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3)
- 2023(16122)
- 2022(13808)
- 2021(13057)
- 2020(10610)
- 2019(24428)
- 2018(24459)
- 2017(47572)
- 2016(25527)
- 2015(28695)
- 2014(28534)
- 2013(28378)
- 2012(25685)
- 2011(23098)
- 2010(23101)
- 2009(21441)
- 2008(20645)
- 2007(18519)
- 2006(16355)
- 2005(14115)
- 学科
- 济(105909)
- 经济(105792)
- 业(74478)
- 管理(69832)
- 企(52859)
- 企业(52859)
- 农(51466)
- 方法(44757)
- 数学(38914)
- 数学方法(38506)
- 农业(34051)
- 中国(28006)
- 业经(27397)
- 财(26168)
- 地方(22854)
- 学(20604)
- 制(20143)
- 贸(18381)
- 贸易(18368)
- 易(17839)
- 理论(16301)
- 银(15779)
- 银行(15738)
- 环境(15318)
- 技术(15309)
- 融(15307)
- 金融(15305)
- 发(15179)
- 务(15055)
- 行(15011)
- 机构
- 学院(358001)
- 大学(354510)
- 济(145807)
- 管理(143591)
- 经济(142696)
- 理学(124299)
- 理学院(123051)
- 管理学(121020)
- 管理学院(120389)
- 研究(117750)
- 中国(90779)
- 京(74516)
- 农(71207)
- 科学(71054)
- 财(65796)
- 所(57944)
- 业大(57139)
- 中心(55128)
- 农业(54428)
- 江(52711)
- 财经(52358)
- 研究所(52318)
- 经(47705)
- 范(46710)
- 北京(46551)
- 师范(46340)
- 经济学(42778)
- 州(42672)
- 院(42089)
- 经济管理(38981)
- 基金
- 项目(243429)
- 科学(191536)
- 研究(182807)
- 基金(175984)
- 家(151902)
- 国家(150559)
- 科学基金(129869)
- 社会(115470)
- 社会科(108978)
- 社会科学(108950)
- 省(95537)
- 基金项目(93548)
- 教育(83165)
- 自然(82712)
- 自然科(80735)
- 自然科学(80718)
- 自然科学基金(79273)
- 划(78937)
- 编号(76840)
- 资助(71547)
- 成果(61819)
- 部(54076)
- 重点(53829)
- 发(52523)
- 课题(51596)
- 创(50391)
- 国家社会(46998)
- 创新(46888)
- 教育部(46488)
- 人文(46096)
- 期刊
- 济(166352)
- 经济(166352)
- 研究(105789)
- 农(72188)
- 中国(71213)
- 学报(54572)
- 科学(51161)
- 管理(49465)
- 财(49296)
- 农业(49039)
- 大学(42500)
- 教育(40077)
- 学学(39981)
- 融(34804)
- 金融(34804)
- 业经(32268)
- 技术(31088)
- 财经(25128)
- 经济研究(24575)
- 业(23280)
- 问题(22359)
- 经(21461)
- 图书(18779)
- 版(18228)
- 技术经济(17717)
- 理论(17470)
- 科技(16582)
- 现代(16477)
- 世界(16129)
- 实践(15908)
共检索到5296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申文金 任喜洋 张君宇 李储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是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中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一项重要工作。而在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建立公平合理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采用理论研究法、博弈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全面分析“征地”和“入市”视角下土地增值收益的博弈过程,构建增值收益分配动态平衡的联动模型,设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均衡分配的核算方法,合理测算当地政府、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取得土地增值收益的平衡点,并基于入市和征收均衡的增值收益绝对数、比例、贡献程度,对增值收益调剂金进行测算,科学明晰国家在入市土地增值收益中提取的比例,确保在征地和入市过程中,三个收益分配主体之间实现大体平衡的状态,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的均衡分配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鹏举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以下简称入市)尚处在试点阶段,其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仍在探索中,政府分享增值利益的方式存在争议、征收基数和比例不统一、农户与集体间的分配比例及渠道各不相同等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收益分配主体集体建设用地增值利益的分配主要涉及3个层次:一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二是集体经济组织和其成员之间的分配;三是未入市地区与入市获得增值收益的地区之间的利益分配。其中,地方政府和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振宇 陈红霞 赵繁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分配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和政治性问题,受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其入市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村集体与农户间的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层面提出调整和解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赵振宇 陈红霞 赵繁蓉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分配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和政治性问题,受益主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对其入市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博弈论视角,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村集体、村集体与农户间的不同利益关系进行分析。进而从政策层面提出调整和解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红霞 赵振宇
自2015年我国进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以来,利益分配成为关注焦点。我国制定了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土地收益分配原则,但实践中各地分配做法大相径庭。本文通过对现实中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典型案例的分析,认为分配实践中缺乏利益均衡的思想。要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的合理有效分配,有必要引入利益均衡的思想,在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构建统筹兼顾、利益均衡的收益分配机制。进而构建利益均衡分配的理论框架,提出我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利益均衡分配机制的实施路径,以期实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收益的合理分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凡
集体经营性建设使得土地财产权利得到凸显,农民可以更好的获得增值收益,创造更多的利益。总结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实践中的经验,分析当前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多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法,进而增加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合理性。
关键词:
农村 集体土地 增值收益 分配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建
2013年《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收益分配主体和分配方式的确定提供了政策依据。基于入市收益生成机理,在初次流转中,政府、农民集体和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应为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在再次流转中,政府和土地使用权人都应是参与收益分配的适格主体。基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市场化程度,初次流转以"征税+农民集体内部协商"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再次流转以"征税+市场主体自治"的收益分配方式为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映
我国许多地方很早就开展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探索,但并未取得大面积的突破性进展。未来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流转改革的顶层设计中,必须注重发挥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而实现好集体土地资产收益,同时需要强化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在允许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的同时,在土地增值归公和税费义务上对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实行同等对待,进而实现同权同价。
关键词: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 入市流转 收益分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胡贤辉 刘蒙罢 文高辉
宅基地发展权为一类具有增值收益的产权,其归属应从其增值来源和产权特性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即宅基地发展权既不能完全归私有,也不能完全归公有,而应该在二者之间取得合理平衡。基于该分配角度,以土地发展权的视角探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宅基地发展权的权能分配以及土地增值的全过程,构想将宅基地发展权分为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与市地发展权两个层次,并以此构建土地增值收益的效益函数模型。在该权能分配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对集体经济组织、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三者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进行了测算,得出测算分配比例为26.89∶42.33∶30.78,集体经济组织分享的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权价值为201.44元/m~2,是正常征收的2.24倍。以产权为基础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更加体现了补偿公平的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何芳 龙国举 范华 周梦璐
土地增值收益如何在国家与集体农民之间均衡分享亦即调节金如何设定是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的核心。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揭示了七个试点地区调节金设定特点和存在问题。运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运营的理论和实践,探析了调节金量化机理,论证推演了可用于指导增值利益分配实践的量化模型。研究得到如下结论:调节金取决于入市地块所在区域一级土地开发出地率、土地征收成本与开发成本比值大小,商办和工业用途取值区间分别为[47%,63%]和[25%,33%];调节金比例需充分考虑入市地块所在区域的设施完备度及集体对设施投入程度,进行土地级别、规划区内外等因素因地制宜确定,并配以调节金修正体系;以总收益为基础设定调节金比例更能实现利益均衡分配。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调节金 利益分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丹 薛凯文
自从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放开已近半年,现实却并未出现预期的市场效果。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要求市场机制的高度参与,地方政府更应在其中发挥必要的作用。因此,明确政府在入市活动中的角色定位,是保证入市政策延续和取得良好效益的前提和关键。本文通过构建政府、集体和农民收益分配的演化博弈模型,厘清三者利益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关系,探究政府在入市过程中角色定位和收益分配比例影响。研究表明,政府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应处主导地位,参与收益分配具有必要性和合理性,但应减少入市收益分配获得比例。同时,政府在政策法规层面上均衡集体与农民间收益分配比例,保证收益在集体和农民间公平合理调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研究目的:探索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措施,减少城乡利益冲突并增加利益互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借鉴法、逻辑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对浙江省800位农民的调查,表明不同经济水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背景等各类群体农民对征地增值收益分配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但他们对于失地后生活的担忧以及分享增值的要求则是共同的。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农地转用增值利益分配经验,提出减少城乡冲突、统筹城乡征地增值收益的可操作性途径。研究结论:农民有权参与分配土地转用增值、分享城市化发展成果,分享的比例应在30%—50%之间。为与现行政策衔接,这30%—50%的土地转用增值可以通过提高土地补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蒲方合
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缴纳主体和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缴纳主体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很难确定。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缴纳主体应为土地所有权人。应进一步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缴纳主体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法律责任。按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净收益,对缴纳主体超率累进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蒲方合
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缴纳主体和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缴纳主体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法律责任不够明确。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土地增值收益很难确定。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缴纳主体应为土地所有权人。应进一步明确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缴纳主体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环节的法律责任。按出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所取得的净收益,对缴纳主体超率累进征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邱芳荣 靳相木 赵旭
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如何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指导和规范各试点县的试点工作,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于2016年4月印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提出了征收调节金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以土地增值收益为征收基础,即通过计算入市收入扣除取得成本和土地开发支出后的净收益,按净收益的一定比例征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