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06)
- 2023(17080)
- 2022(13988)
- 2021(13265)
- 2020(11147)
- 2019(25750)
- 2018(25496)
- 2017(49617)
- 2016(27020)
- 2015(31021)
- 2014(31202)
- 2013(30855)
- 2012(28152)
- 2011(24977)
- 2010(25274)
- 2009(23646)
- 2008(23593)
- 2007(21193)
- 2006(18375)
- 2005(16257)
- 学科
- 济(117210)
- 经济(117090)
- 业(83406)
- 管理(79033)
- 企(61515)
- 企业(61515)
- 方法(55876)
- 数学(50317)
- 农(49938)
- 数学方法(49602)
- 财(38317)
- 农业(32608)
- 中国(30948)
- 业经(27796)
- 贸(24156)
- 贸易(24145)
- 制(23563)
- 易(23555)
- 地方(22828)
- 务(21051)
- 财务(20983)
- 财务管理(20916)
- 学(20593)
- 企业财务(19838)
- 理论(17627)
- 银(17519)
- 银行(17489)
- 融(16809)
- 金融(16806)
- 策(16774)
- 机构
- 学院(388483)
- 大学(383971)
- 济(163182)
- 经济(160000)
- 管理(151825)
- 理学(131501)
- 理学院(130229)
- 管理学(127757)
- 管理学院(127073)
- 研究(124606)
- 中国(98387)
- 财(80180)
- 京(79358)
- 农(77465)
- 科学(75363)
- 所(62930)
- 财经(61008)
- 业大(60836)
- 农业(59928)
- 中心(59879)
- 江(59218)
- 研究所(56456)
- 经(55560)
- 经济学(50486)
- 北京(49043)
- 范(47400)
- 师范(46900)
- 州(46089)
- 经济学院(45873)
- 财经大学(44929)
- 基金
- 项目(258576)
- 科学(204033)
- 基金(188706)
- 研究(188403)
- 家(163660)
- 国家(162295)
- 科学基金(140466)
- 社会(120102)
- 社会科(113771)
- 社会科学(113737)
- 省(102229)
- 基金项目(99235)
- 自然(91058)
- 自然科(89025)
- 自然科学(89004)
- 教育(87730)
- 自然科学基金(87403)
- 划(84601)
- 资助(78628)
- 编号(77359)
- 成果(61759)
- 部(57923)
- 重点(57818)
- 发(55290)
- 创(53799)
- 课题(52651)
- 创新(50289)
- 科研(49999)
- 国家社会(49921)
- 教育部(49824)
- 期刊
- 济(178488)
- 经济(178488)
- 研究(110283)
- 农(76246)
- 中国(76164)
- 财(66372)
- 学报(59410)
- 科学(54495)
- 管理(52871)
- 农业(51586)
- 大学(46315)
- 学学(44004)
- 融(39247)
- 金融(39247)
- 教育(36986)
- 技术(35721)
- 业经(33740)
- 财经(30699)
- 经济研究(27960)
- 业(26329)
- 经(26240)
- 问题(25123)
- 统计(21048)
- 版(20160)
- 技术经济(20025)
- 贸(19556)
- 策(19041)
- 世界(18756)
- 理论(17814)
- 商业(17725)
共检索到575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吴振顺
为深入探索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规律,利用我国2000—2013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样本,基于门槛模型对市场化背景下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粮食产出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财政支农支出对粮食产出的影响受市场化水平的严重制约,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存在双门槛效应,2个市场化门槛值分别为4.465及8.540。2)到2013年为止,我国已经有10个省份进入高市场化行列,19个省份为中等市场化省份,但是仍然有西藏、青海2个省份没有迈过低市场化门槛。3)财政支农支出的粮食产出效应存在显著的
关键词:
财政支农 粮食产出 市场化 门槛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蒋团标 罗琳
本文对中国2007—2019年财政支农的支出空间分布与效率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财政支农的"量"与"效率"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运用系统GMM模型分析财政支农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财政支农规模效率提高粮食安全度的能力比财政支农纯技术效率高;在政策短视性影响下,财政支农规模提高粮食安全度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第二,财政支农规模高不一定能有效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财政支农规模只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非充分条件。第三,粮食主销区应加大财政支农规模,粮食产销平衡区则需在保证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前提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财政支农效率。因此,制定财政支农政策应因地制宜,实现精准施策;政府应转变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方式并提升资金管理效率;各地区应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以技术创新替代劳动要素投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徐建军 星焱
本文利用1985~200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根据不同的区域划分标准,实证研究了财政支农资金对粮食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产销状况划分,我国粮食主产区财政支农力度和粮食边际产出效应均明显高于非主产区。(2)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中部、东部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边际产出效应明显高于西部地区,但是二者的财政支农力度却低于西部地区。(3)各地区财政支农的粮食单位产出效应正在逐步收敛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财政支农 粮食 边际产出 单位产出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克强 鹿新华
本文基于新中国建国以来相关统计数据对财政支农投入与粮食生产能力之间关系展开协整分析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检验了二者之间短期因果关系状况。结果表明,从长期看,财政支农投入有助于推动粮食生产发展,其中除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对于粮食生产具有负效应之外,其余财政支农投入对于粮食生产均具有较显著的正向效应;从短期看,财政支农投入的应急性特点和工具化倾向造成其促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政策效果不佳,其中支援农村生产及农林水利气象事业费与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于粮食生产发展具有较明显的滞后正向效应,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对粮食生产仅具有微弱的积极作用,农村救济费不是粮食增产的短期原因。基于此,提出了着力构建和健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义林
文章采用了1980~2006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相应的VAR模型,进行了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通过模型设定、格兰杰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预测方差分解,发现农产品收购价格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财政支农和金融支农均对农民收入会产生影响。就效果而言,金融支农的效果要明显优于财政支农,财政支农在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过程中存在"渗漏"效应。因此,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和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是提高农民收入更为有效的途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泽鑫 史清华
随着财政支农占总投入比例不断上升,相对份额波动下滑,厘清财政支农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基于舒尔茨农业理论和粮食产量视角,利用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采用VAR、固定效应和SUR模型,分析了财政支农对粮食增产的影响以及增产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农与粮食产量在长期存在一定相关性,若农户私人资本投入和财政支农每增加1%,则中国粮食产量将分别增加0.315%和0.094%,相对农户私人资本投入,财政支农效应稍弱。在财政支农各细项费用中,农村综合改革有利于粮食保产增产,但其占财政支农比例较低;补贴补助、行政管理费用和科技投入对粮食增产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行政管理费用来说,相比扩大其规模,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更加重要。因此,从粮食保产增产的角度,提出持续扩大财政支农规模、重视行政管理费用与农业补贴的投入、适当控制基础设施建设费用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姚旭兵 罗光强 黄毅
本文基于2000年至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门槛模型对市场化背景下我国财政支农收入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国层面上,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通过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发现财政支农收入效应的大小受到区域市场化水平的制约。进一步根据两个市场化门槛值将我国划分为高、中、低三种市场化类型的样本,然后对其分别进行回归结果表明,尽管财政支农收入效应在三种市场化水平省份依然显著,但是高市场化省份的财政支农收入效应远高于中低市场化水平的省份,而中等市场化水平省份的财政支农收入效应却反常地低于低市场化水平的省份,即存在"中等市场化陷阱"。本文认为应该在市场化水平比较低的省份采取措施加快其...
关键词:
财政支农 收入效应 市场化 门槛模型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小龙 杨柳
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构建了限量收购和无限量收购条件下各种粮食干预政策的产出效应模型。分析表明:在两种收购条件下补贴政策及相应的粮食价格对剩余产量是否有拉动作用取决于农户的生产行为是否受到收入约束,而在限量收购下的收购量对剩余产量存在正反双重效应。其次,本文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粮食数据为基础对该结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就全国平均意义上而言,补贴政策对剩余粮食产量拉动作用有限,而粮食价格的拉动作用则相对较大,说明农户生产行为并未受到收入约束,而限量收购下的收购量对剩余产量的双重效应几乎完全抵消,从而只影响总产量而不会引致扩散效应。
关键词:
限量收购 无限量收购 补贴政策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兴文 邢斯达
增加农村居民消费对于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完成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1998年-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探讨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财政支农支出对于促进农村居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门槛特征,当城乡收入差距跨越特定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下降。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支出 农村居民消费 门槛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韩君
作为粮食生产的主要微观主体,分散的农户依据收益最大化目标进行生产决策,财政支农支出会影响农户收益和粮食产量。农户理性决策生产的粮食产量与安全数量存有缺口,为弥补该缺口且最小化财政支农支出总额,支农支出应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目前,我国粮食主产区省份支农支出力度相对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粮食主产区省份通常是"粮食大省,财政穷省",中央在财政支农支出中应承担更大份额,并向粮食主产区倾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游菲芳 雷钦华 苏时鹏
在种粮经济收益和粮食战略功能矛盾冲突下,分析种粮比较收益和财政支农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对提出“非粮化”治理策略、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1年全国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1)2009—2021年我国耕地“非粮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高-高、低-低”聚集区两极分布;2)种粮比较收益能够抑制耕地“非粮化”,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支农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此,建议建立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生产端”保障种粮主体利益;结合区域种粮比较收益,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制度,促进种粮利益补偿机制建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游菲芳 雷钦华 苏时鹏
在种粮经济收益和粮食战略功能矛盾冲突下,分析种粮比较收益和财政支农对耕地“非粮化”的影响,对提出“非粮化”治理策略、稳定国内粮食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9—2021年全国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1)2009—2021年我国耕地“非粮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呈现“高-高、低-低”聚集区两极分布;2)种粮比较收益能够抑制耕地“非粮化”,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财政支农对耕地“非粮化”的抑制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对此,建议建立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在“生产端”保障种粮主体利益;结合区域种粮比较收益,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监管制度,促进种粮利益补偿机制建设。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方鸿
采用了可以同时剔除外生环境和随机误差对效率值影响的三阶段DEA方法对我国2005~2008年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进行了测度。研究发现,与三阶段DEA方法相比,普通的DEA方法在评价各地区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效率时会出现对总体效率水平的低估,特别是西部地区很多省份的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被低估,不同地区之间效率差异的程度被夸大。研究还显示,近些年我国各地政府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效率水平总体上是在逐渐提高的,不同地区之间效率水平的差异是在逐渐缩小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韦鸿 王磊
本文根据VEC模型研究发现,短期来看,前一期的粮食价格、农民收入以及前一期的粮食产量对当期粮食产量具有负效应,其中前一期的粮食产量的负效应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对粮食产量是正效应。
关键词:
粮食价格 农民收入 粮食产量 VEC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天慧 王欢
为探索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之间的空间关系,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对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增加在市州间的空间关系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农民收入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依赖性与异质性有扩大的趋势,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增收效应由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转变为正向的空间溢出,农村经济增长以及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加有明显的积极作用。据此提出重视农民增收中空间溢出效应的积极作用,因地而异制定政策;加大财政支农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增强农业产值总量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