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6)
2023(6677)
2022(5676)
2021(5309)
2020(4513)
2019(10847)
2018(10470)
2017(20929)
2016(11447)
2015(13198)
2014(13530)
2013(13597)
2012(12742)
2011(11691)
2010(11864)
2009(11170)
2008(11382)
2007(10589)
2006(8976)
2005(8188)
作者
(35116)
(29889)
(29611)
(28298)
(18645)
(14236)
(13629)
(11605)
(11166)
(10559)
(9988)
(9911)
(9395)
(9354)
(9313)
(9305)
(9215)
(8742)
(8662)
(8540)
(7374)
(7287)
(7227)
(6761)
(6732)
(6732)
(6577)
(6536)
(6009)
(5999)
学科
(53472)
经济(53426)
(32787)
管理(31990)
方法(27197)
(25308)
企业(25308)
数学(24430)
数学方法(24254)
(15514)
(13418)
中国(12771)
(10877)
贸易(10872)
(10524)
(10479)
农业(10100)
(10018)
业经(9963)
地方(9596)
(8508)
金融(8504)
(8383)
银行(8357)
(8115)
财务(8099)
财务管理(8076)
(7954)
(7818)
企业财务(7636)
机构
大学(178505)
学院(176272)
(76473)
经济(74900)
管理(68559)
研究(59644)
理学(58910)
理学院(58266)
管理学(57380)
管理学院(57033)
中国(46024)
(36892)
科学(35407)
(35326)
(32051)
(30957)
财经(28414)
中心(27949)
研究所(27927)
业大(26928)
(26520)
(25738)
农业(25522)
经济学(24449)
北京(23289)
经济学院(22221)
(22164)
师范(21936)
财经大学(21117)
(20795)
基金
项目(114185)
科学(89622)
基金(83738)
研究(82480)
(72830)
国家(72233)
科学基金(61451)
社会(52595)
社会科(49849)
社会科学(49828)
基金项目(44344)
(43699)
自然(39499)
自然科(38573)
自然科学(38560)
教育(38118)
自然科学基金(37890)
(37181)
资助(34435)
编号(33867)
成果(27861)
(26200)
重点(25589)
(24381)
(23287)
课题(22567)
教育部(22490)
科研(22139)
国家社会(21916)
创新(21790)
期刊
(83039)
经济(83039)
研究(51065)
中国(31840)
(28869)
学报(28430)
(28351)
科学(25857)
管理(22912)
大学(21131)
学学(20021)
农业(18984)
(18237)
金融(18237)
财经(14996)
教育(14983)
技术(14732)
经济研究(13440)
业经(13408)
(12849)
问题(11658)
(10159)
理论(9781)
技术经济(9759)
(9667)
商业(9160)
(8957)
实践(8783)
(8783)
统计(8740)
共检索到258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萍  
市场营销学专家唐.E.舒尔茨提出的市场权力对角线转移趋势,描述了伴随市场的发展,市场权力由制造商控制,到中间商控制,直至最终由消费者控制的对角线演变过程。本文对转移过程形成原因的逻辑解释为:市场发展过程中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卖方市场结构到买方市场结构的转变是导致市场权力对角线转移的内在原因;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催化了这一过程的转变;不断变化的企业营销逻辑或商业运营模式体现了市场权力转移的基本要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慧  
渠道对角线转移理论,是当前西方学术界对营销渠道权力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它从全新的视角对渠道权力的转移规律进行了动态研究。对该理论进行较系统的剖析与介绍,旨在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及渠道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曹春方  
官员更替代表政治权力的转移,由于我国政治体制的特殊性,本文尝试按法定政治权力和事实政治权力分开讨论其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基于2000~2008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以及与此匹配的省委书记更替数据,本文实证发现我国官员更替对公司投资的影响因产权存在边界,主要表现为地方国企投资量和过度投资的降低,并且投资的调整提升了公司价值;这种影响仅存在于更替年份,异地调入的官员更替影响更大。这些表明中国的地方官员更替更适合从事实政治权力逻辑解释,并且本文按照普选制国家标准也未找到法定政治权力转移影响公司投资的证据。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官员的事实政治权力对投资的影响受到市场和经理人激励的制约;其影响程度也因更替频率而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利军  张良友  
在共被引分析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生成共被引矩阵。对共被引矩阵对角线的处理,学术界仍然存在争议。在总结前人几种对角线取值方法的基础上,从社会网络、共被引分析的原理和期刊动态变化的特点三个角度出发,认为期刊共被引矩阵对角线的取值应为该期刊与自身的实际共被引次数,并通过实证数据进行验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尤亮   田祥宇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把握时代背景的前提下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生成机理进行剖析,明确其培育必要性和意义。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深受国内外环境的共同影响,基于颠覆性创新技术,以“新”为出发点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全面提质升级与优化组合,以“质”为落脚点全面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实现农业高水平自立自强。进一步,为加快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应基于时代背景强化颠覆性创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采取新型劳动者、高校和科研机构、涉农企业等多元主体联合推动的模式,同时也不能忽视制度保障体系的完善。最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和共同富裕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苏辛  
本刊卷首曾数次提及,有必要关注资本在远程教育领域纵横捭阖的"复杂效应"。资本进入教育领域其实早已是全球性的现象,市场逻辑的引入给大学带来的复杂效应更引发激烈争论。我国早些年关于教育产业化的争论表面看似已"尘埃落定",所涉及的许多问题其实还是"悬而未决"。这里要说的只是,无论基于何种立场和见解,或者基于何种关切和诉求,市场逻辑恐怕都是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富景筠  
天然气具有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属性,因此考察东北亚天然气格局的演变逻辑需要同时分析市场层面与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变量,特别是市场与权力互动下的大国博弈。俄罗斯在"页岩气革命"和"乌克兰危机"双重冲击下对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战略转向、未来美国能源角色转变后天然气出口的巨大潜力,将使得东北亚地缘政治博弈变得更加复杂。资源生产国之间、常规与非常规天然气生产国之间对市场和价格博弈主动权的争夺,无疑将增强东北亚天然气市场的进口多元化趋势并引发亚洲天然气市场定价机制的深刻变革。中国有必要根据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及自身能源安全特点,通过提供地区性和全球性公共产品提升其在地区能源机制和全球能源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亚峰  许可  王永杰  靳宗振  
国际技术转移是创新要素在国家间流动的重要方式,事关国家创新发展与安全。有别于一般市场交易活动,国际技术转移受各类制度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制度逻辑,从国家竞争、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市场主体方面构建国际技术转移多维分析框架,发现国际技术转移呈现出一些新特征:越来越受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影响,国家安全成为影响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因素;各类国际科技竞争使国际技术转移复杂化,而科技合作则有效促进国际技术转移;气候、能源和健康领域的技术转移受到广泛关注;产业升级给国际技术转移带来新需求。进一步分析我国国际技术转移的制度进展,以期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国际技术转移活动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鸿祥  
与欧美发达国家"影子银行"体系有着重要区别,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具有特殊的形成机理,是金融抑制制度背景下的博弈产物。目前,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并不具备显著的自身脆弱性,但对传统货币政策调控形成挑战,需要作出富有逻辑性的监管安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杭  
构建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是新时代深化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改革实践表明,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生成与效能发生受到环境要素、行政资源要素、条件性要素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棘手问题"为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营造了目标情境,资源依赖关系为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提供方式指引,内外部刺激为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提供动力支持,初始性领导为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的形成提供直接契机。构建系统完备的教育行政执法协同机制,需要秉持系统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协同机制效果的可持续性,突出价值引领,实现协同活动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卢思佳  王凤姣  
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下,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成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观测维度。从逻辑起点来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旨在关怀公众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效能和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强国发展格局。从形成机理来看,公共文化服务多级需求与多元供给是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的形成基础,历经“知情—利用—参与—比较”的建构过程。基于此,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的价值追求可分解为:以“以文化人”思想为价值引领,以切实保障公众文化权益为价值尺度,以树立公众文化自信为价值取向,以共营公众美好文化生活为价值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后强  
管理,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和重要内容;管理学,则是对人类生产与生活中管理经验与教训的理性总结。这就决定了:管理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管理学则是根植于特定的地理、历史、文化、传统,不断吸收技术进步的成果,因时代需要,通过组织行为传播社会善意的一门社会学科;管理是不断发展的,管理学是需要不断创新的。现在常说的"管理",一般是指基于工业文明及其需要的、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管理。然而,在工业革命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剑文  胡瑞琪  
当前,财税体制改革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财政转移支付领域,积极呼吁尽快出台规范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行为的财政转移支付法。以往在该领域,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学视野下"财政转移支付行为"本身的理性,强调支付资金数额计算方法的优化;而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对现代财政制度的呼唤要求我们从法学视野下重新认识、理解和构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明确转移支付资金的性质、权力的边界等本质问题,以原则和价值为导向,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白文周  
通过分析跨国经验,我们发现了转移支付结构选择中一些被共同遵循的基本原则。第一,转移支付无效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各种目的使用相同转移支付;第二,对融资目的而言,非专项转移支付通常较专项转移支付更有效率;第三,目标于税收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应以实际税收和实际支出等不易受接受地政府行为的影响的指标为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