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45)
2023(11583)
2022(9574)
2021(8958)
2020(7499)
2019(17474)
2018(17183)
2017(33140)
2016(18172)
2015(21297)
2014(21540)
2013(21519)
2012(20332)
2011(18338)
2010(18467)
2009(17575)
2008(17697)
2007(16287)
2006(14168)
2005(13174)
作者
(54854)
(46127)
(46016)
(44304)
(29423)
(22066)
(20994)
(17977)
(17552)
(16468)
(15773)
(15548)
(14821)
(14666)
(14621)
(14391)
(13850)
(13690)
(13379)
(13324)
(11627)
(11300)
(11290)
(10454)
(10451)
(10442)
(10243)
(10233)
(9374)
(9346)
学科
(84552)
经济(84464)
管理(48393)
(47228)
方法(38160)
(36140)
企业(36140)
数学(34003)
数学方法(33696)
中国(25770)
(23809)
(19686)
(18271)
贸易(18260)
(17805)
业经(16823)
(16778)
(16729)
农业(15182)
地方(14295)
(14086)
银行(14056)
(13771)
金融(13769)
(13495)
(11452)
(11359)
(11148)
财务(11108)
财务管理(11074)
机构
大学(278136)
学院(273980)
(122289)
经济(119939)
研究(100333)
管理(99998)
理学(84895)
理学院(83894)
管理学(82431)
管理学院(81918)
中国(78956)
(60312)
科学(59338)
(55420)
(52001)
(48542)
研究所(46964)
中心(45501)
财经(44221)
(41206)
(40295)
经济学(39961)
业大(39500)
北京(38952)
农业(38339)
经济学院(36115)
(35942)
师范(35583)
(35246)
财经大学(32776)
基金
项目(173848)
科学(136139)
基金(127972)
研究(125930)
(112144)
国家(111269)
科学基金(93702)
社会(81502)
社会科(77184)
社会科学(77160)
基金项目(66552)
(64140)
自然(58823)
教育(57589)
自然科(57504)
自然科学(57485)
自然科学基金(56491)
(55331)
资助(53704)
编号(49956)
成果(41876)
(40174)
重点(39509)
(37725)
国家社会(35017)
(34831)
课题(34694)
教育部(34337)
中国(33735)
科研(33422)
期刊
(136838)
经济(136838)
研究(85793)
中国(55899)
学报(45107)
(44960)
(43051)
科学(41010)
管理(36538)
大学(34037)
学学(31889)
农业(30145)
(29366)
金融(29366)
教育(27115)
财经(23420)
经济研究(23272)
技术(22899)
(20309)
业经(20228)
问题(18926)
(17965)
(17187)
国际(16147)
世界(15475)
技术经济(14527)
统计(13770)
(13493)
理论(13234)
图书(12889)
共检索到4226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兴韵  
文章对储蓄倾向变动进行了描述,对中国居民储蓄倾向变化的制度根源进行探析并进行了计量分析。此文有一个观点是,中国居民金融储蓄的增长并没有威胁着中国物价水平的稳定,相反,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货币供给的超常增长对物价水平的冲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齐天翔  涂宏  
储蓄增长是以个人收入为前提的,但是负利率下的增长说明居民储蓄行业中出现了非获利动机。同时,金融市场的初步建立,并未起到分流储蓄的作用。本文从货币角度结合不确定性概念对中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原因进行了解释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望春  
长期以来,储蓄被看着是收入暂时未被消费的剩余,储蓄变动是收入的函数.边际储蓄倾向就是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测边际储蓄倾向递增.然而中国从1978年至1992年以来的经验证明,储蓄与收入之间并非呈完全的线性递增关系.由此看来,单纯从经济变量方面研究居民储蓄变动,并不能找到统一的有规则的储蓄变动趋势.本文试图从储蓄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储蓄行为的总体框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居民储蓄的变动规则.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乃武  张海峰  
本文利用储蓄函数 ,分析了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对近年相关政策进行了评析 ,并对扩张内需 ,抑制储蓄过快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博  
众多研究表明收入分配格局会影响国民储蓄率,由于部门边际储蓄倾向的不同,企业和政府部门相对于居民部门在总体分配格局中占比的上升会提高国民储蓄率,造成事实上的"国富民穷"。本文利用1978~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由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所引发的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国民储蓄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收入分配格局受制于巨大社会经济结构变迁的制度约束下,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能够很好的解释国民储蓄率的变化,而政府储蓄行为的变化对近期国民储蓄率上升具有重要的解释力。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宏观收入分配格局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及样本区间的选择都是稳健的,由市场化改革引致的宏观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晓慧  
随着我国社会进入老龄化,人口结构中老年人的比重和数量都在增加,这势必会对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人口老龄化为条件研究老年人的储蓄特征,并分析这种特征对国民储蓄率和消费的影响。本文基于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LC-PIH)假说,采用组群分析的方法构造了相应的模型,对人口老龄化对居民储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组群分析,本文得到了中国居民在不同组群内的"年龄—储蓄率"曲线。分组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组群中,老龄化对储蓄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些特征符合生命周期理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琳琳  
本文利用1992年-2004年的数据对我国居民储蓄进行了实证研究,力求在居民储蓄率、城市化程度的测量两个方面体现出新意。本文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城市化的程度有所高估。在城市化过程中,居民储蓄率受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全国国民储蓄和投资,减缓我国经济的增速。但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这种影响将逐渐削弱。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何德旭  
2003年2月末,我国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10 03万亿元,首次突破10万亿元大关,这一前所未有的金融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本文对10万亿元居民储蓄的规模与结构、历史与趋势以及分流居民储蓄的渠道等进行了多视角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尚希  
在现代经济社会,储蓄对积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尤其是在通货膨胀下,居民的储蓄意识、储蓄动机、进而储蓄行为都会产生异变现象,研究这种变化的规律性对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黄怀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不断增加,到1997年底达4万多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正确分析居民的储蓄行为,尤其是市场化进程中居民储蓄的变化,既有利于宏观决策者对储蓄存款作出科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龚基云  
在评价当前学术界关于居民高储蓄行为成因研究方面的几种观点的基础上,分别从基尼系数、实际利率与汇率制度等角度对此作出进一步的实证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冯彦明  李翠  
中国居民的高储蓄率早已引起各界的关注。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影响居民储蓄率的常规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收入分配制度不合理是造成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根本原因。因此,应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加大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加大二次分配中居民福利的占比、降低基尼系数,启动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克任  
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现实存在的不同角度 ,论述了中国居民的储蓄形式和功能的变化情况 ,并对其间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易丹辉  耿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