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69)
- 2023(12547)
- 2022(10144)
- 2021(9170)
- 2020(7464)
- 2019(16426)
- 2018(16439)
- 2017(31757)
- 2016(17268)
- 2015(19184)
- 2014(18682)
- 2013(18130)
- 2012(16136)
- 2011(14573)
- 2010(14840)
- 2009(14351)
- 2008(13926)
- 2007(13002)
- 2006(11809)
- 2005(10950)
- 学科
- 济(70006)
- 经济(69900)
- 业(57062)
- 管理(49224)
- 农(46838)
- 企(36121)
- 企业(36121)
- 农业(30850)
- 方法(23065)
- 业经(22187)
- 中国(20710)
- 制(20420)
- 数学(19940)
- 数学方法(19767)
- 财(18795)
- 体(14826)
- 银(13357)
- 银行(13345)
- 地方(13252)
- 贸(12958)
- 贸易(12949)
- 行(12818)
- 融(12775)
- 金融(12772)
- 易(12616)
- 发(12503)
- 策(11144)
- 学(11055)
- 体制(11014)
- 务(10724)
- 机构
- 学院(243221)
- 大学(236809)
- 济(105066)
- 经济(102963)
- 管理(92285)
- 研究(81191)
- 理学(78668)
- 理学院(77961)
- 管理学(76741)
- 管理学院(76313)
- 中国(66465)
- 农(55361)
- 财(50463)
- 京(48831)
- 科学(45530)
- 农业(42045)
- 所(40199)
- 中心(38873)
- 业大(38752)
- 财经(38730)
- 江(38620)
- 研究所(35473)
- 经(35078)
- 经济学(31644)
- 范(29998)
- 州(29985)
- 北京(29950)
- 师范(29731)
- 经济学院(28423)
- 院(28292)
- 基金
- 项目(155877)
- 科学(124103)
- 研究(119901)
- 基金(113706)
- 家(97341)
- 国家(96430)
- 科学基金(83773)
- 社会(78334)
- 社会科(73901)
- 社会科学(73884)
- 省(62112)
- 基金项目(59776)
- 教育(54020)
- 自然(51045)
- 编号(50871)
- 划(50199)
- 自然科(49860)
- 自然科学(49850)
- 自然科学基金(48951)
- 资助(44766)
- 成果(40831)
- 制(35751)
- 部(35046)
- 发(34736)
- 重点(34629)
- 课题(34216)
- 创(32815)
- 国家社会(32668)
- 性(31621)
- 农(31485)
- 期刊
- 济(127855)
- 经济(127855)
- 研究(74019)
- 农(59806)
- 中国(53973)
- 农业(39914)
- 财(39196)
- 学报(34393)
- 科学(33122)
- 管理(32774)
- 融(31523)
- 金融(31523)
- 大学(27952)
- 业经(26807)
- 学学(26693)
- 教育(24535)
- 技术(20172)
- 财经(19622)
- 业(19112)
- 经济研究(18503)
- 问题(17660)
- 经(16809)
- 农村(15134)
- 村(15134)
- 农业经济(14503)
- 世界(14045)
- 版(13286)
- 经济问题(12107)
- 理论(11691)
- 贸(11686)
共检索到3796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谢艺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的扩大,农信社实行差别贷款利率服务的自主权也扩大了,这就对农信社贷款利率的定价和风险防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农信社的利率定价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问题,如何从农信社发展战略入手,探索适应市场化背景下的利率定价机制,对农信社实现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农信社 定价机制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泓博
利率市场化改革离不开利率定价机制的建设。2001年中央银行就对部分农村信用社进行利率改革试点,2002年又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放宽利率浮动幅度。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步推进,建立完善、科学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尤为重要。经过对山东威海部分农村信用社调查发现,因经营条件、竞争机制、风险理念等方面的缺陷,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定价机制仍不健全、定价方式还不够科学和规范。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机制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当前及今后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市场化 利率 定价机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海云桃
越来越高的利率市场化导致我国现行的储蓄国债固定化利率定价机制的弊端不断凸显,造成国债吸引力下降,为此首先对利率市场化同储蓄国债关系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市场化的利率给储蓄国债带来负面影响予以剖析,进而借助于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利率与储蓄国债发行利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我国储蓄国债定价机制更为适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军 曹永霞 刘红亮
同业存款作为一种市场化的产品,研究分析其定价机制,对利率市场化后的存贷款定价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本文结合西方商业银行存款定价方法和中国同业存款自身发展特点,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以资金成本为基础、以SHIBOR为基准,并综合考虑公开市场回购利率和同业竞争等因素的CS同业存款定价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和预测分析,证明该模型具有实用性和可靠性,以及SHIBOR在同业存款定价中具有主导作用,并针对模型的使用给出政策性建议:细分客户,分类定价;避免价格调整过于频繁,保持价格导向的连续性;不断积累市场化产品定价经验。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齐向荣
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潜在的利率风险对自身经营发展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采取切实的机制科学应对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造成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 防范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宏强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在央行的调控下,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顺序进行,利率市场化步伐稳步推进。尤其是2004年,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步伐:1月1日央行再次扩大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3月25日实行再贷款浮息制度;10月29日,存款利率9年来首次实行加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1.98%上调到2.25%,其他期限存款利率也相应上调;同时还放开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上限,并将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大到基准利率的2.3倍,实行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制度。其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央行2002年在全国八家农信联社推行浮动利率试点政策后,又...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润林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农信社有了更大的货款定价自主权和盈利空间。本文对当前我国农村信用社利率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信用社货款利率定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货款利率 定价机制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运全
2004年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稳步推进。这一改革进程将对商业银行发展带来重大影响,对银行利率定价机制提出更高要求。从目前利率定价现状看,商业银行在利率定价管理、定价技术发展、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为平稳推进利率市场化,须从组织架构、方法体系、信息系统和运行机制等角度进一步进行改革完善。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利率定价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乐平 王祥明
当前的农村信用社利率改革是否可以称作利率市场化改革,关键看农村信用社以何种身份参与改革和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的取向。合作制的农村信用社不宜参与利率市场化改革,也不宜利率市场化,其利率改革的方向是恢复利率的合作性,建立新的合作利率体制。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 利率 改革方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振华 李琳曈
利率传导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渠道。本文选取1996-2020年的数据建立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使得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渠道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利率传导渠道有效性不断增强,宏观经济对市场利率的调节愈发敏感;2016-2020年,相比于M2,市场利率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解释能力更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渐进地由"数量型"逐步转为"价格型"。最后,本文认为,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完善存款利率自律机制,积极推动LPR形成和传导机制的相关改革,货币政策实施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从而促进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非 刘鸿伟
我国的金融抑制决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制度变迁路径,正规金融制度的信用渗透力不足,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诱导"了民间金融的兴起。本文从我国金融市场的诱导性制度变迁角度,分析了我国的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三元并立的结构,并提出只有商业银行、农信社、民间金融之间的"三方机制"协调发展,才能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农信社 民间金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