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4)
2023(13395)
2022(10759)
2021(9842)
2020(8205)
2019(18909)
2018(18283)
2017(35424)
2016(18855)
2015(20721)
2014(20466)
2013(19941)
2012(17962)
2011(15930)
2010(16570)
2009(16335)
2008(15733)
2007(14301)
2006(13253)
2005(12823)
作者
(50448)
(42141)
(41602)
(40110)
(26808)
(19882)
(19198)
(16441)
(15693)
(15100)
(14416)
(14090)
(13697)
(13600)
(13374)
(13153)
(12330)
(12185)
(12165)
(11680)
(10681)
(10381)
(9886)
(9665)
(9661)
(9519)
(9507)
(9328)
(8511)
(8041)
学科
(74872)
经济(74762)
管理(59072)
(56948)
(50405)
企业(50405)
(34999)
银行(34853)
(33230)
(31907)
金融(31905)
(30910)
中国(29624)
方法(26051)
(25907)
数学(22277)
数学方法(22039)
(21321)
业经(21031)
(18145)
(16369)
财务(16323)
财务管理(16290)
(15894)
制度(15889)
企业财务(15612)
体制(15470)
地方(15113)
农业(13910)
业务(12681)
机构
大学(255439)
学院(253072)
(112022)
经济(109611)
管理(95462)
研究(87119)
中国(81208)
理学(79478)
理学院(78686)
管理学(77521)
管理学院(77009)
(61622)
(54076)
财经(46145)
科学(45278)
中心(42862)
(42555)
(41800)
(41268)
(37682)
研究所(37193)
(36462)
经济学(36343)
银行(35025)
北京(34673)
财经大学(34431)
(33291)
(32670)
经济学院(32505)
(31277)
基金
项目(155028)
科学(123799)
研究(118985)
基金(114533)
(97375)
国家(96498)
科学基金(84212)
社会(78682)
社会科(74719)
社会科学(74699)
(59551)
基金项目(59030)
教育(55394)
自然(50697)
自然科(49617)
自然科学(49608)
(49172)
自然科学基金(48770)
编号(47722)
资助(46455)
成果(41188)
(35745)
(35544)
重点(35129)
课题(33995)
国家社会(33382)
(33122)
(33112)
(32532)
教育部(31877)
期刊
(131844)
经济(131844)
研究(90043)
中国(62288)
(56758)
金融(56758)
(51697)
管理(40471)
(36203)
学报(33268)
科学(32240)
教育(30365)
大学(27489)
学学(25508)
财经(25083)
(21449)
农业(21438)
技术(21264)
经济研究(21065)
业经(19853)
问题(16737)
理论(14353)
(14134)
国际(13730)
实践(12675)
(12675)
财会(12058)
现代(12047)
会计(11971)
世界(11757)
共检索到4291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杰  
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节奏自2004年以来陡然加速,而围绕改革方式及其绩效的议论和争执也接踵而至。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国家、国有银行体系以及其他当事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理论上为人们提供一个判断和估价改革绩效的全新框架和角度。为了厘清国有银行问题的要害和来龙去脉,本文从一开始就切入国有银行这种特殊金融制度安排的内部机理,结果发现,国家与国有银行体系曾经订立过一份特殊的金融合约,其要害是前者通过风险救助承诺换取经由后者提供的金融支持,随后的改革过程便合乎逻辑地围绕这份合约的调整而展开。可是虽经几番合约调整,风险救助承诺非但未能如国家所预期的那样被成功转移,反而蜕变为一种无形资本凝结...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梁绮利  
2015年6月1日,交行股票在A股市场封住涨停,进而领涨银行板块。这一市场异动的导火索正是一则关于交行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场传闻。其实在2014年7月,类似的情景就曾在资本市场上演。一直以来,国有控股银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在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有控股银行改革的重要内容。理解这项改革的背景,分析改革的趋势,对于研判国有控股银行改革的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夏和坤  
一、新一轮金融改革与国有专业银行商业化转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质性转轨,对推进金融系统的进一步改造提出了现实的要求。为逐步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金融制度和金融机制,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但具有决定意义并且任务最为繁重和艰巨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屹巍  
新一轮金融改革中的中央银行塑造张屹巍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金融体制是新一轮改革的总体方向,人民银行成为真正的中央银行是此次改革的重点之一。改革中的中央银行是要进一步实现金融机构多样化,发展多种金融工具和多种信用形式,并大力发展金融市场,大踏步地促进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建  王安  
中国的金融控制应服务于整体的市场化进程,那么现有控制方式有助于市场化进程推进吗?从银行业信贷资源的角度,本文测度并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源的政府控制对国内市场的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控制手段对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不论是来自地方政府还是来自中央政府的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参与均不利于市场一体化;而中央政府通过强化金融资源控制力进而改革国有银行使其逐步成为相对独立、市场化的主体,有助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郭梅亮  徐璋勇  刘佳俊  
经过资本市场化改革后,国有银行的发展呈现两种典型现象:一是从银行层面看,其业绩呈爆发式增长;二是从宏观层面看,存差持续扩大和债权结构失衡等现象反映出其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日益脱节。这表明资本市场化改革在使国有银行微观绩效改善的同时并不必然带来宏观整体效率的增进。本文认为国有银行制度市场化的核心在于功能市场化,即由财政替代功能转向市场金融功能;对于国有银行功能演进而言,资本市场化改革只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从长期而言,更需要国有银行资产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未来国有银行市场化改革中,增量改革比存量调整更为重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菡冰  李翔  柳乾坤  靳相木  
研究目的:通过对宅基地使用权身份化和物权化"两化复合"结构的事实关系进行理论提炼,揭示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以身份化为内核、以"一户一宅"为表达形式的宅基地制度,保障了13亿人口大国的最大群体、最弱势群体的居住正义,但同时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化"绑架"了物权化,使宅基地使用权无法成为真正的用益物权。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去身份化,但面临着市场化流转和住房保障的两难困境。研究结论:以继承环节去身份化作为宅基地使用权去身份化改革的突破口,积累经验之后,再沿着"管住增量—调整存量—双轨管理"的思路,分阶段、按区域、有步骤地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的去身份化改...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杰  
经过长期的制度变革,中国的金融体系正在形成自身的独特面目,这对主流的金融理论构成不小的挑战。本文试图借助国有银行改革过程对相关机理进行初步梳理。本文发现,基于财政下降条件下谋求改革与增长的特殊背景,中国金融改革从一开始就导入了金融市场化与金融控制的"两难路径",其中的关键是国家针对金融资源配置过程不得不做出的风险承诺,由此决定了国有银行改革本身所具有的"有控制市场化"和"有限市场化"的性质。有趣的是,面对国有银行体系所表现出的理论异象和成功实践,主流理论竟然得出它是一种"失败且有效"的金融体系的结论。本文认为,国有银行体系在大国经济崛起中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确认这种优势并进一步探究其制度内涵和金融绩效,对于拓展和丰富现代金融分析的视野和结构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瑞波  程南楠  
本文对中国银行业流转税制的现状和新一轮流转税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中国银行业流转税税负整体偏重,亟待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将对中国银行业的流转税税负、损益情况、资产负债情况、发票管理、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纳税管理等产生重要影响。总体上看《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对中国银行业有利好,但具体到不同的银行,税负变化的方向和程度将与增值税的征收模式、征税范围、收入中应税项目占比、支出中可抵扣税项目占比以及定价议价能力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息息相关,需要引起各家银行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丽丽  王辰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新一轮国企改革迎难而上。发展混合所有制、并购重组、员工持股计划、股权激励等多项改革试点体现了国家宏观上推动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微观上继续推进国企市场化改革、大力推进国企"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改革思路。此轮改革将催生一轮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旨在剖析新一轮国企改革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对商业银行业务转型与创新带来的影响和机遇,并提出相关应对策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鸿  
我国对商业银行的改革正在加速。新一轮改革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财务重组、内部改革和严格的外部监管,真正建立起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行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银行,创造条件并选择有利时机在境内外上市。本文主要分析了新阶段商业银行改革的特点、步骤、要素及其与不良资产处置的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命志  
发韧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以土地使用制度和农产品购销政策变化为起点,在中国农村乃至整个经济和社会领域引发了一场革命,其卓越的成效已获得世界公认。农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本文认为,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发展农村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生产为重点的改革已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闻岳春  
1 999年 1 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这标志着在美国实行了近70年 ,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而且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将彻底走向终结。该论文首先考察了美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即上述法案通过的国内外背景 ;然后阐述了此轮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最后笔者分析了新法案通过及实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认为总体上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