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39)
- 2023(12646)
- 2022(10310)
- 2021(9500)
- 2020(7737)
- 2019(17723)
- 2018(17260)
- 2017(33827)
- 2016(17970)
- 2015(20628)
- 2014(20256)
- 2013(20349)
- 2012(19010)
- 2011(17394)
- 2010(17438)
- 2009(16285)
- 2008(16187)
- 2007(14598)
- 2006(13043)
- 2005(11869)
- 学科
- 济(91041)
- 经济(90947)
- 业(55463)
- 农(47256)
- 管理(45350)
- 方法(38936)
- 数学(35713)
- 数学方法(35522)
- 企(32850)
- 企业(32850)
- 农业(31060)
- 中国(26601)
- 业经(21826)
- 财(20940)
- 贸(18273)
- 贸易(18259)
- 易(17831)
- 制(17604)
- 地方(15500)
- 银(14531)
- 银行(14512)
- 融(14495)
- 金融(14494)
- 学(14385)
- 行(14033)
- 发(13920)
- 体(12860)
- 收入(12384)
- 策(11693)
- 环境(11637)
- 机构
- 大学(271782)
- 学院(271326)
- 济(130204)
- 经济(128293)
- 管理(103102)
- 研究(97076)
- 理学(89565)
- 理学院(88648)
- 管理学(87416)
- 管理学院(86919)
- 中国(77898)
- 农(59824)
- 财(57114)
- 京(56129)
- 科学(54130)
- 所(48489)
- 财经(46273)
- 农业(45764)
- 中心(44163)
- 研究所(43870)
- 经济学(43086)
- 经(42645)
- 业大(41510)
- 经济学院(39235)
- 江(39187)
- 北京(35274)
- 财经大学(34453)
- 范(34170)
- 师范(33888)
- 院(33238)
- 基金
- 项目(179512)
- 科学(144181)
- 基金(136379)
- 研究(133386)
- 家(118482)
- 国家(117506)
- 科学基金(100951)
- 社会(91520)
- 社会科(86648)
- 社会科学(86627)
- 基金项目(71205)
- 省(65707)
- 自然(61278)
- 自然科(59983)
- 自然科学(59965)
- 教育(59421)
- 自然科学基金(58987)
- 划(55434)
- 资助(55270)
- 编号(52022)
- 部(42912)
- 成果(42597)
- 国家社会(40387)
- 重点(39953)
- 发(39632)
- 教育部(37230)
- 创(36872)
- 中国(35792)
- 人文(35768)
- 课题(34903)
- 期刊
- 济(144330)
- 经济(144330)
- 研究(84673)
- 农(62415)
- 中国(52815)
- 农业(42251)
- 学报(41378)
- 财(40281)
- 科学(40136)
- 管理(34518)
- 融(33088)
- 金融(33088)
- 大学(32966)
- 学学(31329)
- 业经(26910)
- 财经(24169)
- 经济研究(23531)
- 教育(22027)
- 经(20867)
- 业(20848)
- 问题(20790)
- 技术(19850)
- 世界(18349)
- 贸(17151)
- 国际(14974)
- 农村(14824)
- 村(14824)
- 农业经济(14167)
- 技术经济(13958)
- 版(13781)
共检索到409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程名望 史清华 Jin Yanhong 盖庆恩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住户数据,以党员和干部身份作为衡量指标,运用双差法建立计量模型,研究了政治身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治身份户比非政治身份户的人均收入高19.38%,其中有5.84个百分点来自于政治身份的贡献(收入效应)。乡村干部户的收入效应最高(7.73%),其次是国家干部户(6.05%),最弱的是党员户(3.94%)。政治身份对农户总体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为0.48%,并不是造成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政治身份的收入效应主要来源于国家职工工资,以及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支付收入等非劳动性收入。市场化水平的提升,仅仅改变了政治身份在各结构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孙颖 林万龙
基于CHIPS 2002年的农户调查数据,本文通过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并比较了社会资本对农户正规融资和非正规融资的影响,以及它们的作用如何随着市场化的进程而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组织的农户更容易获得正规融资,而非正式社会网络更有助于农户获得非正规融资;户主的干部身份和党员身份对其获得非正规融资影响较大;社会资本对农民融资的影响会随着市场化进程而有不同程度的减弱。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农户需要更多地依靠正规金融来满足其资金需求,为此,需要尽快建立公平完善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月丽 李文 肖奎喜
本文首先拓展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村金融机构边际信贷供给决策,是在利率提高所带来的风险补偿效应、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内生技术处理能力效应三者之间的权衡,并据此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打破在利率限制条件下,富裕农户会受益更多的"利率限制铁律"的假说。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田野调查的样本数据,本文的实证部分从机制与结论两个方面,对假说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对打破"利率限制铁律"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由于三种不同效应在利率
关键词:
利率限制铁律 信贷配给 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月丽 李文 肖奎喜
本文首先拓展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农村金融机构边际信贷供给决策,是在利率提高所带来的风险补偿效应、借款人结构类型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内生技术处理能力效应三者之间的权衡,并据此提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会打破在利率限制条件下,富裕农户会受益更多的"利率限制铁律"的假说。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田野调查的样本数据,本文的实证部分从机制与结论两个方面,对假说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发现,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实对打破"利率限制铁律"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由于三种不同效应在利率市场化阶段的此消彼长,因此这一作用是动态和阶段性的。最后,论文提出应当阶段性地看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作用,以及强化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利率限制铁律 信贷配给 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何凌霄 张忠根
笔者以强弱关系为视角,构建市场化影响社会资本对农户收入作用的理论框架,并基于CFP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化加强了强关系和弱关系对农户总收入的正向回报,且对强关系的增强效应更大;市场化对强关系收入回报的增强作用主要体现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上,而对弱关系收入回报的增强作用则体现在工资性收入上。
关键词:
市场化 强关系 弱关系 农户收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黎洁 李聪 李树茁
本文基于2011年陕西安康市的微观农户抽样调查数据,以近年来当地实施的农村扶贫项目为研究对象,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证分析了开发式和补贴式扶贫项目的农户收入效应。结果表明,开发式项目能够显著提高农户的收入水平,而补贴式项目对农户人均纯收入及各分项收入并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政府补贴收入除外)。具体来说,两者对农户人均外出务工收入、人均其他收入以及单位耕地农作物产量、家庭现金收入比例、收入多样(依赖)性和家庭资产的影响程度和显著性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补贴式扶贫项目,开发式扶贫项目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整体上比较明显。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郑沃林 李尚蒲
乡村生态振兴对于推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但作用机理并不清晰。文章构建“农民收入—要素配置—生态环境”的分析线索,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揭示生态振兴赋能农民共富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1)经济收入对农民幸福感产生“倒U型”影响。但在拐点来临之前,促进收入增长仍是提升幸福感并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措施。(2)收入具有结构性差异。其中,由外出务工获得的非农收入隐含“人户分离”及情感缺失,对农民家庭幸福产生“倒U型”影响,农业收入则能够持续地增进幸福感。(3)农业具有生态依赖性。特别地,生态振兴通过促进农地经营规模、农业劳动力供给与农业长期投资进而实现农业增收。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生态环境显著地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并有助于实现全局意义上的共同富裕。文章认为,单纯以非农收入为导向不利于增进农户幸福感,有必要通过生态振兴促进农业经营性增收以诱导他们走向共同富裕。
关键词:
共同富裕 生态振兴 幸福感 要素配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在转型时期,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农户打破低水平均衡、改善信息困境、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静态分析和专业化苹果主产区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这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改善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程度,会对农户的销售市场选择和垂直协作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电脑和互联网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信息可得性以及与收购商的博弈能力,进而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进一步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提高信息化工具普及率,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
关键词:
信息化 市场参与 产业链 垂直协作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侯建昀 霍学喜
在转型时期,信息化工具的引入对农户打破低水平均衡、改善信息困境、提高市场进入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比较静态分析和专业化苹果主产区微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手机和电脑这两种信息化工具的应用能够改善信息的流动性和共享程度,会对农户的销售市场选择和垂直协作参与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此外,电脑和互联网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农户的信息可得性以及与收购商的博弈能力,进而对农产品销售价格产生积极影响。因此,进一步克服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提高信息化工具普及率,注重农产品生产、销售相关信息的搜集和发布等信息源建设仍是农村信息化工作的题中之意。
关键词:
信息化 市场参与 产业链 垂直协作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军
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文章实证检验不同市场环境下政治联系对企业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联系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是有差异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由于政府干预导致企业经营业绩有较高的不确定性,有政治联系企业承担着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政府干预相对较少,政治联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荣誉或良好的政商关系,此时有政治联系企业享有较低的权益资本成本;当上市公司存在控股股东利益输送时,投资者预期到无法共享政治联系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此时有政治联系企业要承担较高的权益资本成本。本研究为厘清政治联系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利弊影响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关键词:
政治联系 权益资本成本 市场化进程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高梦滔 和云 师慧丽
本文采用GMM工具变量方法估算了农户的信息服务利用率对农户收入和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经验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中国农村社区的信息服务利用水平对于农户增收和降低贫困发生率都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电信服务的利用具有显著的惠及穷人效果;(2)信息服务利用对农户增收的一些可能的影响渠道包括受教育劳动力的信息扩散和获取、农业技术的示范和学习效应、村干部管理水平提高、减少不利的地理和区位环境条件影响等方面;(3)电话服务利用对于降低农村社区贫困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减贫路径主要集中在克服地理和区位不利条件的限制。
关键词:
信息 农户 收入 农村反贫困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语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14—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数据,通过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农户收入差距对其融资渠道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部分农户偏好从非正规渠道融资,但该群体的比重在逐年减小;农户所在地区收入差距越大,农户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的现象越明显;随着社会资本的积累,农户选择从正规渠道融资的意愿会下降;中西部地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以及相对收入较低的农户在面临收入差距扩大时,更偏好从正规渠道融资。研究结论能够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金融服务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启示。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子成
本文利用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采用迭代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估计了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及其汇款对中国农户家庭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农业经营收入、非农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汇款只能部分补偿外出务工对农户家庭生产经营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但考虑到农村劳动力外出前后家庭规模的变化,劳动力外出务工仍对农户留守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产生了正向影响。当前,在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同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输出地农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思考和重视。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外出务工 汇款 收入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Sushil Pandey 陶大云
本文采用多部门模型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收入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间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分析的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农户的生产组合整体从陆稻生产向非陆稻生产方向调整时,采用了改良陆稻技术的农户生产组合调整的幅度小于非采用农户调整的幅度,来自陆稻的收入进一步集中于技术采用户;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来自非陆稻的收入也向技术采用户集中;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技术采用户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技术采用 收入分配 滇西南 多部门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