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4)
- 2023(5933)
- 2022(4370)
- 2021(3869)
- 2020(3100)
- 2019(7058)
- 2018(6951)
- 2017(14132)
- 2016(7506)
- 2015(8483)
- 2014(8650)
- 2013(8336)
- 2012(7300)
- 2011(6507)
- 2010(6544)
- 2009(6287)
- 2008(6415)
- 2007(6053)
- 2006(5550)
- 2005(5401)
- 学科
- 济(36873)
- 经济(36839)
- 管理(26692)
- 业(26079)
- 企(22305)
- 企业(22305)
- 方法(15155)
- 数学(13317)
- 数学方法(13270)
- 中国(10714)
- 财(10254)
- 农(9387)
- 业经(8696)
- 制(7789)
- 务(7565)
- 财务(7552)
- 财务管理(7547)
- 企业财务(7396)
- 融(7029)
- 金融(7029)
- 银(6281)
- 银行(6270)
- 行(6011)
- 农业(5968)
- 贸(5755)
- 贸易(5750)
- 地方(5655)
- 体(5580)
- 易(5550)
- 发(5167)
- 机构
- 大学(114231)
- 学院(112522)
- 济(51821)
- 经济(50814)
- 管理(45324)
- 理学(38587)
- 理学院(38255)
- 管理学(37750)
- 管理学院(37534)
- 研究(36829)
- 中国(30903)
- 财(25744)
- 京(23638)
- 财经(20573)
- 科学(18872)
- 经(18775)
- 所(18050)
- 中心(17192)
- 江(16791)
- 经济学(16390)
- 研究所(15801)
- 农(15798)
- 财经大学(15415)
- 北京(15055)
- 经济学院(14720)
- 业大(13809)
- 商学(13646)
- 州(13572)
- 商学院(13513)
- 院(13088)
- 基金
- 项目(69646)
- 科学(56432)
- 基金(53333)
- 研究(50985)
- 家(45684)
- 国家(45306)
- 科学基金(40099)
- 社会(34491)
- 社会科(32853)
- 社会科学(32841)
- 基金项目(27788)
- 自然(25756)
- 自然科(25269)
- 自然科学(25265)
- 省(25177)
- 自然科学基金(24847)
- 教育(23337)
- 资助(21771)
- 划(21141)
- 编号(20139)
- 成果(16228)
- 部(16137)
- 重点(15096)
- 国家社会(14686)
- 教育部(14429)
- 发(14222)
- 创(14173)
- 人文(14049)
- 制(13515)
- 大学(13442)
共检索到177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伊志宏 李艳丽 高伟
本文以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03—201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探讨了市场化进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激励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是影响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发挥的重要外部因素,在市场化进程相对较快的地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对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起到促进作用;在市场化进程较慢的地区,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与高管薪酬—绩效敏感性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但是,其积极治理效应的发挥受到市场化进程因素的限制。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解决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不仅要继续大力发展机构...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超 蔡庆丰 陈娇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司高管的巨额薪酬成为众矢之的。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寄予了厚望。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产生积极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2004~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线性概率模型、Probit、Logit、Tobit以及OLS等回归方法对机构持股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限制高管股权激励和固定薪酬的增长,对于薪酬设计的改善作用也有待加强,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在中国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高管薪酬 股权激励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冬华 梁上坤 蒋德权
在职消费与货币薪酬不同的适用条件,决定了两者作为激励的契约成本的差异。当市场化程度提高时,相比隐性的在职消费契约,货币薪酬契约成本可能减少得更多,因而在契约组合中会得到更多应用。本文使用市场化指数作为替代变量,对上述推论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市场化指数越高的年份和地区,货币薪酬和在职消费绝对量均为更多,但货币薪酬契约更多地代替了在职消费契约;在相同年份和地区,被保护行业则会显著地抑制这一替代关系。本文将在职消费隐性契约的特点纳入到契约成本的分析中,为不同激励契约间关系的研究增添了新的重要证据;发现了市场化水平对不同激励构成的契约成本的影响,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深入,在激励契约中,货币薪酬契约对在职消...
关键词:
在职消费 货币薪酬 隐性契约 市场化水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靳光辉 刘志远 黄宏斌
将投资者情绪与传统理性视角下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检验管理层薪酬激励和债务融资两种治理机制与投资者情绪交互作用对投资非效率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考虑投资者非理性影响,管理层薪酬激励、债务融资均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其与投资者情绪的交乘项均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理机制对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却依赖于投资者情绪状态。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投资效率 薪酬激励 债务融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宇洵 彭建霞 万可人
利用2007年我国国有控股公司数据,以中小股东利益保护为因变量,以高管现金薪酬、高管持股比例和在职消费为主要考察对象,并选取公司规模和股权制衡结构作为控制变量,检验在不同激励方式下高管薪酬与中小股东利益的相关性,结论表明:国有控股公司高管薪酬主要集中于现金薪酬和在职消费,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较大,而高管持股则可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杰民 梁文宇 樊燕萍
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对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选取我国2011—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探讨投资者关注的调节作用和绿色技术创新在上述关系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以及不同情境下的异质性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高管薪酬激励对企业ESG表现有显著促进作用;(2)投资者关注强化了高管薪酬激励与企业ESG表现之间的正相关关系;(3)高管薪酬激励通过绿色技术创新路径,提升企业ESG表现;(4)高管薪酬激励在国企和重污染企业中实施对企业ESG表现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从高管薪酬激励视角研究,为我国上市公司重视和提升ESG表现提供了理论支持,对我国上市公司推进ESG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管薪酬激励 ESG表现 投资者关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原 丁文娟
本文选取2012-2017年沪深A股182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比研究了高管货币薪酬与股权激励对盈余持续性的影响效果,并分别以内部控制质量和市场化程度为调节变量,分析了二者对高管薪酬激励效果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货币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均显著提高了企业盈余持续性;高管股权激励对盈余的组成部分,即经营性现金流与应计利润持续性的影响更加显著;内部控制质量和市场化进程都对货币薪酬激励效果发挥了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股权激励效果没有发挥作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文芳 汤四新
行为是制度与绩效的中介,由于忽视了薪酬对参与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传统代理理论框架下薪酬合约的激励效果是不明确的。文章实证检验了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的作用。研究发现,薪酬(无论薪酬水平还是薪酬差距)是管理者自信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相比,在国有上市公司中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公司所在地市场化进程较高时,薪酬激励对管理者自信程度也具有更为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宋晶 孟德芳 彭琴燕
企业中层管理者是介于企业最高管理层及生产经营一线的中间环节,是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员工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中不仅承担着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角色和使命,而且也是产生企业未来高层管理者的主要人才梯队和后备力量。无疑,拥有一批能干、高效的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聂晓 李雨欣
本文以2009-201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产品市场竞争、管理层薪酬激励与过度投资的关系,管理层薪酬激励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发现,产品市场竞争和管理层薪酬激励均对过度投资有显著的治理效应,但同时高度竞争的产品市场环境也会弱化管理层薪酬激励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而适度的竞争则不会弱化这种效应。说明产品市场竞争和管理层薪酬激励之间存在替代关系,即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可以适当降低对管理层的薪酬激励,而竞争较弱时则应增加对管理层的薪酬激励。
关键词:
产品市场竞争 管理层薪酬激励 过度投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毛刚 朱莲 郭耀煌
本文回顾了西方学者关于非营利组织管理者薪酬激励的一些主要理论和经验研究,包括非营利组织代理问题及薪酬激励、非营利组织管理者薪酬的影响因素以及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管理者薪酬的比较等。
关键词:
非营利组织 管理者薪酬 激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克江
“任何人的行为都是在一定的伦理背景中进行的,离开了伦理而单纯地强调人的经济理性只会减弱经济学的预测能力。”——著名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夏天,王宗军,田林
经营者的薪酬契约是上市公司激励机制建立的核心。经营者薪酬激励效果可以薪酬-业绩敏感系数来评价。本文采用模型来对湖北上市公司薪酬-业绩敏感系数计量分析,来揭示湖北上市公司薪酬激励的时间效应和不同公司薪酬激励效果的差异。
关键词:
薪酬契约 Panel-data 公司业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文哲 郝项超 石宁
境外战略投资者是否有助于改善国内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机制?本文认为境外战略投资者可以通过多元化银行股权结构、改变董事会结构以及与银行签署公司治理合作协议三个途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的高管薪酬机制。基于国内65家商业银行高管薪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境外战略投资者不仅提高了银行高管层的薪酬绩效敏感度,而且还有效抑制了银行高管过度支付的现象。因此,境外战略投资者缓解了国内商业银行的委托代理问题,提高了其高管薪酬激励的有效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敏 姜付秀
本文以中国沪、深两市2001~2008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角度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薪酬契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在民营企业中起到了显著的治理作用,它能够显著提高民营企业的"业绩—薪酬"敏感性、降低民营企业的薪酬"粘性";没有发现机构投资者在国有企业中的治理作用。这一结论表明,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的发挥需要合适的治理环境。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机构投资者和薪酬契约研究领域的内容,而且对中国的相关监管部门也具有借鉴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