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7)
- 2023(15072)
- 2022(12695)
- 2021(11835)
- 2020(9823)
- 2019(22550)
- 2018(22392)
- 2017(43551)
- 2016(23833)
- 2015(26739)
- 2014(26971)
- 2013(26321)
- 2012(23871)
- 2011(21397)
- 2010(21357)
- 2009(19797)
- 2008(19633)
- 2007(17538)
- 2006(15489)
- 2005(14205)
- 学科
- 济(94313)
- 经济(94171)
- 管理(76490)
- 业(70945)
- 企(60893)
- 企业(60893)
- 方法(41581)
- 数学(35603)
- 数学方法(35252)
- 财(28461)
- 中国(25656)
- 农(25580)
- 制(23263)
- 业经(22770)
- 学(19295)
- 务(18931)
- 财务(18853)
- 财务管理(18819)
- 企业财务(17988)
- 地方(17535)
- 体(16441)
- 农业(16433)
- 银(16123)
- 银行(16083)
- 贸(15930)
- 贸易(15916)
- 理论(15841)
- 融(15729)
- 金融(15726)
- 易(15437)
- 机构
- 大学(342146)
- 学院(338759)
- 管理(136426)
- 济(136194)
- 经济(133190)
- 理学(117722)
- 理学院(116487)
- 管理学(114632)
- 管理学院(114018)
- 研究(111706)
- 中国(85361)
- 京(73041)
- 财(67209)
- 科学(66571)
- 所(55377)
- 财经(53157)
- 农(51741)
- 中心(50571)
- 江(49844)
- 研究所(49758)
- 业大(48605)
- 经(48254)
- 北京(46321)
- 范(43193)
- 师范(42795)
- 经济学(40933)
- 院(40340)
- 州(40297)
- 农业(40201)
- 财经大学(39631)
- 基金
- 项目(227742)
- 科学(180142)
- 研究(168347)
- 基金(166974)
- 家(144375)
- 国家(143182)
- 科学基金(124138)
- 社会(106790)
- 社会科(101146)
- 社会科学(101122)
- 基金项目(88815)
- 省(87289)
- 自然(80493)
- 自然科(78646)
- 自然科学(78629)
- 自然科学基金(77245)
- 教育(76991)
- 划(73610)
- 编号(68946)
- 资助(68201)
- 成果(56457)
- 部(50823)
- 重点(50271)
- 创(47264)
- 发(47113)
- 课题(46650)
- 制(44987)
- 教育部(44107)
- 创新(44105)
- 国家社会(43791)
- 期刊
- 济(152653)
- 经济(152653)
- 研究(103860)
- 中国(65797)
- 财(53519)
- 管理(52184)
- 学报(51757)
- 科学(48093)
- 农(47769)
- 大学(40028)
- 学学(37568)
- 教育(36745)
- 融(34213)
- 金融(34213)
- 农业(32336)
- 技术(28224)
- 财经(27103)
- 业经(24553)
- 经济研究(23564)
- 经(22973)
- 问题(20082)
- 理论(17978)
- 图书(16988)
- 业(16405)
- 实践(16303)
- 践(16303)
- 技术经济(15826)
- 现代(15824)
- 科技(15642)
- 版(15406)
共检索到503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豫湘 庞刚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超额控制 掏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沈艺峰 况学文 聂亚娟
文章以我国资本市场2002年非金融类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对公司现金持有量水平及其市场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显著正相关;而当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控制权/现金流权系数与现金持有量水平虽然正相关,但不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国有终极控股股东对高现金持有量水平具有较高的偏好;(2)当终极控股股东为国有股东,且其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存在分离时,现金持有量的价值为0.769元;而当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不存在分离或虽存在分离但终极控股股东为非国有股东时,现金持有量的价...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玉龙 任国良 文春晖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的虚拟经济属性和实体经济属性差异,将上市公司终极控股的金字塔结构分为虚拟终极控制和实体终极控制两类,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控股结构的演化以及金字塔持股结构对控制权私人收益的影响。利用中国2004—2011年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金字塔持股结构呈现日益复杂和从实体终极控制向虚拟终极控制变迁的趋势,而且不同属性的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金字塔控制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呈现出虚拟"长窄"控制和实体"宽扁"控制的特征。另外,进一步的实证分析发现,金字塔持股复杂度可以抑制实体终极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助长虚拟终极控制人对上市公司的掏空,具体到金字塔结构的长度和...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婉丽 吕怀立 陈丽英
把控股股东按照不同的终极产权性质分为非国有控股和国有控股两类,其中国有控股又包括中央国有控股、省级国有控股和市县级国有控股,以此来研究不同类型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三种"掏空"方式(关联交易型、资金占用型和现金股利型)的选择偏好。研究发现,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政府层级越高的国有控股股东越编好于选择关联交易型"掏空"方式,市县级国有控股股东和非国有控股股东偏好于选择资金占用来"掏空"上市公司,并且国有控股股东与非国有控股股东对现金股利型"掏空"方式的选择偏好没有表现出显著差异。
关键词:
终极产权性质 控股股东 “掏空”方式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兴全 曾义 吴昊旻
文章以2004年至2009年期间的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我国市场化进程、终极股东控制与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终极控制股东的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的政府控制性质降低了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两权分离的这种负面作用在低成长与高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中更严重;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提升公司资本投资的价值,并能抑制终极控制股东两权分离程度对公司资本投资价值的负面影响,但市场化进程的这种积极作用在政府控制的公司较弱。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唐清泉
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侵害了中小股东的利益,如何防范与治理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已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表明,市场环境显著地影响了控股股东“掏空”的行为。换言之,地区间政府干预市场越少、金融市场越发达,该地区的上市公司越不会发生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因而如何减少政府干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是政府在减少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应扮演的重要角色,同时,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会直接或间接地驱动了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制定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遏止“掏空”的行为。这说明,制度层面的约束和公共治理对公司层面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环境 政府干预 控股股东 掏空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先聪 张健 胡志颖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是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演化的。大股东利用控制权编织的关联网络进行非公平交易成为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主要手段,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不同特征的机构投资者入手,研究了独立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长期与短期机构投资者对大股东关联交易掏空行为的抑制作用,进而讨论了在终极控制人不同的国有企业和家族企业中机构投资者的作用是否不同。实证结果表明,只有与公司没有业务联系、受政府干预少的独立机构投资者和持股时间较长的机构投资者才能有效限制关联交易中大股东的掏空行为。而且,在体制内的国有企业中,机构投资者能有效减少大股东关联交易中的利益侵占,但是,在以血缘和亲缘等纽带关系维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林 盛强
近年来,集中股权结构下控股股东的掠夺行为是公司治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以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终极所有权方法,研究了内部治理机制、法治水平及公司特征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从治理层面提出了约束控股股东利益侵占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终极产权 法治水平 控股股东 掏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卢闯 李小燕 孙健
传统的研究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高低是公司治理的结果,然而本文发现,会计信息质量还可以预示公司治理的效果。具体而言,本文以应计质量为盈余质量的度量,考察了在不同控制权水平下,盈余质量对掏空行为的预示作用。研究发现,当期的盈余质量能够有效预示当年、1年后和2年后的掏空行为,而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水平对盈余质量的预示作用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盈余质量 掏空 信号传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京芳 刘睿智
本文以2007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内沪深A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二级市场和大宗交易平台上的交易行为作为研究对象,验证了过度掏空对控股股东交易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控股股东净购买率与两权分离系数、两职兼任以及过度负债负相关;与法制水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正相关。说明控股股东减持那些被过度掏空的公司股份,而增持那些没有被过度掏空的公司股份。因此,控股股东交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向市场传递了有关公司掏空水平的内在信息,而这种交易行为反过来又会对公司未来治理水平和股票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产生影响。
关键词:
控股股东交易 掏空水平 公司治理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钟凯 程小可 姚立杰
本文基于控股股东掏空视角,研究了我国内部控制建设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宏观制度层面,《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实施后,控股股东掏空显著降低,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实施并未带来显著变化;微观企业层面,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公司,控股股东掏空较低,考虑产权性质调节作用后,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民营公司掏空程度更低;然而,内部控制强制披露的效果均不明显。基于信号理论,本文解释了为何我国内部控制自愿披露的效果好于强制披露。本文研究表明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积极成效,但强制披露效果并不明显,仍需加强监管和处罚。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自愿披露 强制披露 掏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坤 杨淑娥 杨蓓
文章以2002~2006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439个观察值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终极控制股东超额控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负债融资不会造成终极控制股东控制权的稀释,且扩大了其可控制的现金流,便利了它们的攫取行为,终极控制股东倾向于提高资本结构杠杆水平。终极控制股东的超额控制程度越大,这种动机就越强。
关键词:
终极控制股东 超额控制 资本结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洪昀 李婷婷 姚靠华
采用2010-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融资融券机制、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对大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两权分离度越高,大股东掏空越严重。而融资融券抑制了终极控制人两权分离引起的大股东掏空。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投资者保护环境更差、信息披露质量较低、内部治理机制更差的公司中,融资融券的掏空治理效应更加明显。
关键词:
融资融券 两权分离 掏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燕
本文以2004-2019年间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为研究对象,考察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下高管因素、股东因素对终极股东控制链变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终极股东是金字塔结构企业集团控制链变动的主导。从高管因素角度看,财务困境和掏空动机双叠加时,终极股东有了高管的助力,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同时也因为没有了高管的辅助,减少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财务困境是终极股东掏空动机下与高管合谋借助控制链变动铺设掏空隧道的诱因。从股东因素角度看,具有掏空动机的终极股东通过控制链变动增强资金侵占能力,此行为不会因财务困境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具有掏空动机且财务困境小的样本中,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增加了铺设掏空隧道的控制链变动。掏空动机和财务困境叠加时,现金流权高的终极股东增加了控制链变动概率,且偏好于延长股权控制链,但面对高资产负债率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放弃了控制链变动。
关键词:
终极股东 控制链变动 掏空动机 财务困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国宇
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规律与新优序融资顺序理论不符,用大股东利益掏空行为可以合理解释。以2008-2010年间增发、配股、债务融资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大股东控制、股权融资偏好与利益掏空行为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第一大股东控制下实施股权融资的上市公司其盈余管理幅度、关联交易水平与资金占用程度更高,导致公司市场价值更低;大股东利用股权融资行为实现了控制权隐性收益和财富转移。
关键词:
大股东 股权融资偏好 掏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