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55)
2023(22478)
2022(18897)
2021(17428)
2020(14610)
2019(33152)
2018(32837)
2017(63212)
2016(34161)
2015(38375)
2014(37870)
2013(37396)
2012(33870)
2011(30393)
2010(30648)
2009(28820)
2008(27973)
2007(25156)
2006(22482)
2005(20146)
作者
(96560)
(80153)
(79509)
(75712)
(50832)
(38190)
(36425)
(31192)
(30525)
(28704)
(27156)
(27031)
(25380)
(25246)
(24726)
(24615)
(23689)
(23685)
(23076)
(23024)
(19894)
(19603)
(19463)
(18611)
(18068)
(17902)
(17869)
(17822)
(16251)
(15784)
学科
(138853)
经济(138678)
(116177)
管理(105491)
(96322)
企业(96322)
方法(60191)
(51465)
数学(49456)
数学方法(48803)
中国(41374)
业经(40162)
(39275)
农业(34240)
(31628)
(30221)
金融(30218)
(30174)
银行(30127)
地方(29124)
(28946)
(26626)
财务(26535)
财务管理(26487)
(25865)
理论(25584)
(25343)
贸易(25316)
企业财务(25109)
(24596)
机构
学院(479972)
大学(475698)
(196082)
管理(192076)
经济(191827)
理学(164596)
理学院(162965)
管理学(160128)
管理学院(159242)
研究(155029)
中国(125635)
(100473)
科学(92662)
(91883)
(83816)
(76352)
中心(74171)
(73702)
财经(72854)
业大(70918)
研究所(68665)
(66192)
农业(64460)
北京(62983)
(61112)
师范(60533)
(59734)
经济学(58658)
(55865)
财经大学(53775)
基金
项目(318498)
科学(251993)
研究(236855)
基金(231222)
(199439)
国家(197653)
科学基金(171944)
社会(150873)
社会科(142819)
社会科学(142781)
(125591)
基金项目(121870)
自然(110105)
教育(108533)
自然科(107591)
自然科学(107567)
自然科学基金(105634)
(103689)
编号(98063)
资助(94646)
成果(79207)
重点(70655)
(69935)
(68733)
(67333)
课题(66513)
创新(62456)
国家社会(61998)
教育部(60456)
科研(60215)
期刊
(223466)
经济(223466)
研究(140899)
中国(96877)
(80274)
管理(74077)
(72837)
学报(70800)
科学(66614)
(56424)
金融(56424)
大学(55364)
农业(53776)
学学(52010)
教育(51191)
技术(43720)
业经(40863)
财经(36069)
经济研究(33795)
(31108)
问题(29558)
(28669)
图书(26083)
技术经济(24391)
理论(23081)
(22840)
现代(22435)
商业(22408)
科技(21671)
统计(21367)
共检索到727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霍雨佳  
作为微观经营主体的小农户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中的重要环节,然而,在其培育发展过程中,单个小农户却面临着信息管理、农产品质量信誉机制、区域品牌等方面市场化服务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小农户竞争力的提升和规模化的发展。市场化服务缺失的小农户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走产业化路径,与产业组织进行深度融合。作者以产业集群为基本的组织理论分析工具,提出了分别以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小农户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升级模式。同时,在这三种模式下,小农户与产业组织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依托,各地的小农户应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相应的产业化组织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星   杨文  
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核心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机制和产业治理策略的相互协调。以蔗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和产业治理体系,讨论农民能否从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研究发现: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依赖于政府、资本和农民形成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稳定的产业体系能降低小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使小农户从农业生产外部环境改善和产业溢出效应中受益。在产业转变中,小农户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从生计模式和种植结构、产业制度体系、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中获益。研究指出,关键是要建立动态平衡的市场利益关系和产业治理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蛋糕,才能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农业内生性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星   杨文  
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核心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机制和产业治理策略的相互协调。以蔗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和产业治理体系,讨论农民能否从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研究发现: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依赖于政府、资本和农民形成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稳定的产业体系能降低小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使小农户从农业生产外部环境改善和产业溢出效应中受益。在产业转变中,小农户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从生计模式和种植结构、产业制度体系、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中获益。研究指出,关键是要建立动态平衡的市场利益关系和产业治理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蛋糕,才能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农业内生性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亚星   杨文  
农业现代化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核心在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利益分配机制和产业治理策略的相互协调。以蔗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多利益主体视角出发,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利益分配和产业治理体系,讨论农民能否从规模化农业产业经营中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研究发现:农业产业化的长远发展依赖于政府、资本和农民形成的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关系,稳定的产业体系能降低小农户生产种植过程中的交易成本,降低生产的不确定性,使小农户从农业生产外部环境改善和产业溢出效应中受益。在产业转变中,小农户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从生计模式和种植结构、产业制度体系、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中获益。研究指出,关键是要建立动态平衡的市场利益关系和产业治理体系,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蛋糕,才能在农业现代化转型中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和农业内生性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罗必良  
编者按:中共十九大提出要"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本期约请罗必良教授主持的专栏选用了三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的理论维度讨论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内在机理及其实现路径。《小农经营、功能转换与策略选择》一文认为,由二元结构理论所界定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代表了两种不同生产率与收入水平的农业。因此,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航英  
基于中国农民群体分化的现状,本文认为,现阶段能被纳入小农户范畴的只有小纯农户、农业兼业户和非农兼业户。在中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尽管小农户与现代农业之间呈现出相容性的一面,但两者更多表现的是互斥性的关系。而这一状况导源于农村改革以来小农户的去组织化。现有衔接路径虽意在组织和带动小农户发展,但由于其发展路径和模式没有有效组织小农户且脱离中国农村社会基础,因而没有发挥作用。有鉴于此,本文认为要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一方面在于构建新村庄集体组织、发展集体经济以实现小农户的内生性组织化,另一方面在于反思美国式现代农业模式,走一条立足于中国农村社会基础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红东  和丕禅  
“农户+农户合作中介组织+市场”在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组织创新郭红东和丕禅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产品生产商品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为特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蓬勃兴起,涌现出了多种多样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对于小农户如何组织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学界多分析利益联结的“公司+小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忽视了乡村实践中社区内村集体和小农户多元要素合作的组织形式。基于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山东寿光市A村小农户在村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交易、土地整合、公共物品、资金等需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多元性需求与社区治理压力、地方行政传导给村集体的创新压力,以及小农户对接“市场-国家”的组织需求成为社区型合作实现的动力机制。它不仅解决了基于经济效率的社会化分工促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兼顾社会公平和聚焦村庄福利的组织制度提升了村集体的治理效能和农民幸福感。依托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社区型合作路径不仅实现了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为新时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启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小  
对于小农户如何组织化参与到现代农业发展中,学界多分析利益联结的“公司+小农户”与“专业合作社+小农户”的组织方式,忽视了乡村实践中社区内村集体和小农户多元要素合作的组织形式。基于农业治理的研究视角,本文着重分析山东寿光市A村小农户在村集体的领导下围绕产业发展中的市场交易、土地整合、公共物品、资金等需求,通过组建不同类型的社区型合作组织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在此过程中,小农户的多元性需求与社区治理压力、地方行政传导给村集体的创新压力,以及小农户对接“市场-国家”的组织需求成为社区型合作实现的动力机制。它不仅解决了基于经济效率的社会化分工促成产业发展转型升级问题,还兼顾社会公平和聚焦村庄福利的组织制度提升了村集体的治理效能和农民幸福感。依托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效融合的社区型合作路径不仅实现了小农户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还能为新时代小农经济基础上的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启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依杭  
为更好地揭示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行为逻辑,基于河南省463户小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选择实验法和混合Logit模型分析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的选择偏好。结果表明:相对于龙头企业,小农户更倾向于以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融入农业产业链,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政策扶持会显著提升小农户对农业产业链的融入意愿。小农户对龙头企业、农资供应服务、农业信贷服务、农业补贴的行为存在异质性。兼业情况、家庭年纯收入以及收入在村中所处水平是小农户行为异质性的重要来源,对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小龙  
目前行政主导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嵌入式"服务有效弥补了小农户生产的不足,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不足。研究发现,两者间存在双向互动的内在联系,这是一种相互嵌入、互动耦合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要素平等自由流动、有机融合的形态,并同时受到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鉴于"单向嵌入"对两者间现实矛盾的解释限度,在单向嵌入基础上提出"双向嵌入"的研究视角,进一步探究"资源结构和现代要素供给"、"农户组织化行为和农村社区建设"、"职业分工和科研教育"、"文化认知和制度实施"四个维度的双向嵌入。研究表明,"双向嵌入"的研究视角能弥补"单向嵌入"的不足,实现对小农户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系统、统筹分析,在解释两者有机链接的关系时呈现出更高程度的恰切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乐章  许汉石  
小农组织化是农村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也是当前中国促进农村发展和重构乡村秩序的一个必然选择。文章以10省30个行政村千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描述统计、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实证探讨当前中国农户的组织化和组织活动参与问题。研究发现,无论是从农户的组织参加状况还是从农户的组织参与程度来看,中国农村组织发展严重滞后,农户组织参与比例和积极性都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且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三个不同领域组织的农户参与也极不均衡;那些相对传统和落后(户主人力资本、农户家庭资源和社区与区域条件都处于劣势)的农户普遍在参与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等组织活动方面的积极程度更高。文章还就未来研究需要引起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农业组织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回流农民工形成的农业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小农户组织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改善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契约化、合作化及分工化的程度。(2)机制分析表明,包括契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内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回流农户实现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重要传导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外出务工时长、外出务工地点以及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外出务工时长与农户的农业组织化经营呈“倒U”形关系;相较于西部,中部、东部回流农民工进行农业组织化经营的程度更深;相较于临时工作经历,具有自雇或正式工作经历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更大。为了降低小农户组织化参与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约束,不仅要提升农内务农者的人力资本,还应重视经由迁徙途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重点关注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剑   罗必良  
农业组织化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回流农民工形成的农业人力资本补偿,对于推动小农户组织化由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17年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回流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民工回流显著促进了农户的组织化经营,改善了农户农业生产的契约化、合作化及分工化的程度。(2)机制分析表明,包括契约精神、合作意识以及企业家精神在内的人力资本提升是回流农户实现农业组织化经营的重要传导路径。(3)异质性分析表明,不同外出务工时长、外出务工地点以及外出务工工作性质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均存在差异性。其中,外出务工时长与农户的农业组织化经营呈“倒U”形关系;相较于西部,中部、东部回流农民工进行农业组织化经营的程度更深;相较于临时工作经历,具有自雇或正式工作经历的回流农民工对农业组织化经营的影响更大。为了降低小农户组织化参与过程中的人力资本约束,不仅要提升农内务农者的人力资本,还应重视经由迁徙途径形成的人力资本,并重点关注具有异质性的人力资本回流农民工对传统农业的改造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