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94)
2023(20706)
2022(17524)
2021(16303)
2020(13716)
2019(31836)
2018(31908)
2017(60834)
2016(33422)
2015(37644)
2014(38067)
2013(37480)
2012(34593)
2011(31328)
2010(31564)
2009(29025)
2008(28878)
2007(25871)
2006(22807)
2005(20659)
作者
(97996)
(81736)
(81195)
(77506)
(51910)
(39179)
(37219)
(32033)
(31167)
(29334)
(27717)
(27688)
(26171)
(25960)
(25325)
(25272)
(24517)
(24331)
(23466)
(23433)
(20428)
(20328)
(19912)
(18737)
(18367)
(18271)
(18261)
(18218)
(16616)
(16302)
学科
(140125)
经济(139968)
管理(93474)
(90064)
(73429)
企业(73429)
方法(60012)
数学(51949)
数学方法(51278)
中国(40104)
(39266)
(34672)
业经(32288)
地方(31997)
(29818)
(28206)
农业(26008)
(24846)
贸易(24828)
(24008)
(23133)
银行(23070)
理论(22590)
(22517)
金融(22512)
(22087)
(21596)
(20986)
财务(20893)
财务管理(20838)
机构
大学(477285)
学院(475294)
(190850)
经济(186577)
管理(182997)
研究(165269)
理学(156594)
理学院(154805)
管理学(151851)
管理学院(150990)
中国(125096)
(103589)
科学(102800)
(89415)
(84735)
(81822)
研究所(76735)
中心(75171)
(72675)
业大(71645)
财经(70046)
北京(66244)
(64573)
师范(63924)
农业(63728)
(63483)
(59697)
(58568)
经济学(56974)
财经大学(51767)
基金
项目(314872)
科学(245754)
研究(229538)
基金(225747)
(197296)
国家(195607)
科学基金(166812)
社会(142305)
社会科(134717)
社会科学(134678)
(123597)
基金项目(119097)
自然(108668)
教育(106245)
自然科(106132)
自然科学(106100)
(104237)
自然科学基金(104151)
编号(94883)
资助(93741)
成果(78202)
重点(70846)
(69323)
(68877)
课题(65913)
(64533)
创新(60260)
科研(60245)
教育部(58706)
大学(58441)
期刊
(216528)
经济(216528)
研究(143296)
中国(98136)
学报(77350)
(74953)
科学(69746)
(69341)
管理(68187)
大学(58406)
教育(57351)
学学(54156)
农业(50866)
(45726)
金融(45726)
技术(43206)
业经(36177)
财经(34409)
经济研究(34067)
(29475)
问题(28560)
图书(27967)
(26792)
技术经济(23472)
理论(23108)
(22466)
统计(21898)
科技(21894)
(21537)
商业(21533)
共检索到722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薇  安树伟  
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一场市场化改革。文章收集了我国22个省份2000~2009年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市场化改革与西部大开发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要素市场发展、市场中介组织和法律制度环境的发展均有助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增长,因此,市场化改革有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保香  赵淑玉  
世纪之交,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开发西部,是毛泽东“合理布局”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茂川  肖胜男  李冬妍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区域性发展战略。评价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效果,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提供重要的参考意义。基于1998—2004年15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西部大开发对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政策实施当年,西部地区在岗职工的实际工资平均提高了约280元,西部大开发对地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促进作用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异质性,有鉴于此,共同富裕新征程中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重点在于:精准识别区域发展需求,加快制定区域性发展政策,强化教育投资和软环境建设,不断积累人力资本;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减少财政资金对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良影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廖卫东  刘淼  
基于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12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揭示了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时序演变和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而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进行检验,并着重分析了城镇化水平和第三产业占比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2000—2017年中国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呈现出"快速上升—急剧下降—缓慢上升—快速下降"的4阶段特征;中农业碳排放区和低农业碳排放区的空间格局基本稳定;高农业碳排放区和偏高农业碳排放区呈现出明显的动态演变趋势;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的EKC假说不成立,农业碳排放与农村居民收入呈正U形关系;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明显的惯序性,与第三产业占比的关系呈现倒U形。得到启示,持续推进西部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模式,甚至绿色化、智能化模式转型发展,以及增加农村居民非农就业收入,是实现西部农业碳减排,推进大开发下西部地区绿色发展的基本路径。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佳佳  
笔者利用中国30个省份1995年~2011年碳排放面板数据,运用双倍差分法考察了西部大开发政策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碳排放绿色贡献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显著提高了我国西部地区的碳排放绿色贡献度(CGCC),即碳的生产效率。进一步估算各变量的双倍差分估计量,发现:该政策主要通过提高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和就业环境、发展对外贸易等途径降低碳排放量,提高西部地区碳的生产效率;在该政策实施期间,虽然人们工资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得到提升,但地区碳生产效率却降低了,这可能与"由俭入奢"式高碳消费观念、环保意识落后、人力资本向社会生产力转化周期较长有关,是今后政策发展中需要注意...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王兴华  
运用加入自然资源的CD生产函数和省际面板数据估计了西部各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西部自然资源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结论,西部省份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普遍偏低,而西部自然资源对东部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或者超过8%。政策建议是需要建立东部对西部自然资源利用的补偿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晔  黄承键  
本文利用1996-2006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1996-1999、2000-2006年2个时间段、东中西3个不同区域预算内教育经费对GDP增长贡献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且其贡献率高于固定资产的贡献率;2、在1996-1999年与2000-2006年2个时间段内,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3、分区域来看,教育产出弹性呈现出由东到西递减的过程。本文对上述实证结果给予了解释,并在增加教育总支出、促进教育区域协调发展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永乐  
通过构建区域新型工业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并与其他区域进行多角度动态比较,结果显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取得显著进展,但区域内省际分异较明显;新型工业化总水平以及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资源环境、社会协调发展水平均落后于其他区域且差距并未明显缩小甚至趋于扩大,而经济效益水平持续提升已居各区域之首。最后针对西部地区薄弱环节提出促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克非  李志翠  徐波  
利用静态横截面数据和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西部大开发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及西部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的时机选择非常恰当,实施10年来,部分缓解了区域经济增长发散的大趋势;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着条件β收敛,但现阶段不存在明显的东、中、西部地区的俱乐部收敛,西部地区内部经济增长也呈现较明显的发散迹象。建议国家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强化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和制度政策等软环境的建设。
[期刊] 预测  [作者] 田泽永  江可申  谢忠秋  
本文利用面板数据,运用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对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仍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民营经济由于具有较高的产出弹性,是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最重要力量;在东部民营经济已经开始寻求质的提高的同时,中西部民营经济还放在量的扩张的初始阶段,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也开始出现过剩迹象;而要从根本上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加大国有投资力度不可避免。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纪建  
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 ,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地区差异问题 ,指出地理位置和初始起点并不是造成各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在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 ,经济增长的根源在于创新能力和市场化因素的推动 ,这也是造成增长差异的根本原因之所在。并运用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西部大开发重在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推进市场化改革 ,以此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增长 ,而不是人们所普遍认识的资源开发。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乔敏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并深陷增长困境,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却逐年提升。通过2000—2016年中国31个省份的聚类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的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得益于中国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扩大;通过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国内的再生产将有助于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进而提振世界经济;外商投资流入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最后得出中国需要秉持正确的义利观,扎实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完善新时代对外开放布局;扩大国内市场的再生产,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统生  涂远芬  
根据省际面板数据模型,比较不同时段进出口贸易开放度总体与区域的就业贡献率,结果表明:"入世"后贸易开放度的促进就业贡献率大于"入世"前的贡献率;出口开放度促进就业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中部、西部、东部,进口开放度阻碍就业贡献率大小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从整体来讲,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对就业有促进作用,各地区应坚持发挥其比较优势开展对外贸易以扩大就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汪茂泰  徐柳凡  
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文章选取2001—2005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总水平也越低,但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方面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城市化的进程,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构建起收入公平分配的各种制度安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