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48)
2023(10258)
2022(8055)
2021(7433)
2020(6075)
2019(13947)
2018(13984)
2017(26429)
2016(14725)
2015(16372)
2014(16647)
2013(16017)
2012(14347)
2011(12603)
2010(12897)
2009(12455)
2008(12719)
2007(11248)
2006(10218)
2005(9760)
作者
(39689)
(33508)
(33031)
(31967)
(21202)
(15655)
(15142)
(12856)
(12620)
(11988)
(11430)
(11307)
(10931)
(10896)
(10802)
(10234)
(9714)
(9684)
(9561)
(9550)
(8414)
(8064)
(7965)
(7677)
(7575)
(7498)
(7484)
(7360)
(6802)
(6418)
学科
(57734)
经济(57641)
管理(49435)
(43784)
(37812)
企业(37812)
(29991)
(20526)
中国(19682)
方法(19649)
(17326)
数学(16851)
数学方法(16691)
(14952)
业经(14832)
(14820)
财务(14789)
财务管理(14742)
企业财务(14086)
财政(13844)
体制(12717)
(12048)
银行(12036)
(11422)
金融(11419)
(11398)
地方(11251)
(11187)
(11144)
农业(10104)
机构
大学(202412)
学院(201483)
(86304)
经济(84516)
管理(74874)
研究(70191)
理学(62681)
理学院(62016)
管理学(61107)
管理学院(60721)
中国(57504)
(53633)
(43494)
科学(38578)
财经(37554)
(35117)
(33947)
(33189)
中心(31985)
(30449)
研究所(30449)
经济学(27762)
北京(27621)
财经大学(27559)
业大(25767)
(25672)
(25329)
师范(25110)
(25007)
经济学院(24716)
基金
项目(124826)
科学(98995)
研究(94581)
基金(91461)
(78646)
国家(77983)
科学基金(67430)
社会(62058)
社会科(58800)
社会科学(58783)
基金项目(47502)
(47456)
教育(43867)
自然(41175)
自然科(40204)
自然科学(40193)
(39648)
自然科学基金(39490)
编号(38247)
资助(36597)
成果(32813)
(29657)
(28623)
重点(28228)
课题(27464)
国家社会(26381)
(26119)
(25813)
(25688)
教育部(25108)
期刊
(105838)
经济(105838)
研究(70484)
中国(51627)
(48021)
管理(30536)
(29183)
学报(27793)
科学(27309)
(25541)
金融(25541)
教育(23561)
大学(22595)
学学(21164)
财经(20612)
农业(18363)
(17659)
经济研究(16949)
技术(16304)
业经(16147)
问题(13935)
会计(11483)
财会(10952)
(10710)
理论(9767)
(9609)
现代(9481)
(9416)
财政(9416)
(9256)
共检索到333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康  梁季  
土地出让收入的攀升总体上是土地要素稀缺程度和利用市场机制配置生产要素相结合的客观必然反映。具有学理支撑和客观现实需要的我国城市土地国有制,为土地财政提供了既高效又带有"矛盾积累"特征的制度条件,引发的扭曲问题不可忽视。在澄清房地产税的法理依据的同时,应把构建税、租、费、债归位后的可持续地方"土地财政"作为长治久安的出路,制度供给的大方向是合理完善"养地升值"和"土地生财用财"机制,实现土地增值收益全民共享。从长远看,我国"集体所有"的土地,根本出路是借鉴深圳经验转为国有,但只能循序渐进地进行。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忠好  牟燕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农地非农化。中国政府着力推进土地市场化改革的同时不断强化征地制度的原因在于,试图在既利用征地制度获取所需要的土地和资金又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之间寻找平衡。尽管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但是,在现行行政考核和财税体制下,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会诱致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从而阻碍土地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一方面要不断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赋予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更多的与事权相匹配的税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辉煌  郑永年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核心",切实维护各方主体的权益。从整体上讲,集体土地制度能够更好地保护失地农民、远郊农民和城镇居民的利益。土地私有化不仅无益于农民的团结反而使农民陷入分崩离析的境地,从而丧失与地方政府和资本谈判的能力;在遭遇天灾人祸时,农民更容易将土地一卖了之,失去土地使大批农民几乎是永远地背井离乡,向大城市集聚,导致多种多样的"城市病"。另外,在当前法治不健全的背景下,尤其是地方政府存在强烈的土地财政需求和工商资本对于寻求新的投资市场的迫切愿望,贸然推动大规模的农地国有化,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政府与资本联合圈地从而造成农民失地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见,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私有化或...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范东君  
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中国1999—2011年财政分权、土地财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分权是土地财政形成的重要诱因,财政分权对土地财政规模膨胀具有显著正面的激励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土地财政对中国城镇化率具有正向作用,但存在明显的地区效应差异,从东部地区来看,土地财政与城镇化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却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薛翠翠  冯广京  张冰松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资金规模,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土地财政的改进、完善方向。研究方法:在专家座谈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对资金的需求及筹集渠道,分析指出土地财政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和完善的方向。研究结果:(1)综合已有研究,按照保守估计,到2020年时,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要投入的资金规模将超过16万亿元人民币;(2)基于目前财政分税制的现实,许多地方政府已经形成了依靠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在推进本地新型城镇化建设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土地财政;(3)尽管土地财政曾有着实际的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存在可持续性水平较低、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升级、存在金融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只有把土地农转非的溢价增长过快和如何公平有效分配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进行顶层系统设计,才能真正有效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改革我国的城镇化不仅长期滞后,而且质量和效率严重偏低,当前亟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摒弃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模式,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消费问题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妍蕾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鸿彬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应改变为股份共有制,农村土地承包权可 以继承,使用权有偿流转,进而将土地所有权真正归农民;为了保障农民的 利益和加快城镇化进程,应完善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  蔡洪滨  李波  林赞  伍戈  徐林  席钰  袁力  周诚君  
2012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同时明确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当前应该充分认识到城镇化面临的一系列挑战,特别是现有土地制度方面的制肘,导致土地使用效率低下,土地供应不足,政府过分依赖卖地收入,助推了高房价,并可能引发社会矛盾激化。新型城镇化形势下需要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改革目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解决城镇化融资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改革建设用地供地方式;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征收房地产税;提高农地和城市建设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忠君  王振中  
村域城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递进阶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比法和演绎归纳法,研究传统村域城镇化的发展历史和演绎机制。结果表明,新型村域城镇化与传统村域城镇化有本质区别:指导思想应该从以经济发展转变为以人为本,发展动力必须坚持以内生动力为主,发展模式变"被动"为"主动";评价标准由城镇化水平上升为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人口土地数量指标转变为基础设施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的质的指标。提出新型村域城镇化应该是"农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农村全域化的规划建设理念、农民市民化的生活质量"的新的"主动"城镇化,而非传统"被动"的城镇化,创新村域城镇化发展模式,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威  徐鲲  
作为调控和发展经济的手段,"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资金筹集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土地财政"越来越多地为地方政府所滥用,诱发地方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及社会风险。因此,研究如何创新城镇化建设中"土地财政"风险治理制度,有效治理与防范"土地财政"多重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金秋宇  卢娟  
在理论探讨土地财政和新型城镇化对公共服务的影响的基础上,可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度各地区公共服务水平,并运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假设。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的显著因素;土地财政对公共服务的直接影响显著为负,抑制作用由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逐渐减小;土地财政的新型城镇化效应阻碍了全国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也是影响公共服务的重要因素。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多长  游亚  
城镇化促使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土地财政依赖对城镇化也存在反作用。文章从全国总体水平上考察土地财政依赖和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用省级面板数据计量检验土地财政依赖度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提高会抑制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该结论深刻地暴露了我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志勇  
一、城镇化与公共资金供给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由原来的17%左右提升至目前的约54%,其中进入新千年后形成了快速上升,十余年间提升了约20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升约1.5个百分点。城镇化的推进意味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相应产生了土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公共问题,需要有大量的资金供给加以保障。例如,由城市规模扩张引起的交通、通信、供水、供电、教育、医疗等设施建设的新需求,新增城市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多长  张明进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情况。本文对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土地财政依赖度的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并不完全同步,并利用2000~2013年省会城市(包含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证明城镇化在现阶段仍然加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同时发现GDP增长率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影响最大,城镇化水平次之,地方政府财政自给率的影响相对较弱,服务化率的影响最弱。最后,在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弱地方政府土地财政依赖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