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1)
- 2023(10986)
- 2022(9052)
- 2021(8263)
- 2020(6933)
- 2019(15611)
- 2018(15504)
- 2017(30097)
- 2016(16301)
- 2015(18174)
- 2014(18109)
- 2013(17860)
- 2012(16343)
- 2011(14350)
- 2010(14479)
- 2009(13990)
- 2008(14270)
- 2007(13055)
- 2006(11683)
- 2005(11054)
- 学科
- 业(82303)
- 企(76508)
- 企业(76508)
- 济(72284)
- 经济(72158)
- 管理(69419)
- 方法(28535)
- 财(28138)
- 业经(28133)
- 农(25642)
- 务(21389)
- 财务(21368)
- 财务管理(21347)
- 制(21120)
- 数学(20646)
- 数学方法(20523)
- 企业财务(20240)
- 农业(18213)
- 技术(16810)
- 中国(15950)
- 体(15642)
- 划(14673)
- 策(14093)
- 体制(13814)
- 和(13318)
- 理论(13245)
- 企业经济(12298)
- 地方(12134)
- 经营(12107)
- 银(11797)
- 机构
- 学院(237986)
- 大学(232450)
- 济(103069)
- 经济(101036)
- 管理(98079)
- 理学(82866)
- 理学院(82108)
- 管理学(81283)
- 管理学院(80808)
- 研究(72577)
- 中国(62055)
- 财(53751)
- 京(49014)
- 财经(41385)
- 科学(39182)
- 江(38474)
- 经(37371)
- 农(36815)
- 所(35090)
- 中心(34392)
- 业大(32045)
- 经济学(30822)
- 北京(30599)
- 研究所(30545)
- 财经大学(30357)
- 州(29885)
- 商学(28463)
- 农业(28451)
- 商学院(28189)
- 经济学院(27724)
- 基金
- 项目(148076)
- 科学(119192)
- 研究(112959)
- 基金(109488)
- 家(92761)
- 国家(91872)
- 科学基金(81771)
- 社会(73864)
- 社会科(69997)
- 社会科学(69978)
- 省(58442)
- 基金项目(58410)
- 自然(51817)
- 自然科(50623)
- 自然科学(50611)
- 教育(50592)
- 自然科学基金(49795)
- 划(47163)
- 编号(45614)
- 资助(43479)
- 成果(36150)
- 制(34669)
- 创(34141)
- 业(34045)
- 部(33215)
- 重点(32186)
- 发(31294)
- 课题(31016)
- 创新(31010)
- 国家社会(30342)
- 期刊
- 济(125711)
- 经济(125711)
- 研究(74006)
- 中国(48431)
- 财(47636)
- 管理(42593)
- 农(35500)
- 科学(30311)
- 学报(27872)
- 融(27862)
- 金融(27862)
- 农业(23804)
- 大学(23427)
- 业经(22680)
- 学学(22317)
- 技术(22279)
- 财经(21979)
- 教育(19157)
- 经(18926)
- 经济研究(18254)
- 问题(16474)
- 业(14719)
- 财会(14168)
- 技术经济(13754)
- 现代(13225)
- 贸(12677)
- 世界(12064)
- 会计(11906)
- 商业(11664)
- 国际(11114)
共检索到3722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更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优胜劣汰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本文以外资自由化为例考察市场机制是否有利于僵尸企业的妥善处置,基于1998-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利用外资管制放松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外资自由化对行业僵尸企业占比的影响。研究表明,僵尸企业个数占比与僵尸企业资产占比分别为12.02%与19.07%;外资管制放松政策显著降低了行业僵尸企业占比;该政策效应通过提高僵尸企业复活率而非退出率来得以实现,并提高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快推进外资自由化进程,推动僵尸企业焕发活力,以促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静 许怡婷 万良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而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破产重整事件为例,分析企业沦为"僵尸"的主要原因,以及利用破产重整机制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成因,破产重整机制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稳妥地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政府在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时,应积极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机制的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饶静 许怡婷 万良勇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新常态下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和政策方向,而如何高效、妥善地处置"僵尸企业"是供给侧改革的首要问题。本文以"超日太阳"破产重整事件为例,分析企业沦为"僵尸"的主要原因,以及利用破产重整机制处置僵尸企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路径及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沦为"僵尸"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环境成因,破产重整机制的合理利用有助于高效、稳妥地解决僵尸企业处置问题。政府在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时,应积极借助市场和司法途径,充分发挥破产重整机制的作用。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旭超 王雪玉 赵婧
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僵尸企业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解决资源错配及僵尸企业问题迫在眉睫。基于2001年前后不同城市对外资银行开展本币业务限制解除的政策背景,本文探讨了在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进程中,向外资银行开放本币业务是否有助于减少僵尸企业形成,缓解资源错配的问题。研究发现,对外资银行开放本币业务能够显著降低僵尸企业形成的概率。具体而言,开放本币业务后外资银行因其技术优势、政治独立性、银行业竞争等几个方面特征对僵尸企业的形成造成影响。城市层面的实证结果也得出类似的结论,总体而言,开放外资银行本币业务对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外资银行 本币业务 金融开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胡春阳
僵尸企业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障碍之一,处置僵尸企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文章明晰僵尸企业的识别标准,总结日本、美国、欧盟等经验,从混合所有制改革、破产清算、债务分担、行动思路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当前处置僵尸企业提供启示。
关键词:
僵尸企业 处置 识别 经验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友 刘嘉
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对多元化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沪深港通作为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其对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效果,值得深入探讨。本文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初始样本,系统探析了沪港通、深港通开通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效果与内在机制,并进一步探讨沪深港通对不同特质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结果表明:沪深港通开通促进了企业ESG评级的提高,且这种促进作用在沪港通和深港通均得到验证。考究其中的作用机制,沪深港通开通主要通过缓解内部融资约束和提高外部投资者关注来提高企业ESG表现。考虑企业特质性,入选沪深港通的国有企业、高科技企业、污染企业的ESG表现更好。本文研究结论对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开放、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推进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栾甫贵 于文奇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数量与规模大幅增加,严重干扰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危害,如何妥善清理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低效产能已成为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根据2009—2018年Wind数据库数据,采用指数法识别僵尸企业,并比较金融去杠杆、财政去杠杆对处置僵尸企业产生的效果。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金融去杠杆政策,财政去杠杆政策更有利于僵尸企业处置清理,国有企业更适合财政去杠杆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处置僵尸企业和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僵尸企业 财政去杠杆 金融去杠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博文 李成明 张伟广
僵尸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顽疾、国内大循环的梗阻,也是产能过剩的根源,如果处置不好,将对构建供给需求动态适配的新发展格局产生不利影响。有别于既有基于政府强制破产清算以及市场化改革推动僵尸企业处置的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视角切入,探讨产业集聚外部性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城市面板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以城市平均坡度作为城市产业集聚的工具变量,系统探讨城市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形成、复活以及退出的影响作用以及中间机制。结果发现,城市产业集聚显著降低城市僵尸企业数量与资产占比,对僵尸企业处置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产业集聚的僵尸企业处置作用表现出显著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以及企业年龄异质性,对非国有僵尸企业、规模较大僵尸企业以及年老僵尸企业的处置效果更明显;机制检验发现,产业集聚对僵尸企业的处置是通过预防新僵尸企业形成、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以及退出市场三条渠道实现的。此外,产业集聚通过金融外部性作用显著降低城市金融资源错配,这一机制在以上三条渠道中均显著;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外部性发挥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并且通过这一机制促进僵尸企业复活;产业集聚通过补贴效应的发挥不利于僵尸企业的退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的政策启示是,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促进要素流动与产业集聚;完善集聚区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减少集聚区政府补贴,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市场化手段淘汰僵尸企业。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钟娟 魏彦杰 沙文兵
文章选择反映金融自由化进程的7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中国金融自由化指数,并在知识生产函数框架下考察金融自由化对中国29个制造业1996—2008年创新产出的静态和动态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R&D资金的供给还是支出来看,中国金融自由化对企业的知识创新都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增强了外部资金对创新产出的正向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金融自由化有利于企业R&D支出效果的发挥。中国的金融自由化需要增强外部资金对企业R&D活动的支持,增强债权人对企业R&D支出的监管,继续推行渐进式的改革,以有助于企业的知识创新和改善经济增长质量。
关键词:
金融自由化 知识创新 中国制造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好俊 祝树金
基于2003—2012年中国21个制造业数据,运用EG指数来衡量制造业集聚水平,构建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检验绿色技术效率视角下制造业集聚影响环境治理绩效的非线性效应。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可通过绿色技术效率影响环境治理绩效,对绿色技术效率及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制造业集聚水平、市场化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门槛。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关系,市场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绿色技术效率并提高环境治理绩效,制造业绿色技术外溢存在吸收能力的门槛,只有成功跨越科技创新水平门槛,才能对绿色技术效率和环境治理绩效产生显著提升作用。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环境治理绩效 绿色技术效率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袁靖波 李园园 晋向东
基于中国财产保险行业2005—2014年间的二手数据,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期的制度情境,揭示了制度化和操作化两种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在管制放松前后对企业道德偏离影响的演变规律,并通过中介机制尝试探索了其中的作用机理。实证结论表明,管制放松之前,基于制度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操作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具有负向影响;管制放松之后,基于制度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的正向影响减弱,基于操作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对企业道德偏离的负向影响增强。从中介机制看,在管制放松前后,产品市场竞争在基于操作化组织形式的竞争密度与企业道德偏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本研究提炼了中国本土化管理中的最新现象,并对西方的道德决策框架进行了批判性借鉴,研究结论为行业内部企业道德偏离的发生机理提供了更加契合中国制度背景的解释,也为当前市场上企业道德偏离的干预和治理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文浩 张杰 康茜
研究政府减税何以提升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的创新能力,对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使用2008-2014年全国创新调查企业数据库,借鉴ABBGH(2005)的一般均衡模型,界定了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的概念与识别方法。主要发现:第一,给高新技术"僵尸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存在显著促进效应,尤其对创新型"僵尸企业"减税存在较强的"杠杆效应";第二,给高新技术"僵尸企业"减税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显著高于非高新技术"僵尸企业";第三,政府对偏向科研固定资产投资的创新型"僵尸企业"和倾向基础科学研究的效率型"僵尸企业"增加减税额度更有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是促使高新技术"僵尸企业"起死回生的重要途径。政府可利用创新型"僵尸企业""重资产、轻科研"与效率型"僵尸企业""重科研、轻资产"的创新策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为平稳、持续、高效推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新的治理框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雯 薛炜 王威山
在高水平对外开放条件下构建绿色创新体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学界对外资管制放松能否激励东道国绿色创新存在争议“,污染光环”假说与“污染天堂”假说各执一词。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利用《国际专利分类绿色清单》构造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指标,考察外资管制放松对中国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外资管制放松显著促进中国工业企业的绿色创新,佐证了“污染光环”假说。机制分析表明,外资管制放松引致国际绿色技术溢出,为中国企业绿色创新提供绿色技术;与此同时,涉污加剧本土企业在外资流入后的生存压力,倒逼东道国企业借助绿色创新进行针对性应对。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关联将扩大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范围,配套环境规制与强化企业吸收能力将放大外资管制放松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本文为探寻高水平对外开放下如何加速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基于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嫦 帅红玉 蔡昌斌
以2007~2018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企业集团决策权配置对去库存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产能过剩时,采取集权管理有利于实现去库存的目标。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后发现,集权下通过提高企业经营效率这一渠道来影响企业去库存决策的执行效率。情境检验显示,当集团内部控制质量较好,企业处于成熟期、衰退期以及产权性质为国有时,采用集权管理更有利于企业去库存。
关键词:
制造业集团 决策权配置 去库存 代理冲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