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56)
- 2023(20672)
- 2022(17984)
- 2021(16604)
- 2020(13989)
- 2019(31830)
- 2018(31281)
- 2017(60698)
- 2016(33292)
- 2015(36977)
- 2014(36928)
- 2013(36143)
- 2012(33167)
- 2011(30036)
- 2010(30034)
- 2009(27708)
- 2008(27171)
- 2007(23945)
- 2006(21137)
- 2005(18622)
- 学科
- 济(130849)
- 经济(130678)
- 管理(102092)
- 业(94242)
- 企(78650)
- 企业(78650)
- 方法(62388)
- 数学(54905)
- 数学方法(54137)
- 财(37989)
- 农(35688)
- 中国(33651)
- 业经(28921)
- 制(28238)
- 学(28114)
- 贸(24892)
- 贸易(24879)
- 地方(24397)
- 易(24152)
- 环境(24014)
- 务(23732)
- 财务(23643)
- 财务管理(23594)
- 农业(23313)
- 企业财务(22430)
- 银(21700)
- 银行(21631)
- 融(21211)
- 金融(21207)
- 理论(21008)
- 机构
- 大学(473853)
- 学院(473147)
- 济(190673)
- 经济(186660)
- 管理(185177)
- 理学(160763)
- 理学院(159029)
- 研究(158074)
- 管理学(155925)
- 管理学院(155090)
- 中国(118932)
- 京(99521)
- 科学(97937)
- 财(91262)
- 农(81364)
- 所(79378)
- 业大(73437)
- 财经(72631)
- 中心(72353)
- 研究所(72169)
- 江(69466)
- 经(66104)
- 农业(64075)
- 北京(62289)
- 范(59629)
- 师范(58932)
- 经济学(58234)
- 院(57542)
- 州(55455)
- 财经大学(54109)
- 基金
- 项目(325398)
- 科学(255634)
- 基金(237486)
- 研究(232457)
- 家(208820)
- 国家(207133)
- 科学基金(177637)
- 社会(147100)
- 社会科(139536)
- 社会科学(139501)
- 省(126654)
- 基金项目(124935)
- 自然(117836)
- 自然科(115100)
- 自然科学(115069)
- 自然科学基金(112986)
- 教育(107565)
- 划(107194)
- 资助(99154)
- 编号(93076)
- 成果(75079)
- 重点(73207)
- 部(71863)
- 发(68460)
- 创(67436)
- 课题(64510)
- 创新(63031)
- 科研(62768)
- 教育部(61554)
- 国家社会(60805)
- 期刊
- 济(203740)
- 经济(203740)
- 研究(136320)
- 中国(87968)
- 学报(79240)
- 农(73016)
- 财(70443)
- 科学(70280)
- 管理(67675)
- 大学(60036)
- 学学(57116)
- 农业(49565)
- 教育(47720)
- 融(44271)
- 金融(44271)
- 技术(39905)
- 财经(35829)
- 业经(33361)
- 经济研究(32974)
- 经(30647)
- 问题(26531)
- 业(25517)
- 版(22995)
- 科技(22549)
- 统计(22540)
- 技术经济(22226)
- 理论(21924)
- 贸(21374)
- 策(21012)
- 商业(20670)
共检索到687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直庆 王辉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36.9%,而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仅为11.6%。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有效克服环境与经济的"两难问题",同步实现碳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容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立 孙磊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匹配省级宏观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指数值提升5.3%,有效助推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金融深化效应和公众行为驱动效应,但也受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重视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可再生能源丰裕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产生了其他环境红利,且并未造成明显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宝臣 满佳程 刘传泽 苟泽浩
CO2排放交易体系是解决温室气体排放急剧增长的重要市场工具。我国的7个碳排放交易试点的运行为全国统一碳排放市场的建设提供了经验,因此分析试点的碳价决定因素具有借鉴意义。选择经济、能源、天气和配额特征等关键因素作为控制变量,用双重差分模型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碳市场中的3种政策,包括拍卖、市场多元参与者和碳排放远期交易。结果显示这些政策在价格发现和维持价格稳定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拍卖驱动着市场价格不断地接近拍卖成交价。碳价与非控排主体的参与呈负相关关系,与碳远期的引入也呈负相关关系,所有显著的变量在一起可以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艳
以2013—2022年中国31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探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实证检验发现:基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作用,相比策略性创新与低工业化水平区域,市场型环境规制对高工业化水平区域及实质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创新网络嵌入、绿色金融分别在市场型环境规制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发挥机制传导与调节作用。市场型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提出拓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范围、构建绿色技术创新网络生态及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服务机制的建议,助力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杰 王博瀚
在理论探析碳减排政策影响就业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研究表明: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导致试点地区就业率显著提升,且碳交易政策能够加速劳动力城乡流动、行业转移以及性别转换,同时使得劳动力技能结构呈现“两头粗、中间细”的分布特征;碳交易政策的就业效应并不局限于试点地区一隅,亦能够对试点周边地区产生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试点地区劳动力增加来源包括“就地转换”“走的少”和“来的多”3个方面。进一步地,碳交易试点政策所诱发的就业率提升主要得益于产业结构高级化驱动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和工资提升所驱动的劳动力供给增加。
关键词:
碳交易政策 就业率 双重差分 空间溢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碳减排,但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减排影响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为中介促进了碳减排;(3)环境约束力度的强弱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强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优智 刘寅可 赵璟
基于2005—2019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与双重差分法相结合检验碳交易试点政策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碳减排,但是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显著促进了中国中部地区的碳减排,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的碳减排影响不显著;(2)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为中介促进了碳减排;(3)环境约束力度的强弱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强约束对碳减排的影响效应更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响 张楠 宋培
普及碳排放交易制度正成为中国履行“3060”双碳承诺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中国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交易制度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估碳排放交易制度对试点省市节能减排的影响,并使用DID方法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推动节能减排的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碳排放交易制度显著推动了试点省市的节能减排进程,并通过了DID估计、安慰剂以及排序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效果最显著的是北京和上海,其次是湖北和重庆,再次是天津,分别处于“节能减排”的第一、二、三梯队;广东处于“节能”的第二梯队,但“减排”效果却呈现先降后升趋势,表现为“节能”而不“减排”。中介机制检验表明碳排放交易制度可以通过提高能源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进程。因此,应协调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加快环境政策由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完善产权制度,因地制宜地加快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在全国的推广;通过激励技术创新,形成以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为导向的市场化节能减排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涛 李昂 宋沂邈 伊力奇
以2013年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抑制了长期价值;宏观层面上,随着碳市场流动性的提升,该机制的实施对企业短期价值的促进作用增强,对长期价值的消极影响也得到缓解;微观层面上,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短期、长期价值在风险承受能力高的企业中均体现出更加显著的积极影响。研究为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给企业绿色价值提升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静 申俊 徐梦
碳排放交易是中国降低碳排放、实现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2001—2020年中国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选择双重差分法研究碳排放交易对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总体来看,碳排放交易可以有效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城市异质性来看,碳排放交易对非矿业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作用明显。从碳排放交易机制来看,提高碳排放交易的行业覆盖度、扩大碳配额拍卖比例以及加强市场违约惩罚力度均能有效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但是,政府如果对碳排放交易的干预度过高,则可能会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珮 吴珂晗
工业企业投资规模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试点是否会因为减排约束导致企业出现对外投资转移而伴随着“碳泄漏”风险,是评估其实现减排效应、不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2004—2015年31个省份和深圳市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ETS政策引致试点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此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市对试点政策的投资转移效应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碳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余珮 吴珂晗
工业企业投资规模是衡量地区经济增长的指标之一,而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试点是否会因为减排约束导致企业出现对外投资转移而伴随着“碳泄漏”风险,是评估其实现减排效应、不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维度。在此背景下,论文基于2004—2015年31个省份和深圳市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进行检验,结果证实ETS政策引致试点省市的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在碳排放量密集的行业,此外,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市对试点政策的投资转移效应更加敏感。基于所得结论,建议进一步完善试点地区碳交易体系制度设计和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