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09)
2023(14008)
2022(11315)
2021(10373)
2020(8619)
2019(19452)
2018(19028)
2017(37631)
2016(19985)
2015(21996)
2014(21948)
2013(21118)
2012(18759)
2011(16753)
2010(16283)
2009(14757)
2008(13998)
2007(12183)
2006(10321)
2005(9207)
作者
(56502)
(47511)
(47139)
(45020)
(30035)
(22806)
(21368)
(18334)
(18071)
(16718)
(16105)
(15919)
(15022)
(14749)
(14748)
(14629)
(14159)
(13890)
(13674)
(13596)
(11537)
(11502)
(11479)
(10857)
(10691)
(10503)
(10364)
(10071)
(9540)
(9208)
学科
(84794)
经济(84718)
管理(60484)
(57204)
(47236)
企业(47236)
方法(41938)
数学(37489)
数学方法(37041)
(22324)
中国(22135)
(22069)
业经(18232)
(17086)
环境(16262)
(15433)
地方(15055)
(14944)
财务(14893)
财务管理(14867)
农业(14317)
企业财务(14301)
(14299)
贸易(14290)
(13898)
(13139)
金融(13138)
技术(12970)
(12911)
(12852)
机构
大学(282412)
学院(281410)
(119006)
经济(116864)
管理(111731)
理学(98007)
理学院(97022)
管理学(95201)
管理学院(94690)
研究(90669)
中国(68612)
(57558)
科学(55811)
(54037)
(46017)
财经(44818)
(44203)
中心(42955)
业大(42642)
(41087)
研究所(40554)
(39981)
经济学(38617)
农业(36297)
经济学院(35106)
北京(34822)
(34176)
财经大学(33971)
师范(33723)
(33392)
基金
项目(201837)
科学(161704)
基金(151953)
研究(142076)
(133715)
国家(132735)
科学基金(115835)
社会(94449)
社会科(89920)
社会科学(89900)
基金项目(80367)
(77412)
自然(76561)
自然科(74902)
自然科学(74885)
自然科学基金(73564)
教育(65571)
(65512)
资助(62071)
编号(54125)
重点(45633)
(45227)
(42589)
(42274)
成果(41411)
国家社会(40974)
创新(39702)
科研(39678)
教育部(39204)
人文(38005)
期刊
(119094)
经济(119094)
研究(76222)
中国(47508)
学报(46322)
科学(42451)
(42272)
管理(41446)
(40396)
大学(35767)
学学(34106)
农业(27487)
(25547)
金融(25547)
技术(24713)
财经(22620)
教育(22017)
经济研究(20390)
(19522)
业经(19461)
问题(16547)
(14679)
统计(14189)
技术经济(13777)
(13527)
(13319)
理论(13069)
商业(12810)
科技(12613)
(12346)
共检索到3933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晨跃  徐盈之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省级数据、行业数据以及2003-2009年的企业数据,分别从行业和企业两个维度,利用系统GMM、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方法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对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环境污染的机理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以结构性产能过剩为视角廓清中国环境污染治理之殇,并以顶层设计为抓手明晰环境污染治理之道。研究发现,结构性产能过剩是影响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这一影响对于固态污染和气态污染是显著的,而对于液态污染不显著;同时,结构性产能过剩作用于环境污染的路径存在显著的市场化程度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在进一步考察异质性效应后发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影响环境污染的机制存在着严重的区域差异性。本文为推进制度变革,优化存量产能和有效治理不同形态的环境污染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杜雯翠  牛海鹏  张平淡  
本文利用2005-2013年中国34个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检验企业产权多元化对水环境污染的影响。总体看来,行业国有化程度越高,产权多元化水平越低,水环境污染排放强度越低。门槛效应检验发现,不论国有化程度处于何种水平,国有化程度的提高都有助于改善环境,只是程度有些差异。当污染排放强度较低时,产权多元化有助于降低污染排放强度,而当污染排放强度较高时,国有化才是缓解环境污染的最优选择。因此,在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不能放松国有企业的环保责任,更不能为了经济保值而放弃生态环境"保值"。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林春  孙英杰  刘钧霆  
文章选择2007-2016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表明:从系统GMM检验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抑制作用,并呈现出地区差异性。其中,东部表现为正向促进,而中西部表现为负向抑制。从门槛效应来看,财政分权对环境治理绩效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其中,自有收入分权表明,不论其分权化水平高低,均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收入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抑制作用不显著;支出分权表明,在分权化水平较低时,促进作用不显著,在分权化水平较高时,产生负向抑制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占华  于津平  
本文基于2003-2011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考察了省际以及三大经济圈内贸易对工业废水、工业SO_2、工业烟(粉)尘等三类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并检验了现阶段中国是否存在库兹涅茨假说、污染避风港效应及要素禀赋效应等。结果显示:中国省际及三大经济圈内贸易开放度的提高有助于中国环境质量的改善,更为重要的是,各省通过经济合作的加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各自污染物排放量。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发现贸易对环境分别存在负收入效应及正结构效应。同时,中国的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污染避风港效应与要素禀赋效应则随污染物指标选取、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斌  李拓  
基于对传统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利用2000~201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构建系统GMM模型与门限模型,研究中国及区域空气污染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倒"U"型的空气污染库兹涅茨曲线;东南沿海、"东北—渤海湾"、西部地区曲线为倒"U"型,中南地区为"U"型,"黄淮中下游"地区空气污染与经济增长正相关。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火电发电比例、城市化、人口结构及经济开放等因素会对空气污染产生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范建红  王冰  闫乐  瞿皎姣  
基于2011—2019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以及消费升级和研发投入强度的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消费升级、研发投入强度分别在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的影响中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和双重门槛效应。进一步的地区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仅对中西部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创新韧性起到提升作用,消费升级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分别表现出双重门槛效应与单一门槛效应,研发投入强度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均表现出单一门槛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丰富数字普惠金融应用于高技术制造业相关研究,为高技术制造业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创新韧性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宗义  李毅  
开展绿色金融,利用金融手段防治环境污染,是改善中国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本文构建局部均衡模型理论分析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利用中国1995-2016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门槛特征,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的符号和大小。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可分解为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规模效应的符号为正,技术效应的符号为负。从整体层面来看,中国金融发展有利于污染物排放减少,技术效应大于规模效应。分阶段来看,金融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门槛特征。金融发展水平较低时,规模效应大于技术效应,金融发展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时,规模效应小于技术效应,金融发展对污染排放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等均能显著减少污染排放,人口规模扩大、煤炭消费比重上升会导致污染排放增加。最后,本文对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推动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期刊] 预测  [作者] 朱欢  
本文利用我国2005~2016年26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Hansen门槛估计方法对金融发展、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当以金融发展为门槛变量时,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双门槛效应",即当金融发展处于低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正相关;当金融发展处于中高水平时,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负相关;(2)整体上金融发展显著减少了环境污染。因此,各地在权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时,应根据当地的金融发展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使金融发展成为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翠翠  
基于2000~2011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方法分析FDI、城市化水平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具有惯性效应,前期的环境污染具有强化后期环境污染的作用,而且东部、中部地区的惯性效应更为持久;仅东部地区当年FDI对当年环境污染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其他时域的FDI对当年环境污染均不具有显著影响;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总体城市化提高能够抑制环境污染,但中部、西部地区城市化变化对环境污染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了降低环境污染,FDI引进与城市化推进应当因地制宜。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慕绣如  
"波特假说"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在长期能够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生创新补偿效应,从而弥补因规制增加的成本,因此发挥规制的创新效应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关键。文章运用2000~2010年中国29个地区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GMM和门槛回归方法,在低碳视角下检验"波特假说"是否存在及存在的条件并确定最优规制水平。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创新的激励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在当期阻碍技术创新,在滞后期促进创新且在滞后二期促进作用最明显;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三重门槛效应,规制强度较低时规制对创新的影响表现为一种潜动力,不足以引发创新活动的开展,在最优规制水平显著促进创新,强度过高时促进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飞宇  赵爱清  
近年来,"雾霾"等污染现象的频繁出现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文选取了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级别城市2003-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全面回归分析了FDI对于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和工业烟尘在城市间都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60%以上的城市处于"高—高"型和"低—低"型的空间集群中。在此基础上,空间自相关模型表明FDI的引入对于我国城市环境污染具有"污染光环"和"污染天堂"的双重效应。不同地区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在种类和方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我国在引进外资上需及时加强对某些新污染源的关注,同时注意东、中、西部地区的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计志英  毛杰  赖小锋  
文章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基础上发展了一个关于环境污染与外商直接投资、环境规制和产出水平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我国1999~201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气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作为环境污染水平的代理变量,通过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检验了全国及分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即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的治理没有促进效应,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支出与环境污染排放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这反映了当前地方政府缺乏治理环境污染的积极性和前瞻性,各地正面临环境越污染越治理的困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阿忠  郑航  
通过测算31个省域2009—2019年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结合Moran散点图及LISA集聚图分析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增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并非完全符合EKC假说,而是存在更为复杂的震荡关系。经济增长对于省域环境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恶化—改善—恶化—改善”的“M”型曲线关系。同时,我国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和环保投资力度的加大均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叶阿忠  郑航  
通过测算31个省域2009—2019年环境污染的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结合Moran散点图及LISA集聚图分析环境污染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表现出明显的“集群”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经济增长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省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环境污染之间并非完全符合EKC假说,而是存在更为复杂的震荡关系。经济增长对于省域环境质量的影响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现“恶化—改善—恶化—改善”的“M”型曲线关系。同时,我国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人均资本存量的提高和环保投资力度的加大均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改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邝嫦娥  田银华  李昊匡  
本文在环境规制与污染减排的文献分析基础上,提出关于环境规制(1)的污染减排效应假设,采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分别对正式环境规制和非正式环境规制的污染减排效应进行面板回归分析,并引入正式环境规制与非正式环境规制交互项深入剖析。研究结果发现,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对污染排放强度的作用呈现倒"U"形变化,指示变量人均GDP的门槛阈值分别为2.4090万元和2.0679万元,高于门槛阈值时污染减排效应才会显现,而且正式、非正式环境规制之间的双向传导机制确实存在。此外,当人均GDP超过6.9545万元后,非正式环境规制存在污染减排效应的"回弹"现象。因此,要丰富环境规制工具来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发挥环保法在维护公众环境规制参与权中的重要作用,避免非正式环境规制失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