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6)
- 2023(9508)
- 2022(7723)
- 2021(6837)
- 2020(5513)
- 2019(12566)
- 2018(12295)
- 2017(23825)
- 2016(13041)
- 2015(14629)
- 2014(14705)
- 2013(14479)
- 2012(13253)
- 2011(12011)
- 2010(12183)
- 2009(11407)
- 2008(11036)
- 2007(10169)
- 2006(9026)
- 2005(8619)
- 学科
- 济(57642)
- 经济(57555)
- 管理(50908)
- 业(40723)
- 企(35863)
- 企业(35863)
- 方法(26629)
- 数学(23857)
- 数学方法(23472)
- 环境(18297)
- 财(17648)
- 制(15599)
- 中国(14078)
- 农(13267)
- 业经(12610)
- 划(12378)
- 学(11171)
- 务(11134)
- 财务(11102)
- 财务管理(11076)
- 体(10765)
- 企业财务(10621)
- 融(10433)
- 金融(10431)
- 银(10235)
- 银行(10227)
- 行(9813)
- 贸(9282)
- 贸易(9274)
- 体制(9118)
- 机构
- 大学(194129)
- 学院(192839)
- 济(84478)
- 经济(82844)
- 管理(76806)
- 理学(65918)
- 理学院(65296)
- 管理学(64104)
- 管理学院(63755)
- 研究(63316)
- 中国(50239)
- 财(43281)
- 京(40271)
- 科学(35168)
- 财经(33571)
- 所(30761)
- 经(30476)
- 中心(29447)
- 江(29386)
- 农(27465)
- 研究所(27259)
- 经济学(26882)
- 业大(25958)
- 北京(25224)
- 财经大学(25099)
- 经济学院(24152)
- 院(23161)
- 州(22688)
- 范(22142)
- 师范(21925)
- 基金
- 项目(128355)
- 科学(103594)
- 基金(97042)
- 研究(93576)
- 家(83964)
- 国家(83405)
- 科学基金(73253)
- 社会(62555)
- 社会科(59548)
- 社会科学(59532)
- 基金项目(50168)
- 省(49205)
- 自然(47194)
- 自然科(46126)
- 自然科学(46119)
- 自然科学基金(45303)
- 教育(43267)
- 划(41468)
- 资助(40235)
- 编号(35857)
- 制(29707)
- 部(29451)
- 重点(29044)
- 成果(28787)
- 创(27253)
- 国家社会(26858)
- 发(26813)
- 教育部(25959)
- 创新(25626)
- 人文(25070)
共检索到294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迪 袁梦怡
基于2005—2020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从总量、人均与经济等多维度构建并测算碳中和进程系列指数,分析不同省份碳中和进程的时间与空间特征,利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准自然实验,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政策效果,探究以市场激励为导向的环境规制对不同省份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碳中和进程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差异和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为代表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够显著降低试点省份碳中和指数,政策效果随试点地区特征不同而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进一步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进能源效率提升,激励能源结构改善,从而降低碳中和指数,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双碳”背景下,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仍有待检验。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法,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工业碳排放和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有助于城市工业碳排放减少和工业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内陆城市工业低碳转型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为沿海城市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相较于非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用能权交易制度对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能耗“双控”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及绿色创新效应等途径驱动城市工业低碳转型。进一步分析可知,经济增长目标削弱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产业结构效应及绿色创新效应,要素错配弱化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能耗“双控”效应,二者对用能权交易的低碳治理效果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低碳治理效应评估,为理解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制度优化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一虹 张雪雁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对气候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为一种对受托责任进行经济监督的活动,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需要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全球气候治理需求。碳审计作为环境审计的分支对我国实现碳中和战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以碳审计为研究对象,耦合气候治理的复杂适应系统,系统深入考察碳审计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内在逻辑,得出识别、匹配、评估反馈和预控四项具体作用机制,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路径,主要包括碳政策审计、碳经济责任审计、碳减排审计和碳汇审计。研究将以碳中和为共同目标的全球气候治理纳入审计理论框架中,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童伟伟 张建民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基于Tobit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环境规制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投入,但这一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而在中西部地区,环境规制对企业研发投入并无显著作用。但是,我国在进一步加强环境规制的同时,还应注意到不同区域间环境规制对创新活动影响的差异,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等,为中西部地区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罗艳
基于2005—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工具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的空间差异性;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促进了本地区碳排放公平,但降低了周边地区碳排放公平性;市场型环境规制对本地区和相邻地区碳排放公平都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地区碳排放公平性影响并不显著;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碳排放公平性影响存在基于市场型环境规制的"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骞 秦文晋 刘华军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现代经济体系建设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任务,环境规制作为治污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能否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首先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的动因及其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空间Durbin模型和偏微分分解方法揭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竞争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地方政府竞争时,环境规制能够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但提升作用不够明显。考虑地方政府竞争后,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中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呈现"标尺竞争"的策略特征,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竞争"的策略特征。此外,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合理化有正向空间溢出,而对产业结构高度化有负向空间溢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波 程栋鹏
利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2013年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ESG实践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E)方面的实践,也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和提升自身治理水平(G)。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碳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对于当年当地没有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存在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波 程栋鹏
利用2008—2019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以2013年年末在7个省市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三重差分进行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能够促进企业进行ESG实践,且该结论通过了稳健性检验。企业绿色创新在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与ESG实践中起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不仅促进了企业进行环境(E)方面的实践,也促进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S)和提升自身治理水平(G)。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国企,非国企中碳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对于当年当地没有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存在政府环境目标约束的企业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ESG实践的影响更强。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夏勇 钟茂初
在2030年碳达峰的背景下,经济增长与环境影响能否及时脱钩,是决定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基于Tapio脱钩理论的研究视角,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产生影响的作用路径,并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差异影响脱钩状态的收敛情况。结果表明:递增的环境规制有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脱钩,且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倒逼企业调整生产方式实现的;环境规制对脱钩状态的影响既与自身规制强度有关,也受到政府科技投入的影响,需综合权衡规制强度和绿色科技投入强度,以实现最有利于脱钩的影响作用;环境规制对于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城市的脱钩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环境规制政策需要针对不同区域特征来制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宋晓娜
促进高端制造业绿色发展是新时期推动国内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基于环境规制作用机理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影响机制,引入松弛因子的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2006—2017年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就命令-控制型、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在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现稳定提升趋势的背景下,环境规制对其直接效应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为非显著正向促进作用,而市场激励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则分别表现为"U"型和倒"U"型显著性直接影响;间接效应检验中,环境规制能够引发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和外商直接投资对高端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其中,市场激励型和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的创新补偿效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环境规制 高端制造业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松令 吕紫薇 刘亭立
推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在碳交易框架下,以是否被纳入全国碳交易重点排放企业作为准自然实验,结合企业ESG(环境、社会和治理)水平,探究碳交易能否有效促进污染行业相关企业绿色转型。首先,结合经济利润函数,对工业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成本-收益进行理论模型推演;其次,采用三重差分(DDD)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与清洁行业相关企业相比,碳交易能显著提升污染行业相关企业的ESG水平,促进其绿色转型。机制分析发现:一方面,碳交易通过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弥补成本,倒逼企业绿色转型;另一方面,企业被纳入碳交易市场能产生绿色信号,引起股市关注效应,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此外,碳交易价格的联动作用和行政干预的协同作用,能够强化碳交易促进污染行业相关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效果。以上研究为碳交易驱动工业企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发展和完善全国碳交易市场、进一步推动“双碳”目标落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宏亮
财政体制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实现财政资金科学配置的重要手段。财政体制管理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四型财政"建设目标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建立激励机制,建设发展型财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覃丽平
内部控制作为重要的内部治理机制,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2013—2017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视角出发,研究内部控制及其五大目标实现程度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以及内部控制审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内部控制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其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目标的实现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而资产安全目标在统计上不显著;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会显著降低内部控制战略目标与经营目标实现程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但不会影响内部控制报告目标、合规目标和资产安全目标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本研究对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作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高质量发展 目标导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沈世铭
碳中和目标之下,以环境规制为手段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推动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流通产业实现绿色发展。因此有必要对环境规制与流通产业绿色发展二者关系及作用机理展开深入研究。本文选取2014-2019年29个省市面板数据,利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研究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受到环境法规约束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得以显著提升,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环境规制对流通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具有时间滞后效应;当前期环境规制具有抑制作用;滞后1期与2期环境规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滞后3期环境规制正向促进作用不显著。环境规制的影响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阈值范围内,环境规制发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反之则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段瑞焜 段永嘉 刘益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践行负责任的数字化是促进科技向善和实现数字化转型与绿色发展兼容并进的重要路径。企业环境责任的履行常常受到“多言寡行”“漂绿”和“脱耦”等问题的困扰。基于2011—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探讨企业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少言多行”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少言多行”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高环境压力下,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少言多行”的促进作用更强。而当企业面临较高的融资约束时,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少言”的促进作用更弱。数字化水平对“少言”的促进效应主要作用于企业环境信息的低质量披露而非高质量披露;数字化水平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促进作用不会牺牲企业的财务绩效。上述研究结论揭示了企业数字化与企业绿色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为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两大社会目标提供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