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70)
- 2023(16674)
- 2022(14402)
- 2021(13568)
- 2020(11310)
- 2019(26493)
- 2018(25801)
- 2017(49694)
- 2016(26589)
- 2015(29944)
- 2014(29544)
- 2013(29165)
- 2012(26657)
- 2011(23932)
- 2010(23473)
- 2009(21396)
- 2008(20621)
- 2007(17795)
- 2006(15233)
- 2005(13294)
- 学科
- 济(112083)
- 经济(111969)
- 管理(75218)
- 业(71283)
- 企(57833)
- 企业(57833)
- 方法(54737)
- 数学(48814)
- 数学方法(48245)
- 中国(30579)
- 农(29116)
- 财(27683)
- 业经(23453)
- 贸(22077)
- 贸易(22063)
- 易(21443)
- 地方(21306)
- 学(21164)
- 农业(19452)
- 制(19085)
- 务(17004)
- 财务(16933)
- 财务管理(16897)
- 融(16798)
- 金融(16795)
- 环境(16516)
- 银(16516)
- 银行(16482)
- 和(16333)
- 技术(16250)
- 机构
- 大学(376457)
- 学院(372413)
- 济(158220)
- 经济(155249)
- 管理(150955)
- 理学(131772)
- 理学院(130393)
- 管理学(128139)
- 管理学院(127485)
- 研究(125541)
- 中国(96110)
- 京(79871)
- 科学(75149)
- 财(69874)
- 所(61056)
- 财经(57453)
- 中心(57392)
- 农(56167)
- 研究所(55877)
- 业大(53861)
- 经(52638)
- 江(50675)
- 北京(50616)
- 经济学(49157)
- 范(47769)
- 师范(47351)
- 院(45876)
- 经济学院(44490)
- 农业(43861)
- 财经大学(43206)
- 基金
- 项目(261473)
- 科学(207188)
- 基金(193417)
- 研究(190929)
- 家(168561)
- 国家(167267)
- 科学基金(144692)
- 社会(122734)
- 社会科(116498)
- 社会科学(116467)
- 基金项目(101919)
- 省(97792)
- 自然(93864)
- 自然科(91760)
- 自然科学(91738)
- 自然科学基金(90102)
- 教育(87159)
- 划(83494)
- 资助(80520)
- 编号(76678)
- 成果(61079)
- 部(58859)
- 重点(58051)
- 发(55004)
- 创(54106)
- 国家社会(51787)
- 课题(51435)
- 教育部(51103)
- 创新(50571)
- 科研(50267)
- 期刊
- 济(162651)
- 经济(162651)
- 研究(109613)
- 中国(66074)
- 学报(56590)
- 管理(54363)
- 科学(53663)
- 财(51877)
- 农(49673)
- 大学(43943)
- 学学(41235)
- 教育(36721)
- 农业(34785)
- 融(32539)
- 金融(32539)
- 技术(31969)
- 财经(28100)
- 经济研究(27375)
- 业经(25317)
- 经(24010)
- 问题(21424)
- 图书(19344)
- 业(18686)
- 贸(18558)
- 理论(18313)
- 技术经济(18091)
- 统计(18089)
- 科技(16879)
- 资源(16534)
- 世界(16440)
共检索到535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修岩 贺小海 殷醒民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地区工资差距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使用1998-2004年中国地级面板数据,主要着眼于市场潜能与地区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对影响中国地区工资水平的新经济地理以及其他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一个地区的市场潜能对其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修岩 殷醒民 贺小海
本文首先建立一个关于制造业空间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使用中国1999~2004年210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对地区市场潜能等因素与其制造业空间集聚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制造业空间集聚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同时,我们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潜能 空间集聚 区位商 工具变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博
笔者借鉴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使用我国17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地区工资与市场潜力之间的联系,检验结果证实地区工资与市场潜力是正相关的。地区工资对市场潜力的弹性系数在0.75~0.77之间。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地区工资亦有影响。同时发现临近高市场潜力的地区,工资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但这种影响在地理范围上比较有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博
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使用我国176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检验地区工资与市场潜力之间的联系。检验结果证实地区工资与市场潜力是正相关的。地区工资对市场潜力的弹性系数在0.75-0.77之间。人力资本、外商直接投资和自然地理条件对地区工资亦有影响。同时发现临近高市场潜力的地区,工资水平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但这种影响在地理范围上比较有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春艳
理论上,技术进步可以是一个和贸易开放并行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本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中国非均衡贸易发展、技术进步与地区间工资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非均衡发展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外商直接投资)是造成地区间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而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机制并不凸显。引导技术进步偏向于高技能劳动,提高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将成为贸易结构升级以及缩小工资差距的根本路径。
关键词:
贸易开放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工资差距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程中华 刘军
本文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负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随着地理距离的增加,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呈正"N"型波动;从产业集聚的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带来的负向影响主要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主导。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葛晶 张龙 王满仓
本文通过建立多层次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分析了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差异的双重影响。市场潜能一方面对地区工资差距直接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通过约束和调整个人特征的工资回报率影响地区工资差距。研究表明:市场潜能解释了中国地区工资差距的27%以上,且在不同人力资本、不同工资群体、东中西部中的作用均有差异。总体上来说,市场潜能对地区工资差距的需求效应大于竞争效应,同向比较而言,需求效应的作用在中西部更强,竞争效应则在东部更强。因此,通过加强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国内贸易联系,以提高中西部市场潜能及教育普及程度,是缓解我国地区工资差距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个人特征 地区工资差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蔡宏波 戴俊怡 李宏兵
本文利用贸易引力方程和新经济地理学的基础模型,通过省际间的投入产出、地理距离和贸易数据,构造出区别于以往研究的市场潜能指标,以此衡量每个国内城市所面对的自身、省内其他城市、国内其他省份的城市和国外贸易伙伴的潜在市场需求。而后,基于Samuelson的"冰川成本"模型,采用相对价格法构造出国内市场分割指标,并对1994—2011年我国商品市场分割程度进行了测算,得到与以往研究认为我国商品市场正在趋于一体化的基本一致的结论。最后,在实证分析市场潜能对国内市场分割的影响时,结论显示市场潜能越大的地区,地方政府保护本地经济的成本就会越高,从而有利于降低市场分割的程度。此外,经济国有化程度越低、地方政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琳 曹旭平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市场潜能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我国2003-2011年262个地级城市的市场潜能,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服务业集聚与市场潜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上,市场潜能对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中、西部城市凸显了国内外市场潜能对当地城市的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正向显著性影响,开始进入经济"结构性加速"的发展阶段,而东部城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开始呈现出竞争的趋势。该研究结
关键词:
市场潜能 空间溢出 金融服务业 区域金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琳 曹旭平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市场潜能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我国2003-2011年262个地级城市的市场潜能,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服务业集聚与市场潜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上,市场潜能对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中、西部城市凸显了国内外市场潜能对当地城市的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正向显著性影响,开始进入经济"结构性加速"的发展阶段,而东部城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开始呈现出竞争的趋势。该研究结
关键词:
市场潜能 空间溢出 金融服务业 区域金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琳 曹旭平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市场潜能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测算我国2003-2011年262个地级城市的市场潜能,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不同区域的金融服务业集聚与市场潜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城市金融服务业集聚存在着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上,市场潜能对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中、西部城市凸显了国内外市场潜能对当地城市的金融服务业集聚的正向显著性影响,开始进入经济"结构性加速"的发展阶段,而东部城市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内外市场需求方面开始呈现出竞争的趋势。该研究结果为不同区域的城市利用市场潜能的作用、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和完善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洞察和经验证据。
关键词:
市场潜能 空间溢出 金融服务业 区域金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春艳
本文在中国贸易非均衡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从商品价格机制、技术进步机制和生产率进步机制角度探讨中国贸易开放影响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的具体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就制造业总体而言,贸易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机制和劳动生产率机制来影响行业工资,造成行业间工资差距的扩大。(2)具体而言,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进出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共同作用于行业工资差距;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进口贸易、资本密集度和劳动生产率是扩大工资差距的动因;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中,出口贸易是工资差距扩大的主导因素。
关键词:
贸易开放 行业工资差距 传导机制 制造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雪辉 谷国锋 王建康
文章选取2004~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虽然相关性逐年减弱但仍非常显著;制造业集聚对本地区工资水平有显著负影响,服务业集聚和共同集聚显著促进本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产业集聚过程中相邻地区间经济差距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整体上大于单纯的地理空间上相邻对其的影响,制造业集聚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且溢出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共同集聚的直接效应显著为正,而间接效应显著为负,因此共同集聚在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增大城市地区工资水平差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腾飞 詹宇波
本文研究教育质量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关系。与大多数文献不同,本文以中国30个省份的985院校、211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的数量来衡量该省的教育质量,并将所有变量分为五类。使用多种计量方法,得出的实证结果为:(1)从全国来看,985院校和211院校的数量与平均收入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数量却与之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2)从东中西部来看,985院校和211院校的数量与东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3)教育质量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收入的影响不可忽视,性别比例和家庭结构可以忽略不计。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东平 丁力人 高名姿
优化分配结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我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基于2011—2019年地级市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研究数字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具体来说,银行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减,而互联网企业开展的数字金融服务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边际作用递增。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具备明显的普惠性和规模经济特征,对中西部地区、对中大规模城市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推动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来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结论为有关部门在数字经济时代下优化宏观要素配置结构和流动机制、改善收入分配格局,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