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56)
2023(5040)
2022(4291)
2021(4026)
2020(3196)
2019(7766)
2018(7757)
2017(15009)
2016(7797)
2015(8955)
2014(8757)
2013(8873)
2012(8330)
2011(7310)
2010(7164)
2009(6484)
2008(6335)
2007(5549)
2006(4705)
2005(4193)
作者
(21363)
(17849)
(17615)
(16702)
(11234)
(8481)
(8101)
(6912)
(6737)
(6334)
(6116)
(5922)
(5648)
(5547)
(5448)
(5211)
(5184)
(5145)
(5020)
(4984)
(4348)
(4254)
(4229)
(4140)
(3949)
(3927)
(3899)
(3692)
(3569)
(3439)
学科
(39615)
经济(39590)
管理(20683)
(20391)
(15790)
企业(15790)
方法(14480)
数学(12813)
数学方法(12759)
地方(11520)
(10830)
业经(9191)
产业(8872)
中国(8449)
(6972)
农业(6762)
技术(6683)
(6427)
地方经济(6272)
(6159)
贸易(6153)
(5849)
(5795)
金融(5793)
市场(5509)
环境(5431)
结构(5380)
(5091)
银行(5091)
(4900)
机构
学院(109774)
大学(109079)
(51896)
经济(50945)
管理(45098)
理学(38442)
理学院(38053)
管理学(37683)
管理学院(37474)
研究(37064)
中国(29990)
(23330)
(21978)
科学(19900)
中心(18064)
财经(17355)
(17111)
(16778)
经济学(16057)
(15626)
研究所(15173)
(14883)
北京(14586)
经济学院(14497)
业大(14104)
(13918)
师范(13828)
(13608)
(13488)
财经大学(12854)
基金
项目(73469)
科学(59113)
研究(56587)
基金(53924)
(45524)
国家(45173)
科学基金(39992)
社会(37033)
社会科(35297)
社会科学(35289)
基金项目(29502)
(28970)
自然(24932)
自然科(24326)
自然科学(24323)
教育(24175)
自然科学基金(23927)
(23699)
编号(22973)
资助(20993)
(17816)
成果(17444)
(16193)
(16111)
重点(15888)
国家社会(15243)
课题(15223)
创新(15144)
发展(15023)
(14809)
期刊
(59487)
经济(59487)
研究(34812)
中国(21195)
(17050)
管理(16935)
(13476)
金融(13476)
科学(13372)
(13343)
学报(11176)
业经(10424)
技术(10161)
经济研究(9218)
大学(9021)
财经(8924)
农业(8822)
问题(8501)
学学(8396)
教育(8169)
(7898)
(6396)
技术经济(6322)
现代(5836)
理论(5830)
商业(5703)
资源(5675)
国际(5419)
经济问题(5279)
实践(5143)
共检索到1690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长令  马犇  杜玖玉  
该文通过对A-U模型的拓展,构建了一个消费者、新产品和支持政策共同演化的理论模型,并结合典型地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培育的经验,对我国新兴产业市场演化的机制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通过实行市场开放政策和营造多元化的市场,不仅能够增加消费者数量,还能提高潜在消费者对新产品的知晓程度,实现其数量快速增加;2.在新产品市场化初期,资金补贴能够有效降低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产品的成本,加快辅助设施建设进程,促进潜在消费者向消费者转变。为加快新兴市场培育,地方政府一方面要破除消费者和新产品进入市场的壁垒,营造开放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新产品购买、使用及辅助设施建设等资金补贴政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孙晓华  王林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方向,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的引领作用。本文从技术经济范式转换的视角,分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的过程及阶段性特征,基于战略生态位管理理论,考察了技术和市场生态位在新兴产业发展不同时期的作用,针对市场生态位构建中存在的障碍因素,以新能源汽车为例,探究了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生态位培育的机制设计,包括新技术与市场需求的连接机制、消费者偏好的引导机制、基础设施的供给机制和公共政策的激励机制。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白雪洁  孟辉  
新兴产业因其技术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极易成为产业政策的作用对象,而产业政策能否真正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其能否有效发挥激励约束效应。本文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阐释其产业政策制定实施过程中显著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以及由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行为导致的激励约束缺失。据此提出新兴产业政策需依据产业发展阶段特征及政策目标差异,构建多元主体的全过程政策实现机制,并适时视政策效果对其进行调整或退出的选择,才可能尽量降低激励约束缺失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建华  马瑞俊迪  姜照华  
多主体协同创新是促进产业发展进步的关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的"结构—动力—绩效"分析框架,在结构上主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中的高校、核心企业、政府、金融、中介、上游企业、市场及用户等主体进行分析;从新技术驱动力、政府支持力、中介和上游企业支撑力、金融提升力以及市场需求拉力方面,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动力因素;从专利占比、产品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等因素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最后,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动力—绩效"框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多主体协同创新具有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韩江波  李超  
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新冠疫情后新一轮世界经济复苏发展的战略基点之一。通过图形展示、案例分析的方法,归纳和研究了新旧技术范式转换的演化逻辑及其新兴的演化机理。基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侧”的角度,分析了新兴产业高质量演化的创新困境,并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进行佐证。结果表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总体上处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存在的困境主要体现为发展主体之间缺乏合作、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相对有限、创新环境建设较为滞后,应从创新主体激励机制、创新资源和要素供给机制、创新环境优化机制三个方面着手改进。最后,提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晏维龙  丁雨豪  林欣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已现端倪,限制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为帮助企业缓解产能过剩,文章基于现实形势,着重探究政府补贴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通过选取沪深两市数百家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市公司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生产函数法求得企业产能利用率并采用Tobit模型分析政府补贴对该产业产能过剩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近年来政府补贴的存在客观上催生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产能过剩现象,且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对不同股权性质与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为政府补贴对民营企业及规模较小企业的产能过剩影响更加显著。该研究为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府补贴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可行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郑荣  魏明珠  高志豪  王晓宇  
[目的/意义]产业新兴技术能够创造或改变传统产业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向,及时、准确识别产业新兴技术并明确合适的发展方向,对产业发展与变革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方法/过程]依据专利IPC分类信息,构建IPC节点网络,使用网络结构聚类算法(structural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networks,SCAN)识别产业集群及新兴技术,并进行详细解析;然后基于已经识别的5个新兴技术领域专利的时序数据,构建专利节点网络,并借助关键路径分析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分析不同新兴技术领域下的关键路径,使识别结果更加微观化与精细化。最后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从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获取专利信息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基于SCAN-CPM分析是传统新兴技术识别方法的有益补充,由大及小、由粗及细地展示技术演化路径,为全面识别新兴技术及探测技术演化路径提供新的视角和技术手段。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内部设计及外部布局仍然是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热管理技术日益成为相对独立的技术领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技术支持,演化扩散路径明确;电池包环境、电机散热、电池液冷却技术、热交换器材料等技术问题是未来的重要突破创新点;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目前形成较高的专利壁垒。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彭频  何熙途  
新能源汽车被视为缓解能源消耗及环境问题的重点项目,成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个重点发展目标。为探究在政府补贴策略下的政府、汽车企业以及消费者间的博弈关系,基于系统动力学基础运用演化博弈方法研究了政府补贴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系。从长远来看,政府补贴会削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政府对汽车企业的适当惩罚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政府应通过建立机动补贴机制并适时增加补贴多样性,完善惩罚机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的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的投入,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郭燕青  李磊  姚远  
在创新驱动基于市场和政府双引擎助推下使技术创新网络不断扩展的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已初步形成。无论从社会生态学角度,还是从经济管理角度,现阶段都需要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补贴。本文对近年来的补贴政策进行了梳理与分析,发现政府补贴的重点与力度在不断发生变化。这里选定整车种群与零部件种群中的企业各一个,模拟分析了两企业在合作均衡与竞争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政府补贴问题,并得出结论:一是创新生态系统充分合作创新,政府补贴退出是完全可行的;二是政府补贴的重点应转向弱生态位种群,对于强生态位种群可以少补贴、不补贴、甚至负补贴。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纪琴  余雨奇  
本文利用40家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2015~2019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政策补贴、研发投入与新能源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互相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策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有正向影响,且随着产业链从上、中、下游效果不断增加。对于创新绩效来说,上游企业研发投入的效果随时间不断减弱,企业融资的效果随时间加强。中、下游企业的研发投入效果随时间加强,政策补贴效果变化不大,在政策补贴逐年下降阶段,研发投入的增加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更具针对性的补贴政策,可以推动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邵慰  孙阳阳  刘敏  
为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能力,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进行大规模的研发补贴。研发补贴政策的效果是否跟预期一致,理论界还缺乏系统、详细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利用20092016年83家新能源汽车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研销比”和专利数量视角切入,构建个体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研发补贴政策对激发企业的研发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增强政府研发补贴政策效果,本文提出优化研发补贴评审机制、提高研发补贴政策透明度等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浩   余圆圆   张星惠  
为分析补贴退坡政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效率的影响,运用两阶段链式DEA模型,测度了2010—2021年该产业链的融资效率,分析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细分行业的情况,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融资普遍较为有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联度高,退坡政策在短期内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来看会产生积极影响;整体产业链筹资效率普遍较高且几乎不受退坡政策影响;资金配置效率整体仍较低但明显得到了提升,政策实现了倒逼企业改善的目的,其中整车企业改善明显但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为提高融资效率,提出做好后续政策的承接、落实精准化补贴、加强全产业链合作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亮  仲伟俊  梅姝娥  
该文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绿色度、政府补贴和准入限制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补贴和准入限制双重影响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问题,解答补贴"退坡"的替代机制,为政府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亮  仲伟俊  梅姝娥  
该文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绿色度、政府补贴和准入限制的三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了补贴和准入限制双重影响下的新能源汽车生产问题,解答补贴"退坡"的替代机制,为政府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供决策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