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94)
- 2023(18779)
- 2022(15732)
- 2021(14563)
- 2020(12115)
- 2019(27484)
- 2018(27071)
- 2017(52193)
- 2016(28277)
- 2015(31593)
- 2014(31420)
- 2013(30526)
- 2012(27493)
- 2011(24646)
- 2010(24110)
- 2009(22079)
- 2008(21472)
- 2007(18682)
- 2006(16104)
- 2005(13947)
- 学科
- 济(112470)
- 经济(112344)
- 管理(82716)
- 业(78459)
- 企(65578)
- 企业(65578)
- 方法(53690)
- 数学(46276)
- 数学方法(45691)
- 农(30607)
- 中国(29577)
- 财(29169)
- 业经(26411)
- 学(25564)
- 地方(20474)
- 贸(20439)
- 贸易(20429)
- 农业(20294)
- 理论(20058)
- 易(19807)
- 制(19402)
- 务(19393)
- 财务(19311)
- 财务管理(19277)
- 企业财务(18334)
- 技术(17743)
- 和(17522)
- 环境(17059)
- 银(16461)
- 融(16410)
- 机构
- 大学(404507)
- 学院(400861)
- 管理(159654)
- 济(157789)
- 经济(154519)
- 理学(139533)
- 理学院(138012)
- 管理学(135375)
- 管理学院(134659)
- 研究(131276)
- 中国(96335)
- 京(84778)
- 科学(83529)
- 财(71311)
- 农(69246)
- 所(65136)
- 业大(64103)
- 中心(60147)
- 研究所(59931)
- 财经(58786)
- 江(56276)
- 农业(54695)
- 经(53682)
- 北京(52416)
- 范(51812)
- 师范(51204)
- 经济学(48232)
- 院(47525)
- 州(45947)
- 财经大学(44121)
- 基金
- 项目(284028)
- 科学(222908)
- 基金(207507)
- 研究(201999)
- 家(183167)
- 国家(181689)
- 科学基金(156021)
- 社会(128088)
- 社会科(121399)
- 社会科学(121366)
- 基金项目(110276)
- 省(110188)
- 自然(103676)
- 自然科(101323)
- 自然科学(101295)
- 自然科学基金(99471)
- 划(93478)
- 教育(92903)
- 资助(84642)
- 编号(81217)
- 成果(64500)
- 重点(63690)
- 部(61877)
- 发(59503)
- 创(59066)
- 创新(55190)
- 课题(55057)
- 科研(54984)
- 国家社会(53239)
- 教育部(53034)
- 期刊
- 济(163682)
- 经济(163682)
- 研究(111362)
- 学报(70873)
- 中国(68878)
- 农(62288)
- 科学(61430)
- 管理(56472)
- 财(54561)
- 大学(52971)
- 学学(50019)
- 农业(42617)
- 教育(40613)
- 技术(33202)
- 融(31889)
- 金融(31889)
- 财经(28852)
- 业经(27794)
- 经济研究(26794)
- 经(24745)
- 图书(22196)
- 问题(21881)
- 业(21740)
- 版(20126)
- 科技(19887)
- 理论(19585)
- 技术经济(18370)
- 业大(18345)
- 商业(18036)
- 实践(17874)
共检索到5634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剑蕾 栗媛
本文以1997—2016年间中国A股2464家IPO公司为样本,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探索了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的影响及其理论解释。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赢者诅咒"理论、事前不确定性假说以及信号理论这三类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检验表明,仅有事前不确定性假说解释了市场化进程与IPO抑价的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IPO抑价的负向影响在询价机制时期表现更为显著,表明市场化进程影响的是IPO发行价格而非首日交易价格。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IPO抑价 信息不对称理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静 陈璇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一直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焦点。以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在沪深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公司作为样本,选取IPO公司的价值评估信息以及衡量公司价值不确定性程度的指标作为变量建立模型,对基于信息不对称的IPO抑价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用信息不对称理论来解释中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现象是有效的。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IPO 抑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学勇 廖理 罗远航
券商背景风险投资兼具承销商和风险投资双重身份,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已有研究表明承销商和风险投资机构在公司IPO过程中都能起到认证效应,表现为更低的IPO抑价率;另一方面,风险投资的高回报率会弱化券商背景风险投资的认证效应,导致更大的利益冲突,表现为更高的IPO抑价率。本文研究发现,整体而言中国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并不具备显著较低的IPO抑价率,如果将风险投资机构划分为普通风险投资机构和券商背景风险投资机构,则仅有券商背景风险投资持股的上市公司IPO抑价率显著较低,表明在中国券商背景风险投资对其所持股的公司具备认证效应,而非利益冲突。进一步研究发现,券商背景风险投资机构持股的公司在IPO...
关键词:
首次公开募股 风险投资 承销商 抑价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亮
笔者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会计稳健性测量模型、IPO抑价测量模型,采用2005年~201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539家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会计稳健性与股票的首次公开发行(IPO)抑价之间的关系,探讨信息不对称程度对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之间关系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稳健性与IPO抑价呈负相关关系;当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时,会计稳健性和IPO抑价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更加明显。
关键词:
会计稳健性 IPO抑价 信息不对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佳璐 郝洪
本文运用1998年至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了资本结构的市场择时理论在我国的适用性,并检验了不同规模公司的择时行为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存在权益市场择时,并短期影响公司的资本结构,但择时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不具持续性。特别是由于小规模公司债务融资能力弱,权益发行引发的信息不对称成本相对较低,小规模公司表现出更明显的机会主义择时行为。
关键词:
资本结构 市场择时 信息不对称 公司规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华 张程睿
寻求IPO定价与分配的有效机制以提高市场效率,是财务和金融学者探究"IPO折价之谜"的重大意义所在。本文立足于不对称信息理论,将IPO折价的起因分别归类于因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以及优质公司的信号传递,并对相关理论进行述评,指出行为金融学的引入以及有关代理冲突与IPO新股分配机制的研究已逐渐成为该领域研究的重点,中国的IPO折价研究需要西方成熟理论和经验的引导,但同时又不能脱离中国的实际环境。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原野 白彩全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将参与其中,然而机构交易的市场功能尚未有定论。本文在理性预期的理论框架下分析了机构交易规模对市场信息环境的影响。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交易将使价格更有效地反映资产潜在收益,从而提高市场效率;然而由于市场短期内仍存在大量个人投资者,机构交易规模扩大可能加剧个人投资者的逆向选择与羊群效应,从而降低市场流动性。为验证这一结论,本文结合我国开放式主动基金的详细持仓数据和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机构交易规模对股市定价效率和流动性的影响,得到了与理论模型一致的结论。本文一方面肯定了我国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战略规划对市场定价效率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提示了投资者结构变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市场流动性风险。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个人投资者 定价效率 流动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明昆 李占领
放松卖空管制后,投资者能够通过挖掘公司坏消息卖空获利。但是,证券市场上公司与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无法消除。因此,上市公司信息环境的好坏对卖空投资者的卖空行为将产生重要影响。文章选取我国融资融券标的股作为研究对象,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视角,研究信息环境与卖空强度之间的关系。文章选取分析师预测准确度、离散度以及信息披露质量作为信息环境的替代变量。研究表明,信息环境与卖空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公司信息环境越好,股票被卖空可能性越大。卖空强度与信息环境的正向关系在大规模公司表现更加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江辉
本文采用中国2007-2016年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企业股价异常波动视角,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金融市场稳定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能够抑制企业股价异常波动,稳定金融市场。本文为评价金融发展的经济影响提供新的视角,丰富了企业股价异常波动研究内容,也为决策层完善我国金融市场、降低股价异常波动、促进金融市场稳定、推动股票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股价异常波动 金融市场稳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春光
既有的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主要是运用金融深化理论,将完全信息作为其理论前提,很难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实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斯蒂格利茨等人的研究,由于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信息不对称和代理人风险,价格机制的完美作用必须以完善的制度安排为基础,包括清晰的产权安排、金融体系的信息发现功能、宏观经济稳定机制、金融监管机制和完善的法制环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文武 叶聪颖 汪涛
自2008年全球股市崩盘和2015年下半年中国发生股灾以来,股价崩盘的机制和防范方法已经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以2008-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并购商誉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商誉值的增加,未来的股价崩盘风险显著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商誉值在公司和市场层面通过信息不对称来影响股价崩盘风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闫巍
本文从价格变化与交易量关系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对量价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中国A股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前价格变化与交易量之间存在单向量价关系,改革完成后存在双向量价关系,且交易量中引起股价变化的部分主要是非预期成交量。此外,信息不对称程度对量价关系有制约作用,但结果不是十分显著。结果表明中国A股股市当前仍然"非有效",但总体上日渐趋近于西方成熟市场,市场更为规范,信息透明化程度更高。
关键词:
量价关系 信息不对称 股权分置改革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江会 朱敏
本文发现,我国企业的IPO成本在地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即从东部沿海地区到西部内陆地区,我国企业的IPO成本呈逐步上升趋势,并且在地理距离上越是远离中心城市(尤其是金融中心)的企业,其IPO成本越高。基于"软信息不对称"的视角,本文的研究进一步发现,发行企业与A股市场多数投资者集聚地的远近以及市场化进程的地区差异是导致我国企业IPO成本呈现上述地域特征的重要原因,并且它能够很好地解释为何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的企业IPO成本普遍较高的现象,这一研究结果意味着优化我国金融资源的空间配置,推进内陆地区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加快内陆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对于降低该地区企业上市融资成本,吸引更多企业上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勇 陈然 魏旭
本文以被发审委拒绝后重新申请上市(IPO)的公司为研究对象,借助2004—2017年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重返IPO的市场表现。理论研究表明,重返IPO可以通过更换声誉更高的承销商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有利于公司成功IPO,降低IPO抑价率,提升公司上市后股价的长期表现。实证研究显示,与首次申请IPO公司相比,重返IPO公司的抑价率、超募比例、首日换手率及投资者意见分歧程度更低,长期股票回报率更高,表明重返IPO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有所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更换声誉更高的承销商是重返IPO公司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与理论研究相符。此外,在核准制下首次IPO时因实质审核类问题被否决的公司,倾向于借助有政治关联的承销商来成功重返IPO,但并没有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这折射出推行注册制的必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熊艳 李常青 魏志华
本文首次基于信息不对称与行为金融的双重视角,系统考察了媒体报道数量及倾向性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报道能够降低询价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机构投资者的整体报价水平朝内在价值趋近,提高了一级市场定价效率;媒体报道也会加剧二级市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增加首日换手率,降低二级市场定价效率;媒体报道在主板市场信息效应最强,在创业板市场情绪效应最强;媒体报道对IPO定价效率的影响随询价机制的完善而增强。因此,为使媒体在IPO市场中发挥有效的非正式制度角色,既要为媒体提供良好的报道环境,同时也应尽量减少媒体渲染情绪引发的不利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