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91)
2023(20684)
2022(17017)
2021(15714)
2020(13093)
2019(29514)
2018(29119)
2017(55944)
2016(30156)
2015(33913)
2014(33702)
2013(33016)
2012(30618)
2011(27583)
2010(27677)
2009(25645)
2008(25195)
2007(22551)
2006(20122)
2005(18415)
作者
(89553)
(74479)
(74161)
(70460)
(47516)
(35599)
(33623)
(28986)
(28442)
(26544)
(25443)
(25048)
(24238)
(23523)
(23283)
(23087)
(22177)
(22058)
(21560)
(21495)
(18599)
(18425)
(18212)
(17122)
(16863)
(16670)
(16564)
(16518)
(15111)
(14782)
学科
(126760)
经济(126598)
管理(90670)
(87518)
(70253)
企业(70253)
方法(51587)
数学(45045)
数学方法(44525)
中国(39114)
(37148)
(33484)
业经(29746)
(28832)
地方(27900)
(24672)
农业(24592)
(24159)
贸易(24140)
(23449)
(23007)
银行(22941)
技术(22877)
(22039)
(21983)
金融(21980)
(19767)
财务(19697)
财务管理(19647)
(19630)
机构
大学(434971)
学院(434225)
(181260)
经济(177572)
管理(164835)
研究(151913)
理学(141021)
理学院(139465)
管理学(137010)
管理学院(136230)
中国(116541)
(92973)
科学(91899)
(86600)
(77463)
(77220)
中心(69629)
研究所(69594)
财经(67746)
(66668)
业大(66029)
(61574)
农业(60725)
北京(58782)
(55880)
经济学(55830)
师范(55175)
(55102)
(52559)
财经大学(50321)
基金
项目(288448)
科学(227361)
基金(210022)
研究(207917)
(185405)
国家(183865)
科学基金(156626)
社会(133768)
社会科(126898)
社会科学(126869)
(112464)
基金项目(110345)
自然(101263)
自然科(98920)
自然科学(98892)
自然科学基金(97105)
(95648)
教育(95615)
资助(85418)
编号(82435)
成果(67161)
重点(65680)
(65140)
(63945)
(60704)
课题(58133)
创新(56967)
国家社会(56075)
科研(55319)
教育部(54741)
期刊
(204574)
经济(204574)
研究(130910)
中国(91608)
(71434)
学报(71110)
(66706)
科学(65534)
管理(64148)
大学(54418)
学学(51454)
农业(48234)
教育(46544)
(45400)
金融(45400)
技术(39269)
业经(34249)
财经(34249)
经济研究(32774)
(29496)
问题(27558)
(25539)
(22176)
技术经济(21791)
科技(20843)
(20794)
理论(20340)
商业(19884)
国际(19839)
现代(19371)
共检索到663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平  刘雪燕  
文章基于多部门假设条件,从市场化制度变迁角度研究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机制,在市场化制度变迁背景下剖析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实际贡献度问题。在构建市场化制度度量指标的基础上,选取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市场化制度变迁总体上促进了技术进步。具体地,市场化制度变迁抑制了技术创新,但对技术溢出具有促进作用;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技术进步效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市场化制度环境而非二者本身,以往研究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峰  
制度、技术、工业化三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般性理论关系。制度和技术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变量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作用于工业化,而且还可以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合力推动工业化。通过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和民国初年、南京国民政府这三个代表性阶段的分析,可以将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展与不发展(迟缓)归因于制度和技术。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不懈地坚持科技进步的制度性促进,完善新型工业化的信息化带动制度,建立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宏观科技管理制度,加快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源促进制度,推行资源环境生态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现代资源产权制度、现代环境产权制度和现代生态产权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强  陈泽珅  
本文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1986—2013年中国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变迁、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二者都与经济增长正相关;在长期,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仍能进一步增强;脉冲响应分析发现技术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比制度冲击的影响衰退更快。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玉祥  方云梅  
认识技术与企业制度变迁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理解企业制度历史,清晰地把握未来的企业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具有主动性和先导性。突破新制度经济学交易成本视角的局限,通过分析技术进步带来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节约,以及新产品的出现,构建基于技术的企业制度变迁模型,我们认为: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动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承亮  
本文从自主研发、技术引进和FDI溢出3个方面,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进行甄别。在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进行理论分析基础上,分别运用时间序列数据模型、一阶差分面板数据模型和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来源依次是技术引进、FDI溢出和自主研发;自主研发具有良好的吸收能力,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引进和FDI溢出对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作用。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的关键是要挖掘和培育内部动力,而非依赖于技术引进和FDI溢出效应,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的转换是中国汽车产业技术进步路径的必然选择。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景章  
本文从技术进步、制度变迁的相关理论入手进行分析,根据台湾IC产业的发展历程,提出技术进步、制度变迁是促进和保障产业发展的关键,并给出对大陆产业发展的启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宫旭红  齐丹丹  
在改进G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省级知识产权保护衡量指标,并借助内生门槛方法检验中国自主研发及三大国际技术引进路径的最优知识产权门槛值。实证结果证实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创新间的倒U型关系,各创新源泉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门槛值按大小顺序依次为自主研发、专利申请、FDI及进口贸易。在权衡各创新源泉技术创新贡献度及其最优知识产权门槛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中国最优知识产权保护区间。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罗良文  潘雅茹  陈峥  
本文利用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并借助动态面板模型从基础设施投资角度分析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贡献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有效促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在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途径方面存在差异性影响。具体来说,基础设施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对自主研发产生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而对技术引进则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能够增强技术引进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玉晶  宋林  乔小乐  
从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两个视角,将技术进步划分为自主研发、技术模仿、技术溢出与逆向技术溢出四条渠道。基于以上四条渠道,构建出通径分析模型,定量测算出1990—2014年各变量对技术进步的直接影响效应和间接影响效应。结果表明:1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影响效应最大,且直接影响要远大于间接影响;2技术模仿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呈显著的负向作用,说明技术模仿对中国技术进步作用呈抑制效果;3在间接影响效应中,技术模仿、技术溢出、逆向技术溢出对技术进步的间接影响效应要远大于直接影响效应,且各变量通过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最为显著,说明中国可能正在接近后发优势的"临界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烨菁  
本文首先回顾中国了开放条件下技术进步的历史进程,在阶段的划分和阐述上着眼于两个视角:一个是相关外资政策的意图及其实行手段;另一个则是以在华跨国企业为主体的技术转移的实际成果以及在这个进程中本土产业技术水平的发展。其次,在总结历史进程的基础上,论文结合我国在现阶段参与国际生产体系进程中的状况,就目前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发展面临的挑战加以分析,最后提出开放条件下推动多层次、多形式、自主创新战略的路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左峰  
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是工业化进程中相对独立而又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变量,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相互决定且共同作用于工业化,二者良性互动是工业化强大而又持久的动力源,会大大加速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现在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工业化的道路还远未走完,需要以制度变迁与技术进步互动造就新型复合推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为此,要做到"三个一揽子解决"。即,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低碳经济一揽子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传统产业高端化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揽子解决;人力资源开发配置和剩余劳动力转移一揽子解决。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尹今格  雷钦礼  
利用面板动态最小二乘法估算我国工业分行业国内研发和通过进口贸易从14个OECD国家获得的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结果表明,国内研发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不管是系数还是显著性都明显高于通过进口获得的研发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进一步区分资本品行业与非资本品行业并进行回归,发现非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正,而资本品行业的溢出效应显著为负。利用非资本品行业的估计结果及进口渗透率计算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14个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弹性。计算表明,对我国的技术溢出处于前5位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澳大利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晨  林香红  高健  
文章采用改进的偏离—份额模型对上海渔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进行分解,把技术和制度对渔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分离。计算表明,1978—2012年间,上海的渔业经历了"发展—调整—发展"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渔业均有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占主导地位。研究发现上海渔业的"相对生产优势"高于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提出渔业技术发展应依照土地节约型技术进步的方向演进,在领域上注重种源技术研发,在功能上注重生态价值的体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飞航  李友顺  
运用我国2006—2016年工业企业省际面板数据,以自主研发资本投入和技术引进资本投入分别作为核心解释变量,以对外开放水平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静态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对外开放水平下,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均存在对外开放水平的双重门限效应。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对创新产出的影响都是呈"U"型的先减后增。自主研发对创新产出一直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技术引进在中等对外开放水平下对产出具有负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延兵  
本文运用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在生产函数理论基础上,通过核算自主研发存量和国内外技术引进存量,运用一阶差分法和固定效应法,本文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研究还发现,我国自主研发的吸收能力较低,阻碍了对引进技术的学习和消化,进而影响了生产率增长。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自主研发只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而国外技术引进只对西部地区的生产率有显著正效应。各个地区不同的技术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基础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