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67)
2023(14916)
2022(12209)
2021(11076)
2020(9418)
2019(21589)
2018(21271)
2017(41391)
2016(22216)
2015(25192)
2014(25317)
2013(24959)
2012(22902)
2011(20695)
2010(20688)
2009(19221)
2008(18742)
2007(16785)
2006(14721)
2005(13316)
作者
(64214)
(54179)
(53930)
(51650)
(34488)
(25819)
(24749)
(21112)
(20501)
(19225)
(18356)
(18198)
(17223)
(16912)
(16863)
(16685)
(16074)
(16065)
(15601)
(15594)
(13359)
(13190)
(13188)
(12543)
(12340)
(12215)
(11844)
(11674)
(10940)
(10619)
学科
(115805)
经济(115708)
管理(63044)
(59455)
方法(47685)
(47617)
企业(47617)
数学(42646)
数学方法(42170)
(27143)
中国(27044)
地方(25431)
(23940)
业经(22945)
(20596)
农业(18127)
(17770)
(17570)
贸易(17560)
(16961)
(15489)
金融(15485)
地方经济(15260)
(14816)
财务(14765)
环境(14762)
财务管理(14731)
(14718)
银行(14688)
(14614)
机构
大学(325879)
学院(325724)
(146228)
经济(143470)
管理(126098)
研究(110460)
理学(108643)
理学院(107476)
管理学(105576)
管理学院(104959)
中国(84120)
(67470)
科学(65267)
(64139)
(55204)
财经(51866)
(51863)
中心(51751)
研究所(49982)
(48223)
(47055)
经济学(46669)
业大(46349)
北京(42086)
经济学院(41880)
(40806)
农业(40599)
师范(40405)
(39053)
财经大学(38466)
基金
项目(216384)
科学(171154)
基金(159035)
研究(156977)
(138198)
国家(137120)
科学基金(118334)
社会(102231)
社会科(97043)
社会科学(97017)
基金项目(83702)
(83339)
自然(75576)
自然科(73870)
自然科学(73851)
自然科学基金(72518)
教育(71877)
(70043)
资助(65376)
编号(63051)
成果(50732)
重点(48712)
(48253)
(47533)
(44419)
国家社会(43351)
课题(42538)
教育部(41799)
创新(41661)
科研(41649)
期刊
(162248)
经济(162248)
研究(95620)
中国(58139)
(50684)
学报(48169)
(46974)
管理(46419)
科学(45014)
大学(36984)
学学(35072)
农业(31385)
(31167)
金融(31167)
技术(29870)
经济研究(27067)
教育(26843)
财经(26751)
业经(24741)
(23131)
问题(21508)
统计(18433)
技术经济(18114)
(16729)
(16698)
(16164)
理论(15750)
商业(15298)
世界(15001)
决策(14860)
共检索到4817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建梅  祝雨翔  
中国长期的市场化进程是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现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本文借助最新的连续夜间灯光数据计算经济不均衡程度,结合2000—2019年26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固定效应方法研究推进市场化对地区经济不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化进程显著加剧了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市场化进程拉大地区经济差异的作用在经济发展比较均衡的地区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更为显著。究其原因,本文发现推进市场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并因此导致的资本非均衡配置和人力资本重置是市场化进程推动地区经济失衡的重要机制。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蒙  刘修岩  李松林  
本文采用校准后的夜间灯光数据度量了地区经济增长,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和工具变量法考察了城市规模和城市蔓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城市蔓延对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负效应;进一步的讨论表明:在规模较小、第二产业比重较高的城市,城市蔓延带来的负效应会更大。其政策启示是:应加强对城市蔓延,尤其是小城市无序蔓延的治理和管控,坚持空间紧凑式的城市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巧俐   王跃  
文章用夜间灯光表征经济发展水平,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与经济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分析,利用非线性时变因子模型的log-t检验,从产业结构视角对中国省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收敛性进行识别,并运用Order logit模型分析了影响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产业结构因素。研究发现:夜间灯光不仅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还能对产业结构给出更敏感的表征。研究期间,除北京之外的其余30个省份的经济发展水平收敛至3个俱乐部,东、中、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内部出现了分化现象,俱乐部收敛和板块分化趋势体现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内在联系。产业结构的发展对推动区域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对外开放、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的提升是驱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来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琪  袁涛  郑新奇  
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以各种统计资料、统计报表为基础进行核算,费时耗财。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测算GDP的新方法。在分析夜间灯光强度与GDP关系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了GDP空间化模型,在GIS平台中实现了省级GDP空间化模拟。结果显示,建立的回归模型拟合精度达到0.964,显著性水平低于0.05,通过夜间灯光数据计量省级GDP总量的效率和精度都令人满意,将灯光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具有可行性。进一步修正完善模型,将为区域经济研究提供一种新研究方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而不同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影响极小。东部地区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向局部均值随机收敛的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重新审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军  杜广杰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并识别随机收敛俱乐部。研究方法: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测度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程度,并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对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进行识别。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地区差距主要来源于地区间差距,而不同地区间交叉重叠的影响极小。东部地区的河北、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份,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西部地区的广西、重庆、四川、贵州等省份,它们的经济发展存在向局部均值随机收敛的趋势。研究创新:基于夜间灯光数据重新审视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与随机收敛特征。研究价值:揭示出中国总体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并进一步识别出各地区内经济发展收敛俱乐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康宁  陈丰龙  刘修岩  
本文采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来测算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力求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来验证中国经济增长以及GDP统计数据的真实性。通过对1992—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估计方法下灯光亮度与GDP之间均存在着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这表明夜间灯光亮度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GDP的替代变量,并用来测算实际经济增长率。根据灯光数据的拟合值以及官方统计的GDP增长率数据,进一步对中国及其各省份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无论是全国整体还是各省份,1993—2012年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值与官方统计数据都不完全吻合,全国整体低1.02个百分点,东、中、西三大区域均低约1.5—1...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川   吴沁泽  
以2013—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夜间灯光数据衡量城市经济活力,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活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控制了内生性与稳健性后结论仍然成立,而促进就业、专业化分工与生产效率是其作用渠道,媒体关注度与数字普惠金融是具有正向影响的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高市场集中度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城市经济活力的边际影响更强,数字化转型对高城镇化率的城市经济活力的边际影响更强。结合宏观地级市与微观企业数据进行混频回归,丰富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城市经济活力的相关研究,在当前“从微观视角研究宏观问题”与“基于宏观背景研究微观问题”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有助于政府、企业等相关主体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经济后果以及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实施数字化转型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军卫  汪潇  王秀丽  
对河南省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统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河南省GDP空间化模型,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生成河南省GDP密度图以及河南省和郑州市GDP密度增长图。结果表明:河南省各区域GDP密度呈现出明显的从西北部至中部、再从中部至东南部逐步衰减的趋势; GDP密度增长速度最快的市县集中在北部、西北部,其中以郑州市周边区域最为突出,中部及偏东南部增长速度较快,豫东及豫南地区增长速度缓慢。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可以为区域经济的估算和预测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贤彬  黄亮雄  
夜间灯光较为客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状况。近年来,经济学者将夜间灯光数据引入经济统计框架,用于度量经济活动活跃程度及分布特征,在修订和改进GDP统计等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引发了采用夜间灯光数据的经济学文献持续增长。本文基于对夜间灯光数据以及GDP统计数据特征的对比分析,系统梳理了经济学界基于夜间灯光数据调整和修正GDP统计数据的文献,进而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如何借助夜间灯光数据对经济发展差距和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等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本文进一步提炼了夜间灯光数据应用方面需要注意的挑战和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丹丹  沈菊琴  
通过对DMSP/OLS和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进行提取校正,测度长时间序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协调时空变化规律、区域差异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998~2019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稳步提升,由中度失调阶段升级到拮抗阶段。在区域差异上,耦合协调水平总体空间差异处于“趋同-分异-趋同”不断调整的过程中,总体空间差异主要源自于区域间差异,而区域间差异主要来自上下游之间差异;在空间格局上,耦合协调水平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各省市呈现出多极分化趋势。通过分析耦合协调水平的溢出效应发现,富裕程度、创新投入、外商投资、环境规制有利于提升本地耦合协调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对本地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和人口规模通过正向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耦合协调水平产生推动作用。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贤彬  黄亮雄  徐现祥  李郇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公开的全球夜间灯光亮度数据,重新评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动态趋势。基于增长理论的趋同分析框架,实证发现,在1992—2012年间,中国无论是在省层面还是在地级城市层面,初始夜间灯光亮度较低的地区,随后都呈现出更快的夜间灯光亮度增长。这一变化趋势与人均GDP的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本文进一步发现,夜间灯光亮度与电力消费密集型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在行政空间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互动追赶特征。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盛峰  孟育萱  郭恬  
使用校准后的DMSP/OLS中国夜间卫星观测灯光数据度量经济发展绩效,研究财政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基础上,财政转移支付显著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影响渠道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支出预算执行宽松环境下激励效应的间接机制为主要驱动力,而中央转移支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进而抑制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平衡区域间发展政策设计中,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发挥作用同样离不开当地制度软环境的建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黎江韵  
采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及各省份专利授权数据,利用Moran’sI测度和LISA聚类结果,分析2013—2018年中国除港澳台外的31个省份专利授权数量的空间聚集性,建立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技术创新空间分布不均衡,集聚两极化严重,正逐渐形成中西部地区创新低值陷阱和东部沿海创新集聚高地的现象。但因技术创新的发展对区域经济有着显著正相关影响,各级政府需制定适合本地的创新发展战略政策,提升专利质量和转化路径,加大创新研发投入,提升经济开放强度,强化省份间的创新合作机制,建立完善的技术研发创新体系。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卢盛峰  孟育萱  郭恬  
使用校准后的DMSP/OLS中国夜间卫星观测灯光数据度量经济发展绩效,研究财政转移支付、预算执行环境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基础上,财政转移支付显著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影响渠道发现,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在支出预算执行宽松环境下激励效应的间接机制为主要驱动力,而中央转移支付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方政府的依赖性,进而抑制了地区经济发展。因此,在平衡区域间发展政策设计中,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发挥作用同样离不开当地制度软环境的建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