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21)
2023(15261)
2022(12696)
2021(11487)
2020(9367)
2019(21059)
2018(20407)
2017(39120)
2016(21371)
2015(23568)
2014(23618)
2013(23288)
2012(21450)
2011(19421)
2010(19666)
2009(18721)
2008(19046)
2007(17400)
2006(15730)
2005(14768)
作者
(64018)
(53332)
(53241)
(50081)
(34010)
(25664)
(23906)
(20599)
(20337)
(19177)
(18350)
(17820)
(17383)
(17238)
(16904)
(16285)
(15850)
(15730)
(15533)
(15356)
(13406)
(13150)
(12929)
(12203)
(12033)
(12020)
(11953)
(11915)
(10776)
(10468)
学科
(96583)
经济(96435)
(87080)
(82216)
企业(82216)
管理(80831)
方法(36291)
(32130)
业经(30611)
数学(27591)
数学方法(27430)
中国(26778)
(25559)
(24749)
(22801)
财务(22771)
财务管理(22739)
企业财务(21679)
地方(21381)
技术(18638)
(18087)
贸易(18069)
(17961)
(17726)
银行(17683)
(17520)
农业(17065)
(17030)
金融(17028)
(17003)
机构
学院(315800)
大学(311076)
(136127)
经济(133537)
管理(123670)
研究(107089)
理学(104627)
理学院(103551)
管理学(102291)
管理学院(101700)
中国(85614)
(67531)
(66108)
科学(61867)
(54576)
(54451)
财经(52070)
(50604)
中心(48595)
研究所(48415)
(47061)
业大(45722)
农业(42547)
北京(41899)
经济学(41342)
(39568)
(38464)
财经大学(38300)
(37323)
经济学院(37151)
基金
项目(199569)
科学(158594)
基金(146291)
研究(144753)
(127549)
国家(126351)
科学基金(109335)
社会(95441)
社会科(90610)
社会科学(90583)
(79102)
基金项目(77237)
自然(69998)
自然科(68413)
自然科学(68392)
自然科学基金(67256)
(65671)
教育(65083)
资助(58926)
编号(56837)
(46835)
成果(45455)
重点(44798)
(43903)
(43497)
(41480)
创新(40625)
(40142)
课题(39872)
国家社会(39650)
期刊
(163324)
经济(163324)
研究(96525)
中国(68354)
(56607)
管理(53158)
(50476)
学报(48048)
科学(45899)
大学(36975)
(36695)
金融(36695)
学学(35391)
农业(33176)
教育(29003)
业经(28678)
财经(27626)
技术(27396)
经济研究(25281)
(23761)
问题(21107)
(18920)
(17192)
技术经济(17129)
商业(16190)
国际(15535)
现代(15375)
财会(14847)
世界(14778)
经济管理(14714)
共检索到496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赵英军  
一、企业经营机制内涵的研究“企业经营机制”在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学研究概念的明确提出是1987年之后的事情。但对其所下的定义,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下十几种表述方法。笔者认为,对企业经营机制概念的确定,在整个企业经营机制研究,尤其是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的研究中并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对其所包涵内容的确定比之对其涵义的确定就要重要得多了。关于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与对其概念的确定一样,国内学术界提出了十几种“机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振英  
增强国营大中型企业活力必须进行综合治理,使企业逐步走上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道路,这一点在社会各界已基本取得共识,但问题是怎样把目标变成现实。当前主要任务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已经颁布的《企业法》和去年九月中央工作会议上确定的增强企业活力的20条。《企业法》是全国企业法规中最重要的基本法。它是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企业行为、规范各级政府管理职能的基本法律,也是保护改革、深化改革的有力武器。《企业法》颁布3年多来,受到普遍欢迎,它对扩大企业自主权,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起了重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赖刚  熊德荣  
一、培育、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体系问题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目的是把企业真正推向市场。而要把企业推向市场,首先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培育、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如果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市场就没有足够的功能来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兰虹  
我国在1979—1989年的经济改革中,走的是一条放权让利的路子,选择了承包经营责任制作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最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现在仍然是主要形式。但是,实践证明,它并不是一个好的形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产权关系模糊,财产约束不硬。目前国营企业产权模糊并不在于人们无法从理论上确认—个产权主体,而在于:—方面,在现实中无法明确国营企业的财产存量和增量的具体产权归属,比如企业用留成利润扩大生产规模的形成的资产。另一方面,目前的各级政府部门实际上无法对国有资产负责,因而使国有资产在客观上处于无人负责的状况。再—方面,国营企业无法真正摆脱行政机关的直接控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企业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高勇  
转换国营企业的经营机制、把企业推向市场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主题。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与政府职能转变密切相关,企业面向市场需要一个较为宽松的外部条件,要解决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就必须解决政府职能对企业人、财、物和企业制度的约束。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实现企业真正走向市场的重要途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永豪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国营企业传统的经营机制愈来愈不能适应经济形势。表现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不高,劳动生产率低下,许多企业面临亏损甚至无法继续经营下去的境地。而与此相反的是,一些合资企业、私营企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企业的效益很高。相比之下,说明了一个问题,现行的国营企业经营机制存在着弊端,它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急需转换。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甘乾坤  
本文认为,企业经营机制就是由企业管理体制决定的企业运作原理,它决定着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经营机制的模式取决于企业管理体制,最终则取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我国企业的经济机制有两大缺陷;即缺乏利益动力和自我约束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扬弃产品经济的残缺不全的企业经营机制,用市场经济的健全的企业经营机制加以更新。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实质是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途径是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应由单一国家所有制和准国家的集体所有制变为国家、企业、职工的共同占有制。分配制度的改革应取消单一僵化的工资分配办法,实行按股本和活劳动分配“纯收入”的“复式”分配政策;其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柯敬  
关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认识王柯敬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论及国有企业改革时指出:“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缪长江  
本文将讨论“换脑筋”、落实《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动态认识企业经营机制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关于“换脑筋”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关键是要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抛弃过去惯常的行为方式,即所谓“换脑筋”。一个社会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经过较长时期的教育学习、生活磨炼和摔打逐渐形成的,加之我们所处的一个超稳态社会经济体制和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所养就的习惯势力惯性很强、积重难返,因此换脑筋绝非易事。譬如对于“人才流失”的认识是贬多于褒。随着三项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才市场将得到迅速的发育和成型,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琢  
要从宏观与微观结合,以企业与市场关系作为主线,以人为中心、以职工为主体,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这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新思路。按照这个新思路,研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就要研究三个层次的问题: 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当前,要企业进入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才能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问题,理论界已经取得了共识。问题在于:怎样才能让企业进入市场竞争? 光讲政企分开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落实《企业法》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光讲破“三铁”也不能全面解决问题。全面解决问题的出路在哪里? 目前国有制大中型企业,多数属于有条件进入市场竞争和全面进入市场竞争的企业。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蒲海清  
文章认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的关键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有助于把企业推向市场,有助于促进和带动经济管理方式的转变,其意义不亚于农村由人民公社向家庭联产责任制的过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当前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下决心转变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制定科学、先进且针对性强的实施方案。实现改革与发展的有机结合。文章还就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等三项制度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见解。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寄舟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颁发了,基本精神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活力,提高经济效益。《条例》原则上也适用于施工企业。一、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施工企业面临的市场是个初创的市场。八十年代初,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建筑业作为突破口,改变了承揽工程任务方式,推行了招标承包办法,施工企业率先进入了市场。但这个市场体系极不完善,至少有以下四个特点: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怀钢  
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加快全民所有制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步伐。根据建筑业的行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