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00)
2023(3589)
2022(2280)
2021(1892)
2020(1430)
2019(2972)
2018(3184)
2017(6156)
2016(3469)
2015(3934)
2014(4147)
2013(3689)
2012(2995)
2011(2575)
2010(2535)
2009(2374)
2008(2359)
2007(2174)
2006(2070)
2005(2081)
作者
(9757)
(8095)
(8055)
(7805)
(5147)
(3744)
(3666)
(3153)
(3102)
(2827)
(2792)
(2666)
(2639)
(2602)
(2538)
(2519)
(2431)
(2358)
(2320)
(2311)
(2084)
(2030)
(1952)
(1852)
(1847)
(1842)
(1833)
(1767)
(1636)
(1608)
学科
(15546)
经济(15530)
(9167)
管理(8668)
中国(6925)
(6488)
企业(6488)
(6266)
业经(5400)
农业(4287)
(4239)
地方(4069)
发展(3848)
(3844)
产业(3505)
方法(3458)
信息(3101)
(3062)
总论(2960)
信息产业(2928)
(2875)
(2784)
(2758)
数学(2695)
(2693)
数学方法(2675)
(2495)
银行(2490)
(2453)
城市(2428)
机构
学院(48244)
大学(47716)
(19897)
经济(19495)
研究(17477)
管理(16630)
理学(14041)
理学院(13896)
管理学(13582)
管理学院(13507)
中国(13048)
科学(10517)
(10322)
(8838)
(8758)
(8714)
(7920)
研究所(7911)
中心(7743)
(7025)
财经(6985)
业大(6959)
师范(6953)
农业(6728)
经济学(6503)
(6376)
北京(6363)
(6350)
(6267)
经济学院(5832)
基金
项目(32061)
科学(25476)
研究(24330)
基金(22943)
(20032)
国家(19865)
科学基金(17017)
社会(16207)
社会科(15317)
社会科学(15313)
(12784)
基金项目(11869)
教育(10818)
(10388)
编号(10207)
自然(9867)
自然科(9655)
自然科学(9653)
自然科学基金(9481)
成果(8400)
资助(8358)
(7768)
(7732)
重点(7462)
课题(7196)
国家社会(7093)
(6601)
(6440)
发展(6426)
(6325)
期刊
(24334)
经济(24334)
研究(15095)
中国(10733)
(9509)
学报(7750)
科学(7228)
管理(6708)
(6604)
教育(6402)
农业(6372)
大学(6093)
学学(5653)
(5025)
金融(5025)
业经(4629)
技术(4262)
经济研究(4082)
问题(3706)
财经(3501)
(3319)
(3066)
现代(2730)
图书(2668)
(2570)
世界(2396)
商业(2359)
(2299)
国际(2234)
经济问题(2227)
共检索到74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耀国  
市场化产业化城镇化●胡耀国我国的国民经济要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必须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两个根本转变。在这两个转变中,首先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有个市场化进程;在市场化进程当中,要求实现农业产业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卿向阳  支明  
资源市场化是市场经济的起点 ,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是生产要素集中的市场。在充分发掘资源的基础上 ,以资源利用产业化的形式完成资源市场化 ,促使生产要素按照不同地区的资源状况集中 ,形成梯次资源市场网络的过程就是城市 (镇 )化。资源市场化的严重不足 ,极大地阻碍了西部城镇化道路的进程。通过资源市场化 ,围绕资源开发建特区 ,促进生产要素向西部集中 ,优先发展中小城镇 ,在建设小城镇群的基础上促进西部城镇化的实现 ,既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也是西部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谢光国  
湖北省襄阳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在取得第一阶段初步成果之后,县委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实施产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的策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到1998年底,全县小城镇已发展到77个,城市化率达41%,农业综合商品率为75%,农业增...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许毅  柳文  
人口向城市集中以及产业的非农业化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城镇化乃至城市化对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和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宏观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城镇化与农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是互相促进的作用,二者不可偏废。工业、农业和城镇的发展是经济发展同一个问题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农业发展占据着启动全局的特殊地位;我国城市化的合理道路是区域型特大城市、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同发展,形成层次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城市网络;政府可以通过实施灵活的经济政策与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秀丽  张莉琴  
文章通过建立基于我国1997~2009年29个省的面板数据模型,采用系统GMM方法分析了经济转轨时期——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市场化程度与城镇化进程的长期均衡关系后发现:提高市场化程度对城镇化进程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在衡量市场化程度各分项指标中,中介组织及法律市场发育、要素市场发育、非国有经济发展和产品市场发育这四个因素对城镇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影响强度依次递减。同时还发现,提高市场分配经济资源程度和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等会对城镇化进程产生一定的助推作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静  张学志  
在中国经济和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共同构成影响社会信任的重要宏观制度环境。基于市场化、城镇化与社会信任的关系机理,使用世界价值观调查(WVS)的中国数据,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对个体社会信任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市场化进程对个体社会信任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就现阶段而言,城镇化程度与社会信任度呈负相关关系,城镇人口和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地区治安水平的下降对社会信任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城镇化程度及其质量的提升,市场化进程对社会信任的促进效应将得到增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许文静  方齐云  
基于城镇部门劳动力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均衡理论进行理论分析,构建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并结合工具变量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城乡收入差距与市场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存在促进与阻碍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在2008~2014年间,阻碍作用占上风;城乡收入差距对城镇化的影响力度,会受到市场化程度的正向调节。市场化能够促进城镇化;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强化市场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市场化对城镇化的影响力度,也会受到城乡收入差距的正向调节。我国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此加快城镇化进程,还要制定相关政策,以顺畅农村居民被城市居民高收入吸引而迁往城市的自然过程,让市场和政府都充分发挥其各自应有的功能。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陆成林  
一位建筑工老乡问":为什么我们进城努力干活,却住不上自己建造的楼房?"问题简单朴素,却切中要害。农民工与城镇化有什么关系,农民工为什么享受不到城镇化的发展成果?进一步说,城镇化到底是谁的城镇化,谁享受了城镇化的发展成果?前些年城镇化更多地关注了土地,忽略了人的因素。各地纷纷建设新城区,大搞房地产项目,土地出让金大幅增长,开发商赚得盆满钵满。理应是受益主体的农民工既没有充分享受到土地开发利益,也难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公共服务,人口城镇化进展缓慢,农民工"进城、建城、离城"三部曲的情况不在少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乐乐  
文章在对关中地区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现状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关中地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主要包括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拉动了关中地区的城市内需,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优化了关中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及提升了关中地区农业信息化水平等;消极影响主要包括农村耕地面积减少、农村资源出现流失、环境恶化、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减少等。针对城镇化对农业产业的影响提出了以下策略:坚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化协调发展,实现互惠共赢;对新型城镇化与农业产业协调发展的相关制度进行改革或创新相关制度;在农村建设住宅小区,实行集聚化居住,减少宅基地的占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爱民  
基于全国第六次普查数据研究我国31个省(市、区)和288个地级以上城市半城镇化特点、形成机制以及解决路径。研究表明:全国80%以上的地级以上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半城镇化现象,且高常住人口城镇化往往伴随高半城镇化和低户籍人口城镇化。半城镇化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加重的趋势,华南地区半城镇化程度最高,东北、西南最低。东部地区以高、中度半城镇化为主,中部地区以中、低半城镇化为主,西部地区以低、中度半城镇化为主。随着城镇常住人口的增加,半城镇化程度由轻向重转变。省会以上城市中,半城镇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其次是广州、乌鲁木齐。非省会城市中,半城镇化程度最高的是深圳,其次是东莞。半城镇化最低、户籍人口城镇化最高的地级市为伊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1.过度郊区化导致资源环境浪费。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由于推崇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城镇化,出现了"过度郊区化"问题,富裕的家庭离开市中心到郊区居住,中产阶级和普通居民也跟随其后,导致城市不断向外低密度扩张,城镇住房建设无序开发,对汽车和能源的依赖与消费显著上升。2.人口过度集聚使得特大型城市负载过重。目前,约有25%的日本人聚集东京,20%的韩国人居住首尔。这种人口过度集聚、土地资源高密度开发的模式,不仅造成了区域发展不均衡,使得农村和边缘地区出现产业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且也导致了核心城市地价暴涨、一般居民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王昊  
新型城镇化应以人为核心。文章提出,"人的城镇化"与"物的城镇化"或"土地城镇化"不同,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是将城乡居民的利益居于首要地位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涵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最重要的是四个方面,指的是作为城镇化主体——人自身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明素质和社会权益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以人为本的城镇化过程,就是人们进入到现代文明体系的过程。要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这四个方面不可偏废,都需要重视。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陈为邦  
结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城镇化质量和数量的关系、城镇化空间体系的建立以及提高城市规划的质量几个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思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琨  
当前,政府加大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广阔的新型城镇化市场,为投行业务发展带来难得契机。提供整合金融服务平台。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在未来资金需求巨大,这不仅在于政府的投入,更需要民间资本、金融机构的有力参与。商业银行应利用网点基础便利、客户资源丰富和风控能力较强的优势,通过整合金融资源,实现优势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姜长云  
最近几年来 ,城镇化和“三农”问题 ,都是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 ,实际上二者是交互影响的。文章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化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