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47)
- 2023(11387)
- 2022(8753)
- 2021(7652)
- 2020(6278)
- 2019(13855)
- 2018(13327)
- 2017(26579)
- 2016(13870)
- 2015(15654)
- 2014(15590)
- 2013(15279)
- 2012(14025)
- 2011(12772)
- 2010(13235)
- 2009(12993)
- 2008(11771)
- 2007(10993)
- 2006(10145)
- 2005(9832)
- 学科
- 济(82631)
- 经济(82568)
- 业(38089)
- 管理(37568)
- 企(29054)
- 企业(29054)
- 中国(29025)
- 融(28595)
- 金融(28595)
- 方法(26665)
- 银(26600)
- 银行(26590)
- 行(25723)
- 数学(24118)
- 数学方法(24025)
- 地方(22597)
- 制(17616)
- 财(17531)
- 农(17035)
- 业经(16704)
- 地方经济(12870)
- 体(11806)
- 学(11603)
- 中国金融(11557)
- 农业(11380)
- 险(10958)
- 贸(10952)
- 贸易(10937)
- 保险(10867)
- 务(10707)
- 机构
- 学院(201844)
- 大学(200759)
- 济(102489)
- 经济(100655)
- 管理(74145)
- 研究(70134)
- 中国(66006)
- 理学(61728)
- 理学院(61138)
- 管理学(60257)
- 管理学院(59877)
- 财(50225)
- 京(40643)
- 财经(39179)
- 经济学(35565)
- 经(35559)
- 科学(35443)
- 中心(34378)
- 所(34090)
- 经济学院(31862)
- 江(30920)
- 研究所(30003)
- 财经大学(29275)
- 融(28462)
- 金融(27999)
- 农(26523)
- 北京(26314)
- 银(26086)
- 州(25083)
- 银行(25057)
- 基金
- 项目(121636)
- 科学(96870)
- 研究(91987)
- 基金(90606)
- 家(76284)
- 国家(75661)
- 科学基金(66185)
- 社会(63581)
- 社会科(60492)
- 社会科学(60474)
- 基金项目(46362)
- 省(46064)
- 教育(40341)
- 自然(38537)
- 资助(37982)
- 自然科(37716)
- 自然科学(37708)
- 划(37205)
- 自然科学基金(37071)
- 编号(35954)
- 成果(29633)
- 发(27739)
- 国家社会(27590)
- 重点(27140)
- 部(27129)
- 课题(24898)
- 创(24812)
- 性(24712)
- 教育部(24424)
- 人文(24112)
- 期刊
- 济(120648)
- 经济(120648)
- 研究(72816)
- 融(45247)
- 金融(45247)
- 中国(42617)
- 财(38459)
- 管理(29784)
- 农(25506)
- 学报(24058)
- 科学(23630)
- 财经(21703)
- 经济研究(21224)
- 大学(19864)
- 学学(19177)
- 经(18641)
- 技术(16705)
- 业经(16354)
- 农业(15644)
- 问题(15229)
- 教育(12977)
- 贸(11953)
- 理论(11718)
- 技术经济(11650)
- 国际(11570)
- 统计(10858)
- 世界(10753)
- 实践(10050)
- 践(10050)
- 商业(9827)
共检索到333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朱沛华 李军林
基于2008~2014年我国110家地方商业银行样本,运用动态面板估计模型,分析不同经济环境下市场化转型对地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深化市场化改革能够有效降低信用风险。然而,这种抑制作用在不同经济环境下的政策效果存在差异:在经济平稳运行的条件下,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能有效降低区域的信用风险;在经济波动较大的条件下,推进市场化转型则会加剧区域的信用风险。构建平稳增长的经济环境是防范与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经济波动 金融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梅冬州 马振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面临的不确定性迅速上升,新冠疫情的暴发更是给世界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多重风险叠加严重影响了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采用面板局部投影法,考察风险冲击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发现杠杆率较高、金融市场摩擦较大、经济周期处于衰退阶段的新兴经济体,会遭受更严重的负面冲击。基于此,本文构建一个小国开放DSGE模型,详细分析全球金融风险冲击影响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杠杆率较高和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较大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使企业风险溢价上升幅度更大,对经济造成更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资本流动顺周期性较强的新兴经济体,风险冲击会显著抬高国家主权风险溢价,使国内基准利率上升,放大风险冲击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认为,新兴经济体通过控制宏观杠杆率、完善金融基础设施、逆周期调节跨境资本流动等手段,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冲击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风险冲击 新兴经济体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中明 夏琦
选取四大类22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法析出经济增长动力风险、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外部经济风险、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和经济脆弱性风险等构成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5类风险因子,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系统性金融风险及其5类风险因子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各风险因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长方面存在差异。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外部经济风险和房地产价格泡沫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时滞性,外部经济风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程度最大,证券市场泡沫风险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持续时间最长。基于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耿沛
最近这些年,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一直在提高,经济体制不断在完善,房地产经济也跟着发展起来。在这个阶段,房地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为中国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房地产业的经济发展过程伴随着不稳定的事实,这不仅对房地产相关经济的发展和稳定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也有直接影响,不能忽略,在严重的情况下,也影响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文章从房地产经济学的角度介绍了影响房地产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并介绍了房地产经济波动和金融风险缓解策略。
关键词:
房地产 经济波动 金融风险 防范策略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杨翱 金昊 赵向琴 陈国进
自然灾害、恐怖袭击和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等重大风险发生会对经济活动和金融稳定造成巨大冲击。本文从商品需求侧与商品供给侧引入重大风险冲击并将“双金融摩擦”引入新凯恩斯DSGE模型来探究重大风险冲击的经济波动效应与金融风险效应,并分析财政货币政策对重大风险冲击的调控效果。研究发现:第一,在“金融加速器”作用下,重大风险冲击通过推高企业贷款违约概率导致金融风险水平上升和经济衰退。第二,当重大风险冲击对商品需求侧的影响大于对商品供给侧的影响时,经济波动加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第三,下调企业所得税通过改善企业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降低金融风险;下调无风险利率虽然能够削弱重大风险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但会导致金融风险积累。因此,为应对重大风险冲击,中国应做好对困难企业的财政支持与信贷支持,提高财政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章倩 周扬
面对处于高位的房地产市场,我国政府开启了新一轮严苛的房地产市场调控,然而房价却出现下行困难的高价格粘性局面,使得我国金融与宏观经济稳定受到威胁。本文构建了包含房地产部门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内生化DSGE模型,分别考察了在不同房价粘性下,杠杆率等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在面对不同外生冲击时的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冲击使房价、产出和通货膨胀等宏观变量呈现正向响应,使系统性金融风险和风险溢价呈现负向响应;紧缩的货币政策冲击使房价和产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下降,杠杆率和系统性金融风险水平上升。此外,不同的房价粘性情况下,金融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外生冲击的响应程度存在差异。高房价粘性情况下偏离稳态的幅度较小,同时高房价粘性的存在会影响货币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效果。本文研究结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和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实现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具有重要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贵丽娟 胡乃红 邓敏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推动金融开放的进程加快,而金融开放是减小还是增大经济波动,抑或有什么因素影响金融开放与经济波动间的关系成为经济金融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将宏观金融风险引入Aghion et al.(2004)开放经济体模型,分析发现,发展中国家在宏观金融风险程度较低时实施金融开放能减小经济波动,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对48个发展中国家1987-2006年年度数据计算得出,当宏观金融风险达到40.33的门槛值后,发展中国家扩大金融开放就能取得较好效果。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荫林 张海霞 张东生
本文以山西省临汾市的资源导向型经济结构转型为个案,分析了结构转换与金融风险的动态相关性,以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要素优势是决定区域经济转型的基本因素;宏观经济波动对经济转型和金融风险具有深刻影响;在关注金融风险控制的基础上促进区域经济结构优化是金融机构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经济结构优化 金融风险 经济波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郑长军 陈诗颖 钱宁宇
财政逆周期调控能够平抑经济风险,但衰退背景下的逆周期调控势必增加地方债务规模,进而影响银行风险,造成金融不稳定因素,而经济衰退和金融不稳定又反过来制约政府偿债能力并危及逆周期调控的效果。本文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这一过程中重要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发现:(1)地方经济持续增长有利于显著降低城商行风险承担,而地方债风险的增大则倾向于增加城商行风险承担;(2)地方债风险的冲击显著增加城商行的建筑业信贷。基建投资作为逆周期调控的常规手段,是地方债风险与城商行风险承担之间联系的关键因素;(3)城投债风险与经济周期的反向关系进一步证明了城投公司承担了部分逆周期基建职能。本文的研究对于适时适度地逆周期调控,以及防范地方债风险向银行的传染,构建良性的地方政-银生态,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光彩 彭派
以美联储货币政策冲击带来的国际资本流动大幅增加为背景,采用2005—2020年31个新兴市场国家的年度数据,在“推-拉”框架的基础上引入金融开放,研究金融开放如何改变各驱动因素对资本流入规模的影响,最后利用PVAR模型分析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开放会在一定程度上放大各驱动因素对资本流入规模的影响。对于更开放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对于各驱动因素更加敏感,而且由于不同类型资本的流入规模和目的不同,该影响表现出异质性。金融开放水平越高,资本流入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越大。
关键词:
国际资本流入 面板门限回归 宏观经济波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卫红
文章运用修正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构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的汉密尔顿模型,并据此给出了区域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作用逻辑框架;以此为基础,利用经验数据分析了三者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并获得了关于区域金融发展、区域市场冲击与区域经济波动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汉密尔顿模型 金融市场冲击 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邵传林 王莹莹
中国金融业市场化体制改革不仅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还有力地降低了经济波动带来的宏观风险。本文基于中国省级层面1985-2011年的数据考察各省区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各省区金融市场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平抑效应,地区金融市场化的推进会先抑制经济波动,当越过门槛值后,会加剧地方经济波动;货币冲击、投资冲击以及国有经济增长均会加剧经济波动,但各地区金融市场化的逐步推进有效抑制了这三类冲击的不利影响;在使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成立。
关键词:
金融市场化 经济波动 平抑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丁志帆
中国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体制改革道路,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最根本的制度变迁之一。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制度红利,不仅激活了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更有效的实现了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然而,对于市场化进程究竟如何影响了中国宏观经济,尤其是经济波动的问题,理论界的研究尚不深入。本文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时间将转型期划分为增量改革阶段和存量改革阶段,并利用HP滤波法对1978~2010年中国经济37个主要宏观经济运行指标进行剔除趋势处理,进而从波动性、共动性和粘滞性三个特征维度提炼出全样本时期和市场化程度不同的两个阶段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研究发现,随着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方意 陈敏
本文基于理论和经验分析,考察在经济波动冲击下以银行风险承担为核心的金融周期形成机理,并以银行风险承担来测度中国金融周期。文章梳理了经济波动影响风险资产市场的波动率水平,进而影响银行资产负债表能力并最终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提出以市场型资产变动率作为银行风险承担的衡量指标,并证实该指标具有前瞻性。通过考察经济扩张与收缩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差异性影响,验证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设",并证实中国金融周期具有中期频率,周期长度约为11年。监管当局应关注低波动率带来银行过度风险承担、加剧系统性风险积聚的顺周期现象,加强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