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2)
- 2023(9162)
- 2022(7050)
- 2021(6286)
- 2020(5133)
- 2019(11655)
- 2018(11443)
- 2017(21660)
- 2016(11623)
- 2015(13012)
- 2014(12977)
- 2013(12535)
- 2012(11250)
- 2011(10218)
- 2010(10302)
- 2009(9672)
- 2008(9610)
- 2007(9031)
- 2006(8069)
- 2005(7637)
- 学科
- 济(50293)
- 经济(50233)
- 管理(32276)
- 业(29828)
- 企(24002)
- 企业(24002)
- 方法(18474)
- 中国(16729)
- 数学(15487)
- 数学方法(15323)
- 农(14696)
- 业经(12268)
- 制(11837)
- 财(11561)
- 学(10995)
- 体(9925)
- 融(9688)
- 金融(9681)
- 地方(9518)
- 银(9322)
- 贸(9314)
- 贸易(9305)
- 银行(9300)
- 农业(9172)
- 行(9015)
- 易(8999)
- 理论(8867)
- 发(7346)
- 策(6891)
- 体制(6863)
- 机构
- 大学(169012)
- 学院(167773)
- 济(71397)
- 经济(69940)
- 管理(61588)
- 研究(61390)
- 理学(52178)
- 理学院(51614)
- 管理学(50607)
- 管理学院(50297)
- 中国(47954)
- 京(36610)
- 科学(35847)
- 财(34603)
- 所(31160)
- 农(30200)
- 研究所(28014)
- 中心(27650)
- 财经(27002)
- 江(26621)
- 经(24654)
- 业大(24335)
- 农业(23594)
- 北京(23186)
- 经济学(22927)
- 院(22451)
- 范(22132)
- 师范(21839)
- 州(20764)
- 经济学院(20619)
- 基金
- 项目(110098)
- 科学(87165)
- 基金(80655)
- 研究(80535)
- 家(71292)
- 国家(70736)
- 科学基金(60274)
- 社会(52291)
- 社会科(49614)
- 社会科学(49601)
- 省(42220)
- 基金项目(41500)
- 自然(37701)
- 自然科(36955)
- 自然科学(36942)
- 教育(36776)
- 自然科学基金(36292)
- 划(35610)
- 资助(32543)
- 编号(31980)
- 成果(26621)
- 重点(25214)
- 部(24137)
- 发(23814)
- 课题(22972)
- 国家社会(22716)
- 创(22581)
- 创新(21131)
- 教育部(20745)
- 科研(20630)
共检索到266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才国伟
本文基于三区域NEG模型,利用国内省份1985—2006年间3个子时期样本,实证估计了反映国内贸易需求的区域市场潜力。研究结果发现:我国市场需求潜力一方面存在时期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呈阶梯式下降趋势;除了自然地理区位差异和经济结构差异等影响外,市场潜力受边界因素影响(边界效应)显著。本文进一步的考察发现,国内市场一体化的边界效应与对外贸易负相关,内部市场一体化的推进有利于外部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
市场潜力 边界效应 市场一体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段春锦 范爱军
边界地区因受国家边界线特殊属性的制约,成为了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的地区,但这种状况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得到改变。一体化前地处国家偏远外围的边界地区在一体化以后成为合并了的一体化大市场的中心位置,从而降低了进入外部市场的准入成本,提高了市场潜力。因此,一体化效应在拥有区位优势的边界地区的具体体现相对于内地地区会比较显著。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三地区中心-外围模型(NEG模型)作为理论基础框架,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Sys-GMM估计)方法,具体检验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一体化效应。检验结果显示CAFTA的一体化效应是正效应,表明CAFTA的实施对区内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峰
理论机制分析表明,贸易开放度的引入必然会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关系产生影响。本文基于45个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国家1998-2012年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贸易开放度差异的条件下,利用面板门限模型对财政支出与贸易平衡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会因贸易开放度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门限效应。对于低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具有较强的扭曲性效应;对于中等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扭曲性影响有所减弱;而对于高开放度国家,财政支出对贸易平衡的影响并不明显,此时"李嘉图等价"假说成立。研究发现,随着开放经济条件下各国贸易开放度的不断提高,扩张性财政政策对贸易平衡的不利影...
关键词:
贸易开放度 财政支出 贸易平衡 门限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赵永亮 刘德学
基于Krugman(1991)的"中心一外围"模型,本文给出了"三区域模型"的思路,并作出了相应的边界效应假说,通过MP函数对我国不同区域层面的经济活动变量(工业增加值和工资率)进行回归。研究发现,市场获得成为影响地区经济差异的显著变量,我国不同年份的回归显示经济活动的重要变量(如工业增加值和工资率)与地理空间上的市场获得呈正相关;就市场获得的逐年增加来看,收入成为主要的解释因素,而边界壁垒减少对市场获得的贡献次之,甚至部分时期成其阻碍因素,如1985—1995年期间,全国范围的"边界效应"(市场获得的阻力因素)较为明显,其中内地区域又明显高于沿海区域;而1995—2005年期间,内地与沿海区...
关键词:
市场获得 三区域NEG模型 边界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才国伟 朱英杰
基于贸易扩张的新型要素模型,我们利用2000—2007年样本度量了国内和国际市场潜力指标并经验考察我国贸易二元边际的发展趋势;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外市场潜力构成贸易二元扩张的需求动因,结论认为两个层次的市场潜力对外延边际的作用力均高于内延边际,国内市场潜力对二元边际的扩张作用高于国际市场潜力的解释力度;大国经济独有的"双重优势"有待强化,即体现多样性优势的外延边际和体现规模优势的内延边际仍需并驾齐驱。政策意义还在于揭开"内外需发展之困",即贸易外需扩张要扩大区域市场边际,获得地理多样性的竞争优势,贸易内需市场需要克服"边界效应",获得深度的市场潜力空间。
关键词:
市场潜力 边界效应 外延边际 内延边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倩 吴海燕
农村是重要的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搞活农村流通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建立数字经济、城乡一体化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11-2021年我国30省、自治区、直辖市数字经济、城乡一体化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三者间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我国数字经济、城乡一体化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的发展效益指数逐年递增,其中,数字经济增长速度较快,而城乡一体化与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增长速度较缓,且整体耦合协调度已从濒临失调阶段转向基本协调阶段。从区域和省域层面来看,我国区域三者耦合协调度呈“自东向西”依次递减趋势,其中广东、江苏等地的耦合协调度已处于高级协调阶段,而青海、宁夏、新疆等地的仍处于濒临协调阶段。基于此,应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创新生态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永亮
本文基于工资方程的市场潜力模型,利用我国省份层面1999~2009年的样本,经验估计了体现贸易需求的多层次(国际、国内和省份)市场潜力,发现其在东、中、西部存在阶梯型递减的发展趋势,内部总体市场潜力明显高于外部;市场活动的跨国和省际边界效应(市场分割)的相对程度影响内外需均衡格局;国内市场潜力的扩大有利于促进贸易的本土偏向;国际市场潜力则有利于贸易的对外导向。市场化推进有利于贸易本土偏向,纠正地方保护主义下的过渡对外导向;最后研究给出了内外需求双重推进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潜力 边界效应 内外需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喜刚
供应链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对产品创新的影响已成为学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献研究表明,研究供应链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对产品创新独立影响的较多,但对产品创新的联合影响的相关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对119个汽车产业公司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既探讨了供应链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一体化对产品创新的独立影响,也研究了二者对产品创新的联合影响即平衡一体化和互补一体化对产品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供应链外部一体化和互补一体化对产品创新有显著正向影响,供应链内部一体化和平衡一体化对产品创新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供应链一体化 产品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田文博 蒋毓琪
本文基于2015-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对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1%一体化建设的释放效用为0.092%;物流、商流和信息流的市场一体化建设均有助于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物流和商流的促进效果更明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率的居民消费潜力释放效用明显,政府支出和对外开放水平的释放作用有限;流通市场一体化存在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正向空间溢出,但效果微弱。
关键词:
流通市场一体化 消费潜力 空间溢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行伟波 李善同
本文采用2003—2005年中国省际产品贸易及缴纳增值税的数据,在边界效应模型中对省际贸易的本地偏好程度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在各种模型设定下,中国省际产品贸易确实存在明显的本地偏好;在控制了经济规模、对外贸易、行政区划、临近效应、双边及多边贸易壁垒等因素之后,历年的省际边界效应大约在4—6之间;2003—2005年,省际边界效应没有出现一致的变化趋势。本文的结果表明中国国内产品市场的一体化已具备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
本地偏好 边界效应 市场一体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犀行 欧阳溥蔓
本文运用1996-2008年全国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39个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面板数据,通过估计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我国城市面对的市场潜力对在华FDI区位选择的影响。为了估计各种市场潜力对FDI流量的不同影响,将市场潜力分为国内和国外市场潜力,并且将国内市场潜力分为省内和省外市场潜力。本文发现一个城市面对的国内市场潜力和国外市场潜力都对该城市吸收FDI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前者对FDI流量的影响更大。另外,一个城市面对的来自本省的市场潜力将正向影响该城市吸收外资,但来自外省的市场潜力却对该城市的FDI流入无显著影响,这反映了我国国内市场存在分割。
关键词:
市场潜力 FDI 区位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雄浪 张泽义
本文在D-S垄断竞争模型的基础上,使用边界效应的方法来构建计量模型,以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估计边界效应来分析我国国内市场一体化以及我国边界效应的演进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影响我国边界效应的因素。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区域间存在明显的边界壁垒,中西部贸易壁垒高于东部;我国的平均边界效应存在上升趋势,国内市场并非走向一体化,特别地由于财税制度的改革2001年平均边界效应增幅最快,之后各种经济区和经济带的建设使得增长率小幅下降;自然壁垒不是影响边界效应的主要因素,行政人为干预才是影响我国市场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文凯 任元明
新经济地理学从市场潜力的角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但识别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这类文献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以重庆市直辖作为市场潜力变化的外生冲击,以四川省县市为样本,使用DID方法就边界效应导致的市场潜力变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重庆市直辖导致位于川渝边界附近的四川省县市的市场潜力损失大于四川省其他县市,进而导致在重庆市直辖之后位于川渝边界附近的县市的经济增速低于其他县市约5%,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支持上述结论。进一步的发现是,市场潜力是解释基准回归结果的重要因素,而经济结构差异则没有足够的解释力。同时我们也排除了与其他省市加强合作以及“三线”建设的长期影响和三峡移民等竞争性假说。最后,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本文提出畅通国内循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边界效应 市场潜力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薇 罗宏翔
文章通过市场潜力值、趋势面分析、Moran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2019年云南省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市场潜力值计算结果得出最高值地区是昆明,LISA图显示昆明、玉溪、曲靖形成高水平集聚区;趋势面分析的结果是市场潜力的空间指向性呈现较为明显的“中部集聚”特性,即市场潜力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滇中;Moran散点图显示市场潜力在空间上呈现正相关特性,同时对比了2014年和2019年人均GDP空间分布情况,发现其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为进一步检验市场潜力的地理空间效应与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空间计量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市场潜力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731%,并且具有“跨区域溢出”效应,进一步明确了市场潜力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市场潜力 空间效应 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