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45)
2023(16810)
2022(14408)
2021(13084)
2020(10896)
2019(24901)
2018(24571)
2017(46348)
2016(25276)
2015(28454)
2014(28488)
2013(27951)
2012(26172)
2011(23859)
2010(24388)
2009(22888)
2008(22784)
2007(20961)
2006(18563)
2005(17176)
作者
(73475)
(61516)
(61419)
(58287)
(39074)
(29533)
(28024)
(23729)
(23215)
(22148)
(20865)
(20761)
(19771)
(19534)
(19220)
(18979)
(18588)
(18180)
(17880)
(17670)
(15523)
(15314)
(14871)
(14143)
(13986)
(13909)
(13753)
(13732)
(12547)
(12248)
学科
(105109)
经济(104984)
管理(78259)
(76158)
(62507)
企业(62507)
方法(40116)
数学(34243)
数学方法(33907)
中国(32958)
(30986)
(27910)
地方(25901)
业经(25479)
(25092)
技术(22875)
(20458)
农业(20424)
银行(20417)
(19823)
金融(19819)
(19699)
贸易(19680)
(19671)
(19586)
(19013)
理论(17846)
(16706)
财务(16662)
财务管理(16614)
机构
学院(364060)
大学(360407)
(150123)
经济(146755)
管理(136505)
研究(126086)
理学(115254)
理学院(113960)
管理学(112109)
管理学院(111404)
中国(97328)
(76930)
科学(74770)
(73024)
(64386)
(61121)
(59010)
中心(58062)
研究所(57420)
财经(56041)
业大(51231)
(50504)
北京(49122)
(48694)
师范(48214)
农业(47461)
(46683)
经济学(45625)
(45258)
财经大学(41094)
基金
项目(230744)
科学(181387)
研究(174396)
基金(163086)
(140670)
国家(139393)
科学基金(119415)
社会(109161)
社会科(103394)
社会科学(103367)
(93927)
基金项目(85855)
教育(81786)
(77753)
自然(74367)
自然科(72676)
编号(72660)
自然科学(72655)
自然科学基金(71369)
资助(65895)
成果(60227)
(54096)
(52763)
重点(52527)
课题(51984)
(50747)
创新(48575)
(45962)
国家社会(44340)
(44275)
期刊
(178545)
经济(178545)
研究(113661)
中国(86055)
(58308)
(57702)
管理(54401)
学报(53084)
科学(50164)
教育(49769)
大学(40600)
(39883)
金融(39883)
农业(38656)
学学(37819)
技术(34759)
业经(30727)
财经(28444)
经济研究(27904)
(24527)
问题(22733)
(21272)
科技(19206)
技术经济(19182)
(18593)
(17620)
论坛(17620)
商业(17331)
理论(17171)
图书(16873)
共检索到574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锐  石金涛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市场经济下的经济生长点和人才生长点之间遥相呼应,因此我们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提高市场配置有效性,为创新人才塑造“有为求位的发展环境。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曾起郁  陈秋华  
本文针对林业发展新阶段和当前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存在主要问题,对完善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作初步探讨,提出林业定向培养、教育培训、人才储备等人才增量机制和项目带动、市场评价、过程激励等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提升机制,并提出以科学人才观念为导向、建立多元投入体系、强化现代管理理念和营造良好育才氛围是实现林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东红  吴永祥  
本文以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从建立健全教育管理体系制、创新教学机制、实践育人平台、大学创新文化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以便使学风建设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丹  鲁刚  
在我国经济已步入"新常态"阶段,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企业转向创新驱动、价值创造发展模式的实践者,发挥着创造价值的重要作用。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需求层次高、注重个人成长和自主选择等特点,其工作也具有过程难以观察,结果难以量化等特点,这些都使得传统的西方经典激励理论不能对其完全适用。本研究通过对A集团公司增强人才引进和选拔力度、建立人才发展职业通道、构建多元激励体系、加强科技攻关团队建设等多元化科技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的总结与提炼,提出可供其他大型集团企业学习和借鉴的管理启示。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海峰  刘宇航  罗长富  李思经  
科研院所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力量,研究以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为目标,从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着手,从宏观、微观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生教育机制在科技创新人才方面的不足,剖析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机制的特色优势,同时提出完善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锋  
对广州先进制造业对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在高技术技能人才供给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政府主导模式的不完善、院校自我调适机制的不健全、行企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等,应从校政协同、校行协同、校企协同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对策,并尝试构建基于"校政行企"协同的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单长河  
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也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下社会对于人才培养的认识与要求,人才培养已经从规模扩大转变为教育内涵式发展模式,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将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正祥  
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推动着高教的大众化、现代化进程,拓展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空间,促进高等教育制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在12年的办学历程中,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执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利用灵活的机制优势,建立"三结合"的师资队伍,构建"三结合"的实践平台,开展"三结合"的校企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玲  
随着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加上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凸显。随着国家提出"双创"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指示精神,鼓励创业、促进创业就业和以创业带动就业,成为近年来国家促进就业工作的新思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高等学校创新人才的培育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重点课题。但目前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课程体系、教育模式、评价体系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作用等方面,加快提升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水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祖超  杨淞月  
从招生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的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对美、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特点、共性与差异,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创新的启示。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何伟  邵云飞  刘磊  
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协同创新活动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基础,它也是开展协同创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借鉴发达国家典型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结合电子科技大学太赫兹协同创新体的案例,提出在协同创新机制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措施,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活动的健康开展提供支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凯  胡赤弟  
"双一流"建设高校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创新人才。基于学科—专业—产业链视角和相关理论,构建高校的组织因素、学科—专业协同机制、产学合作情境与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的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层级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学科—专业协同机制对创新人才培养绩效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产学合作研究强度对学科—专业协同机制与创新人才培养绩效的影响有显著的倒U型调节效应。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国金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高等学校是其中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力量.它通过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专门教育,培养造就大批复合型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位居世界前列,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知识产权科技特色教育明显滞后,创新重任的承担受到阻碍。因此,高等学校必须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倪闽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融合与加速发展,科学教育的滞后性越发突出,教育“内卷”也不断加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出现拔苗助长的情况。只有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理解大脑的多样化是创新的本质和方法,拔尖创新人才没有“天选之人”,希望应该寄托在每个青少年身上,才能树立面向全体青少年科学教育的观念,让更多的青少年超越兴趣,走向志趣与痴迷。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辉  李玲娟  曾明彬  袁铭  
高科技园区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直接关系园区的竞争力提升及可持续发展。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包括战略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和组织学习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探索以科技项目为平台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科技园区人才培养问题提供新思路和系统性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