)
(23082)
(21469)
农业大学(21382)
财经(21103)
研究所(20503)
(19284)
经济管理(18972)
经济学(17590)
(16818)
北京(16628)
(16545)
(16426)
基金
项目(91390)
科学(73177)
基金(68411)
研究(68264)
(59417)
国家(58834)
科学基金(51164)
社会(45171)
社会科(42423)
社会科学(42412)
基金项目(36749)
(35423)
自然(32671)
自然科(31841)
自然科学(31835)
自然科学基金(31299)
编号(29244)
教育(29122)
(28432)
(27235)
资助(26801)
成果(22299)
(21205)
(20256)
重点(19395)
国家社会(18922)
(18713)
(18471)
(18282)
人文(18001)
期刊
(75954)
经济(75954)
(51704)
研究(38257)
农业(34868)
中国(31047)
科学(21314)
学报(21212)
业经(19727)
(19715)
金融(19715)
(18534)
大学(17224)
学学(16735)
管理(16599)
(16327)
农村(13529)
(13529)
农业经济(13404)
问题(11185)
财经(10618)
技术(9844)
世界(9605)
(9000)
教育(8950)
农村经济(8939)
经济研究(8883)
(8581)
经济问题(8560)
资源(7976)
共检索到212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连华  尤亮  霍学喜  
基于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771个苹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考察市场激励、农地确权对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受到农产品市场和农地市场的双重激励,短期内对农地产出贡献相对较高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到农产品市场激励,长期内对农地质量贡献相对较高的保护行为主要受到农地市场激励;农地确权对长期保护行为具有正向激励效应,但对短期保护行为的影响不显著;农地确权在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农地市场激励中存在负向调节效应。政府应注重完善农地市场制度、农地价格机制以及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同时重视农地确权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有效发挥农地市场和农地确权对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正向激励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占辉斌  胡庆龙  
本文以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为例,从农地规模与市场激励的视角出发,基于激励机制理论,通过时间序列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种植规模与农户化肥使用量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污染的内在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激励和约束水平不足所导致的化肥施用技术落后。而由于农村社区网络的存在,在化肥施用技术选择时,农户更多的倾向于学习周边农户的方法或总结以往的经验。基于上述分析,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水平来改变农业生产的激励结构和激励水平是改善农业污染的根本途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胡新艳  陈小知  王梦婷  
以农地确权对投资激励的主要影响机制为着眼点,结合中介路径分析方法,将确权投资激励效应的三条作用路径进行区分并全部纳入实证分析框架中。研究发现:产权安全效应即"确权—收益保障—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15.4%;要素交易效应中"确权—贷款可得性—投资激励"作用路径占总效应的51.9%,而"确权—农地流转—投资激励"作用路径不显著。由此指出,在稳步推动农地确权政策、强化地权保障的投资激励效应时,一方面要强调突显农地抵押担保功能,进一步完善农地抵押贷款政策,由此提升确权促进资金借贷进而激励投资的作用;另一方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连华  
本文基于农户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时序边际质量贡献及其相应的交易成本,将农地质量保护行为划分为4种类型,即高边际质量贡献-低识别成本型(类型Ⅰ)、高边际质量贡献-高识别成本型(类型Ⅱ)、低边际质量贡献-低识别成本型(类型Ⅲ)和低边际质量贡献-高识别成本型(类型Ⅳ)。采用黄土高原地区771个苹果户调研数据,分析激励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农地市场是否有效。结果表明:农地质量保护行为较高的时序边际质量贡献是其市场有效的基础,时序边际质量贡献越高、识别成本越低,农地质量保护性投资越可能被资本化并在交易价格中得到体现,激励农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市场有效程度越高。具体而言:农地市场在以灌溉设施为代表的类型Ⅰ和以商品有机肥为代表的类型Ⅱ的保护行为中具有有效性,在以土壤流失控制为代表的类型Ⅲ和以人工种草为代表的类型Ⅳ的保护行为中是市场失灵的。为此,政府应针对不同类型的保护行为实施差异化的干预政策,以有效矫正市场失灵;深化农地产权改革,支撑改进农地市场的有效性,形成以农地市场激励为基础、政府规制为调控手段的农地质量保护机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新艳  许金海  陈相泼  谢琳  
基于广东省阳山县土地常规确权、整合确权的准自然实验调查数据,利用双稳健的IPWRA模型识别两种不同地权界定方式的投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确权方式对农户长期投资意愿的影响有着显著差异。相比常规确权方式,整合确权使农户的农田机械和有机肥投资意愿分别提高78.7%和52.6%。其异质性的投资激励效应源于两种确权方式给农户带来不同的产权稳定性预期和地块资源属性改善。对于农田机械购置的投资意愿,产权稳定、资源改善两种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15.93%和35.81%;对于有机肥投入意愿,产权稳定、资源改善则为完全中介效应。中国农业政策有必要从"以地权为本"转向统筹"资源与产权"的匹配协调,从而最大程度上激活和释放确权政策的制度红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瑞  柳海燕  徐志刚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农户农地转入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讨论了规模经济激励、劳动力资源约束以及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和市场活跃程度等外部市场条件对农户农地转入决策的影响,并利用农户农地转入的实地调查数据检验了相关研究假说。研究表明,农户家庭经营农地规模及非农就业状况是影响其转入农地的重要经济激励因素,但这种转入农地的行为受其劳动力资源禀赋的约束和非农就业机会成本的影响,而农地细碎化由于凸显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约束而对农户转入农地产生负向影响。村庄农地流转市场的活跃程度是农户能否转到所需农地的重要影响因素,而村民参与非农就业市场的程度是决定村庄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的重要因素。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沃林  罗必良  
已有研究缺乏从产权激励的角度,剖析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传导机制。为了进一步明确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影响,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文章采用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13 750名受访者的数据,分别使用Logistic、Probit、OLS以及Tobit回归模型检验了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农业投资在农地确权颁证情景下对农地抛荒的产权激励效应。研究表明:农地确权颁证存在明显的产权激励效应,能够显著减少农地抛荒现象,而农业投资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因此,政府部门在推进农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时,应重视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抛荒的正向作用,出台相对应的农业投资政策,激励农户对抛荒地进行复耕或者流转。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佟泽鑫   刘帅  
[目的]论证农地流转期限对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跨期行为选择与家庭分工结构变化的角度,分别构建农地转入户与转出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分析框架,以期为引导与优化流转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土地经济调查(CLES)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借助更换模型法对模型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长期转入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入土地,其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24.8%;长期转出土地的农户如果短期转出土地,其对剩余未流转地块实施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上升13.6%。短期转出土地的转出户如果长期转出土地,无外出务工经历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8.1%;打零工或从事其他不稳定的非农务工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35.9%;自主经营或有受雇稳定的非农工作的农地转出户对剩余未流转地块采纳保护行为的概率将下降59.9%。[结论]长期的土地转入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农地转入户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鼓励农地长期稳定的向同一用地主体流转。家庭经营决策者的非农就业稳定性能够有效调节流转期限对农地转出户采纳保护行为的负向抑制作用。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弱的兼业转出户,短期的土地转出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其采纳保护行为,对此应当强化其对于流转地块产权归属的政策信心,鼓励其长期转出地块。针对非农就业稳定性较强的兼业转出户,长期的土地转出行为将显著抑制其采纳保护行为,一方面应该探索其土地承包权退出办法,另一方面则应该鼓励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王志刚  
农地确权颁证对农业投资行为的影响作用尚无定论。对此,本文先是构建了农地确权颁证影响农户农业投资行为的理论框架,进而采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年29省的大样本数据对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颁证主要通过提高地权安全性、地权可交易性以及信贷可得性三种方式,促进了农户农业投资。家庭和村庄特征会显著影响农户获得农地确权颁证的可能性。农地确权颁证对农地经营规模扩大、农业劳动力数量、农业生产时间以及农业经营投入都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其估计结果较稳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季焜  冀县卿  
农地使用权确权是为维护农民土地权利采取的重要措施,其实际执行情况和对农户生产活动的影响近年来正引起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目的是基于全国代表性的随机抽样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地使用权确权政策与实际贯彻执行情况的差异,并以农地有机肥投入为例,实证检验农地使用权确权对农户农地长期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到2008年还只有一半左右的农民同时领到了土地承包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地确权还任重道远;研究还发现,由于农地使用权确权提高了土地使用权的稳定性,从而激发了农户长期投资意愿,提高了有机肥的施用量。为此,本文认为农地确权不但是保护农民利益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农地确权政策的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骏   吕萍  
本文从农民最优劳动供给的视角构建农地资本禀赋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机制,提出“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条影响路径,并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拥有土地资本将提高农户非农创业的可能性(1.31%);(2)土地资本规模和土地资本价值对农户非农创业的影响均呈现显著的“U”型;(3)土地资本规模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存在“土地粘性”和“资本激励”两个影响路径,在土地资本规模较低时,主要表现为“土地粘性”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抑制作用,而当土地资本规模达到临界值(9.33亩)之后,主要表现为“资本激励”效应,土地资本规模的提升对农户非农创业行为有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严冰  
"确权"是将原本属于集体的"非排他"的多种土地财产权利,逐项"排他性"地界定("量化")给农户的改革举措。通过进一步地确权改革,农地排他性经营权的转让权和长久拥有权又相继赋予了农户。至此,中国集体农地"不及性"效率问题已基本解决,农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土地体制障碍基本解除。农地确权正促使中国小农经济的土地占有体制向规模化、集约化占有并经营的体制转变。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晓宇  王楚男  韩昱洁  
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保证稳定的农业投入和提高农业劳动力分配效率对维护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一方面,文章从农村家庭层面出发,使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探究了土地租赁市场、非农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土地权利的稳定对农业生产中劳动力与资本投入决策的影响,发现农地确权前土地行政再分配频次的增加会导致劳动力和资本投入显著减少,村庄农业用地多增加一次行政再分配,家庭对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力投入每年会显著减少35.684小时,资本投入会显著减少60.161元,说明农户对农地稳定持有的顾虑会减少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对劳动力投入,对资本投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文章从劳动力分配效率的角度分析农业逆向关系问题,估计模型建立过程遵循从构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完全要素市场模型发展到考虑中国国情的非完全要素市场估计模型,在此市场条件下农户的劳动力投入决定将基于不可观测的影子价格,其中除了通常文献考虑的代表非农劳动影响的影子工资,还加入土地租赁的影子价格,实证进一步验证了我国仍然存在显著的农业逆向关系问题。在考虑农业活动的季节性差异时发现,农忙季节的无效率问题相对农闲季节较弱。在探究农地政策和非农劳动力市场发展对投资激励的影响中考虑了土地租赁市场的内生性问题,并从劳动力分配效率角度对农业逆向关系进行再认识。研究结论能为现今土地确权的必要性提供事实依据,提出在当前农村土地流转改革过程中要探索适度的规模经营以减轻逆向关系的影响、在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需要重视村级公共服务的完善等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