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6)
2023(12706)
2022(10343)
2021(9381)
2020(7695)
2019(17476)
2018(17361)
2017(33431)
2016(18336)
2015(20684)
2014(20640)
2013(20298)
2012(18640)
2011(16890)
2010(17242)
2009(16544)
2008(16452)
2007(15304)
2006(13440)
2005(11997)
作者
(53799)
(45001)
(44770)
(42931)
(28508)
(21463)
(20681)
(17399)
(16955)
(16047)
(15214)
(15156)
(14286)
(14077)
(14060)
(13940)
(13805)
(13149)
(13072)
(13008)
(11129)
(11118)
(10959)
(10296)
(10295)
(10146)
(10080)
(9997)
(9094)
(9061)
学科
(79239)
经济(79160)
(50159)
管理(47108)
(36349)
企业(36349)
(33644)
方法(33283)
数学(29143)
数学方法(28868)
中国(22280)
农业(21876)
业经(20292)
(18693)
地方(16419)
(16352)
(15914)
(15454)
贸易(15447)
(14959)
(13037)
金融(13035)
(12932)
银行(12903)
(12335)
(11795)
理论(11357)
(11094)
财务(11062)
财务管理(11031)
机构
学院(269141)
大学(266720)
(110634)
经济(108200)
管理(99196)
研究(91382)
理学(84652)
理学院(83692)
管理学(82170)
管理学院(81648)
中国(70398)
(55811)
科学(55186)
(51403)
(51317)
(46793)
中心(42942)
研究所(42151)
(41834)
业大(40766)
财经(40749)
农业(39556)
(36802)
(36530)
师范(36158)
北京(34978)
经济学(34701)
(33383)
(32101)
经济学院(31426)
基金
项目(173229)
科学(135347)
研究(128836)
基金(123994)
(107487)
国家(106547)
科学基金(90514)
社会(81582)
社会科(76982)
社会科学(76960)
(68712)
基金项目(65166)
教育(59293)
(57184)
自然(56462)
自然科(55161)
自然科学(55146)
编号(54519)
自然科学基金(54144)
资助(50357)
成果(44925)
重点(39178)
(38709)
(38175)
课题(37333)
(35480)
国家社会(33530)
创新(33211)
科研(33155)
(33073)
期刊
(129505)
经济(129505)
研究(78688)
中国(52320)
(52255)
学报(42551)
(39916)
科学(38737)
农业(34416)
管理(33692)
大学(32226)
学学(30376)
(29010)
金融(29010)
教育(28512)
业经(24689)
技术(22067)
财经(20298)
经济研究(20207)
问题(17695)
(17444)
(16363)
(14583)
(13674)
商业(13255)
技术经济(12970)
理论(12868)
图书(12494)
世界(12285)
统计(12225)
共检索到403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任守云  叶敬忠  
农民对劳动力的配置反映了他们在一定社会结构条件下的生存策略。本文以李村农业收获中的换工和雇工为例对此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换工在李村出现了很久,但在目前李村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及外部对村庄的支持缺乏的背景下,庄稼收获中的换工更加体现了村民对共同体资源的利用方式,是农民的自助行为;农业市场化的推进及现金在现代社会中的日益重要,致使村民普遍从事以市场为导向的李子生产,造成在收获期李子生产大户只能向外村雇工方能满足客户运输农产品的要求。尽量不去雇工反映了村民在农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情况下的精打细算。与禄村的情况相比,李村村民的生计主要不再取决于农田有无和农田多少,而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倩雯  
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进入城市逐步形成空心化,与农忙时节的农村劳动力供给不足形成鲜明矛盾。文章在对广东省阳东县大沟镇、河南省原阳县葛埠口乡葛庄村以及四川省西充县黄竹坝村等地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2014年4月社会资源研究所发布的关于中国农业雇工现状的报告,从对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农业雇工现状的研究中发现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存在雇工难、雇工费用上涨等现象,接着对这种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对劳动力需求增加、失地农民数量增加及农民观念的转变,并通过文献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揭示了空心化背景下农业雇工的特征即:农村空心化使农业雇工具有技能水平低、年龄性别失衡、易季节性失业、权益难以保障、...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相广平  
文章选取28家农村商业银行2006年-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分析、非面板聚类分析和面板聚类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相广平  
文章选取28家农村商业银行2006年-2015年非平衡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回归分析、非面板聚类分析和面板聚类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颜齐  毕欣宁  孟杰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颜齐  毕欣宁  孟杰  
当前我国土地规模化流转背景下,农业雇工在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和满足规模化经营需要两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黑龙江省412份农户样本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农业雇工受雇意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愿意成为农业雇工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占58.35%;年龄在50岁以上的农民受雇意愿最高,达55.62%。年龄、土地转出、家庭农业劳动力数量以及家庭农业收入比重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否具有非农技能、家庭耕地面积、土地转入和期望劳动工资等因素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期望劳动合同形式和期望劳动地点对农业雇工受雇意愿没有明显影响。基于此,建议建立农村闲散劳动力用工平台,加强农业雇工劳动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结构;完善农业雇工社会保障机制,提高农业雇工劳动保障意识,保障农业雇工权益。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利  夏显力  
要素优化组合的不充分使得我国农村土地要素市场仍面临土地利用不集约、资本下乡不畅通、“地—业”供需不匹配等问题,综合河南孟楼镇、江西余江区以及浙江德清县在农地流转、宅基地改革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探索与实践表明,“强权、纾困、增值”是新时代农村土地要素市场改革的主基调。通过“产权+治权”联动“强权”可以激活主体与要素市场,通过制度“松绑+创新”进行“纾困”可以加速要素整合,通过“地—业”匹配“增值”可以形成土地溢价和产业振兴的双赢局面。因此,深化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应重视“人—地—钱—业”要素的有效组合,强化乡村治理,提升各类主体参与乡村土地管理的主动性;创新体制机制,提升下乡资本驱动土地溢价效果;推进制度联动改革,促进“地—业”相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斌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之一,必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较全面的阐述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防范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基本对策。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娜  陈丹琦  陈井锐  孙傲  郑?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售电侧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给电力保底供应服务带来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新泽西州默认供电服务拍卖机制,结合我国保底售电服务现状,提出我国保底售电公司遴选及保底售电价格确定的一种市场化机制——连续降价和密封投标相结合的降价时钟拍卖。这一机制避免了目前电网代理购电对售电市场的挤压,使暂未直接从电力市场购电的用户通过保底售电公司间接地参与电力市场,为缩小电网代理购电范围提供了一种市场化解决方案。该机制将保底风险分散至多家保底售电公司,所形成的保底售电价格真实地反映了提供保底服务的成本信息。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一洪  
不断深入推进的利率市场化给城商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带来明显的冲击。本文通过构建多维度指标体系,从资产负债规模与结构、盈利效率与结构、风险水平与控制三个维度对50家城商行2009年-2015年的财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伴随利率市场化的加快,城商行积极求变,通过主动负债管理、拥抱"大资管"、多元化经营等战略举措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构建更具可持续性的资产负债经营模式,实现了收入结构多元化。然而,受实体经济增速放缓、银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城商行利润增速持续放缓,资产质量不断承压。城商行需要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转换经营机制和效益增长方式,提高资产盈利能力和资本积累能力,进而建立有效的资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黄博  刘祖云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旨在实现村庄社会的民主自治。但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的村庄治理呈现为乡村精英治理。本文对历史上乡村精英治理的几个典型阶段进行了回溯,并对精英治理的现状进行了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认为,乡村精英治理具有向更高一级村级民主自治形式过渡的必然,并就乡村精英治理的变革逻辑进行了展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觅  陈碧琼  
在我国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新型农村金融组织除面对传统农村金融风险外,还要应对利率风险的挑战,对于利率风险管理相对滞后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而言,无疑加大了其经营风险。为有效控制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要调整业务结构、加快转型步伐、转变经营观念、提升贷款风险定价水平。监管部门也应协助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消化存量利率风险资产,放宽资本准入,扩大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资金来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勇成  秦炳山  
我国金融市场正经历利率市场化改革重要阶段,从国内外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电子银行发展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势必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产生重大影响与挑战。因此,农合机构必须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非息收入占比。通过优化组织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业务创新,健全后台服务体系,以重视客户体验、提升满意度为目标,全面推进电子银行发展战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泓博  
利率市场化改革离不开利率定价机制的建设。2001年中央银行就对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试点,2002年又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幅度。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建立完善、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尤为重要。经过对山东威海部分农村信用社调查发现,因经营条件、竞争机制、风险理念等方面的缺陷,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仍不健全、定价方式还不够科学和规范。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