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32)
- 2023(16605)
- 2022(14017)
- 2021(13311)
- 2020(10927)
- 2019(25506)
- 2018(25414)
- 2017(48565)
- 2016(26762)
- 2015(30284)
- 2014(30264)
- 2013(29759)
- 2012(27312)
- 2011(24925)
- 2010(24709)
- 2009(22637)
- 2008(22156)
- 2007(19502)
- 2006(17437)
- 2005(15911)
- 学科
- 济(109866)
- 经济(109731)
- 管理(72094)
- 业(67969)
- 企(54941)
- 企业(54941)
- 方法(47877)
- 数学(41711)
- 数学方法(41295)
- 中国(32594)
- 农(30746)
- 财(25718)
- 业经(24475)
- 学(23884)
- 制(22803)
- 贸(21472)
- 贸易(21458)
- 易(20889)
- 地方(19889)
- 农业(19452)
- 融(17838)
- 金融(17837)
- 银(17790)
- 银行(17726)
- 理论(17147)
- 行(17045)
- 体(16458)
- 和(16263)
- 环境(15461)
- 技术(15190)
- 机构
- 大学(382734)
- 学院(376798)
- 济(158560)
- 经济(155429)
- 管理(144137)
- 研究(139048)
- 理学(123824)
- 理学院(122405)
- 管理学(120275)
- 管理学院(119605)
- 中国(105636)
- 科学(84798)
- 京(84034)
- 财(71917)
- 所(71693)
- 农(67471)
- 研究所(65286)
- 中心(60884)
- 业大(57684)
- 财经(57054)
- 江(55485)
- 北京(54046)
- 农业(53122)
- 经(52199)
- 院(50026)
- 范(49839)
- 师范(49286)
- 经济学(48895)
- 经济学院(43879)
- 州(43826)
- 基金
- 项目(254260)
- 科学(198999)
- 基金(185617)
- 研究(184082)
- 家(164431)
- 国家(163119)
- 科学基金(137694)
- 社会(116096)
- 社会科(109966)
- 社会科学(109933)
- 基金项目(97130)
- 省(95549)
- 自然(89589)
- 自然科(87492)
- 自然科学(87467)
- 自然科学基金(85917)
- 教育(83743)
- 划(82351)
- 资助(77539)
- 编号(73339)
- 成果(60677)
- 重点(57551)
- 部(57084)
- 发(54454)
- 创(52065)
- 课题(51225)
- 国家社会(48823)
- 创新(48792)
- 科研(48612)
- 教育部(48561)
- 期刊
- 济(175345)
- 经济(175345)
- 研究(118945)
- 中国(78620)
- 学报(63997)
- 农(61639)
- 科学(58420)
- 管理(54868)
- 财(52590)
- 大学(48242)
- 学学(45064)
- 教育(43553)
- 农业(42775)
- 融(35980)
- 金融(35980)
- 技术(31370)
- 经济研究(28990)
- 财经(28554)
- 业经(26309)
- 经(24627)
- 业(23567)
- 问题(23204)
- 理论(19817)
- 贸(19425)
- 图书(19348)
- 世界(18989)
- 技术经济(18160)
- 实践(17789)
- 践(17789)
- 国际(17777)
共检索到575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蒲明 黎东升 王雅鹏
该文通过比较市场化改革前后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波动的差异后发现,改革后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得到提高,但粮食价格波动更加剧烈,产量对价格变化的反应和价格对产量变化的反应都更加敏感。原因在于:市场化改革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日益得到加强,粮食流通对其生产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但价格因素在市场中被放大了。所以,应进一步深化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建立以期货市场为先导的粮食市场体系和现期货市场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机制。
关键词:
市场化改革 粮食生产 价格波动 比较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峭
中国粮食生产周期性波动是其增长过程中的重要现象。本文在阐述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考察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历史过程和变化特征,探讨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建立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理论分析模型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朱晶 钟甫宁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将更多地与世界市场融合。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我国应更多地生产畜牧、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世界市场,同时从世界市场进口我国比较优势较低的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如粮食。但从世界市场进口粮食是否会影响我国国内粮食的稳定供应是关心粮食安全的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利用过去20多年的数据对我国与世界粮食生产的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和比较,认为二者的波动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世界市场在粮源的总量供应和时点供应上都有较好的保证。我国粮食生产与世界市场的进一步融合既是符合比较利益也是符合粮食安全目标的。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 市场融合 WTO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祝美群 白人朴
运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波动的总体态势、区域态势、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 ,提出了平抑波动的有关建议和具体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波动 对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宁
能源价格波动会对中国粮食生产成本造成冲击,而且不同类型能源价格波动的动态冲击效果存在差异。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研究发现,煤炭价格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十分显著,石油价格对粮食生产成本具有潜在影响。农户会调整生产要素投入以应对能源价格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冲击,但由此也给粮食生产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应推广科学的粮食生产方式,减少对能源的依赖,并完善能源价格挂钩型农资的调控政策以及优化农资补贴方式。
关键词:
能源价格 粮食生产成本 动态影响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国安 王颖 龚波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典型相关分析法,研究我国粮食生产与国际粮价波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稻谷产量的IMF2分量、小麦产量的IMF3分量,分别与对应的国际价格波动分量存在负相关性;玉米产量与其国际价格的IMF2波动分量在2007年前呈负相关性,之后呈现正相关性;大豆产量与其国际价格之间的波动相关性不明显。为此,政府应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完善新型价格支持体系以减少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关键词:
经验模态分解 国际价格 产量 波动相关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伍山林
中国各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比例的动态计算和统计分析表明 ,市场化改革以来 ,中国粮食生产具有稳定的区域变化特征。计量检验显示 ,农村人均耕地资源与非农产业就业拉力是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提示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特征具有持久性 ,它对区域粮食政策和省区际粮食贸易将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特征 影响因素 政策含义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包宗顺
对FAO全球176个粮食主产国的统计资料分析显示,1990年以来,世界粮食生产的长期趋势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方面人均粮食产量持续增加的国家多于人均粮食产量减少的国家,粮食增产国家的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幅度也大大高于减产国家人均产量减少的幅度,世界粮食生产的增长速度总体上快于人口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在能源短缺和价格不断上涨、世界经济动荡加剧等许多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粮食生产成本快速上升,国际粮食贸易和市场价格波动剧烈,粮食安全风险在加大。因此可以断定:2007年中期开始的一轮国际粮食价格超常规大幅度上涨,应与全球粮食生产供给没多大关联,也即并非全球粮食生产失衡所致,而是能源大幅度涨价导致粮食生产成本增...
关键词:
世界市场 贸易 粮食安全 中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翔 孙文华
加入 WTO后国际粮食市场对国内粮食生产波动的短期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机制传导的。由于中国粮食生产的特点 ,从粮食价格下降直接推测粮食生产下降是失之偏颇的。从粮食生产波动原因 ,粮食贸易与粮食生产波动的关系 ,农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粮食生产波动问题
关键词:
WTO 粮食生产 粮食贸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纪龙 徐春春 陈中督 方福平
[目的]粮食生产波动的本质是粮食生产发展变化规律问题,分析中国粮食生产波动的基本特征和成因,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稳定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H-P滤波分析方法对1978—2017年中国粮食生产的长期和短期波动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粮食总产波动对单产波动最敏感,对三大作物中的水稻波动最敏感。根据波动特征,粮食总产的短期波动可分为4个阶段。制度变革、要素投入、科技进步、市场走势以及气候变化等因素对粮食面积、单产以及总产的波动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时期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成因有所差异。[结论]中国粮食生产面临新一轮下行压力,需要警惕国内外粮食市场异常变动;粮食生产波动与政策导向密切相关,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十分重要;粮食总产波动的波幅较大且波峰绝对值小于波谷,持续稳定增产难度较大;防范粮食生产超常波动,首先要防范水稻生产超常波动;粮食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区域性气象灾害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晶 钟甫宁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比较了我国粮食生产波动与世界粮食生产波动的相关性,从供应安全和经济可行两方面讨论了我国利用世界市场稳定国内粮食供应的可行性。
关键词:
粮食 国际贸易 供应 可行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珍彩
化肥费用是粮食生产成本的重要构成部分。为识别化肥价格波动会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本文基于我国粮食主产区2002-2018年面板数据,重点分析化肥价格波动对小麦、玉米、水稻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位产量和种植面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化肥价格波动对水稻、玉米的单产和种植面积都有负向影响,而对小麦的单产有负向影响,对其种植面积却有正向影响;三种粮食自身价格对其单产和种植面积都有正向影响。因此,在化肥减量使用背景下,要建立化肥价格波动预警机制,提高我国化肥生产技术,鼓励粮农使用绿色化肥或提高化肥使用效率,控制化肥价格波动风险,因势利导,分品种施策,这对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蒋乃华 张雪梅
本文借助于生产经济学理论,分析了固定性投入与非固定性投入对粮食生产波动的不同影响与作用,并利用1982-1996年中国粮食生产的省级数据对形成的假说进行了验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