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03)
2023(16694)
2022(13731)
2021(12678)
2020(10398)
2019(23896)
2018(23326)
2017(45523)
2016(25060)
2015(27703)
2014(27309)
2013(27169)
2012(25088)
2011(22510)
2010(22417)
2009(20866)
2008(20683)
2007(19016)
2006(16867)
2005(14967)
作者
(73482)
(62099)
(61736)
(58827)
(39084)
(29923)
(27944)
(24247)
(23366)
(21943)
(21177)
(20609)
(19787)
(19454)
(19421)
(19164)
(18968)
(18087)
(17923)
(17696)
(15519)
(15243)
(15203)
(14261)
(14241)
(13840)
(13759)
(13612)
(12514)
(12399)
学科
(107273)
经济(107149)
(71294)
管理(63411)
(51116)
(47016)
企业(47016)
方法(43238)
数学(38747)
数学方法(38453)
农业(34128)
中国(28821)
(26461)
业经(26135)
地方(25233)
(20871)
贸易(20861)
(20743)
(20365)
(20250)
(16172)
银行(16111)
(16002)
金融(15998)
环境(15487)
(15330)
(15315)
(14592)
技术(14576)
财务(14567)
机构
学院(356626)
大学(353056)
(150287)
经济(147391)
管理(131694)
研究(124605)
理学(113925)
理学院(112578)
管理学(110678)
管理学院(110014)
中国(95565)
(82831)
科学(77880)
(73675)
(68396)
(64759)
农业(64576)
业大(61043)
研究所(58789)
中心(58400)
(54691)
财经(54272)
(49419)
经济学(46908)
(45954)
北京(45497)
师范(45413)
(43664)
(43126)
经济学院(42815)
基金
项目(240456)
科学(187755)
基金(174383)
研究(171999)
(154641)
国家(153277)
科学基金(129351)
社会(111044)
社会科(104898)
社会科学(104863)
(94937)
基金项目(93305)
自然(83151)
自然科(81189)
自然科学(81162)
自然科学基金(79745)
(79579)
教育(77075)
编号(69236)
资助(69148)
成果(55331)
重点(54364)
(54025)
(52901)
(49992)
课题(47397)
创新(46841)
国家社会(46780)
科研(46256)
计划(44521)
期刊
(169795)
经济(169795)
研究(103484)
(82587)
中国(69216)
学报(63626)
科学(56106)
农业(55301)
(52057)
大学(47130)
学学(45025)
管理(43316)
(37254)
金融(37254)
业经(32613)
教育(30841)
(28091)
技术(27714)
财经(26697)
经济研究(26377)
问题(24434)
(23043)
(20070)
世界(18047)
技术经济(17477)
(17341)
业大(17069)
资源(16619)
商业(16305)
科技(16173)
共检索到5308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冯旭芳  
本文采用世界银行对西部某贫困地区1500户农村居民住户调查的资料做为研究样本,对影响农户收入增长的诸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揭示市场化制度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增长对耕地这一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但细碎化的耕地却使劳动力增加而对农户收入增长无用武之地,这是因第一产业仍是西部农村的主导产业及农户收入增加的最主要来源而决定的,同时人均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却因整体水平偏低而对农户收入增加作用较小。然而,物质资本投入的增加、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却对农户收入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技术初始水平接近于零,反映了农户经营的技术水平较低的态势。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可云  杨孟禹  
针对既有文献在农村扶贫研究中空间效应产生机理解释与效应分解的缺憾,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首先分析空间溢出作用下的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收入的作用机理,并从理论上揭示了农民收入空间相关产生的原因,最后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将财政金融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解为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并以滇西贫困地区为例,基于地理距离权重矩阵对其进行估计。研究表明:滇西贫困地区县域农民收入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空间异质性;财政支出对本县农民增收的效应为正,且对邻近县也有促进作用;金融发展对本县和邻近县农民增收抑制作用明显;结论对治理滇西地区的贫困问题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纯阳  
本文以湖南西部贫困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证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一般性分析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中,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技术培训对于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效,而对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世平  
以甘肃省"两州两市"为例说明中国最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分析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自身发展、农村面貌改善、农民收入状况和社会事业发展对农民增收产生的影响。甘肃省"两州两市"实现农民增收,要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重点发展特色农业,发展旅游业和家庭服务业为重点的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劳务经济,提高农民素质,推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聂凤英  
[目的]在脱贫攻坚视域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农村地区反贫困合意、有效的组织化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利用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县139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参加农民合作社可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38.04%;农民合作社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非贫困农户、低学历农户的增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建档立卡、土地面积、村里面是否有农民合作社、人情往来支出对数、政府补贴津贴对数、是否参加专业培训等7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而户主年龄、学生数量、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等3个因素会降低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结论]据此提出,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强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注重扶贫资源对于贫困农户获得的便利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重庆是大城市与大农村并存的特殊直辖市,农村面积和人口分别是京津沪总和的2倍和2.7倍,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和扶贫攻坚任务艰巨。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扶贫投入,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构建综合扶贫格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鹏军  
党的十八大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的战役,贫困地我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脱贫的重要路径,需要发挥优势,定准模式,做好规划、建设和开发工作,其中农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增收路径需要明确,以此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鹏军  
党的十八大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的战役,贫困地我农业旅游开发作为脱贫的重要路径,需要发挥优势,定准模式,做好规划、建设和开发工作,其中农民在旅游开发中的增收路径需要明确,以此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忠斌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信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显示,信息量、信息渠道对信息的扭曲等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我国农民信息渠道单一,信息量小已经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纯阳  
以湖南西部贫困县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了人力资本对典型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证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一般性分析结论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中,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着几乎同等重要的作用。技术培训对于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效,而对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清娥  李红艳  
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正效应,其直接正效应就是退耕还林后的收益明显高于退耕还林之前。其间接正效应主要有以下三点: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西部地区农民增收;有利于西部生态环境改善,减少了农民的灾害支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亦民  赵佳荣  刘纯阳  
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造就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已成社会各界的共识。本文在构建贫困地区新型农民培养指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5个国家级贫困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的新型农民培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贫困地区新型农民的培养水平还比较低,贫困地区农民参与新型农民培养的行为受到农户个体特征、农业生产资源特征、经济环境特征以及社会环境特征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纯阳  高启杰  杨亦民  
人力资源投资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农民个人及其家庭的收入状况。在人力资本投资的几种主要形式中,教育和劳动力迁移对贫困地区农民收入产生着几乎同等主要的作用,技术培训对于增加农户经营性收入有效,而对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的效果不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和颖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培育新型农民,要切实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农村人口众多,新农村建设的任务艰巨,新型农民的培养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以云南这一多民族贫困地区作为案例,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数据处理和统计,系统分析了云南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构成及新型农民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