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1)
- 2023(13219)
- 2022(10832)
- 2021(9846)
- 2020(8291)
- 2019(18697)
- 2018(18597)
- 2017(37265)
- 2016(20393)
- 2015(22931)
- 2014(23199)
- 2013(22992)
- 2012(21245)
- 2011(19066)
- 2010(19285)
- 2009(18329)
- 2008(18677)
- 2007(16887)
- 2006(15141)
- 2005(14254)
- 学科
- 济(88094)
- 经济(87962)
- 管理(67903)
- 业(66172)
- 企(55256)
- 企业(55256)
- 方法(40436)
- 数学(36092)
- 数学方法(35869)
- 财(30338)
- 中国(26508)
- 制(25099)
- 农(23749)
- 务(19817)
- 财务(19783)
- 业经(19764)
- 财务管理(19736)
- 企业财务(18978)
- 银(18118)
- 银行(18099)
- 行(17253)
- 体(17202)
- 融(17057)
- 金融(17055)
- 贸(16313)
- 贸易(16299)
- 易(15885)
- 农业(15027)
- 体制(14372)
- 学(14175)
- 机构
- 大学(300969)
- 学院(297889)
- 济(132094)
- 经济(129540)
- 管理(114595)
- 研究(98358)
- 理学(97803)
- 理学院(96816)
- 管理学(95561)
- 管理学院(94989)
- 中国(79928)
- 财(69807)
- 京(62866)
- 财经(54407)
- 科学(53399)
- 经(49506)
- 所(48892)
- 江(45165)
- 中心(45105)
- 农(44470)
- 经济学(43010)
- 研究所(43004)
- 财经大学(40717)
- 北京(39928)
- 经济学院(38925)
- 业大(38665)
- 州(35788)
- 范(35544)
- 院(35240)
- 师范(35192)
- 基金
- 项目(186343)
- 科学(148764)
- 基金(139367)
- 研究(138423)
- 家(119722)
- 国家(118771)
- 科学基金(102752)
- 社会(92097)
- 社会科(87503)
- 社会科学(87485)
- 基金项目(72578)
- 省(69957)
- 教育(64668)
- 自然(64048)
- 自然科(62597)
- 自然科学(62580)
- 自然科学基金(61557)
- 划(59180)
- 资助(57870)
- 编号(54566)
- 成果(46445)
- 部(44154)
- 重点(41735)
- 制(40068)
- 国家社会(39105)
- 发(38985)
- 教育部(38930)
- 创(38663)
- 性(38015)
- 课题(38007)
- 期刊
- 济(147280)
- 经济(147280)
- 研究(95278)
- 中国(60626)
- 财(57133)
- 管理(45825)
- 学报(42325)
- 农(41081)
- 科学(39464)
- 融(37931)
- 金融(37931)
- 大学(33731)
- 学学(31877)
- 财经(29229)
- 教育(28398)
- 农业(26839)
- 经(24938)
- 经济研究(24369)
- 技术(23578)
- 业经(22793)
- 问题(20405)
- 贸(17890)
- 国际(15518)
- 理论(15295)
- 技术经济(14401)
- 业(14317)
- 商业(14105)
- 财会(13725)
- 世界(13672)
- 现代(13610)
共检索到460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志斌
研究企业市场化进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探索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对两者关系的影响,从而发现市场化程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优于非国有控制企业,相对于非国有控制企业,市场化进程对国有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更强的提升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斌 卢闯
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制度基础和实施机制,金融市场化程度、股权集中度作为决定公司治理模式和机制的决定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金融市场化指数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等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化、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对于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金融市场化对股权集中度较低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提升作用更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梁莱歆 冯延超 杨继伟
民营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对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审计师选择决策具有重要的影响。以2006年—2009年在深圳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与审计师选择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实际控制人具有政治身份的民营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并且实际控制人的政治身份级别越高,越倾向于选择"十大"会计师事务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玉龙 杨伟国
文章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对高管薪酬契约的影响,结果显示:内部控制越有效,高管薪酬契约越有效。这一结论为政府监管机构及上市公司股东提高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高管权力 高管薪酬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方红星 刘丹
以我国2010年变更审计师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衡量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指标,对内部控制质量与审计师变更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越低,变更审计师的可能性越大;而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对高质量审计的需求概率则与内部控制质量变化表现为倒U型曲线关系,即对于变更审计师的公司,在变更方向上,高质量审计需求与内部控制质量的变化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说明当内部控制足够有效时,内部控制与高质量审计之间具有替代关系。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李元霞
本研究基于2008-201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侧重于探讨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和企业绩效之间是否存在中介效应。结果显示:股权制衡度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绩效。进一步的检验发现,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完全是通过内部控制有效性得以实现的,即内部控制有效性在股权制衡度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
关键词:
股权制衡度 内部控制有效性 企业绩效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赵渊贤 吴伟荣
以我国2009-2012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尝试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政府干预、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媒体关注等制度性因素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法律制度、媒体关注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正相关;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政府干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显著负相关。这些研究结论表明,在研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问题时,必须考虑企业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这些研究结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强对两者之间的有效整合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有效性评价 制度性因素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浩
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我国A股2007—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公司自由现金流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随着自由现金流的增加,为了约束管理者的道德风险,公司负债水平便会越高,并且,内部人控制对这一影响效应产生了负面影响。文章用股权集中度和董事长、总经理两职合一来衡量内部人控制的程度,即股权集中度下降会削弱负债水平随自由现金流上升而上升的效应;两职合一后,管理人员的控制能力上升,使得这种效应也进一步削弱,从而在理论上为加强公司治理、减少内部人控制以及进一步更好地解决公司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代理问题提供了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逯东 王运陈 付鹏
本文以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全面讨论了CEO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给予CEO适度的超额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有助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提高;(2)与一般CEO相比,具有行政经历的CEO会削弱激励机制在内部控制有效性中的提升作用。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CEO激励是现阶段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但国有上市公司尚存在的行政任命制度扭曲了市场化激励机制,削弱了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张萍 徐巍
从外部非正式制度视角出发,考察媒体监督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与公司的内部控制改善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来自权威媒体的负面报道更能促使公司改善内部控制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较大的企业经济影响力削弱了媒体的监督效应。研究发现对于理解外部监督机制中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的互补关系,进一步发挥媒体监督在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媒体监督 经济影响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阚爽
本文运用2014年上海地区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重点探讨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激励方法的情况下两种激励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仅存在高管薪酬激励或者股权激励时,二者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当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时,二者仍与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但是二者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影响均小于仅存在高管股权激励或薪酬激励时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关键词: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阚爽
本文运用2014年上海地区上市公司面板数据,重点探讨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两种激励方法的情况下两种激励方法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企业仅存在高管薪酬激励或者股权激励时,二者均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当企业同时存在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时,二者仍与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但是二者对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影响均小于仅存在高管股权激励或薪酬激励时其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关键词:
薪酬激励 股权激励 内部控制有效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烨
利用2002~2003年我国A股市场数据,从上市公司至其最终控制人之间股权控制链的视角,对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与控制性股东侵占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随着股权控制链的增长而趋于严重,这种情况在非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也就是说,相对于国有控股股东,非国有最终控制人有更强的激励通过建立较长的控制链,达到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目的。其政策含义是,治理控制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利益侵占,应关注上市公司的最终控制人及其与上市公司之间形成的控制权结构。
关键词:
最终控制人 股权控制链 资金侵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崔秀梅 刘静
以我国沪市上市公司2003~2004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中国市场化进程差异对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以及市场化进程在不同产权类型最终控制人的公司中对社会责任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市场化程度越高,公司倾向于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市场化程度的这种影响,对于非强制性社会责任,在国有产权控制和非国有产权控制的公司没有显著差异;而对于强制性社会责任,在国有产权控制的公司更为明显。
关键词:
市场化进程 最终控制人 企业社会责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杨道广 王金妹 陈丽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企业而言,就必须从"求全、求大"向"增值、增效"转变。多元化是我国企业实现扩张和跨越式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很多情况下也是"粗放型发展"的缩影。作为一种有效的内部监督与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能否提升企业多元化价值呢?以2007—2015年我国A股非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此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企业多元化价值越大,证实了内部控制对多元化战略选择和执行的优化作用;进一步,内部控制对多元化价值的提升效应集中体现在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信息与沟通这三大要素中;在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主要结论依然稳健;此外,补充性检验的结果证实,内部控制对国有企业的多元化价值不存在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市场化进程、两权分离与资本结构选择——来自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我国主板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从军经历提升了内部控制质量吗?——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并购整合能力与并购业绩——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最终控制人性质、市场化进程与企业并购——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实际控制人性质与社会责任履行——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政府控制和市场化进程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质量与控制活动有效性研究——基于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耦合关系及沪市上市公司经验证据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来自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政治关系、市场化程度与公司债融资——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