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9)
- 2023(8363)
- 2022(7057)
- 2021(6678)
- 2020(5313)
- 2019(11889)
- 2018(11561)
- 2017(23014)
- 2016(12244)
- 2015(13649)
- 2014(13171)
- 2013(12861)
- 2012(11501)
- 2011(10407)
- 2010(10597)
- 2009(10147)
- 2008(9821)
- 2007(9031)
- 2006(8186)
- 2005(7506)
- 学科
- 济(45989)
- 经济(45862)
- 管理(39889)
- 业(37387)
- 企(30479)
- 企业(30479)
- 方法(18026)
- 农(16942)
- 数学(15917)
- 数学方法(15681)
- 中国(13589)
- 财(13532)
- 制(11019)
- 贸(10852)
- 贸易(10845)
- 易(10555)
- 业经(10459)
- 策(9758)
- 农业(9709)
- 银(9352)
- 银行(9350)
- 融(9088)
- 金融(9087)
- 行(9056)
- 销(8694)
- 供销(8679)
- 务(8241)
- 财务(8180)
- 财务管理(8165)
- 地方(8086)
- 机构
- 学院(171072)
- 大学(165787)
- 济(74142)
- 经济(72545)
- 管理(67528)
- 理学(57374)
- 理学院(56866)
- 研究(56430)
- 管理学(55961)
- 管理学院(55633)
- 中国(46255)
- 财(37176)
- 京(33753)
- 科学(30830)
- 财经(28392)
- 所(27564)
- 中心(26764)
- 农(26725)
- 江(26416)
- 经(25749)
- 研究所(24296)
- 业大(22393)
- 经济学(22110)
- 北京(21242)
- 州(21046)
- 财经大学(20961)
- 范(20955)
- 农业(20813)
- 师范(20784)
- 院(20373)
- 基金
- 项目(107144)
- 科学(85445)
- 研究(82566)
- 基金(77838)
- 家(66194)
- 国家(65607)
- 科学基金(57267)
- 社会(52448)
- 社会科(49714)
- 社会科学(49708)
- 省(41835)
- 基金项目(39467)
- 教育(38476)
- 自然(36129)
- 自然科(35325)
- 自然科学(35315)
- 编号(35180)
- 划(34804)
- 自然科学基金(34697)
- 资助(33139)
- 成果(28841)
- 课题(24233)
- 部(24123)
- 重点(23706)
- 发(23193)
- 创(22301)
- 性(21833)
- 项目编号(21260)
- 制(21252)
- 教育部(21227)
共检索到2665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甫宁 周曙东
一 “民以食为天”。粮食供应是否充足,是否稳定,不仅直接关系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局稳定程度,在某些条件下,还直接关系到千百万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除了极少数常年大量出口粮食的国家外,世界各国政府都将粮食供应的安全保障视为重要政策目标之一,并通过种种干预措施以实现这一目标。但由于粮食消费水平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董学力
近十年来我国粮食总体价格及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表现出与国际粮价及各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变化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贸易传导机制、替代效应、期货途径和心理预期以及市场投机等发挥了作用。由此得出的政策启示是增加粮食供给,不断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进出口机制、建立健全粮食产品期货市场、构建重点粮食品种价格异常波动防控体系。
关键词:
国际粮价 国内粮价 影响途径 传递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力 孙鲁云
基于2002—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估计了2004年以来实施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分离了供给、需求以及宏观经济因素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之后,最低收购价政策显著降低了政策执行区省份小麦价格波动率2. 4个百分点,发挥了稳定小麦市场价格的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政策的长期效果较短期更为明显。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稻谷价格波动的稳定作用并不显著。这些结论具有较好的稳健性,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具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
最低收购价 价格波动 政策评价 双重差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燕泽英
投入不足,物质基础脆弱,比较利益低下,耕地趋减,是当前粮食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稳定粮食生产,笔者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粮价改革步伐,完善粮食宏观调控体系,保护农民种粮收益。三年粮食连续丰收,总量比较充裕,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晓 孙家庆 丁瑶
在中美贸易摩擦与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新形势下,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面临严峻挑战。本文在对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面临的新挑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循环"战略背景下保障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政策建议,以供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参考。
关键词:
双循环战略 国际粮食供应链 安全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韩璟 潘子纯 卢新海
作为全球第一粮食进口大国,来自外部的粮食供应已经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新冠疫情导致各国纷纷采取管制措施,粮食市场供应链脆弱性明显提升,一场新的粮食危机可能一触即发。本文将对新冠疫情对我国外部粮食供应的影响与对策展开深入分析,为国内粮食安全未雨绸缪。
关键词:
新冠疫情 粮食安全 粮食供应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倪洪兴
本文认为我国粮食安全政策选择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该充分认识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加大的问题,粮食安全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自给,着重处理好进出口贸易与合理保护的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雅鹏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呈现明显加剧趋势,粮食正逐渐成为全球投机资本追逐的重要目标。粮食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联动关系日趋紧密,粮食"金融化"属性日益凸显以及金融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全球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防范和化解国际粮食金融化风险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焦点。祁华清教授和宁宜希教授合著的《国际粮价波动下中国粮食安全实证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14年版)一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版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解宗方 张伟
河南省是产粮大省,粮食生产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河南省粮食产量的现状与动态进行分析,显示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变化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粮食总产5437万t,是1978年粮食总产2097.40万t的2.5倍。粮食政策是粮食产量的变化和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分析影响粮食生产能力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粮食保障政策,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对策,为河南省粮食增产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全国粮食生产也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粮食 技术 产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露
在我国粮食连续三年丰收的背景下,2006年我国粮价却逆市上扬。从对这一现象进行解析出发,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粮食市场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健全粮食市场价格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
粮食 粮食市场 价格机制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万小妹 罗安军
从体制性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粮食价格不稳定的原因,突出强调了以往被人们忽视的深层次因素—宏观经济因素。不稳定粮食价格间接影响到了粮食安全问题,也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率、GDP和居民的日常生活。
关键词:
粮食 粮食价格 粮食安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陆
从现阶段我国的供需格局分析,存在很大的城乡差异和结构差异,并且随着我们饮食结构、人口分布和消费观念的调整,也逐渐朝着多元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整体来说,随着农业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上升,我国的粮食供给基本充足,但随着资源要素和市场变化的影响,以及近两年社会形势的变动,也面临了巨大的增产压力,需要通过储备和进口来进行平衡。因此开放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也逐渐引起了我们的重视,相应的要求建构粮食安全政策,为民生提供最大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侯立军
构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是做好西部退耕地区粮食供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本文对目前西部退耕还林地区的粮食供应情况和供应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建设粮食供应保障体系的目标和内容作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搞好西部退耕还林地区粮食供应保障体系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构想。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粮食安全 保障体系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2010年的国际粮价飙升尚未出现拐点,未来还有一定上涨空间。虽然我国粮价相对国际粮价具有一定独立性,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粮食供求结构变化、粮价逐步市场化,加之预期效应和比价效应的作用,国内粮价和国际粮价的关联程度趋于增强。国际粮价维持升势仍可能给国内粮价带来输入性压力。从中长期看,我国粮价将在较长时间内面临成本推动型涨价压力。从短期看,我国粮食供求是"紧平衡",粮食市场参与主体普遍存在涨价预期,粮食生产出现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快速转化为粮价上涨动力。国内外多重因素叠加,今年我国粮食"保供稳价"面临压力。
关键词:
粮食供给 粮食需求 粮食价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世军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从2013年新粮上市起适当提高小麦主产区最低收购价水平,每50公斤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提高到112元,比2012年提高10元。这是近年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有利于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有利于稳定市场预期和明年的粮食价格,这充分反映出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从粮食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未来仍有必要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支持、坚定粮食稳产增产政策,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营造经济发展良好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