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24)
2023(7190)
2022(5974)
2021(5796)
2020(4772)
2019(11528)
2018(11091)
2017(20305)
2016(10520)
2015(12359)
2014(12321)
2013(12377)
2012(11671)
2011(10959)
2010(10750)
2009(10326)
2008(10400)
2007(9197)
2006(8178)
2005(7827)
作者
(30701)
(25853)
(25738)
(24540)
(16457)
(12192)
(11568)
(10007)
(9972)
(9073)
(8987)
(8568)
(8434)
(8344)
(8173)
(7912)
(7644)
(7610)
(7421)
(7036)
(6516)
(6149)
(6094)
(5852)
(5743)
(5706)
(5660)
(5291)
(5259)
(5046)
学科
(54007)
经济(53934)
管理(27483)
(24737)
方法(24309)
(22172)
贸易(22156)
数学(21556)
(21544)
数学方法(21449)
(19050)
企业(19050)
中国(17561)
(11837)
(11724)
(9857)
金融(9857)
(9830)
(9705)
关系(9635)
业经(9430)
(9390)
银行(9385)
(9210)
地方(8502)
出口(8128)
出口贸易(8128)
(8128)
(8125)
(8076)
机构
大学(168057)
学院(162798)
(86755)
经济(85624)
研究(64494)
管理(60079)
中国(51924)
理学(50920)
理学院(50338)
管理学(49830)
管理学院(49497)
(37240)
(36055)
科学(32838)
(31684)
财经(29871)
经济学(29745)
研究所(28443)
中心(27520)
(27476)
经济学院(26809)
北京(23708)
(23274)
财经大学(22389)
(22313)
(22060)
(20362)
(19684)
师范(19546)
科学院(19276)
基金
项目(102959)
科学(82549)
基金(79421)
研究(76696)
(69364)
国家(68911)
科学基金(58228)
社会(53321)
社会科(50842)
社会科学(50835)
基金项目(40500)
自然(34546)
(34146)
自然科(33811)
自然科学(33801)
教育(33746)
资助(33469)
自然科学基金(33244)
(30382)
编号(28181)
(25654)
中国(24672)
国家社会(24359)
成果(23620)
重点(23596)
(22720)
教育部(22676)
人文(21163)
(20992)
(20777)
期刊
(94187)
经济(94187)
研究(57050)
中国(33488)
(26639)
管理(24258)
科学(22602)
学报(21825)
(19615)
(19490)
金融(19490)
(19081)
经济研究(17706)
大学(17503)
国际(17428)
财经(16533)
学学(16493)
(14464)
问题(14308)
农业(13416)
世界(12861)
业经(12704)
教育(11846)
技术(11701)
(9180)
贸易(9180)
(8660)
技术经济(8592)
统计(8147)
商业(7811)
共检索到260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覃一冬  
笔者首先在规模报酬递增和"冰山形式"运输成本假定下建立了一个关于工业地区集聚影响因素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然后采用我国2001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对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度和省域工业集聚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理论模型和计量检验结果均显示,市场潜力和贸易开放度显著促进我国工业集聚。此外,为克服计量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我们还引入了贸易开放度的工具变量,从而克服了以往研究中贸易开放度系数的低估问题。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赵永亮  才国伟  朱英杰  
基于贸易扩张的新型要素模型,我们利用2000—2007年样本度量了国内和国际市场潜力指标并经验考察我国贸易二元边际的发展趋势;实证研究发现国内外市场潜力构成贸易二元扩张的需求动因,结论认为两个层次的市场潜力对外延边际的作用力均高于内延边际,国内市场潜力对二元边际的扩张作用高于国际市场潜力的解释力度;大国经济独有的"双重优势"有待强化,即体现多样性优势的外延边际和体现规模优势的内延边际仍需并驾齐驱。政策意义还在于揭开"内外需发展之困",即贸易外需扩张要扩大区域市场边际,获得地理多样性的竞争优势,贸易内需市场需要克服"边界效应",获得深度的市场潜力空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覃一冬  王俊杰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本文构建理论模型研究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根据中国199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市场潜力和贸易自由化对地区工资水平均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作用,且二者还存在替代关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贸易自由化程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其市场潜力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小,而在内陆地区则恰好相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辽  
理论上分析了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对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力与贸易开放度的提升均对地区产业无关多样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对产业相关多样化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即市场潜力的提高形成了需求的多元化,直接引致了大量无关产业的集聚;较高的对外贸易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促进大量无关产业的空间集聚,同时却也抑制了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规模。相比较而言,贸易开放度对地区多样化的影响程度更为突出。此外,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对多样化的影响在宏观经济平稳发展时期与经济发生外部冲击时呈现较明显的异质性,同时对不同地区产业多样化的边际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辽  
理论上分析了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对地区产业多样化水平的影响,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力与贸易开放度的提升均对地区产业无关多样化水平具有积极影响,对产业相关多样化水平存在显著的负向作用。即市场潜力的提高形成了需求的多元化,直接引致了大量无关产业的集聚;较高的对外贸易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促进大量无关产业的空间集聚,同时却也抑制了相关产业的空间集聚规模。相比较而言,贸易开放度对地区多样化的影响程度更为突出。此外,市场潜力、贸易开放对多样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华  刘升学  
基于2011—2018年1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FE、系统GMM与BCFE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促进东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与固定资本存量;促进中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则是固定资本存量、本地和外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和工资水平对西部城市作用更大,西部城市固定资本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此外,国外市场潜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新兴产业偏离本地比较优势的趋势较为突出,各地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普遍滞后。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与交通条件均呈现出门槛效应,供给外部性与国内市场潜力均未展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国璋  戚磊  
基于劳动力、产业在地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以及地区间工资差异的事实,本文构建了一个市场潜力与工资的新经济地理学(NEG)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市场潜力对工资产生正面影响。市场潜力对工资产生正面影响来自两种渠道:一是市场潜力引发了经济集聚效应;二是市场潜力产生了逆经济集聚。相比之下,市场潜力引发了经济集聚效应更能提高和扩大地区工资水平与差异,因为经济集聚需要更低的贸易成本、较大的市场规模以及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旭  刘春红  高长春  江瑶  
以2006—2015年"一带一路"国家为样本,运用SYS-GMM方法分析市场潜力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市场潜力会显著地促进服务业集聚。此外,制造业集聚、人均工资负向影响,贸易开放度正向作用,国家隶属于WTO效应不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军  
市场的扩大有利于规模经济的发挥,最终会引致产业集聚的形成。然而,在开放条件下,不同类型的市场对于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效果并不相同。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含地区和国外市场在内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市场在地区工业集聚中的作用,然后运用200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全国范围内的样本及其子样本分别进行实证检验。分析发现,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地区市场潜能对工业产业集聚具有显著性。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子样本回归结果发现,两类市场对于地区工业集聚均有显著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替代关系,这能够说明我国的工业集聚为什么会发生在东部而不是其他地区。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刘康兵  申朴  陆立惠  
文章将规模报酬递增的服务部门引入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建立了一个包含服务产品的市场潜力函数,并从理论上证明:(1)一个地区市场潜力大小决定了服务业在该地区的地理集中度;(2)服务业集聚水平与制造业集聚水平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3)工资水平是服务业集聚的离心力,工资上涨会阻碍服务业在本地区的集聚。基于理论模型构建的实证方程,文章利用2003—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证实了上述理论预测。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上述结论的政策含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常成  宋冬林  范欣  
以第一次铁路提速和第一次高铁动车组的运营为研究对象,利用PSM-DID模型方法,实证分析了铁路提速对于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传导途径。研究发现:铁路提速除了能通过"时空压缩效应"直接促进经济增长,还能借由城镇化、产业集聚、市场潜力等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其中铁路提速借由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在不同提速时期表现有所差异,而铁路提速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还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异质性: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显著降低,而非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却明显增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超  
基础设施是决定企业成本的重要因素,市场潜力的大小决定了规模报酬递增的程度。本文选取1999-2008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通过运用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计量估计。实证结果表明:交通、信息基础设施和市场潜力对产业集聚、空间集聚有显著的影响,此外,贸易开放度和人力资本禀赋都稳健地促进了经济集聚效应的提升,但人均GDP对经济集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敖荣军  蒋亮  梅琳  刘巧玉  
运用真实市场潜力模型,分析2007—2012年湖北省县区工业市场潜力及其空间格局,并评估工业发展与市场潜力的空间匹配性。结果表明,市场进入性和市场规模决定了地区工业市场潜力。若仅考虑省内需求,湖北省工业市场潜力呈现以武汉、宜昌和襄阳为高值中心,以省域边缘地区为低值外围的空间结构特征。若同时考虑省内外需求,湖北省工业市场潜力则由东向西渐次下降。受生产供给能力和市场进入自由度等因素影响,湖北省工业发展与省内市场潜力县际分布虽显著正相关,但并不完全同步,与外省市场潜力的空间匹配性更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陈琳  谢学臻  刘琳  
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是衡量国际贸易的重要指标。文章采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了中国在19802015年间对世界153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效率、贸易潜力以及要素投入规模效率,同时对OECD国家与非OECD国家与地区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对世界各国与地区的贸易效率呈不断上升态势,且对OECD的贸易效率相对较高;而贸易潜力则呈不断下降态势,而且对OECD的贸易潜力相对较低。同时,中国对OECD国家与对非OECD国家及地区的要素贡献规模效率都不高,且呈递减趋势,而且分别在2001年和2004年下降为负值。此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微微   李雨晨  
文章以与中国发生双边数字贸易的27个主要国家2000—2020年的数字贸易数据为考察对象,通过构建数字贸易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中国数字贸易效率及潜力进行了测算,并对影响数字贸易效率的因素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与贸易国开展数字贸易的效率普遍较低,但数字贸易潜力巨大,且与日本、韩国、新加坡进行数字贸易的潜力最大;从行业来看,其他商业服务业的贸易潜力最大,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次之,通信服务业的贸易潜力最小;从影响因素来看,中国互联网发展水平、文化差异对中国提升数字贸易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贸易国人口规模、地理距离会抑制中国开展数字贸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