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55)
- 2023(7876)
- 2022(5820)
- 2021(5478)
- 2020(4197)
- 2019(9385)
- 2018(9236)
- 2017(18340)
- 2016(9922)
- 2015(11022)
- 2014(11011)
- 2013(10856)
- 2012(9726)
- 2011(8863)
- 2010(9040)
- 2009(8550)
- 2008(8453)
- 2007(8040)
- 2006(7392)
- 2005(6907)
- 学科
- 济(47189)
- 经济(47132)
- 农(45133)
- 业(36609)
- 农业(29693)
- 管理(23052)
- 业经(16585)
- 企(16126)
- 企业(16126)
- 方法(14409)
- 中国(13944)
- 数学(12684)
- 数学方法(12630)
- 制(10586)
- 发(10487)
- 农业经济(10124)
- 地方(9572)
- 发展(9213)
- 展(9206)
- 村(9027)
- 农村(9017)
- 财(8280)
- 体(8211)
- 策(7963)
- 贸(7787)
- 贸易(7780)
- 易(7573)
- 银(7559)
- 银行(7553)
- 土地(7550)
- 机构
- 学院(148014)
- 大学(143158)
- 济(67205)
- 经济(66023)
- 管理(58220)
- 理学(50302)
- 研究(50264)
- 理学院(49894)
- 管理学(49200)
- 管理学院(48956)
- 农(45389)
- 中国(41957)
- 农业(34243)
- 京(29116)
- 财(28232)
- 科学(28078)
- 业大(27546)
- 所(25078)
- 中心(24624)
- 江(23079)
- 财经(22318)
- 研究所(22313)
- 农业大学(20807)
- 经(20394)
- 经济学(19889)
- 经济管理(19069)
- 范(18521)
- 师范(18365)
- 经济学院(17920)
- 州(17837)
- 基金
- 项目(95787)
- 科学(76825)
- 研究(73631)
- 基金(71033)
- 家(61098)
- 国家(60459)
- 科学基金(52500)
- 社会(49370)
- 社会科(46290)
- 社会科学(46277)
- 基金项目(37704)
- 省(37479)
- 教育(31870)
- 编号(31821)
- 自然(31562)
- 自然科(30873)
- 自然科学(30868)
- 自然科学基金(30363)
- 划(30011)
- 农(27573)
- 资助(27010)
- 成果(24992)
- 发(22006)
- 部(21946)
- 国家社会(20890)
- 重点(20711)
- 课题(20067)
- 制(19729)
- 创(19606)
- 性(19230)
共检索到2291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吉峰
农民在农业产业化、合作组织的选择、农业投资、资源开发等四种主要经济活动中明显存在着一些非理性行为方式,但这些非理性行为的产生又存在一些理性因素,而农民的经营方式和当前存在的一些制度障碍正是造成这些非理性行为的根源。本文就此提出了矫正农民非理性行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民 非理性行为 理性逻辑 矫正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波
完整的学校管理具有两面性——理性与非理性,二者在管理活动中相互渗透、融合,此消彼长。学校管理理念既包含理性的理性,又包含了理性的非理性这样一个多重理性观念,因此,离开人性中的理性与非理性因素而泛谈人性管理是难以触及其本质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郝旭光
笔者运用已有的行为金融学方法研究证券市场监管者的非理性问题,通过采用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法,向监管部门及其他市场参与者发放问卷并根据问卷的数据,对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参与者,普遍存在着代表性偏见、锚定和调整效应、证实性偏差、框定陷阱、过度自信、损失厌恶、后悔厌恶、处置效应、沉没成本偏差、心理账户、模糊厌恶等偏差,这些偏差影响并制约着他们的决策行为。其中,监管者的后悔厌恶最明显,其他依次为锚定和调整效应,损失厌恶,处理效应,框架效应,心理账户,代表性偏见,模糊厌恶,过度自信等。分析表明:从总体上看,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非理性程度没有显著差异。由...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殷孟波 曾凡良
国有银行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集约化管理改革,直到目前,这项工作都还在进行之中。经过近10年的改革,取得了较大成果,但也存在许多非理性行为,从而影响了集约化经营的效率。
关键词:
国有银行 集约化经营 非理性行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施建祥 朱丽莎
按照标准保险需求理论,投保人购买保险是遵照最大效用原则的理性行为。但大量事实表明,投保人行为中存在很多违背古典经济学的非理性行为。本文从行为经济学视角, 将人们的保险购买行为看成一个心理过程,分析投保人在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中的偏差而产生非理性行为,期望人们对我国保险行为学研究的重视。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任智
消费者理性消费是保险业健康发展的条件,但是目前保险市场中出现了一些拒绝保险、盲目从众购买、将保险产品当投资产品买等非理性消费行为。本文从保险消费的主体与客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了培育科学消费观、保障消费者知悉权、加快保险产品创新与改良、净化保险消费环境、提升保险消费服务水平等对策,以促进保险市场的理性消费。
关键词:
保险消费 非理性行为 解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兰俊美 郝旭光 卢苏
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非理性程度直接影响着市场的健康稳定。本文基于有情境元素的问卷调查,构建包含投资者类别为自变量,年龄和性别为控制变量,16种常见非理性行为为因变量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差异。结果表明,中国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都存在严重的非理性行为;相比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非理性程度更为严重;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在偏好逆转、证实性偏差、沉没成本、模糊厌恶、处置效应和损失厌恶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投资者防范非理性行为提供建议,为市场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毅
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5年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风险偏好和管理者从众行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从众行为会导致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过度自信和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从众行为均会加剧企业非效率投资,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从众行为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尤为严重;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而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非过度自信管理者适当的风险偏好行为在一定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牧
本文修订了现代收益率分布模型的基本理论假定,在总结前人的成果基础上将其改进成为收益率分布观念模型,进而应用该模型,对中国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进行实证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股票市场运行规律的认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黄毅
本文基于有限理性假设,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9-2015年财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研究管理者的三种非理性行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管理者风险偏好和管理者从众行为)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共同影响。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与管理者从众行为会导致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过度自信和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从众行为均会加剧企业非效率投资,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从众行为对非效率投资的影响尤为严重;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非效率投资显著正相关,而非过度自信管理者的风险偏好与非效率投资显著负相关,即非过度自信管理者适当的风险偏好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缓解企业非效率投资。因此,要想提高公司非效率投资管理应从管理者的心理素质培养入手,重点培养其避免从众心理,积极主动地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对非过度自信的管理者还需要培养其适当的风险偏好。
[期刊] 会计之友(下)
[作者]
张功富 蒋基路
笔者通过对理论和经验证据的疏理,从行为财务的视角分析了经理人过度自信、恶性增资、羊群行为等三种非理性行为与企业投资失败的关系。认为改善公司治理机制是预防投资失败的根本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邹瑾 王大波
从行为金融理论的角度来看,信托型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主要集中在年金计划基金的投资管理阶段。非理性行为的主体既有计划的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也有计划的参加者和受益人,主要是投资风险分散不足,过度投资于自己就职的公司,投资管理人在投资决策中的羊群效应以及投资及业绩评估中的偏差。行为金融学的视角突破了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引起企业年金治理中非理性行为的群体心理。
关键词:
企业年金 治理 非理性行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幼珠 韩俊华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公司治理理论等交叉学科知识对资本结构进行研究,并分析了管理者自信和财务松懈行为的原因及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认为管理者自信和财务松懈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激励不足,最后,给出了管理者自利行为的治理对策:管理者持股和剩余收益治理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