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25)
- 2023(13185)
- 2022(10931)
- 2021(10370)
- 2020(8772)
- 2019(19812)
- 2018(19469)
- 2017(38038)
- 2016(20244)
- 2015(22435)
- 2014(22612)
- 2013(21622)
- 2012(19474)
- 2011(17163)
- 2010(16771)
- 2009(15314)
- 2008(14684)
- 2007(12871)
- 2006(10543)
- 2005(9247)
- 学科
- 济(76200)
- 经济(76098)
- 管理(57955)
- 业(56579)
- 企(45573)
- 企业(45573)
- 方法(39438)
- 数学(35227)
- 数学方法(34784)
- 中国(22122)
- 财(21994)
- 农(19826)
- 制(17777)
- 银(15781)
- 银行(15754)
- 学(15590)
- 业经(15574)
- 融(14992)
- 金融(14985)
- 行(14976)
- 务(14628)
- 财务(14572)
- 财务管理(14542)
- 企业财务(13869)
- 贸(13716)
- 贸易(13707)
- 理论(13469)
- 易(13339)
- 体(12416)
- 农业(12374)
- 机构
- 大学(276093)
- 学院(275006)
- 济(112541)
- 经济(110251)
- 管理(109550)
- 理学(94620)
- 理学院(93676)
- 管理学(91926)
- 管理学院(91413)
- 研究(87587)
- 中国(71415)
- 京(56735)
- 财(54832)
- 科学(52567)
- 农(44870)
- 财经(44239)
- 中心(43020)
- 所(42331)
- 业大(41304)
- 经(40532)
- 江(40000)
- 研究所(38587)
- 经济学(35715)
- 农业(35505)
- 北京(34778)
- 财经大学(33615)
- 范(32682)
- 经济学院(32397)
- 院(32247)
- 师范(32229)
- 基金
- 项目(193764)
- 科学(154160)
- 基金(144289)
- 研究(138879)
- 家(126315)
- 国家(125326)
- 科学基金(109007)
- 社会(89917)
- 社会科(85281)
- 社会科学(85261)
- 基金项目(76071)
- 省(74243)
- 自然(72128)
- 自然科(70577)
- 自然科学(70553)
- 自然科学基金(69320)
- 教育(64872)
- 划(63448)
- 资助(59411)
- 编号(54668)
- 部(43611)
- 重点(43396)
- 成果(43143)
- 创(40851)
- 发(39836)
- 创新(38249)
- 国家社会(38091)
- 科研(38065)
- 教育部(37920)
- 课题(37164)
共检索到3974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睿博
金融危机爆发时流动性的集体枯竭说明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不仅存在,而且在危机爆发产生较大市场波动时,这种流动性的系统性会显著增加,进一步加大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Brunnermeier和Pedersen的研究思路构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了"市场波动越大则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会显著增加"这一结论。由于市场波动增大,从融资流动性的视角将会得到单个资本市场流动性下降,而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现象存在表明市场所有资产都同样面临了流动性下降。笔者从融资流动性和证券价格波动变化两个途径诠释了市场波动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的影响,这实际上是从市场流动性集体枯竭的角度解释了金融传染现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睿博
金融危机爆发时流动性的集体枯竭说明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不仅存在,而且在危机爆发产生较大市场波动时,这种流动性的系统性会显著增加,进一步加大系统性风险。本文基于Brunnermeier和Pedersen的研究思路构建模型,通过理论分析了"市场波动越大则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会显著增加"这一结论。由于市场波动增大,从融资流动性的视角将会得到单个资本市场流动性下降,而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现象存在表明市场所有资产都同样面临了流动性下降。笔者从融资流动性和证券价格波动变化两个途径诠释了市场波动变化对市场流动性的系统性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彭小林
目前,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关系成为股票市场参与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分析了货币流动性与市场流动性的联系,实证研究了货币流动性和市场流动性的波动关系,以及货币流动性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发现货币流动性M2、M1和市场非流动性动态负相关,M0与市场非流动性动态不相关;货币流动性M2和M1的正向冲击能一定程度降低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而M0会增加市场流动性波动风险,市场流动性风险自身是影响市场后期流动性风险的最大因素。
关键词:
货币流动性 市场流动性 波动 风险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赵建 李奇霖 冯素玲
金融市场大幅动荡的直接原因往往来自流动性冲击。最近几年在全球货币政策大变局和货币供给呈现新变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受到流动性冲击的困扰越来越大,给维护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本文以银行资产负债表调整行为探索货币供给的微观基础,构建宏观流动性的周期性纵向结构和"核心-中间-外围"的横向结构,理顺流动性冲击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基本机理,为系统性金融稳定和宏观审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我们发现来自实体需求、银行信用和监管变化的内生和外生冲击,通过引发信贷结构的变动对金融市场形成巨大的流动性冲击,冲击路线在中国特有的货币分割和信用分层结构下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旨在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政策,需要理解中国独有的流动性冲击结构,站在整个宏观审慎的角度进行统筹设计,防止出现"一刀切"治理模式对金融稳定自身的扰动。这需要在深刻分析货币和流动性供需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与市场良性互动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晓红 岳崴 曹裕
以2002-2009年深圳股市市场指数和22个行业指数为研究样本,本文运用不同的一阶马尔可夫过程刻画市场波动与行业系统性风险的状态转换行为,在此基础上估计了不同市场波动状态下行业系统性风险处于不同状态的条件概率,然后基于估计的条件概率探讨了行业系统性风险状态与市场波动状态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表明:市场波动和行业系统性风险均存在明显的两状态转换行为;其中采掘业等八个行业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状态与市场波动状态之间存在正向的关联性;制造业等八个行业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状态与市场波动状态之间存在反向的关联性;其他行业组合的系统性风险状态与市场波动状态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可以利用行业系统性风险状态与市场波动状态之间的关联特性并根据市场波动状态的变化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明涛 何浔丽
本文以流动性的波动性度量流动性风险,从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两个方面,应用VAR模型首次研究了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流动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与流动性风险负相关,其中,M2变化对流动性风险影响最大,M1变化的影响次之,M0变化的影响最小;利率对流动性风险有正向影响,但影响力度小于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影响。研究还发现,牛市状态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和利率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周期长于熊市状态,利率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度明显大于熊市状态;但熊市状态下,货币供应量变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力度相对较大,其中,M0变化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明显大于牛市状态。
关键词:
货币供应量 利率 流动性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成颂 王琪
本文选取2008~2017年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和14家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通过运用SVAR模型探讨了利率市场化、资产价格波动和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三者之间的冲击关系。分析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会加剧系统性金融风险,并且对资产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冲击作用,与此同时,以股价和房价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负向波动可能导致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童相彬 张书华
基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运用综合指数法对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SV-TVP-VAR模型,深入探究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系统性风险与宏观经济的影响特征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跨境资本流入的增加能够降低我国系统性风险水平且两者之间存在负反馈机制,但在国外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时期影响方向发生逆转;国内宏观经济平稳运行时期,系统性风险上升对产出增长的抑制效应明显强于国内经济不稳定时期;跨境资本流动可对我国通货膨胀水平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且两者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因此,应在确保宏观经济稳健运行的基础上有序扩大资本项目开放,维护金融稳定,规避跨境资本流动对我国产出增长和物价水平的非对称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卫星 蒋涛 吴锟
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甚至钱荒现象。本文从融资流动性与系统性风险的视角出发,研究发现:银行间融资流动性紧张会增加系统性风险,而系统性风险提高也会进一步增加融资流动性紧张的局面。本文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以及不同期限融资形式下融资非流动性与系统性风险对结论的稳健性进行检验。基于实证结果,本文从流动性层面提出相关系统性危机管理政策。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晔 陈珏津
本文基于2011~2021年期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在现有研究关于中国银行流动性创造对系统性风险存在U型非线性影响的基础上,将流动性创造拆分成同业和非同业两个部分,补充了流动性创造结构影响系统性风险的相关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创造较多的银行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较大。从结构来看,流动性创造的系统性风险效应基本来源于同业流动性创造。影响机制表现为流动性创造加剧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同业流动性创造会同时增加银行的个体风险与系统关联度。基于2017年流动性创造骤减典型事实的分析发现,强监管政策能够抑制银行过多的流动性创造,起到化解系统性风险的效果。研究还发现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在规模较小、同业参与程度较高和盈利水平较高的银行中更为明显。当经济增速放缓、股票市场动荡时,该效应相应增强;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则能够缓解流动性创造的风险效应。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系统性风险 同业业务 强监管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徐欣
在市场流动性不足的前提下,建立资金融通的金融网络结构可以降低个体机构的破产概率,但转移的风险会通过网络节点之间的关联度和正反馈效应实现交叉传染,从而增加整个市场奔溃的概率。文章通过DCC-MGARCH模型和无向有权型网络阐释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和多元金融机构在内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时变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机构的动态关联能够较好解释系统性风险的波动性,且我国的金融市场符合无标度网络的风险传染特征。其中,银行部门的市场中介地位不断强化,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新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系统性风险的监管中应强调关联度指标的重要性和金融机构的网络属性,构建具有风险包容性的金融体系。
关键词:
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 金融网络 关联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俞仕龙 尹玉晗 刘立峰
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会影响中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加大系统性风险。在此背景下,建立有效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尤为重要。首先,分析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现状,从供需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因素、货币政策方面探讨了引发其波动的主要原因,并深入研究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对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带来的影响。其次,围绕政策调控、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分析了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防范机制。最后,从完善政策调控体系、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措施,以有效应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提高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防范能力。
关键词:
大宗商品价格 中国金融市场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颖 李佳彧
全球范围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一直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高度关注。近年来,受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影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这一情况对中国金融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围绕大宗商品的内涵和特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问题进行解读,分析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以中国金融市场为研究对象,分析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特点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的影响机制、系统性风险影响。结合现实情况,从优化价格管理体制及方式、严密监控管理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等方面出发,有效防范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异常波动产生的中国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谢圣远 谢俊明
目前,大多数系统性金融风险成因的研究忽视了其历史特性,缺乏系统的逻辑分析,对其成因的把握不够全面,因而本文构建了历史、理论和实证的逻辑分析框架。从历史上看,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前有币值波动现象。从理论上看,币值波动引发银行流动性短缺或清偿能力不足,引发银行挤兑,进而使系统性金融风险有爆发的可能;从金融脆弱性视角看,币值波动引发资本流动和投资速度的变化,进而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从实证方面看,选取全球26个国家为样本,运用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币值波动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因此,在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过程中,应构建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精简货币政策工具、优化货币政策目标,以消除影响币值的不稳定因素,避免币值持续不稳定。
关键词:
币值波动 金融脆弱性 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梁琪 常姝雅
本文依据全球股票市场波动率划分低波动和高波动,通过构建高低波动风险溢出网络,探究全球股市系统性风险演变的特征,并识别积聚和爆发阶段的风险源头和传染结构。研究发现:第一,全球股市系统性风险具有顺周期性,且低波动溢出水平具有前瞻性,可有效预警系统性风险。第二,相较于低波动溢出范围大、水平低的特征,全球股市高波动具有溢出范围小、水平高的特征。第三,风险传染具有一定的结构稳定性,同区域、同组织股市间风险溢出水平较高;但在高波动状态时,尤其是危机期间,跨区域、跨组织股市间风险溢出水平明显上升。第四,不同股市在网络中扮演的角色不同,且具有时变性,发达经济体股市主要为风险输出方,新兴市场股市主要为风险输入方。上述结论对全球股市系统性风险的有效预警和准确防范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