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3)
2023(11857)
2022(9743)
2021(8638)
2020(7433)
2019(17080)
2018(16858)
2017(33293)
2016(18241)
2015(21107)
2014(21305)
2013(21122)
2012(19787)
2011(17943)
2010(17933)
2009(17043)
2008(17052)
2007(15661)
2006(13724)
2005(12583)
作者
(57094)
(47889)
(47639)
(45526)
(30585)
(23025)
(21808)
(18550)
(18305)
(17111)
(16205)
(16191)
(15284)
(15234)
(15138)
(15042)
(14593)
(14161)
(13922)
(13896)
(11987)
(11945)
(11836)
(11029)
(10968)
(10725)
(10680)
(10664)
(9797)
(9586)
学科
(84872)
经济(84786)
管理(54332)
(52022)
方法(41665)
(41561)
企业(41561)
数学(37276)
数学方法(37004)
(22656)
中国(22252)
(21279)
(17884)
业经(17221)
地方(15991)
(15579)
贸易(15573)
环境(15512)
(15114)
(15062)
农业(14624)
(13563)
财务(13539)
财务管理(13501)
(13161)
金融(13159)
企业财务(12910)
(12595)
银行(12549)
(12116)
机构
大学(279722)
学院(276318)
(117919)
经济(115554)
管理(103852)
研究(96860)
理学(89288)
理学院(88329)
管理学(86847)
管理学院(86363)
中国(73458)
科学(59810)
(59445)
(53963)
(52523)
(50578)
研究所(45804)
中心(44563)
业大(43677)
财经(43380)
(42692)
农业(41819)
(39492)
经济学(37771)
北京(37243)
(34672)
(34668)
经济学院(34357)
师范(34200)
(33197)
基金
项目(183270)
科学(143916)
基金(134711)
研究(128743)
(119164)
国家(118245)
科学基金(100309)
社会(83048)
社会科(78766)
社会科学(78740)
基金项目(70806)
(70716)
自然(65906)
自然科(64393)
自然科学(64369)
自然科学基金(63235)
(60394)
教育(59428)
资助(56465)
编号(50537)
重点(41994)
(41449)
成果(41098)
(39762)
(37418)
科研(35977)
课题(35357)
教育部(35246)
创新(35174)
国家社会(35079)
期刊
(128415)
经济(128415)
研究(80415)
中国(53321)
学报(48605)
(46899)
科学(42791)
(42756)
管理(37499)
大学(36119)
学学(34195)
农业(31201)
(27303)
金融(27303)
教育(24698)
财经(22900)
技术(22841)
经济研究(21184)
业经(20373)
(19679)
问题(17859)
(17202)
(14791)
技术经济(14570)
(13940)
统计(13766)
理论(13296)
商业(13007)
世界(12536)
图书(12452)
共检索到4113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筱乐  
本文将集聚函数引入Copeland和Taylor模型,以市场化水平为门限变量,构建了工业集聚影响环境质量的门限模型,并结合2000-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对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呈倒U型关系。当市场化水平较低时,工业集聚会导致环境污染,并且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这种负面影响减弱;当市场化水平跨越更高门限值时,工业集聚会改善环境。本文建议根据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不同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以解决环境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素凤  Pascale Champagne  潘和平  冯南平  王洪波  
利用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门槛回归方法,以工业集聚为门槛变量,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及其与城镇化的耦合效应对污染排放的影响,并将样本总体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4组检验工业集聚环境外部性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呈倒U型特征;工业集聚通过推动经济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工业集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显著降低了环境污染水平;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环境污染效应的门槛位置有重要影响,在四类地区中,城镇化水平较高的东部省份的门槛值明显低于其它地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裴宇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自相关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集聚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会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系数为负。一个地区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能够减少本地环境污染排放增加,但是临近地区环境规制程度提高导致本地污染排放增加。同时,临近地区污染排放量也是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优化工业集聚质量,健全工业集聚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更为严厉和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素霞  朱英明  裴宇  
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约束下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性分析显示我国工业集聚、环境污染和环境规制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关系,且自相关程度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工业集聚是影响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一个地区的工业集聚会导致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对临近地区的环境污染影响系数为负。一个地区环境规制程度的提高能够减少本地环境污染排放增加,但是临近地区环境规制程度提高导致本地污染排放增加。同时,临近地区污染排放量也是本地区环境污染排放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提出以下三点政策建议:优化工业集聚质量,健全工业集聚区绿色协调发展机制,构建更为严厉和科学的环境规制体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程莉   冯珊  
在系统分析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非线性影响及数字经济在其中起到的调节机制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区位熵指数测度了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环境污染指数,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检验了数字经济在该影响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农产品加工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数字经济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抑制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检验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处于“倒U型”曲线左侧,即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正在加剧环境污染,下游地区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作用已转移到“倒U型”曲线右侧,即对环境污染产生抑制作用,而上游地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仍较薄弱,对环境污染的促增作用尚未显现;长江上游地区数字经济在农产品加工业集聚影响环境污染的过程中发挥着显著的抑制作用,调节效应显著,中下游地区调节效应不显著。鉴于此,应大力发展农产品初、精深加工,加速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化、集约化发展,通过数字化升级推动实现流域生态文明。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粉  孙祥栋  张亮亮  
利用1999—2013年中国21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与环境污染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工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显著减少工业污染排放、促进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排放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污染排放具有循环累计因果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排放的抑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但长期内技术创新对环境污染波动的解释力将超越产业集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清  张晓嘉  
工业集聚是否加剧了环境污染?这种发展形式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本文从产业专业化集聚角度出发,探讨产业专业化集聚和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问题。通过对2003-2020年中国27个工业2位码行业面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环境污染存在显著抑制作用,这一结论在3位码行业层面也同样成立。为解决模型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了德国分行业空间基尼系数作为工具变量,进行稳健分析,其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三种机制: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溢出影响工业污染排放。其中,产业专业化集聚通过扩大产业规模加重了工业污染排放,但通过调整产业污染结构和绿色技术革新降低污染排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孙颖  张佩佩  陈思霞  
为促进我国工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环境治理目标,本文利用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工业集聚程度与环境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依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规制、技术创新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检验产业集聚与环境绩效间关系的异质性。研究显示:(1)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之间为倒"N"型的关系,存在两个拐点。(2)在环境规制程度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倒"N"型关系,但拐点有所变化;在环境规制程度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3)在技术创新水平低的地区,工业集聚与环境绩效呈完全负相关关系;在技术创新水平高的地区,两者呈"U"型关系。(4)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工业集聚的环境正外部性能得到更好的发挥。最后,本文提出相应建议:鼓励产业结构优化、促进转型升级;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产业集聚与创新的交互作用,改善环境绩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炳涛  葛力铭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选取代表工业经济发展的8个指标和代表环境污染的6个指标,在对我国31个省份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综合得分情况,将其划分为强可持续、弱可持续、弱不可持续和强不可持续四类,并针对各类各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提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克甝  韩延玲  
通过对国内外经济增长和环境污染关系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很多学者研究二者之间关系都是通过拟合EKC曲线来说明,但拟合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结论的可信度。本文在前人研究EKC的基础上,采用灰色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工业增长环境综合指标,通过拟合三种模型来研究新疆工业增长和环境污染的关系,得出结论:新疆存在具有自身特点的U型特征的EKC曲线,2002年以后新疆工业环境综合指标值随着人均工业产值的上升而不断增加,污染不断加剧;重化工业的快速增长以及由此形成的结构性特征是造成新疆主要污染物排放难以下降并上升的直接原因。因此,建议把节能减排作为新疆工业结构调整的刚性指标,坚决抑制高耗能、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杰  林云  
选取2005~2012年我国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从产业层面探讨我国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控制了产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能源消耗、科技投入、环境规制等条件下,制造业集聚与环境污染之间呈倒"N"型关系,并且目前我国制造业集聚水平以中低集聚度为主,处于倒"N"型曲线的两个转折点之间。据此,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集聚水平以降低环境污染水平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和保护环境的双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尚海洋  毛必文  
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对于产业的总体布局有着深远的意义。选取我国31个省份2004~2013年的面板数据作为分析样本,以IPAT模型为基础,加入反映产业集聚的变量,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全国而言,产业集聚的提高,将会加重环境的污染;而分区来看,产业集聚能够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对中西部地区环境污染却加重。在此基础上,对实证结果进行内生性检验,发现产业集聚与环境的关系处于"U"型曲线的上升阶段。基于实证结果,最后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解决产业集聚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两难问题。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李慧明  
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双重"环境外部性特点,且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集聚发展业态,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备受关注。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我国25个省份再生资源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实证分析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3个区域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总体呈现"非标准倒U型"关系,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化发展总体上加剧环境污染;我国东、中、西部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不同产业集聚发展阶段,产生差异性环境污染效应。在此基础上,从差异化配套政策、环境规制、市场环境和回收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再生资源产业生态化集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