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21)
2023(10423)
2022(8814)
2021(8164)
2020(6655)
2019(14850)
2018(14628)
2017(28270)
2016(15032)
2015(16518)
2014(15829)
2013(14985)
2012(13251)
2011(11816)
2010(11883)
2009(11426)
2008(10922)
2007(9934)
2006(8670)
2005(7882)
作者
(38732)
(32316)
(32076)
(30466)
(20373)
(15223)
(14685)
(12297)
(12258)
(11411)
(10840)
(10815)
(10178)
(10006)
(9933)
(9919)
(9519)
(9469)
(9451)
(9164)
(7811)
(7684)
(7623)
(7415)
(7265)
(7151)
(7095)
(7092)
(6482)
(6255)
学科
(51522)
经济(51426)
管理(48918)
(42546)
(37091)
企业(37091)
方法(20015)
(18829)
(18230)
数学(16733)
数学方法(16535)
中国(15788)
业经(14632)
(14569)
(13971)
银行(13963)
(13441)
(13206)
金融(13202)
(12684)
(12037)
贸易(12029)
(11748)
(11611)
财务(11586)
财务管理(11552)
体制(11046)
企业财务(10947)
理论(9336)
(8976)
机构
学院(199903)
大学(196641)
(82734)
经济(81023)
管理(77160)
理学(65507)
理学院(64864)
管理学(63891)
管理学院(63507)
研究(62939)
中国(52451)
(44587)
(39905)
财经(34401)
科学(34096)
(31134)
中心(30532)
(30262)
(29708)
(26357)
经济学(26279)
研究所(26110)
财经大学(25767)
业大(24753)
北京(24595)
(24238)
(23990)
师范(23763)
经济学院(23563)
(23346)
基金
项目(131309)
科学(105028)
研究(100774)
基金(96138)
(82127)
国家(81462)
科学基金(71498)
社会(65868)
社会科(62517)
社会科学(62505)
(51068)
基金项目(50226)
教育(47005)
自然(44015)
自然科(43042)
自然科学(43033)
(42538)
自然科学基金(42264)
编号(41721)
资助(38051)
成果(34137)
(31198)
重点(29548)
(29425)
课题(28728)
(28661)
国家社会(27615)
(27540)
创新(26722)
(26449)
期刊
(95234)
经济(95234)
研究(61178)
中国(41996)
(36845)
管理(30973)
(25832)
金融(25832)
学报(25747)
科学(25013)
(24994)
教育(22063)
大学(20734)
学学(19664)
财经(17865)
业经(16939)
技术(16743)
农业(16287)
经济研究(15816)
(15367)
问题(11701)
理论(10289)
(10243)
商业(9743)
财会(9629)
实践(9157)
(9157)
现代(9064)
会计(8843)
国际(8833)
共检索到3056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珍星  陈虹睿  
专车在技术、服务方式、车辆供给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了出租车的构成要件,可定性为交通运输网络车辆。专车可实现满足乘客多元出行需求、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提高管理效率、节能减排等社会经济价值。专车的市场失灵表现不同于出租车,除公共安全风险难以避免外,过度竞争、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等均可自行避免。基于此,建议对专车构建不同于出租车的监管架构,确立安全—效率—秩序相平衡的监管目标和放松监管理念下的协同监管路径,采取放宽市场准入、设立新型牌照许可,取消数量与价格管制,实施商业合同式的人事管理制度及建立适当的安全机制等监管措施,明确监管主体的监管责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珍星  陈虹睿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珍星  陈虹睿  
专车在技术、服务方式、车辆供给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了出租车的构成要件,可定性为交通运输网络车辆。专车可实现满足乘客多元出行需求、促进共享经济发展、提高管理效率、节能减排等社会经济价值。专车的市场失灵表现不同于出租车,除公共安全风险难以避免外,过度竞争、信息不对称、负外部性等均可自行避免。基于此,建议对专车构建不同于出租车的监管架构,确立安全—效率—秩序相平衡的监管目标和放松监管理念下的协同监管路径,采取放宽市场准入、设立新型牌照许可,取消数量与价格管制,实施商业合同式的人事管理制度及建立适当的安全机制等监管措施,明确监管主体的监管责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瑞雪  
互联网金融脱媒的本身是金融创新的体现,具有不同于传统金融脱媒的特点。互联网金融脱媒为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包括监管制度缺位、货币政策有效性和利率价格形成机制受到冲击、虚拟信用平台具有较大市场风险以及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混乱等问题在内的诸多挑战。为此必须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采取依法规范虚拟信用平台运作以及依法维护互联网金融市场竞争秩序等措施,通过金融监管法律制度构建,最终实现互联网金融创新使福利全社会公平分享。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石安其琛  李敏  
随着互联网保险进入大数据时代,保险费率厘定更为精确灵活,市场竞争更为充分有序,继续沿用传统的费率监管模式,不仅有损市场效率和公共利益最大化,而且大数据定价的数据来源及算法也会产生新的市场失灵,损害保险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互联网保险费率应分类推进审批制和备案制,完善以数据及算法为基础的信息披露制度,并建立共享数据库和独立的第三方费率厘定机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伟群  丁旭明  
互联网保险业务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保险机构不会仅将其视为一个新型的销售渠道,而是更重视其背后隐含的营销契机,利用大数据库和云技术进行交叉分析,借以发掘潜在的市场,增加保险市场的渗透率。比较两岸互联网保险监管思维可知,祖国大陆在监管态度上敢于试错,而中国台湾地区的监管则采用审慎前进的原则。两者相较,各有优劣。较之大陆,中国台湾地区的规定缺失对市场销售行为进行监管这一核心内容。然而,在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权、消费者保护、公平交易方面,中国台湾地区成熟的经验又可资大陆借鉴。建议两岸保险监管模式能够相互渗透、适度整合,两地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发展一定会更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涛  董佳佳  
第三方支付为网上交易提供了便捷的资金流通渠道,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第三方支付产业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和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机制的建议,以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亚涛  董佳佳  
第三方支付为网上交易提供了便捷的资金流通渠道,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第三方支付产业还存在一些风险和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发展现状和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第三方支付法律监管机制的建议,以规范和促进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产业的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文虎  杨云龙  
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大量暴露,研究并实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刻不容缓。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特征和业态模式,探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概念、判断和主要类型,研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诱发成因,借鉴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经验,给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监管主体、监管目标和监管思路,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宁  刘庆  
从新浪创新性地搭建VIE架构在美国上市开始,VIE模式(VarIablEIntErEstEntIty,在我国通常被称为"协议控制")即在互联网行业中广为流行,数十年来成为中国企业境外间接上市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因其具有规避中国外资准入法律和政策的目的,且出现了"支付宝""新东方""双威教育""宝生钢铁"等颇具影响的事件,VIE模式及其潜在风险在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梁军峰  
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与互联网金融发展所匹配的是我国互联网金融制度尚且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出现。对此,本文以制度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从制度监管的视角对我国当前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进行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地改进对策。从而实现对互联网金融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同时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新特征,设立新的制度,确保互联网金融能够得到有效地监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雅琨  
智能投顾是在金融科技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投资顾问业务模式,其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一体,综合运用智能算法和理论模型为投资者定制个性化投资组合。虽然目前我国的智能投顾业务尚处萌芽阶段,但是假以时日其对整个资产管理行业的变革不可小觑。为了为其发展扫清障碍,防范智能投顾发展过程中的风险,需要在检视目前监管法规与智能投顾不兼容性的基础上,基于智能投顾的特点,构建我国智能投顾的监管制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卜亚  张敏  
当前,互联网金融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焦点,2013年甚至被称为我国的"互联网金融元年"。如何在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监管,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发展模式、风险及监管等多方面对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及述评,并提出了激励相容视角下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的主要思想,即如何达到互联网金融发展创新的安全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提出了从"内部风险管控→市场约束→政府监管"的激励相容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监管机制设计路线,构建了互联网金融安全网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何寻  
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行政指导制度不同于传统的"许可准入式"及"信息披露式"监管模式,其非强制而又灵活多变的特点能够激发从业机构的自主性降低监管成本,能促进监管与被监管双方达成公共利益和金融机构本身利益的统一从而达到更好的监管效果。实践中可以将传递监管意图、建立正负评价制度等方式运用于互联网金融监管中。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苏芳  
互联网金融如火如荼的发展对当前中国的银行体系乃至整个金融体系形成了压力,并诱发性地导致了金融体系的改革,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再掀高潮。但不同于以往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革,此轮制度变革首先呈现出诱发性制度变迁的特征,通过竞争和压力倒逼金融制度变革,又由于中国金融体量的庞大和结构的复杂,诱发性制度变革还会转变成强制性制度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