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9)
- 2023(16319)
- 2022(13661)
- 2021(12556)
- 2020(10377)
- 2019(23418)
- 2018(23334)
- 2017(44794)
- 2016(24247)
- 2015(27252)
- 2014(27152)
- 2013(26588)
- 2012(24147)
- 2011(21786)
- 2010(21821)
- 2009(20384)
- 2008(19228)
- 2007(17167)
- 2006(15249)
- 2005(13650)
- 学科
- 济(114371)
- 经济(114264)
- 管理(68307)
- 业(63318)
- 企(52736)
- 企业(52736)
- 方法(44627)
- 数学(38533)
- 数学方法(38152)
- 中国(28410)
- 农(26916)
- 地方(25299)
- 业经(24256)
- 学(23845)
- 财(22651)
- 制(17883)
- 农业(17647)
- 贸(17393)
- 贸易(17378)
- 理论(16922)
- 易(16749)
- 和(15908)
- 融(15743)
- 金融(15741)
- 环境(15694)
- 银(15124)
- 银行(15080)
- 地方经济(14912)
- 行(14453)
- 务(14248)
- 机构
- 大学(346618)
- 学院(346060)
- 济(144928)
- 经济(141901)
- 管理(134606)
- 研究(119156)
- 理学(116143)
- 理学院(114879)
- 管理学(112811)
- 管理学院(112202)
- 中国(88879)
- 京(73478)
- 科学(72623)
- 财(63834)
- 所(59839)
- 研究所(54341)
- 农(54007)
- 中心(53044)
- 财经(51482)
- 江(50468)
- 业大(50235)
- 经(46754)
- 北京(46467)
- 范(45571)
- 师范(45132)
- 经济学(44483)
- 院(43102)
- 农业(42196)
- 州(40883)
- 经济学院(39716)
- 基金
- 项目(233071)
- 科学(183035)
- 研究(171064)
- 基金(168871)
- 家(146782)
- 国家(145568)
- 科学基金(125044)
- 社会(108333)
- 社会科(102599)
- 社会科学(102571)
- 省(90810)
- 基金项目(89257)
- 自然(80534)
- 自然科(78656)
- 自然科学(78637)
- 教育(78014)
- 自然科学基金(77218)
- 划(75838)
- 编号(70071)
- 资助(69513)
- 成果(56499)
- 重点(52106)
- 部(50744)
- 发(50409)
- 课题(48078)
- 创(47940)
- 创新(44753)
- 国家社会(44467)
- 科研(44089)
- 教育部(43743)
- 期刊
- 济(165972)
- 经济(165972)
- 研究(105816)
- 中国(63875)
- 学报(53919)
- 管理(51252)
- 科学(49887)
- 农(49869)
- 财(47668)
- 大学(40841)
- 学学(38507)
- 教育(36943)
- 农业(34395)
- 融(31822)
- 金融(31822)
- 技术(30189)
- 经济研究(27664)
- 业经(26279)
- 财经(25898)
- 经(22267)
- 问题(21190)
- 图书(17844)
- 技术经济(17734)
- 业(17516)
- 理论(17319)
- 现代(16041)
- 商业(15948)
- 科技(15810)
- 实践(15529)
- 贸(15529)
共检索到514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对OECD31个国家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证明了经济周期微波化是所有经济发展、市场制度不断完善的国家的普遍趋势,其内在原因在于"市场成长"。将市场成长定义为"市场机制不断成熟,信息不对称的幅度不断减小",可以很好地解释转轨国家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和发达国家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因此,我们需要正确地理解"市场成长",应将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作为衡量市场成熟度的重要标准;同时,应坚持和加快市场化改革,以加快实现我国经济高位收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等经济目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
针对发达国家经济周期"微波化"的国际化趋势和中国经济周期的"高位收敛"趋势,文章在对"市场成长"这一概念赋予了新的解释后得出经济周期的"微波化"趋势是所有国家的一个动态趋势,而市场体制相对于计划体制在解决代理成本的优势是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的重要原因。进一步运用OECD 31个国家1991年1季度至2007年4季度的GDP数据对经济周期"微波化"趋势进行验证,实证结果支持了上述结论。最后,根据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成长 高位收敛 微波化趋势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基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实际,本文将我国的经济周期以产业为依据理解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的综合效应。根据改进的KorenandTenreyro(2007)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从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分解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不断增强和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本身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稳步推进区域市场化,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性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文兵
通过构建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三要素投入生产函数,从产业本身波动性的差异揭示结构转变与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稳定化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计量结果表明1978-2010年不但我国制造业的总产出TFP的波动性要大于服务业,而且增加值TFP的波动性要远远大于服务业,即使总产出的TFP相同,制造业的增加值TFP的波动要比服务业的大71%。因而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变是我国经济周期稳定化趋势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要实现未来我国经济长期平稳的发展,应该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结构转变 经济波动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邹新 程实
本文以经济周期为切入点,对美国实体经济近百余年的周期演化历史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经济短、中、长三条周期弧线出现"相切"现象,并改变了周期"稳定性增强"的长期演化特征;预计NBER将于2010年下半年判定2009年6~10月中的一个月为本次经济收缩阶段的波谷;这个拐点之后,美国经济将同时进入新的短、中、长周期的扩张阶段。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结构要素深度调整,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和渐进的过程,伴随着短周期向中、长周期的过渡,复苏将呈现出"先抑后扬"的整体特征。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南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不断扩大,双方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的联动性有所增强。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的趋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新经济周期联动性最高,2007年2季度以后,中泰、中菲、中越的联动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中新、中马的联动性趋势上升。在影响双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因素中,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而金融与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南
随着中国与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国与东盟经济关系不断扩大,双方的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周期的联动性有所增强。以"一带一路"为背景探讨中国与东盟经济周期联动性的趋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中新经济周期联动性最高,2007年2季度以后,中泰、中菲、中越的联动性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但中新、中马的联动性趋势上升。在影响双方经济周期联动性的因素中,国际贸易有显著影响,而金融与政策的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成思
本文运用随机波动模型分析1980年1季度~2008年4季度中国经济周期波动性特征的动态变化,实证结果显示,20世纪90年代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趋向平稳化的分水岭。本文认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增强了实体经济抗冲击的能力,推动了经济波动趋向平稳化转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准确划分不同区间分析经济周期问题提供了经验依据,同时对新形势下运用货币政策提振市场信心和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
随机波动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鸣伦,石刚
所谓“经济周期”的概念一般是指描述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随时间推移而出现规律性的变化。本世纪初,美国的部分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在研究美国经济增长的历史数据时发现了某些经济指标的周期变化规律,并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是试图找出经济指标发生周期变化的内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林 梁宏
近年来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快速发展以及共同所表现出的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的差异化特征,学术界兴起了一阵新兴市场研究的热潮。其中实际经济周期的研究者们也试图通过新兴市场的研究来对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体系进行完善与补充。文章归纳了至今所总结出的主要的新兴市场的一些差异特征,并且站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角度,借鉴前人的研究对这些差异进行了理论解释。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蓝海涛 姜长云
本文研究发现,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呈现波浪型上升的态势。2004~2008年,中国粮食生产成本进入快速上升期,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土地和农资等成本快速上升的推动。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中国粮食生产成本将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呈现波浪型上升的趋势,一定时期后将趋于相对稳定。2009~2012年前后,粮食生产成本将下跌,但其平均生产成本可能高于本轮上升期;2013~2020年前后,粮食生产成本将再次上升并明显高于本轮上升期。
关键词:
经济周期 粮食生产成本 变动 趋势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涌波 范方志
文章试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 ,探讨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经济全球化下经济周期的新特征可以概括为三点 :1 经济周期波动幅度减小 ;2 经济周期延长 ;3 经济周期趋同化。当前中国刚结束的一轮经济周期也出现了新的特征 :从波动性质上看 ,本轮是一个“增长型”周期 ,波动幅度大大减小 ;从波动的长度看 ,本轮周期比以往周期要长 ,而且是一个短扩张、长收缩的周期 ;此外 ,世界经济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影响也不断加大。经济周期出现的新特征 ,需要政府对经济周期的调控作出相应的调整。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经济周期 特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勇 王满仓
基于转轨时期"市场成长"背景,将我国的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和市场性波动两个方面。进一步,根据改进的Koren和Tenreyro分解方法将我国的地区经济周期分为体制性波动、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三个方面。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经济周期呈现出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不断增强,体制性波动不断减弱的长期趋势;东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和其他波动要显著大于中西部地区的市场性波动,中西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要显著大于东部地区的体制性波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是我国地区经济周期差异化的重要原因,而稳步的区域市场化推进策略,培育完善、健全的全国统一市场机制是实现我国经济周期"高位收敛"的必由之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家喜
一国的经济增长过程并不存在直线式的增长,现代机器大工业建立以后的市场经济更是出现了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波动情况(以GDP实际增长率代表)的实证研究,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长度规则、峰位下降、谷位上升、振幅减小"的周期性波动。这种波动特征证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已得到初步完善,但同时在今后的宏观调控工作中应该:必须尊重经济波动周期性的规律、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第三个经济周期学习和借鉴宏观调控经验。
关键词:
市场经济 经济周期 朱格拉周期 实证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磊 李勇 王满仓
本文将我国的经济波动分为市场性波动和体制性波动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构成了转轨时期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非典型特征:由"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据此,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下述结论:(1)体制性波动是导致我国经济周期呈现出"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2)体制性波动的减弱和市场性波动的增强导致了我国的经济周期从"大起大落"向"高位收敛"转变;(3)"市场性波动"在风险和信息方面所引起的波动要显著性的小于"体制性波动"。本文的实证分析也证明了上述结论。最后,本文得出结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