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46)
- 2023(14995)
- 2022(12337)
- 2021(11283)
- 2020(9598)
- 2019(21974)
- 2018(21476)
- 2017(41389)
- 2016(22495)
- 2015(25401)
- 2014(25233)
- 2013(25375)
- 2012(23295)
- 2011(21014)
- 2010(21213)
- 2009(20159)
- 2008(20242)
- 2007(18171)
- 2006(16038)
- 2005(14955)
- 学科
- 济(109844)
- 经济(109702)
- 业(94538)
- 管理(89294)
- 企(85835)
- 企业(85835)
- 方法(52616)
- 数学(43986)
- 数学方法(43569)
- 财(35179)
- 业经(31028)
- 农(30466)
- 中国(27278)
- 制(25046)
- 务(24603)
- 财务(24570)
- 财务管理(24535)
- 企业财务(23347)
- 环境(21066)
- 农业(20907)
- 划(20481)
- 贸(19975)
- 贸易(19960)
- 易(19462)
- 技术(19160)
- 体(18415)
- 和(18100)
- 策(17775)
- 银(16867)
- 银行(16859)
- 机构
- 学院(334880)
- 大学(332637)
- 济(154948)
- 经济(152424)
- 管理(137613)
- 理学(118255)
- 理学院(117196)
- 管理学(115674)
- 管理学院(115042)
- 研究(107790)
- 中国(89825)
- 财(75203)
- 京(69029)
- 财经(59291)
- 科学(58340)
- 经(53958)
- 所(52569)
- 农(50069)
- 江(49649)
- 中心(49431)
- 经济学(48814)
- 研究所(46651)
- 经济学院(44038)
- 财经大学(43910)
- 北京(43751)
- 业大(43583)
- 商学(39219)
- 农业(38928)
- 商学院(38854)
- 州(38692)
- 基金
- 项目(213905)
- 科学(173248)
- 基金(162433)
- 研究(158394)
- 家(139000)
- 国家(137928)
- 科学基金(121704)
- 社会(107005)
- 社会科(101831)
- 社会科学(101806)
- 基金项目(84301)
- 省(80617)
- 自然(76881)
- 自然科(75193)
- 自然科学(75177)
- 自然科学基金(73933)
- 教育(72034)
- 资助(67806)
- 划(67003)
- 编号(60878)
- 部(49970)
- 成果(48476)
- 重点(47416)
- 创(47257)
- 国家社会(45836)
- 制(45403)
- 发(44972)
- 教育部(44208)
- 创新(43582)
- 人文(43014)
- 期刊
- 济(171687)
- 经济(171687)
- 研究(101861)
- 中国(65163)
- 财(62378)
- 管理(56672)
- 农(45863)
- 科学(44228)
- 学报(42000)
- 融(36159)
- 金融(36159)
- 大学(34178)
- 学学(32627)
- 农业(31143)
- 财经(31078)
- 技术(29818)
- 经济研究(27995)
- 业经(27198)
- 经(26718)
- 教育(24902)
- 问题(22515)
- 贸(20021)
- 技术经济(19905)
- 业(19577)
- 统计(18408)
- 世界(18013)
- 国际(17472)
- 策(17229)
- 财会(16446)
- 现代(15911)
共检索到508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雪松 杨泉 周敏
中国碳市场政策的持续推进,标志着环境规制体系逐步从命令控制型向市场激励型转变,准确测度碳市场作为环境规制工具的政策效应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股上市企业ESG环境得分和财务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估算的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并使用多时点DID模型实证检验发电行业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于参与企业碳排放量及环境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的推行显著降低了参与企业的碳排放量,并提升了企业ESG环境得分;发电行业全国碳市场可以通过提高控排企业的创新水平来改善企业环境绩效。因此,中国应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和范围,引导企业不断加大创新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污染治理能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玮玮
环境保护税作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重要税收制度,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举措。基于2014—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数据,使用递进式回归方法,分析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碳减排绩效的影响以及绿色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碳减排绩效具有显著促进效应。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然稳健。机制效应检验结果发现,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正向作用于企业碳减排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环境保护税对碳减排绩效驱动效应在技术密集型企业与高税额标准地区内企业更加显著。基于此,提出应完善环境保护税监管体系,强化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实施差异化环境保护税征收制度,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税对企业碳减排绩效的促进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文立 孙磊
能源消费结构转型是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碳排放权交易为代表的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在转型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2013年设立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匹配省级宏观数据库和上市公司微观数据库,运用双重差分、合成双重差分等方法,实证检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对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加速了能源消费结构双重替代进程,指数值提升5.3%,有效助推实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政策效应的发挥,得益于企业绿色创新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绿色金融深化效应和公众行为驱动效应,但也受到地方政府环境治理重视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特征、可再生能源丰裕度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碳排放权交易试点还产生了其他环境红利,且并未造成明显的社会福利损失。本文为政府利用市场机制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进而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诗一 张建鹏 刘朝良
"十四五"规划提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要求持续推进污染减排促进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实现环境与经济协同发展。基于2007年起排污费提高的政策冲击和2004-2013年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本文使用倍差法考察排污费提高的污染减排效果以及融资约束对政策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排污费提高后,污染排放水平显著下降,但产出也受到较大冲击;企业减排方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型企业主要通过降低污染强度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而中小型企业则主要采取降低生产规模的方式来降低污染排放;进一步基于环境投融资角度对企业减排行为的分析揭示,融资约束影响中小企业污染减排,加剧排污费提高对产出的影响。因此,提高绿色金融的环境投融资供给能力是促进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环境规制 融资约束 污染减排 产出调整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和平 谢云飞
“双碳”背景下,用能权交易制度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市场型环境规制,能否助推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仍有待检验。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的准自然实验法,检验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城市工业碳排放和工业碳生产率的影响,并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用能权交易制度有助于城市工业碳排放减少和工业碳生产率提升,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对内陆城市工业低碳转型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同时为沿海城市带来“锦上添花”的效果;相较于非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基地城市,用能权交易制度对资源型城市和非老工业基地城市工业低碳转型的促进效果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用能权交易制度主要通过能耗“双控”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及绿色创新效应等途径驱动城市工业低碳转型。进一步分析可知,经济增长目标削弱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产业结构效应及绿色创新效应,要素错配弱化了用能权交易制度的能耗“双控”效应,二者对用能权交易的低碳治理效果产生负向调节作用。以上结论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低碳治理效应评估,为理解市场型环境规制与城市工业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也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制度优化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董直庆 王辉
本文基于我国2005—2017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以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计量方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的有效性、影响机制和"两难问题"。结果发现:市场型环境政策有效且存在跨界减排效应,即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降低本地碳排放,其碳减排效应逐年增强,而且同期本地碳交易政策实施可以形成邻地示范效应,推动相邻地区碳减排。碳排放权交易政策主要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地区技术水平,推动地区绿色技术发展,实现地区碳减排,且当前阶段能源结构调整的碳减排效应最强,约占总体减排效应的36.9%,而绿色技术进步的贡献仅为11.6%。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可以有效克服环境与经济的"两难问题",同步实现碳减排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双重目标,实现经济与环境相容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孙晓华 张竣喃 李佳璇
充分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作用,激发企业主体自主减排潜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以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试点改革的制度解析为基础,从价值链的新视角讨论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机制,在理论上提出微观主体向下游延展的服务优化效应与向上游攀升的创新激励效应。在经验研究方面,将中国企业污染数据库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匹配获得微观样本,运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检验了市场型环境规制对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排污权交易在发挥二氧化硫减排作用的基础上,推动了制造企业以延展价值链为导向的服务转型,表现为创造嵌入式服务和挤出混入式服务的优化效应,但没能倒逼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意味着市场型环境规制下制造企业并没有选择创新升级;排污权交易通过提高客户集中度和固定资产投入,降低流动资产及营销支出,达到制造企业服务优化的效果;面对市场型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制造企业没有增加研发投资,而是优先实施末端污染治理实现减排目标。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环境治理协同机制、助力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丁攀 李凌 潘秋蓉 常英伟
以2014年中国开展碳市场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0—2019年中国八个高碳行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碳市场交易对高碳企业的减排影响,以及转型金融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仅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不能有效促进参与碳市场的企业减排,甚至还增加了企业碳排放。第二,转型金融与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共同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减排,并且这种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碳减排净效应可以有效抵消单一实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企业碳排放增加的净影响。第三,转型金融通过促进提升高碳企业的减碳技术水平,进而激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要积极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高碳行业进行绿色低碳转型,同时加快转型金融发展,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发展,适时引入碳税政策,充分发挥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促进企业碳减排方面的协同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诗贻 杜雨微
以碳减排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间关系为研究主体,在媒体关注、碳信息披露和企业价值的中介模型基础上,引入广告投入这一新调节变量,检验该中介模型的显著性是否会受到广告投入的影响。并采用北京市高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样本,运用逐步回归以及Bootstrap方法验证变量间的中介调节关系,证明广告投入能够显著增强媒体关注对碳减排披露和企业价值的中介作用,降低企业获得绿色投资的成本。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绿色发展 碳金融 信息披露 中介调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哈梅芳 黄奕晗
作为市场型环境规制手段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政策。基于2009—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探究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碳强度的影响效应和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碳交易试点政策有效降低了试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发挥了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而且碳交易机制通过影响能源消费量这一渠道遏制了碳排放强度的增长。通过调节效应模型发现,地区产业结构负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而政府规模则正向调节碳交易试点政策的降碳效应。以上结论为进一步推动全国性碳交易市场稳健发展、发挥市场型环境规制的积极作用以及推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中元 赵国庆
本文利用中国39个工业行业2000—2009年的相关数据,考查FDI水平、前向、后向技术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强度对各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环境规制强度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FDI水平技术溢出效应没有促进各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FDI前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促进各工业行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不稳定;FDI后向技术溢出效应促进了各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各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加强环境规制会促进FDI垂直技术溢出效应。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荣华 杜昊 张磊
本文以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在试点地区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2006—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显著优化企业环境绩效,该结论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显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能够促使目标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效应和绿色技术进步效应优化企业环境绩效,阻止环境绩效较差的企业进入或促使其退出市场,激励环境绩效较优的企业进入市场,强化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机制,从而对企业环境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政策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民营和外资企业、非重污染行业以及劳动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动态演进视角拓展分析表明,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带来的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和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将有利于企业优化环境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姬潇涵 周定根 刘东华
为探究节能低碳能否顺应制造业“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的战略目标,释放环保与经济双重红利,文章以《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方案》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制造企业出口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考察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影响出口绩效的效应和机理。研究发现:节能低碳政策显著改善了企业出口绩效,包括出口规模扩张、出口产品质量升级和出口产品价格降低;机制检验揭示了节能低碳政策通过刺激企业技术创新作用于出口绩效;异质性分析表明,加工贸易企业对节能低碳政策更敏感,而市场竞争越激烈的行业,节能低碳政策对出口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据此佐证了发展中国家背景下的“强波特假说”,对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前端控制型环境规制具有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强规制节能减排政策的经济影响:来自高耗能企业的微观证据
环境规制、银行业竞争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来自“十一五”减排政策的证据
企业集团碳减排压力与债务分布——来自高耗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环境规制对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来自环保问责制的新证据
环境规制、产业效率与企业活动:来自差别电价政策的微观证据
环境规制与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升级——基于节能低碳政策的准自然实验证据
市场型环境规制会影响企业出口决策吗——来自二氧化硫排污费改革的证据
环境规制的水污染减排效应研究——来自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提升的微观证据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碳减排效应及其机制分析——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库的微观证据
产业集聚、集聚外部性与企业减排——来自中国的微观新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