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82)
2023(17605)
2022(14913)
2021(13856)
2020(11509)
2019(26244)
2018(26071)
2017(50250)
2016(27611)
2015(31103)
2014(30969)
2013(30084)
2012(27624)
2011(24797)
2010(25040)
2009(23432)
2008(23094)
2007(20723)
2006(18538)
2005(17008)
作者
(80025)
(66152)
(65883)
(62732)
(42469)
(31654)
(29871)
(25566)
(25367)
(23985)
(22720)
(22551)
(21188)
(20919)
(20801)
(20368)
(19628)
(19545)
(19223)
(19035)
(16540)
(16284)
(15950)
(15280)
(14830)
(14798)
(14760)
(14751)
(13399)
(12975)
学科
(105998)
经济(105839)
管理(83995)
(77860)
(65817)
企业(65817)
方法(44714)
数学(37737)
数学方法(37198)
(31402)
(30558)
中国(30293)
业经(26002)
(25993)
(23898)
地方(20317)
(20208)
财务(20120)
财务管理(20070)
农业(19651)
(19404)
贸易(19392)
(19198)
理论(19177)
银行(19149)
企业财务(19059)
(18790)
(18310)
金融(18305)
(18157)
机构
大学(395012)
学院(392808)
(153616)
管理(151280)
经济(150015)
研究(133416)
理学(129231)
理学院(127775)
管理学(125390)
管理学院(124681)
中国(101917)
(85117)
科学(81504)
(76672)
(67874)
(62580)
研究所(60994)
中心(60123)
财经(59923)
(59811)
业大(56648)
(54216)
北京(54113)
(53139)
师范(52657)
农业(48768)
(48369)
(48136)
经济学(46129)
财经大学(44423)
基金
项目(259443)
科学(204099)
研究(192077)
基金(187769)
(163174)
国家(161805)
科学基金(138784)
社会(120139)
社会科(113621)
社会科学(113591)
(100718)
基金项目(98999)
自然(89769)
教育(88711)
自然科(87663)
自然科学(87639)
自然科学基金(86036)
(85152)
编号(79349)
资助(77081)
成果(66215)
重点(58234)
(57186)
课题(55078)
(54670)
(53586)
创新(50031)
(49596)
教育部(49321)
科研(49180)
期刊
(178088)
经济(178088)
研究(121656)
中国(78761)
学报(61964)
(60394)
(58505)
管理(57471)
科学(56865)
教育(47236)
大学(47204)
学学(44115)
(39962)
金融(39962)
农业(39600)
技术(32941)
财经(30147)
业经(29387)
经济研究(27524)
(25734)
问题(23356)
图书(20832)
理论(19897)
(19655)
(18793)
现代(17973)
科技(17942)
实践(17920)
(17920)
(17914)
共检索到595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虞李辉  胡婕莹  
自2014年以来我国债券违约逐步出现,原有的刚性兑付也逐步被打破。在债券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债券违约又出现了国企违约增多这一新情况。学界通过从债券市场化的必要性和违约刚兑带来的弊端进行双向分析,得出必须要坚持债券市场化这一道路,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违约刚兑背后所蕴含的利益和我国的阶段性特征。在经济转型遇到瓶颈期的当下,为了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政府信用,我们必须稳步推进债券市场化,而不能一蹴而就。在坚持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法律法规层面提升治理能力和合规能力、统一标准和区分对待相结合来处理各类债券,以及发挥受托管理人作用来前移债券违约风险等方式,来完善我国债券违约处置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应明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8年9月末,我国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规模突破35万亿元。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的同时,不断促使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升信息透明度,缓解优质企业与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与此同时,受国际经济环境竞争加剧,国内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信用债违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林淼  
近年来,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变大,加之企业现金流恶化、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2014年3月4日,发生了资本市场上第一只公募债券利息违约事件——"11超日债"延迟利息支付,我国公募债券的"零违约"被打破,标志着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随后,我国债券市场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赖小鹏  曹东坡  
我国已是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随着近年来债券违约逐渐常态化,后续处置机制的短板已经制约到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从债券违约的处置方式看,市场化处置程度依然偏低,违约债券流动性缺失问题尚待解决,且违约债券风险定价难也导致其处置效率较低。虽然新《证券法》明确了投资人保护条款,但相关配套立法缺失导致了债券持有人保护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也制约着后续处置工作的开展。目前,由于违约债券市场化交易已具备发展空间,相关基础条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化交易有望促进违约债券处置效率的提升。为进一步提升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效率,需在持续优化违约债券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违约风险预警及定价机制建设、探索优化违约债券市场化处置途径、培育违约债券市场的买方主体、加强投资者保护机制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罗小伟  梁晨  
本文从债券违约的数量规模、行业分布、地域分布、企业属性、债券品种及违约率等方面阐述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特征趋势,分析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的主要原因及其所呈现出来的融资特点,探讨了我国企业债券违约后的五种处置方式,认为我国债券违约风险处置机制还不完善,缺少独立法律制度、处置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投资者保护机制不健全、对发行人缺乏硬性约束,影响了违约债券的整体兑付水平,投资人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维护。建议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债券违约发生率、优化发行人融资结构、建立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机制,以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推动债券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代娣  
市场参与主体在违约中成长近年来包括监管层在内的各方市场人士和媒体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中国债券市场要健康持续发展需要打破刚兑。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市场各方在接受信用风险事件洗礼的过程,也是学习成长的过程。发行人、投资人、主承、评级机构等市场参与各方都在处理应对信用风险事件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完善自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边赛  
2020年10月,华晨集团、河南永煤等大型国企违约事件集中爆发,将债券违约风险处置再一次推到了市场舆论和监管关注的"风口浪尖"。从改革开放恢复国债市场算起,我国债券市场真正发展不足50年,直到2014年才有首只公募债违约。目前,由于我国债券违约历史较短,现存债券违约处置机制还处在初步摸索阶段,存在违约处置效率和回收率偏低、处置进程缓慢、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不足等问题。着力完善市场化的违约处置机制,有利于打破刚性兑付的固有思维,提高市场主体的风险意识,不仅是我国债券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我国金融法制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黄胤英  郭纯品  
2018年债券市场违约逐步呈现常态化:全年债券违约率较2017年呈现翻倍,首现AAA级别发行人债券违约,并且违约行业、所在区域集中度下降,违约范围从小型企业蔓延至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城投信仰亦被打破,地方政府负债监管日益趋严,融资平台相关产品频频违约,债市风险流动性蔓延至中小银行,个别银行风险暴露,被银保监会全面接管。2019年前三季度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梅  刘传哲  
建立信用违约承担机制是转变政府一再为信用类债券违约兜底的前提,也是债券信用风险得以合理分散的根本途径。通过对中国信用债市场发展现状、发展原因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分析,揭示出信用债市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信用债以政府信用为主导、信用风险依然集聚在银行体系。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尝试建立以信用违约互换(CDS)为中心、专业评级机构、信息披露制度和信用债券合理定价为支撑的信用违约承担机制。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何丹  
全球经济复苏的背后存在巨大的国际主权债务隐患,主权债务人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和债券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及广泛性加剧了主权债务争端解决的复杂性。目前国际法框架下尚未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主权债券违约救济机制,而是国际救助、主权债务重组、集体行动条款和法院调解等多种机制并存,这削弱了争端解决的可操作性,降低了主权国家重整债务的效率。国际仲裁机制具有中立性、协商性和效率性,争议双方选择仲裁员和运用的规则不仅提高了争端解决的效率,而且彰显了裁判的公正性,应成为联合国治理框架下全球统一的主权债券违约的主要救济机制,并能以其固有的特性弥补其他救济机制的短板,同时不否认其他救济机制的作用,将债务重组和国际官方救助作为仲裁的有益补充。国际仲裁机制应遵循全球公认的框架性原则,包括不干涉债务国经济主权原则、主权债务可持续性原则、公平正义和中立性原则、透明度和保密性原则以及效率原则。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力  张自力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监管工作紧密围绕着:规范信息披露与信用评级制度、科学界定市政债券的违约概念和统计口径、建立有效的偿债担保机制等具体内容展开,这些措施在保持市场风险分析的准确性、保护投资者权益以及违约风险监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的监管经验对于仍处于尝试发展中的我国市政债券市场颇具借鉴意义。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琳  张宗军  
历经多年发展,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进入了"自发自还"阶段,但存在总体规模较大、发债期限错配、市场流动性不足、辅助制度不完善等风险。通过对美国市政债券的发行状况、投资者结构、收益水平、期限结构的多角度分析,对其违约事件、违约概率、违约分布的多指标考察,对其监管体系和三位一体的风险防范机制的剖析,认为市政债券与城镇化发展相生相伴,市政债券市场需要丰富的差异化产品,需要广泛的投资者和合理的期限结构,需要优惠的税收政策支持。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思阳  王明吉  
自2014年起我国债券市场陆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2016年更有多家大型企业连续爆出违约,涉及数额巨大,在整个债券市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此次债券违约不同于以往的违约事件,国民经济处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违约涉及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行业与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加上我国债券市场越来越市场化,政府刚兑已经被打破。本文主要分析近期出现债券违约的原因,并对以往解决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思阳  王明吉  
自2014年起我国债券市场陆续出现债券违约事件,2016年更有多家大型企业连续爆出违约,涉及数额巨大,在整个债券市场当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此次债券违约不同于以往的违约事件,国民经济处在经济新常态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违约涉及企业主要集中在新能源行业与产能过剩的周期性行业;加上我国债券市场越来越市场化,政府刚兑已经被打破。本文主要分析近期出现债券违约的原因,并对以往解决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应对措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海云桃  
越来越高的利率市场化导致我国现行的储蓄国债固定化利率定价机制的弊端不断凸显,造成国债吸引力下降,为此首先对利率市场化同储蓄国债关系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并对市场化的利率给储蓄国债带来负面影响予以剖析,进而借助于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实证分析利率与储蓄国债发行利率之间的关系,提出在我国储蓄国债定价机制更为适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