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08)
2023(9240)
2022(7480)
2021(7037)
2020(5835)
2019(13478)
2018(13543)
2017(25752)
2016(13778)
2015(15963)
2014(16381)
2013(16045)
2012(14455)
2011(13184)
2010(13557)
2009(12384)
2008(12360)
2007(11508)
2006(10142)
2005(9241)
作者
(41371)
(34070)
(34045)
(32439)
(21843)
(16243)
(15539)
(13205)
(12880)
(12704)
(11880)
(11503)
(11114)
(10935)
(10548)
(10526)
(10199)
(10017)
(9923)
(9806)
(8657)
(8433)
(8375)
(7831)
(7746)
(7667)
(7612)
(7602)
(7050)
(6618)
学科
(64189)
经济(64145)
管理(44535)
(43510)
(36522)
企业(36522)
方法(29638)
数学(26078)
数学方法(25536)
技术(17807)
(16332)
中国(15903)
业经(14330)
地方(12002)
理论(11863)
(11805)
产业(11019)
(11009)
农业(10857)
(10596)
(10053)
贸易(10044)
(9781)
(9703)
(9321)
银行(9310)
(9218)
金融(9217)
技术管理(8980)
(8909)
机构
学院(206716)
大学(203055)
(84926)
管理(83201)
经济(82998)
理学(70570)
理学院(69920)
管理学(68470)
管理学院(68093)
研究(65266)
中国(51871)
(43912)
科学(39315)
(37352)
(32982)
(32670)
中心(31140)
财经(29653)
(29642)
研究所(29295)
业大(28367)
北京(28172)
(26762)
(26642)
(25684)
经济学(25487)
师范(25448)
技术(25085)
(23471)
经济学院(22952)
基金
项目(132577)
科学(104504)
研究(99270)
基金(93536)
(80598)
国家(80005)
科学基金(69603)
社会(61211)
社会科(58337)
社会科学(58319)
(53906)
基金项目(48507)
教育(45952)
自然(44630)
(43865)
自然科(43553)
自然科学(43547)
自然科学基金(42766)
编号(41657)
资助(39857)
成果(32749)
重点(29599)
(29534)
(29401)
课题(28679)
(28573)
创新(27426)
项目编号(25315)
国家社会(24949)
教育部(24518)
期刊
(96791)
经济(96791)
研究(58887)
中国(46567)
管理(33806)
(29655)
科学(27695)
学报(27577)
(26234)
教育(25048)
技术(24778)
大学(21067)
学学(19288)
(19245)
金融(19245)
农业(18200)
业经(17059)
财经(15012)
经济研究(14950)
技术经济(13656)
图书(13194)
(13087)
科技(12869)
统计(12164)
问题(12151)
(11809)
(11435)
论坛(11435)
(10449)
理论(10335)
共检索到317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应以市场为主导来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分散、条块分割管理和寻租现象突出,科技资源低效配置与浪费现象严重根源在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弱化和政府地位的失当。文章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配置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重点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科技资源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制度和文化相互作用机制,创建公平的科技资源配置市场竞争环境,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凌捷  
科技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面对基础设施与创新服务体系滞后、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以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及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科技研发激励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三保  
本文认为人才资源短缺是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并提出了建设皖江高新技术产业带人才队伍的对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分棉  王皓  
以波特的"钻石体系"模型为基础,研究科技资源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和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各自的代理指标,对二者分别进行评价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各自的代理指标值为变量对二者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树林  杨辉  
高新技术产业动力系统的推动功能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参与者和外部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的。根据动力的产生根源可分为自发动力和激发动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 ,其发展对高新技术产业化研究提出新的要求 ,需要运用系统观念、整体观念对高新技术产业化动力机制和动力均衡进行新的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际昌  叶蜀君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风险偏好机理是科技金融投资科技企业的内在核心机制。本文从科技创新领域尤其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把C-D函数静态分析扩展到科技企业时间路径状态下的动态分析,选取科技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前后期资本投入比率、前后期劳动投入比率为变量,分析投资者对投资科技企业的未来期望收入问题,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科技金融投资科技企业的风险偏好机理,以山东省部分转型城市为例做了实际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兴产业发展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际昌  叶蜀君  
科技金融资源配置风险偏好机理是科技金融投资科技企业的内在核心机制。本文从科技创新领域尤其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把C-D函数静态分析扩展到科技企业时间路径状态下的动态分析,选取科技企业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前后期资本投入比率、前后期劳动投入比率为变量,分析投资者对投资科技企业的未来期望收入问题,探讨了欠发达地区科技金融投资科技企业的风险偏好机理,以山东省部分转型城市为例做了实际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新兴产业发展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盛军锋  胡军  
粤港产业合作模式的理论存在争鸣,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和“大都会”模式对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模式有一定启示;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存在诸多困难,这构成合作模式的内在参数;粤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模式的起点是建立共管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并综合利用多种模式,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效应扩散。运行模式应该是科技资源的开发和引进并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家喜  李春景  邢小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供给导向、封闭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越来越不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要求。领先市场概念的提出为全球化背景下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有效引导科技资源配置的方向,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本文首先分析了领先市场的基本特性,指出了传统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不足,分析了领先市场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方式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面向领先市场的科技资源配置的政策措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政企合一型是我国当前高新区的主要管理模式,区位城市规划和功能定位、体制改革、政府行政分权是影响高新区管理模式的主要因素。文章结合南宁高新区对创新高新区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便为推进我国高新区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江  
集群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然而,能否协同使用集聚区内企业间的资源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成功的关键。本文在综合产业集群理论和协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协同创新模式,并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企业内、外部两方面对协同创新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世友  
本文从宏观角度分析了国防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探索了国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的演变途径,从而有利于从宏观上掌握国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模式的发展方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庆玉  胡德贵  肖进  
在归纳、阐述武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萌动期创造的十种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其成熟度进行分类研究。为推动武汉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特大城市幅射功能,形成若干农业高新技术支柱产业群,在实施途径上,提供客观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