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33)
2023(15321)
2022(13014)
2021(12193)
2020(10619)
2019(24448)
2018(24373)
2017(47543)
2016(25707)
2015(28934)
2014(29177)
2013(28897)
2012(26559)
2011(23752)
2010(23694)
2009(22258)
2008(22348)
2007(20057)
2006(17155)
2005(15730)
作者
(73811)
(61943)
(61841)
(59089)
(39647)
(29919)
(28439)
(24006)
(23541)
(22405)
(21014)
(20879)
(19857)
(19613)
(19368)
(19326)
(18714)
(18287)
(18147)
(17858)
(15132)
(15113)
(15112)
(14208)
(13905)
(13879)
(13839)
(13707)
(12665)
(12186)
学科
(106654)
经济(106505)
管理(80245)
(76903)
(65414)
企业(65414)
方法(52188)
数学(46515)
数学方法(45985)
(33752)
(26649)
中国(25599)
(25203)
(22548)
财务(22489)
财务管理(22442)
业经(21889)
企业财务(21501)
(19824)
(19397)
贸易(19390)
地方(19104)
(18782)
(18472)
金融(18467)
(18166)
银行(18129)
(17204)
农业(16976)
(16797)
机构
大学(372612)
学院(369022)
(155072)
经济(151935)
管理(144872)
理学(124862)
理学院(123559)
管理学(121414)
管理学院(120709)
研究(120568)
中国(93541)
(77495)
(76375)
科学(71133)
财经(60475)
(60415)
(59731)
中心(57066)
(55389)
(54951)
研究所(54281)
业大(53783)
北京(48467)
经济学(48331)
农业(46983)
(45491)
财经大学(45249)
师范(44998)
经济学院(43730)
(43710)
基金
项目(245339)
科学(194607)
基金(181827)
研究(175970)
(157885)
国家(156625)
科学基金(135769)
社会(113341)
社会科(107662)
社会科学(107629)
基金项目(96297)
(93806)
自然(89681)
自然科(87695)
自然科学(87666)
自然科学基金(86144)
教育(82527)
(80017)
资助(75383)
编号(69909)
成果(56921)
(56002)
重点(54726)
(50948)
(50554)
教育部(48615)
科研(47928)
课题(47796)
创新(47778)
(47726)
期刊
(167071)
经济(167071)
研究(107674)
中国(71129)
(63233)
学报(56883)
管理(54070)
(52780)
科学(52140)
大学(44010)
学学(41691)
(39121)
金融(39121)
农业(35079)
教育(34157)
技术(31902)
财经(31145)
经济研究(26785)
(26578)
业经(25566)
问题(22227)
(18974)
(18763)
理论(18451)
技术经济(18291)
统计(18217)
(17535)
财会(17308)
(16650)
国际(16590)
共检索到5480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顾锋娟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美国、香港和沪深股市之间的波动非对称性差异,探讨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的深层次原因。研究表明,投资者对好坏信息冲击的反应差异是导致股市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的重要原因,而一些制度性的缺陷会加剧投资者对正负信息的反应差异,进而导致在不同市场不同行情阶段产生不同的波动非对称性特征。美国的市场趋于成熟,无论在牛市还是在熊市都呈现出传统的波动负向非对称性;中国大陆市场相对不成熟,在缺乏做空机制等制度作用下,牛市行情中呈现出波动正向非对称性;而中国香港市场的成熟度介于美国和中国大陆市场之间,因而在牛市行情中呈现不显著的负向非对称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军  秦君  
笔者通过阐述投资者法律保护对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的影响,搭建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比较了大陆、香港、美国三个不同投资者法律保护环境下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差异,验证了理论分析结论,即完善的投资者法律保护有利于形成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公司治理结构安排,进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关联交易行为;投资者法律保护作为外部治理机制,对关联交易的影响强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安杰  蒋艳霞  
本文采用EGARCH和GJR-GARCH模型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动态。通过利用消息影响曲线,作者发现,中国股市对好消息的反应要大于坏消息。实证结果表明,随着涨跌幅限制的取消和B股对国内投资者的开放,收益序列的不对称性和持续性逐渐减弱。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青  梅强  王娟  
文章以1997年1月2日至2007年12月28日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为样本,根据股指波动情况,划分为三个阶段,运用EGARCH和TARCH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股票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分析股票市场波动非对称性的生成机理,提出基于股市波动非对称性政府监管的基本原则,为政府监管股票市场、制定股票市场发展规划与政策,提供具有一般性意义的分析思路和模式,为投资者预测并规避风险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春红  汤杰  王冬吾  
本文分别检验了不同驱动因素所致的油价波动(结构性油价波动)对我国股市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影响,并探寻了油价波动对我国股市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的来源。首先利用SVAR模型将油价波动分解为供给、需求和预防性购买三种驱动因素所致的油价波动,发现三种驱动因素所致的油价波动对我国股市收益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GARCH非对称模型检验及其信息影响曲线结果显示供给和预防性购买因素所致的油价波动是对我国股市的产生非对称性影响的主要原因。在应对油价波动策略时,区分油价波动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助于政府机构采取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齐超  梁柱  
本文利用2003年12月至2010年12月A股和H股的指数收益率数据,采用ARJI-Trend模型,识别中国A股与中国香港H股的波动结构成份:长期波动、短期波动和跳跃波动,在此基础上,比较研究两个市场波动结构的差异及风险溢出成份。研究发现,两个市场存在高度持续性的长期波动,H股的短期波动和A股的跳跃波动在自身总波动中均占有较高比重,且两个市场间存在双向的短期波动溢出及A股对H股的单向长期波动溢出,两个市场的投资者对异常事件的判断存在异质性。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炜  黄炎龙  宋伶俐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逐步发展及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逐步完善,股票市场收益波动所呈现的非对称性效应是否会发生逆转引人关注。本文运用不同的GARCH类条件异方差模型(EGARCH、TARCH、PARCH以及非对称CARCH模型),选取1998年1月5日至2006年11月6日上证综指的日收盘价格指数数据,分析和验证了股票收益波动的非对称性效应。结果表明,上海股市股票收益波动仍然具有非对称性,即利空消息对收益波动的冲击效应大于同等程度的利好消息,从而验证了非对称效应的不可逆转性。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东洋  杨永  
本文选取2006年1月4日到2008年12月31日期间上证综合价格指数日收益率和收益波动率的数据,建立二者变量指标的GARCH模型、AGARCH模型、EGARCH模型,对我国牛熊市轮替过程中股票市场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改后牛熊市期间我国股票市场的波动表现出显著的长记忆性、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股票市场波动性对"利好"和"利空"消息呈现出不平衡性反应,我国股票市场出现了强市恒强、弱市恒弱现象。最后,从投资者心理预期、过度反应与反应不足、投资者构成和交易机制等方面对该结论进行了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路胶  赵华  
不同学者以相同的模型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杠杆效应,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借助于GJR-GARCH和EGARCH,以一定的样本为初始样本,然后逐个扩大样本容量,研究样本的变动对结论造成的影响,得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杠杆效应的结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苏江  王俊勇  
本文以2000年3月31日至2010年3月31日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的日收盘价序列、周收盘价序列和月收盘价序列为研究样本,采用ARMA-TARCH和ARMA-EGARCH模型对我国不同频率股票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郭代玉珠  
本文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探讨我国股市波动率非对称效应背后的原因。首先用主成分分析法基于7个代理变量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然后用小波分析分离投资者情绪指数中的长期趋势项和随机扰动项分别代表投资者对未来基本面的乐观态度和投机情绪。我们发现,投资者对未来基本面的乐观态度会增加波动率的负向不对称性,而投机情绪又会增强波动率的正向不对称性。本文研究结论为风险管理、投资组合优化、市场监管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祝金甫  李晶  
2004年内地与香港开始实施一系列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随后,人民币离岸业务也在港逐步开展。在这一市场变革中,价格作为最敏感的信号,理应对两地经济金融关系的变化有所反映。本文从货币的价格——汇率入手,对人民币兑美元与港币兑美元的名义汇率进行适当调整后,研究人民币汇率与港币汇率间的相互关系,对CEPA前后两个阶段分别建立VAR模型,进行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CEPA实施后,人民币汇率与港币汇率表现出长期稳定关系,并且人民币与港币之间存在相互引导关系。这说明香港特区成立10年来两地经济关系逐步协同,尤其是最近4年多来CEPA框架下,两地贸易、...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蓉  曾海为  
文章运用方差互换合约的思想,从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S&P500指数现货和期权的价格中提炼出无模型波动率风险溢酬,并对其特征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香港股市和美国股市中的波动率风险的确被定价,且风险溢酬显著为负,说明两市投资者均体现出风险厌恶。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两个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模式存在差异。此外,香港和美国市场的波动率风险相关度很高,且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廖士光  杨朝军  
本文利用中国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数据来实证研究卖空交易机制与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整个股票市场而言,卖空机制推出后,市场波动性加大、流动性先减弱后增强,但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证实市场波动性的增加和流动性的增强并非是由卖空交易引发的。卖空机制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最终的影响方向(加剧市场波动或平抑市场波动)还要取决于市场中卖空交易者的类型、操作策略及交易信息的公开程度。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何兴强  刘醒云  
混合分布假定(MDH)用信息流的自相关结构解释收益波动的GARCH效应和持续性。本文先运用EGARCH-GED模型考察沪深A、B股市场的波动非对称性,发现A股市场波动显著非对称、B股市场“杠杆效应”不显著。然后,我们根据“杠杆效应”的显著与否,把同期交易量作为信息替代指标分别引入EGARCH-GED和GARCH-GED模型的条件方差方程, 实证检验混合分布假定。最后,我们比较预期和未预期交易量对条件方差的解释力。研究表明:在B股和上证A股市场上,同期交易量对收益波动的GARCH效应和持续性有显著的解释力;同期交易量不能作为市场信息的完全替代指标;未预期交易量对收益波动有显著的解释力、比预期交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