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18)
2023(8407)
2022(7169)
2021(6310)
2020(5338)
2019(12142)
2018(11656)
2017(21957)
2016(11183)
2015(12555)
2014(12405)
2013(12544)
2012(12122)
2011(11286)
2010(11860)
2009(11176)
2008(10872)
2007(10085)
2006(9567)
2005(9233)
作者
(33667)
(28189)
(28045)
(27181)
(18325)
(13453)
(12776)
(10858)
(10633)
(10304)
(9719)
(9362)
(9358)
(9213)
(9097)
(8933)
(8384)
(8297)
(8252)
(7503)
(7460)
(6892)
(6735)
(6678)
(6368)
(6345)
(6276)
(5888)
(5838)
(5431)
学科
(74923)
经济(74862)
管理(31630)
(26332)
方法(23847)
(21303)
企业(21303)
数学(21245)
数学方法(21058)
地方(18272)
中国(16968)
(15467)
贸易(15451)
(15045)
(14882)
(13582)
(13310)
地方经济(12825)
业经(12313)
(11897)
(11825)
(10624)
金融(10624)
(9713)
银行(9699)
(9466)
(8822)
理论(8550)
农业(8382)
环境(8365)
机构
大学(177258)
学院(171967)
(88750)
经济(87210)
研究(65126)
管理(62941)
中国(52359)
理学(51973)
理学院(51407)
管理学(50628)
管理学院(50269)
(41763)
(37220)
科学(33316)
财经(32207)
(32187)
经济学(30304)
中心(29951)
(29265)
(28610)
研究所(28193)
经济学院(27052)
北京(24231)
(23895)
财经大学(23857)
(22887)
(22368)
师范(22077)
(21835)
业大(19649)
基金
项目(102735)
科学(81601)
基金(77192)
研究(76953)
(66155)
国家(65646)
科学基金(56664)
社会(52739)
社会科(50235)
社会科学(50222)
基金项目(38689)
(37194)
教育(35564)
自然(33609)
资助(33046)
自然科(32915)
自然科学(32905)
自然科学基金(32331)
(30727)
编号(28320)
成果(24724)
(24139)
国家社会(23478)
重点(23206)
(22884)
教育部(21686)
大学(21151)
课题(20683)
人文(20488)
(20225)
期刊
(107910)
经济(107910)
研究(64322)
中国(38529)
(32469)
管理(29075)
学报(23549)
(23153)
金融(23153)
科学(21581)
(21436)
经济研究(19008)
大学(18934)
财经(18417)
教育(17801)
学学(17282)
技术(17092)
(16177)
(14609)
问题(14287)
业经(13630)
农业(13427)
国际(12639)
世界(10884)
技术经济(10498)
统计(9622)
图书(8970)
理论(8609)
经济问题(8577)
经济管理(8465)
共检索到296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叶烽   王嘉瑞   丁预立   潘意文   吴湘华  
市场是否挤出了信任是社会科学共同关注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本文运用信息不对称的经验品模型模拟了“有市场”环境,同时运用组内设计和数据平移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博弈结构完全相同的模型来刻画“无市场”环境,并设置了七个实验局分别剥离了市场中的语言描述、消费者选择权、商家定价权三个要素,从而全面对比了“有市场”与“无市场”时信任水平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首先,市场能够有效提升信任水平,市场与信任可形成正反馈,这进一步凸显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其次,消费者选择权与商家定价权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对称,其中消费者选择权是关键因素,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构建一个良性有效率的市场尤为重要;再次,声誉是消费者选择权促进信任水平提升的重要渠道。本文加深了我们对市场自由竞争本质以及市场机制运行的理解,并为我国的市场化改革提供了重要启示:要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保障消费者权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新刚  王启慧  郑宇博  
我国正处于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不同学者基于不同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不同的改革方案。党和国家多次倡导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本文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视角,基于全球背景和我国国情来考察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路径。本文认为我国在推进汇率市场化的改革进程中,应遵循渐进性、张力性和动态平衡性原则,最终达到既能利用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正面效应,又能避免其负面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孙娟  费方域  刘明  
实验和行为研究方法的发展使得经济学领域对于信任的研究成果日渐丰富。本文通过汇报一个利用学生和工人作为实验参与者的经济学信任博弈实验,说明个人对于陌生人的信任存在差异和歧视。这种对于对方信任的差异甚至歧视与对方所来自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信任者自身的某些背景因素(学历、参与兼职)有关。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来自平均被投资水平较高(低)地区的工人在实验中的回报水平也较高(低)。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春玉  丁涛  
国内一些学者一直致力于流通理论或流通经济学的构建,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仍未能摆脱流通理论的贫困状态。对于如何构建流通理论,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尤其对于流通理论的一些基本问题依然存在争论。文章主要沿着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发展脉络,探寻流通理论在经济学中的踪迹,以期对诸如流通理论的存在性、流通理论的研究对象或核心范畴、流通理论与新兴经济学派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做进一步的探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敢  丘海雄  
"幸福悖论"是经济学的一个经典命题,也是正发生于中国相对富裕地区的一个显著性社会现象。不同于经济学主要经由外在经济发展指标去推断个体内心幸福的做法,经由对经济学"幸福悖论"命题的理论反思与发生在珠三角西岸城市顺德"幸福悖论"现象的实地考察,以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为思想导线,从社会文化价值整合角度去诠释文化及其向度如何影响幸福以及这种影响背后蕴含的社会治理意义,即对"为什么不幸福、如何才能幸福"做出一个文化层面的解答。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金玉国  
20世纪中叶,因子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的发展完善,解决了潜变量的测度及其相关关系衡量问题,奠定了潜变量因果模型的方法论基础。此后,潜变量模型被引入到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依次经历了共同结构范式模型、经典潜变量模型和非经典潜变量模型三个阶段,逐步成为现代计量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方法论角度对计量经济学中的潜变量模型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考察,比较了各个阶段建模方法论的特征,归纳总结了其发展演化规律,并对下一步研究的重点领域进行了展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亚伟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利润率的经验考察大多针对非金融部门或整体经济,有关金融部门利润率的专门研究相对较少。不同于固定资产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和税后利润率等角度,拓展利润率更能反映金融企业自有资金的收益状况,并适用于金融部门与非金融部门的利润率比较。中国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自21世纪初期以来持续高于非金融部门,此利润率对比状况与资本积累的金融化演变图景相切合。近年来,金融部门的拓展利润率虽呈现下降趋势,但依然在波动中明显高于非金融部门,这意味着资本积累仍有继续金融化的风险,从利润率着手的研究则蕴含着促进资本自动回归非金融领域的可能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杰英  
信任是个人、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机制,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都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对信任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首先明确了目前信任研究的范畴:信任机制与信任度量。然后分别回顾并总结这两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最后总结经济学视角下信任研究的总体框架并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超  
剩余价值理论能否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关乎后者实现学理化的重要问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卓炯就系统性地探索了剩余价值范畴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适用性问题。他认为,剩余价值范畴具有二重性,即一般性和特殊性,作为一般性的剩余价值范畴可以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卓炯的观点类似的还有蒋学模、程恩富等人。在批判继承了卓炯等人观点的基础上,孟捷进一步推进了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社会剩余价值生产规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规律,这一规律解释了生产力进步与剩余价值增长互为前提的关系,具有理论参照系的意义。此外,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关于中国剩余价值与剩余价值率估算的实证研究。这些研究代表了一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范式",该范式更完整、系统地将《资本论》的原理与规律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并更好地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基础解释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与国家的经济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许文彬  
本文认为,我国的经济转轨在一个更长期的视角上看是从采邑向市场的转轨,它要求建立以社会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工业体系,从而使经济体内生出跨采邑交易的需求;还要求经济体制实现足够的市场化,才能使上述需求获得真实的市场表达。计划经济时期和经济改革时期在这个意义上就是互相补充的关系:前者开启了我国工业化的道路,后者为市场半径的扩大和市场规则的扩张提供了制度支持。在二者的合力下,我国经济最终突破了延续数千年的采邑经济反馈,迈向以契约化交易为基本特征的市场经济之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春学  
中国经济学的形成源于对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学习,其后的发展也与西方经济学的引进和传播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西方经济学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和拓展,另一方面,引进和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重点也因体制和时代主题的变化而有所不同,且态度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波动。为救亡图强,学者们对西方经济学说的主流态度,从晚清时期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走向民国时期的"体用一致",其所学和宣传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景象。新中国成立的前30年间,出于体制和意识形态等原因,除英国古典经济学之外的其他西方经济学理论和学说遭到了全面的批判和排斥。最近40年,市场化改革促使各界在争论中逐渐接受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方法。但是,如何剔除其中的意识形态因素,始终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奉军  
经验研究显示,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并没有带来国民幸福程度的上升,这无疑违背了传统的绝对收入效用理论。但是,引入相对收入理论将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变得毫无意义,而另一种理论试图将欲望集引入效用函数以此来解决收入与幸福的悖论。如果社会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那么我们就有必要研究怎样才能增进人们的幸福。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田中景  
安倍经济学基本方针包含3个方面,即"三支令箭"。其中,前两支箭——大胆的金融政策和机动的财政扩张政策,从政策内容表面来看与80年前的高桥财政并无多大区别,但从吸取高桥财政的深刻教训角度来看,两者存在着较大差别,而第三支箭即增长战略也缺乏新意。要想使日本经济真正步入回升轨道,确立经济好转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本出路还在于尽快与中韩两国建立自由贸易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亚  
时代凸现大学的经济意义。本文对大学职能进行了经济学考察,通过对大学教育产品、研究产品和社会服务产品的分析,指出了当今大学的市场性和经济意义以及以市场配置为主、市场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内在依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玺  
当前资本存量估算的一个重要不足是假定资本和折旧变化平稳,这无法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巨大的结构变迁。本文引入状态空间方程,采用将资本存量和折旧定义为观测信号的方式,使之可以反映中国经济结构性变迁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以往的投资和折旧平稳性假定。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持续的制度变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乃至经济波动等均对经济结构产生重要影响,导致中国资本存量和折旧并不像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下那样平稳,而是随着经济结构变革出现剧烈波动。空间状态方程估算的信号序列很好地反映了这种波动。因此,基于卡尔曼滤波对中国经济结构变革中资本存量和折旧的估算,更加符合中国现实经济发展状况,同时也充分表明,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