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4)
- 2023(6225)
- 2022(5134)
- 2021(4664)
- 2020(3861)
- 2019(8818)
- 2018(8046)
- 2017(16051)
- 2016(8306)
- 2015(9319)
- 2014(9042)
- 2013(9042)
- 2012(8153)
- 2011(7376)
- 2010(7693)
- 2009(7479)
- 2008(6304)
- 2007(5792)
- 2006(5240)
- 2005(4925)
- 学科
- 济(36951)
- 经济(36927)
- 融(26049)
- 金融(26049)
- 业(25723)
- 银(22878)
- 银行(22859)
- 行(22289)
- 管理(21884)
- 企(19681)
- 企业(19681)
- 方法(18050)
- 中国(16951)
- 数学(16947)
- 数学方法(16861)
- 中国金融(11137)
- 农(10646)
- 制(10483)
- 财(10367)
- 业经(8280)
- 地方(8170)
- 贸(8000)
- 贸易(7988)
- 易(7795)
- 务(7738)
- 财务(7723)
- 财务管理(7714)
- 企业财务(7467)
- 农业(7325)
- 体(6311)
- 机构
- 学院(119376)
- 大学(118941)
- 济(57996)
- 经济(56979)
- 管理(45587)
- 研究(40558)
- 中国(40089)
- 理学(38968)
- 理学院(38608)
- 管理学(38112)
- 管理学院(37895)
- 财(26943)
- 京(24020)
- 农(22005)
- 财经(21909)
- 中心(21394)
- 科学(21214)
- 经济学(20043)
- 经(20013)
- 所(19985)
- 融(19839)
- 金融(19497)
- 银(18577)
- 经济学院(18309)
- 研究所(17965)
- 银行(17916)
- 业大(17636)
- 农业(17381)
- 江(17258)
- 财经大学(16699)
- 基金
- 项目(78080)
- 科学(62238)
- 基金(59013)
- 研究(56333)
- 家(51300)
- 国家(50887)
- 科学基金(44179)
- 社会(38303)
- 社会科(36762)
- 社会科学(36751)
- 基金项目(30723)
- 省(29702)
- 自然(27698)
- 自然科(27157)
- 自然科学(27152)
- 自然科学基金(26748)
- 教育(25270)
- 资助(25010)
- 划(24697)
- 编号(21494)
- 部(17855)
- 重点(17678)
- 发(17363)
- 创(17001)
- 国家社会(16800)
- 成果(16703)
- 创新(15951)
- 教育部(15735)
- 人文(15310)
- 科研(14890)
共检索到186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庆君 张娜娜 李春霞
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等问题引发了人们对金融错配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将金融资源配置系统划分为金融需求子系统、金融自身子系统和金融撮合交易子系统,通过建立系统因果反馈图、系统流程图和系统参数设置,对金融市场摩擦、金融错配与生产率变动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并通过调整监测变量的参数值对模型进行动态模拟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市场摩擦 金融错配 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东杰 崔小勇 龚六堂
本文利用宏观经济数据,实证分析银行信贷扩张对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投资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信贷扩张时,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显著大于非国有部门投资的上升幅度,表明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本文建立一个包含国有部门、非国有部门及金融摩擦存在部门异质性的RBC模型,研究金融摩擦异质性对全要素生产率、总产出和总消费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稳态时,金融摩擦异质性造成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为0.987%—2.577%,总产出损失为1.971%—4.685%,总消费损失为2.188%—5.2%。当经济面临宽松的货币冲击时,金融摩擦异质性可以解释国有部门相对于非国有部门的显著扩张。在动态经济中,金融摩擦异质性加剧了资源错配程度,造成了额外的配置效率损失和产出损失,分析结果表明额外的损失是重要的。此外,金融摩擦异质性削弱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刺激效果。政府通过供给侧改革缓解非国有部门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改善配置效率,提高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加社会总福利。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高伟生
金融摩擦会导致企业间的资本误配,进而降低全要素生产率。本文基于Midrigan&Xu(2014)的分析框架,结合我国1998-2007年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对由金融摩擦引起的生产效率损失分行业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资本误配造成了我国制造业18%-33%左右的生产效率损失,且在2003年后,随着外部融资环境的恶化,效率损失大幅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摩擦通过扭曲企业的进入和退出机制,进而加剧资本误配,抑制行业生产效率的改进。
关键词:
金融摩擦 资本误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新常态下,以长周期为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一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条件,而市场化进程及金融摩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影响。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数据模拟方法,分析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的经济特征发现:市场化过程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其贡献率超过30%;私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金融摩擦的存在,融资约束由于限制了某些低才能经商者的进入而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金融摩擦的存在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稳定性;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改革红利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降低,改革红利将无法长期持续。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史小坤 辛子辰
选用2011—2020年3565家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数字化发展缓解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冲击的作用和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摩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冲击,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有效缓解金融摩擦的冲击作用;相较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缓解作用效果更好。细分金融摩擦之后,发现金融数字化发展可以缓解融资成本和资本错配,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但无法通过提高融资可得性来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结论对于提升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饱和性与融合深度,从而缓解金融摩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鹏娟
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的主流资本结构理论无法有效解释转轨制和发展中国家的杠杆结构特点。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独特的社会制度及长期的改革转轨,中国的杠杆结构显示了其独有的特点。杠杆结构的异质性反映了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中国金融摩擦的异质性主要体现在间接融资市场的所有制歧视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不完善。文章从这两个方面分别梳理了金融摩擦对杠杆率的影响机制,并梳理了金融摩擦对生产率的影响。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孙振华 易小丽
从双重金融摩擦视角,分析数字金融作用于资本要素错配的机理,并利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金融的作用效果进行测算。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资本要素错配之间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并且从数字金融三个维度分析,该结果仍旧稳健;数字金融对资本要素错配的作用效果会因为所有制结构、资本配置状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性;数字金融通过作用于供给端和需求端金融摩擦影响资本要素错配,供给端摩擦对资本要素错配的影响更大,且数字金融与供给端摩擦也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
关键词:
资本要素错配 数字金融 双重金融摩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建华 戴露婷 夏思奇
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虽然提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其对企业产出增长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完全消除,仍在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力度及可持续性。本文运用2006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以创新投入能给企业带来增长为出发点,通过引入三种不同的企业融资方以及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情况,探讨金融摩擦是如何通过融资传递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中的。研究发现:(1)在中国,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而内源融资增长不显著;(2)金融摩擦对生产率增长的传递方式主要是债权融资。随着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曹婧
随着地方政府土地融资模式从土地财政转向土地金融,土地的金融属性成为评估“以地谋发展”经济贡献的关键变量。本文使用2007~2015年全国税收调查微观数据和地级市土地融资数据,基于土地和金融资源双重错配的视角,考察土地金融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引致的土地金融化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一效应在土地价格扭曲严重和非标债务占比较高的地区,以及非国有企业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土地金融化一方面通过强化土地引资竞争,造成低生产率企业以低成本购置大量工业用地;另一方面使金融资源更多流向具有信贷优势的国有企业和以低成本占用土地的低生产率企业,由此产生的土地和金融资源配置扭曲不利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本文不仅拓展了已有文献关于土地出让影响资源错配与生产率损失的研究,也为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东江 胡士华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先理论分析绿色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绿色金融总体上能够有效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经过重新度量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更实证计量模型和再添加其它控制变量的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对西部地区未能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绿色金融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要高于西部地区;绿色金融对低碳试点省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要大于非低碳试点省市。(3)绿色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节能环保等绿色企业的期限错配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期限错配为部分中介效应,其部分中介效应的大小为8.37%。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庆君 李雨霏 毛雪
在市场化不完全的条件下,不同所有制企业面临融资条件和融资成本差异,从而产生金融错配现象,由于金融错配的存在,使得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从而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在测度不同所有制结构间金融错配程度和分省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2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考察由所有制歧视导致的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推动金融发展、消除所有制歧视是改善金融错配、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乃至中国经济发展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所有制结构 金融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欣泽 陈言
从金融摩擦和资源错配的角度来解释国别间发展差距是当前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梳理了金融摩擦导致资源错配,进而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最新文献。理论研究表明,金融摩擦可以分别从异质性借贷成本、借贷约束、信息不对称、不完全契约下的受限执行、企业进入与退出决策和部门间的资源再分配等多个途径影响资本、劳动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的配置效率,并最终对企业及总体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和产出产生影响。定量研究表明,在不同机制下金融摩擦导致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程度各有差异。另外,在梳理和分析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卉 王永进
如何破除由于地区封锁所导致的供应链摩擦,并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个测度企业国内市场供应链摩擦的量化评估框架,并通过动态结构模型考察了国内市场供应链摩擦对企业进口决策和生产率进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在国内中间品市场面临更高的供应链摩擦,而且该现象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2)国内供应链摩擦与进口产品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3)对无论何种所有制企业而言,其进口中间投入品质量和种类的提高所产生的即时静态收益,均显著高于生产率演变所引致的滞后动态收益;(4)反事实分析表明,民营企业面临的高供应链摩擦显著抑制了其生产率增长。通过对国内的供应链摩擦进行重塑,可以使民营企业的长期生产率、进口参与率以及企业价值分别提高8.48%、16.04%和9.24%,这为推动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
供应链摩擦 中间品进口 生产率进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 曹慧平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关键词:
金融错配 全要素生产率 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